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原创语文试卷(含答案、双向细目表、评分细则)

发布时间:2021-01-2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启用前
2021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统一考试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创造力作为人的基本素质,在人的活动包括审美活动中显示出来。人类在审美活动中的创造力对人类整体的创造力培养起着一定的作用。
审美的创造力主要表现为想象。想象是审美心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审美活动的本质就是想象。想象不同于联想,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与之相关的另一事物,只是扩大了人们当下心理活动的范围,不创造新的事物。想象就不同了,想象中所用的材料可能是现实中有的,但它的组合绝对是现实中所没有的。孙悟空这一形象之所以是想象的产物,就是因为你无论如何在现实中也找不到这样的猴子。可以说,创造新事物是想象最本质的特点,正如黑格尔说的“想象是创造性的”。科学工作,通常认为它的主要思维方式是逻辑推理,逻辑推理也可以创造新的东西,但逻辑推理的创新是有限的——逻辑推理中的演绎推理,其大前提基本上包括了新推出来的结论;逻辑推理中的归纳推理,其归纳不可能穷尽所有的事物,虽然它能推出新的东西,但可靠的程度是难说的。如果要论创新的程度,逻辑思维是比不上形象思维的。朱光潜先生说:‘形象思维’和‘想象’所指都是一回事。 可见,审美对于创造力的培养具有特殊重要的作用。这个问题涉及美育,美育通过培养人的想象力达到培养人的创造力。
不少科学家如爱因斯坦认为,真与美比较,美更重要,其重要原因,就在于美更富于创造性,或者说审美最富有想象性。19世纪荷兰著名的化学家范特霍夫曾经就想象与科学研究的关系,调研过许多科学家,发现最杰出的科学家都具有丰富的想象力。事实上,很多重要的科学理论首先不是通过逻辑推理而是通过大胆想象创造出来的。牛顿从苹果落地中激发想象,最后找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除此之外,审美的直觉力对创造力的培养也有着重要的作用。审美活动中直觉最多,且最丰富、最奇妙。我们通常将艺术创造中的直觉称之为灵感,艺术家一般都是审美直觉最强的人,他们的不同凡俗的艺术构思通常得益于灵感。科学研究虽然是最理性的工作,但也需要直觉。爱因斯坦说:“有时我感到是在正确的道路上,可是不能说明自己的信心。这就是直觉。科学创造中那些超乎寻常的观点常常不是逻辑推理所得,而是直觉所得。19099月,在一次科学会议上,爱因斯坦提出一个实验方案,以说明光量子假说,当时有很多科学
家不同意他的光量子论,但是爱因斯坦仍然坚持。他说:“这个方案由于它的直觉性,对我似乎特别具有说服力。 综上,想象力与直觉力是审美培养人的创造力最主要的途径。审美活动虽然最多想象与直觉,由于它不直接与科学研究相联系,也不直接获得知识,故常为人所忽略。因而,重视审美中的想象与直觉,是很有必要的。
(摘编自杨燕敏《美育与素质教育》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类整体的创造力,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培养起来的,也能在人的其他活动中显示出来。
B.以创造新事物为最本质特点的想象,是审美活动的本质,也是审美创造力的主要表现。 C.美比真更重要,是因为审美最富有想象性,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就是借助了审美想象。
D.人们常忽略审美活动的价值,是因为审美活动与科学研究没有联系,不能直接获得知识。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将联想、逻辑推理与想象、形象思维进行比较,证明了它们都不具备创新性的特点。
B.文章多引用和例举,增强了说服力,尤其是多次提到爱因斯坦,大大增强了观点的权威性。
C.文章论述了审美想象力、直觉力对于创造力培养的作用,但论述重心在审美想象力的作用上。
D.文章论述层次清晰,采用了总分总结构;论证基本围绕着审美创造与科学创造的关系展开。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创造新事物是想象最本质的特点,《西游记》中悟空、八戒都是想象的产物,是作者的创造。
B.从想象与科学研究的关系来看,最杰出的科学家具有的丰富想象力都得益于审美活动的培养。
C.许多科学家不同意的是爱因斯坦的光量子论,并不一定是否定他提出来的实验方案的直觉性。
D. 我们很有必要重视审美中的想象力与直觉力,因为它们是审美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最主要途径。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4-6题。
1936年,人类学家费孝通在江村进行田野调查,撰写了《江村经济》一书。马林诺夫斯基怀着钦佩的心情阅读了此书,“时感令人嫉妒”。他感慨:“费博士是中国的一个年轻爱国者,他不仅充分感觉到中国目前的悲剧,而且还注意到更大的问题:他的伟大祖国,进退维谷,是西方化还是灭亡?既然是一个人类学者,他毕竟懂得,再适应的过程是何等的困难。他懂得,这一过程必须逐步地、缓慢地、机智地建立在旧的基础之上。他深切地关注到,这一切改变应是有计划的,而计划又须是以坚实的事实和知识为基础的。”
2020112日是费孝通诞辰110周年。南方周末记者对中国人民大学人类学研究所所长赵旭东进行了专访。
李慕琰:费孝通1948年提出“乡土中国”的概念,现在乡村社会已经发生很多现代化转变,“乡土中国”的概念还有适用性吗?

