自然地理学

发布时间:2018-08-04 16:46: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自然地理学(070501

一、学科简介

自然地理学主要研究自然地理环境的组成、结构、功能、动态以及空间分异规律,它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在全球环境变化所引起的自然灾害频发、人类生存环境压力大等突出问题情况下,为发挥我校在3S技术应用、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土壤学、生态学、气象学、林学等多学科的研究优势,本学科着重开展3S技术在区域环境变化中的应用、水土资源与环境、生态恢复与环境变迁等方面的科学研究,培养具有高层次科学研究、高水平教学及高级管理与决策的自然科学学术人才。

四川农业大学现有从事自然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教学和科研人员10余人,其中,副高级以上5名,讲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人数7名,具有硕士学位人数4名。学术队伍涵盖了我校土壤学、生态学、气象学、农业资源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等学科的教学科研人员,初步形成了3S技术应用、水土资源与环境、生态恢复与环境变迁等3个研究方向。

本学科目前已承担省部省级科研项目8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地学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被SCIEI收录17篇,获部省级优秀教学成果二次奖1项。

二、培养目标

1、本专业培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地理科学理论基础,较好地掌握现代自然地理的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了解学科发展的现状和动态;

2、应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

3、掌握3S技术等现代科技手段,能理论联系实际和独立从事自然地理学研究工作,从事本领域科研的高级专门人才。

三、二级学科及研究方向设置

二级学科

研究方向

自然地理学

070501

13S技术应用2、水土资源与环境3、生态恢复与环境变迁

人文地理学

070502

1、区域经济地理理论与实践2、区域旅游开发与管理

3、城市与区域系统研究4、人力资源开发

5、国际经贸地理和文化地理学研究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090203

1、地理信息系统模型与应用2、遥感数字图像处理与信息分析

3、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应用

四、课程设置

(一)课程体系

学分

开课

学期

任课教师

公共

学位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2

1

李毅弘等

英语

5

1-2

英语教师组

专业

学位课

现代自然地理学

2

1

张世熔等

3S技术理论与应用

2

1

徐精文等

自然资源学

2

1

夏建国、税 伟等

专业

必修课

土地利用规划理论与方法

2

1

王昌全、李启权等

计量地理学

2

2

李启权、李

必修

环节课

研究生班讨论

2

3

各学科导师组

学术活动

2

1-6

各学科导师组

专业

选修课

自然地理学研究进展

2

1

徐精文、王永东等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技术

2

1

钧等

跨专业

选修课

可根据需要跨专业选择其他专业硕士生课程1-3门。

(二)主干课程说明

为使硕士研究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相关专业知识,必须十分重视课程学习,特别是学位课程和必修课程的学习。课程学习可根据课程性质采取教师讲授、师生讨论、学生自学、读书报告等多种形式。任课教师应着重启发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研究生根据研究方向需要跨学科(门类)选修课程。

1、《现代自然地理学》

该课程以全新的体系和结构阐述地球表层系统,环绕地球的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各自的组成、结构、运动、特征,以及各圈层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人与环境的关系等。本课程是为地理学及相关专业设置的专业基础课程,也适合于作为其他相关专业(农学、林学、环境学、大气科学、土壤学等)的专业基础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现代自然地理学概述,二十一世纪的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与地球表层系统,自然地理学与人类环境,自然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目的与意义,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其相互之间的作用,地球与地球表层环境,地球表层环境与地球表层系统等。

2、《3S技术理论与应用》

3S术指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及其集成技术,是当今国内外地学界高新技术之一。《3S技术理论与应用》是自然地理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也可作为土壤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林学等学科的选修课;主要内容包括GPS的构成及其各部分的主要功能、GPS定位的主要误差来源、遥感平台、传感器的类型及组成、遥感影像的解译、GIS的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空间数据结构。难点:空间直角坐标系转换、GPS信号的组成、GPS测量数据处理、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方法、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

3、《自然资源学》

该课程主要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界中可转化为生产、生活资料的物质与能量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自然资源学》是自然地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内容主要包括土地资源、土地调查、土地评价、土地规划、气候资源、气候资源的分析与评价、水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生物资源、森林资源、草地资源等。

4、《研究生班讨论》

硕士研究生班讨论课按学位点开设,每个研究生必须参加本专业的研究生班讨论课并踊跃发言、提问、质疑和讨论。研究生班讨论课由学位点领衔人主持、研究生主讲并参与讨论,导师必须指导自己的学生准备和完成两次报告并尽量参与讨论和点评。研究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题,广泛查阅国内外文献(要求外文文献不少于50篇),撰写综述报告并制作多媒体汇报材料,在1-3学期内完成两次以上读书报告并参与讨论学时硕士生不少于20学时才能取得学分。研究生班讨论课每次时间一般为2小时,每生专题报告及讨论时间不少于50分钟,学位点领衔人负责课程的组织实施以及考核评分工作。评分按100分制,研究报告占50%,多媒体汇报和讨论占30%,出勤占20%,按100分制计分,由导师和学位点其他导师共同商量评定,成绩分为优秀(85分及以上)、良好(8084分)、合格(70-79分)、不合格(69分及以下)四个等级。考核成绩为优秀、良好、合格等级的记2学分,考核成绩为不合格者不记学分且须重修该课程,重修考核后仍不合格者不能取得学历学位证书。

五、毕业要求

(一)学分与成绩要求

学习

年限

学分

上限

毕业

学分

学位课

学分

跨专业

学分限

英语课

及格成绩

其它学位课

及格成绩

其它课

及格成绩

2-4

36

28

13

9

60

70

60

(二)学位论文要求

1、目的和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的主要目的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使研究生的综合业务素质在科学研究或技能实际训练中得到全面提高。学位论文工作阶段的开题报告、中期检查和论文答辩是硕士生培养过程中的必要环节,硕士生导师和各学科必须给予保证。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论文的资料搜集调查、写作和修改时间应不少于一年。

2、论文选题

科学研究并撰写学位论文是培养研究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主要环节,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实施细则》和学校的有关文件的要求进行。研究生必须在查阅大量文献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于第一学年提出学位论文题目和相应工作计划。选题立足研究方向,鼓励跨学科、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的研究工作。学位论文研究工作必须具有科学性、应用性、创新性和可行性。

3、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入学后,在导师和指导小组指导下,明确研究方向,收集资料、调查研究,确定研究课题,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的基础上,一般在第二学期内,公开举行开题报告会。题报告的主要内容为:课题来源及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和发展情况及分析;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及创新性;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件和经费;预计研究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主要参考文献。开题报告评审小组由本学科专业3人以上专家(一般要求副教授以上)组成,跨学科的论文选题应聘请相关学科的专家参加,负责对研究生的开题报告提出具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

开题报告不通过者可限期重做,重做仍不通过者终止培养。对于进行开题报告后更换题目者,须按照上述程序重新进行开题。

4、中期检查

论文开题后36个月,研究生应按导师要求及时提交论文工作原始记录册、研究进展情况汇报。导师组对其研究工作进行中期检查。检查的主要内容为:论文工作是否按开题报告预定的内容及进度进行;已完成的研究内容及结果;目前存在的或预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论文按时完成的可能性。

5、论文答辩及学位授予

学位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按学校有关学位论文答辩和授予学位工作细则进行。通过论文评阅、答辩,并经校学位委员会审批,同意授予其硕士学位后,方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三)论文发表要求

按川农大校研发[2011]6号文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管理暂行规定》执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c53c807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81.html

《自然地理学.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