赵旭东:实际上费先生最早提出“乡土中国”的时候,也就意味着乡土社会已经不存在了,它仅仅是观念中的类型。乡土社会只有在一个跟外部世界没有相互往来的自立王国的时代是存在的,一旦跟这个世界一接触,就已经改变了,整个社会结构也改变了。现在的乡村,你很难说是纯粹的乡土,大家都在用冰箱、开汽车、网络炒股,手机上都可以做。乡土的含义,比如没有机器、没有文字,更强调人情关系、熟人社会等等,这些因素都在改变。
李慕琰:如果乡土早已改变,当时费孝通提出乡土社会的意义是什么?
赵旭东:他在云南后方躲避战乱,他在思考乡村社会结构的问题。这个结构就像房梁,你要是不明白它的结构,就不知道这个房子坚固不坚固。他发现这样一个结构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最重要就是人才流失。过去乡土社会里有很多乡村精英、地方士绅,起到上下调解自治的作用。但是随着城市化发展,外部世界把好多人才吸引得不再回去。人才回不到乡里去,乡村和城市之间不能循环,变成了单向度的关系,这个时候就带来了乡土社会的瓦解。看到这个变化、看到颓败的问题,他觉得这一代人能不能做点事情让这个改变慢一点,所以提出要乡土重建。
李慕琰:你曾在一篇文章里提到“乡土中国失忆症的患者”,如何理解?
赵旭东:费孝通的“乡土”就是人跟土地绑在一起,依赖于土地,它制造了乡土社会的秩序架构。但是我们今天打断了这个联系,人再也不会跟土地有那么亲切的联系,甚至在城市里可能连一点土都找不到。过去脚下踩着都是土地,生于斯死于斯,活着依赖土地,死了要入土的,现在慢慢水泥化,这是很明显城市化带来的。城市不需要土,因为它不在里面生产东西。所以人们就对乡土社会忘记了、不依赖。
李慕琰:这种乡土经验的丧失会有什么影响?
赵旭东:这种所谓生活方式不同,最后化解到文化方式不同。一个很看重物质舒适的生活,和一个仅仅依赖于自然、没有那么强烈的物质欲望、人们更强调社会关系的社会,是不一样的。但是我们的问题就是乡土这一套文化传统,人际关系的差序格局、维系私人道德等等,随着工业化的西方这些价值观慢慢被替代了,但人们脑子里特别是你的上一辈还有那样的观念,有些观念是很难改变的。比如在家庭里面,父母要照顾孩子、孩子要敬爱老人,养老、孝顺等概念实际上是很深的。
李慕琰:费孝通提出的“差序格局”现在已经广为人知,这种水波纹式亲疏远近的人际关系对于现在的中国人还适用吗?
赵旭东:“差序格局”逻辑上带有一定普遍性,我们在运用制度的时候,还会受制于差序格局。比如我们现在处理很多问题,要考虑事情的后果、人的感受、以后会影响什么关系。因为我们没有从小在所谓的公民教育里,制造出纯粹或抽象的标准。在城市里实际上也是这样,中国的城市也仅仅是空间意义上的城市,它的逻辑还是乡村,思考方式、制度、结构没有改变,关系都是连带的,这个跟那个有关系,比如这个厂长是那个厂长的哥哥。城市中家族的概念当然衰落了,但是大家内心之中还是有家族的观念,坐下来总要攀攀亲,你是我的什么、你是谁介绍来的、称兄道弟,这也是家族关系。它也有它的效率,在处理一些具体事情的时候,通过家族的力量、亲戚的力量,会更可靠、更习惯。
(摘编自《“现在还是不是乡土社会?”》《南方周末》2020112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乡土中国”的概念现在是否还有适用性的问题,赵旭东指出“乡土中国”早在费孝通提出相关概念的时候就已经不存在了。
B.被问到当时费孝通提出乡土社会的意义为何时,赵旭东认为费孝通看到乡村结构正在崩溃,而只有写点什么,才能应对这种改变。
C.面对有关“乡土中国失忆症的患者”的提问,赵旭东表示人依赖于土地制造了乡土社会的秩序架构,而城市化消减了人们对它的依赖。

D.关于乡土经验的丧失会有什么影响的问题,赵旭东表示虽然生活方式发生了改变,但是人们脑子里的有些观念是很难改变的。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南方周末》作为组织方,聚焦现实,期望通过探讨费孝通的相关理论和思想,明了其对当今社会的价值和意义。
B. 记者李慕琰访谈赵旭东时,立足当下,聚焦费孝通的《乡土中国》的现实意义,引导公众更好地认识社会。
C.赵旭东作为对谈的另一方和学者,关心社会学的研究,故而重视“乡土经验”的现实性,以及其消失带来的影响。
D.乡土社会对当今社会的意义问题,既是组织方和对谈双方共同关心的,也是工业化浪潮影响下的中国需关注的。
6.《乡土中国》是部编版高中必修教材中的整本书阅读书籍之一,今天我们为什么还要阅读《乡土中国》?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曹雪芹
可巧近日宝玉因思念秦钟,忧伤不已,贾母常命人带他到新园子里来玩耍。此时也才进去,忽见贾珍来了,和他笑道:“你还不快出去呢,一会子老爷就来了。”宝玉听了,带着奶娘小厮们,一溜烟跑出园来。方转过弯,顶头看见贾政引着众客来了,躲之不及,只得一旁站住。贾政近来闻得代儒称赞他专能对对,虽不喜读书,却有些歪才,所以此时便命他跟入园中,意欲试他一试。宝玉未知何意,只得随往。
刚至园门,只见贾珍带领许多执事人旁边侍立。贾政道:“你且把园门关上,我们先瞧外面,再进去。”贾珍命人将门关上。贾政先秉正看门,只见正门五间,上面筒瓦泥鳅脊,那门栏窗槅,俱是细雕时新花样,并无朱粉涂饰。一色水磨群墙,下面白石台阶,凿成西番莲花样。左右一望,雪白粉墙,下面虎皮石砌成纹理,不落富丽俗套,自是喜欢。遂命开门进去。只见一带翠嶂挡在面前。众清客都道:“好山,好山!”贾政道:“非此一山,一进来园中所有之景悉入目中,更有何趣?”众人都道:“极是。非胸中大有丘壑,焉能想到这里。”说毕,往前一望,见白石崚嶒,或如鬼怪,或似猛兽,纵横拱立。上面苔藓斑驳,或藤萝掩映,其中微露羊肠小径。贾政道:“我们就从此小径游去,回来由那一边出去,方可遍览。”
说毕,命贾珍前导,自己扶了宝玉,逶迤走进山口。抬头忽见山上有镜面白石一块,正是迎面留题处。贾政回头笑道:“诸公请看,此处题以何名方妙?”
崚嶒:形容山势高峻

众人听说,也有说该题“叠翠”二字的,也有说该题“锦嶂”的,又有说“赛香炉”的,又有说“小终南”的,种种名色,不止几十个。原来众客心中,早知贾政要试宝玉的才情,故此只将些俗套敷衍。宝玉也知此意。贾政听了,便回头命宝玉拟来。宝玉道:“尝听见古人说:‘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况这里并非主山正景,原无可题,不过是探景的一进步耳。莫如直书古人‘曲径通幽’这旧句在上,倒也大方。”众人听了,赞道:“是极,好极!二世兄天分高,才情远,不似我们读腐了书的。”贾政笑道:“不当过奖他。他年小的人,不过以一知充十用,取笑罢了。再俟选拟。”
说着,进入石洞,只见佳木茏葱,奇花烂漫,一带清流,从花木深处泻于石隙之下。再进数步,渐向北边,平坦宽豁,两边飞楼插空,雕甍绣槛,皆隐于山坳树杪之间。俯而视之,但见青溪泻玉,石磴穿云,白石为栏,环抱池沼,石桥三港,兽面衔吐。桥上有亭,贾政与诸人到亭内坐了,问:“诸公以何题此?”诸人都说:“当日欧阳公《醉翁亭记》有云‘有亭翼然’,就名‘翼然’罢。”贾政笑道:“‘翼然’虽佳,但此亭压水而成,还须偏于水题为称。依我拙裁,欧阳公句:‘泻于两峰之间’,竟用他这一个‘泻’字。”有一客道:“是极,是极。竟是‘泻玉’二字妙。”贾政拈须寻思,因叫宝玉也拟一个来。宝玉回道:“老爷方才所说已是。但如今追究了去,似乎当日欧阳公题酿泉用一‘泻’字则妥,今日此泉也用‘泻’字,似乎不妥。况此处既为省亲别墅,亦当依应制之体,用此等字亦似粗陋不雅。求再拟蕴藉含蓄者。”贾政笑道:“诸公听此论何如?方才众人编新,你说‘不如述古’;如今我们述古,你又说粗陋不妥。你且说你的。”宝玉道:“用‘泻玉’二字,则不若‘沁芳’二字,岂不新雅?”贾政拈须点头不语。众人都忙迎合,称赞宝玉才情不凡。贾政道:“匾上二字容易。再作一副七言对来。”宝玉四顾一望,机上心来,乃念道:
绕堤柳借三篙翠, 隔岸花分一脉香。
贾政听了,点头微笑。众人又称赞了一番。
(节选自《红楼梦》第十七回)
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通过众人巡行察看大观园、拟题对额的情节,介绍大观园的布局结构、风貌景致,反映贾府的极度奢华,展示贾宝玉的文才,表现贾政对宝玉的严厉以及对其才华的欣赏。
B. 本文将游园所见与父子思想性格的矛盾冲突穿插揉合在一起,构思巧妙、新颖,语言朴素自然,写景绘声绘色,主要运用排比手法,气势恢宏,表现作者非凡的驾驭语言的功力。

C. 本文以贾政等人的足迹为线索,条理清晰,移步换景,给人以“身临足到”之感,融铸了我国古典建筑美学的精华,能相隔咫尺而风景异趣,令人如行山阴道中,目不暇接。
D. 小说多次描写贾政的“笑”,蕴含深刻意味。以“笑”表客套,以 “笑”表认可,贾政对“沁芳”题名及题对看似未置可否,实则非常满意,虽对宝玉似乎颇为不满,实则无太多责备。
8. 请赏析本文画线句子的艺术效果(6

9. 鲁迅的《孔乙己》多次写“众人的笑”,《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也写“众人”形象,请简要概括文中“众人”的形象特点,并分析描写“众人”形象的作用。(6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河间王孝恭,少沈敏,有识量。高祖已定京师,诏拜山南招尉大使。进击朱粲,破之,俘其众。诸将曰:"粲徒食人,挚贼也,请坑之。"孝恭曰:"不然,今列城皆吾寇,若获之则杀,后渠有降者乎?"悉纵之。繇是书檄所至辄下。 当是时,萧铣据江陵,孝恭数进策图铣,帝嘉纳。乃大治舟舰,肄水战,图江陵。尽召巴蜀首领子弟收用之,外示引擢而内实质也。俄进荆湘道总管,统水陆十二军发夷陵,破铣二镇,纵战舰放江中。诸将曰:"得舟当济吾用,弃之反资贼,奈何?"孝恭曰不然铣之境南际岭表左薄洞庭地险士众若城未拔而援兵复至我且有内外忧舟虽多何所用之今铣濒江镇戍,见舻舠蔽江下,必谓铣已败,不即进兵。觇候往返,以引救期,则吾既拔江陵矣。"已而救兵到巴陵,见船,疑不进。铣内外阻绝,遂降。帝悦,迁荆州大总管。
未几,辅公祏反,寇寿阳,诏孝恭为行军元帅讨之。引兵趋九江,将发,大飨士,杯水变为血,坐皆失色,孝恭自如,徐曰:"祸福无基,唯所召尔!顾我不负于物,无重诸君忧。公祏祸恶贯盈,今仗威灵以问罪。杯中血,乃贼臣授首之祥乎!"尽饮罢,众心为安。公祏将冯惠亮等拒崄邀战,孝恭坚壁不出,遣奇兵绝饷道,贼饥,夜薄营,孝恭卧不动。明日,使羸兵扣贼垒挑之,令祖尚选精骑阵以待。俄而兵却,贼追北且嚣,遇祖尚军,薄战,遂大败。惠亮退保梁山,孝恭乘胜破其别镇,贼赴水死者数千计。公祏穷,弃丹阳走,骑穷追,生禽之,江南平。进授东南道行台左仆射。行台废,更为扬州大都督。初,为礼部尚书,..改王河间。十四年暴薨,年五十。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三·宗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恭曰/不然/铣之境南/际岭表/左薄洞庭/地险士众/若城未拔而援兵复至/我且有内外/舟虽多/何所用之
B.孝恭曰/不然/铣之境/南际岭表/左薄洞庭/地险士众/若城未拔/而援兵复至我/且有内外忧舟/虽多/何所用之
C孝恭曰/不然/铣之境南/际岭表/左薄/洞庭地险士众/若城未拔而援兵复至/我且有内外/舟虽多/何所用之
D孝恭曰/不然/铣之境/南际岭表/左薄洞庭/地险士众/若城未拔而援兵复至/我且有内外/舟虽多/何所用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檄是古代官府文书,用以晓谕、征召、声讨等,可特指声讨征伐的文告,如骆宾王《讨武檄文》,本文中是指用檄文晓谕。
B.文中“拜”是授予官职之意,除、授、进等词也可以用来表示授予官职,如“拜臣郎中”、“除臣洗马”、“俄进荆湘道总管”。
C.贞观是唐朝皇帝李世民的年号。年号是我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方式,如天宝十四年、甲午年等都采用这种纪年方式。
D.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掌管五礼之仪制及学校贡举之法,如国家的典章制度﹑祭祀﹑科举、户籍等事宜,长官为礼部尚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孝恭深谋远虑。他大败朱粲后,并没有接受诸将的建议坑杀降服之人,而是全部释放,于是他传檄所到之处,往往兵不血刃而相继归附。
B.李孝恭颇具军事谋略。他进攻萧铣时,暗中将巴蜀首领子弟作为人质,并利用缴获的船舰迷惑敌人。萧铣的救兵见到空船以后,果然迟疑不进。
C.李孝恭善于稳定军心。他率军前往九江平定萧铣谋反,出征前与将士宴饮,杯中水忽变为血的时候,他举止自如,从容不迫,从而稳定了军心。
D.李孝恭作战善用奇兵。讨伐辅公祏时,他表面坚守壁垒不肯出战,实际上派出奇兵断绝辅公祏的粮道,并派羸弱兵卒前往挑战使敌人放松警惕。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不然,今列城皆吾寇,若获之则杀,后渠有降者乎? 2)公祏穷,弃丹阳走,骑穷追,生禽之,江南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经破薛举战地①(节选)
李世民
昔年怀壮气,提戈初仗节②。

心随朗日高,志与秋霜洁。 移锋惊电起,转战长河决。 营碎落星沉,阵卷横云裂。 一挥氛沴③静,再举鲸鲵灭。
注:①这首诗是在统一中原之后,李世民重经殊死决战大破薛举之地所写。薛举:隋末地方割据势力的头目之一。他控制了陕甘交界的地区,号称西秦霸王。②仗节:有符节可持。节,符节。《周礼·地官·掌节》:"守邦国者用玉节,守都鄙者用角节。"③氛:预示灾祸的凶气。:灾害不祥之气。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中,诗人回忆了自己当年奋勇杀敌的英姿豪气,描写了与薛军激战的情形。 B.诗歌的三、四两句,寥寥几笔勾勒出了心怀高远、志节纯洁的雄姿英发的形象。 C. 诗人大力渲染战争过程和细节,细致描写出如惊电骤起、长河奔涌的唐军气势。 D.本诗意气昂扬,雄伟奔放,胜利的自豪中蕴含勇往直前的壮志豪情,耐人寻味。 15 清代范大士在《历代诗发》中评价本诗:“英毅之气,勃勃行楮间。”这首诗是如何表现“英毅之气”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于谦《咏煤炭》中“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有异曲同工之妙。
2《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中“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可以读出辛弃疾希望收复中原实现自己一生抱负的心愿。
3《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列子虽然能轻盈地驾风行走,不用像凡人那样徒步而行,“______________”庄子在反问中肯定顺应天地本性、把握六气变化而遨游的人, “ 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莫高窟——多种文化融汇与撞击的交叉点。这片古老的石窟见证了多元文化的交流荟萃。从开凿的第一天起,莫高窟便以它那 的恢宏气度和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吸取和融合了人类文明的精华。其洞窟建筑、彩塑、壁画,藏经洞出土的文书和艺术品,是经过了一千年的文化交互形成的,世界上很少有这样连续一千年,吸收多民族艺术风格又自成体系的石窟艺术。莫高窟俗称千佛洞,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的文化发现, 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 。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在古代艺术家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借鉴、

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促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为研究中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宗教、民族关系、中外友好往来等提供珍贵资料,其文物价值,可说是 虽然背景题材以佛教文化为主,但不同时代的艺术品也反映了传统的民间艺术特色,是人类文化的宝藏和精神财富。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兼容并蓄 坐落 闻名于世 无与伦比 B.集思广益 坐落 名垂千古 不可或缺 C.集思广益 分布 名垂千古 不可或缺 D.兼容并蓄 分布 闻名于世 无与伦比 18.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三只五只的白鸥轻轻地掠过,翅膀扑着波浪——一点一点躁怒起来的波浪。 B.司马迁历尽艰辛磨难,经过无数摧折,才写出这部沥尽心血之作——《史记》 C.稻田里洋溢的全是割麦人的笑脸与欢乐——尽管割麦是一件那么苦那么累的事。 D.当你洗手时,时间从你的指缝里溜走——于是你又慨叹:时间过得真快了!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在敦煌石窟艺术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 借鉴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 敦煌石窟艺术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借鉴、 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借鉴、 吸收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 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吸收、 借鉴了外来的表现手法。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20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三位发现了宇宙中最奇特的现象——黑洞的科学家。黑洞是现代广义相对论中,存在于宇宙空间中的一种天体。它的基本特征是有一个封闭的边界,称为黑洞的“视界”,一旦进入这个界面, 。故而,人们说“黑洞是时空曲率大到光都无法从其事件视界逃脱的天体”。② ,但可以借由间接方式得知其存在与质量,并且观测到它对其他事物的影响。20世纪70年代,英国科学家霍金等人以量子力学为基础,证明了每个黑洞都有一定的温度,而且 :质量越大的黑洞,其温度反而越低。
21.下面是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台设计搭建流程,请将该流程图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120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国务院颁布《全民阅读促进条例(草案)》,旨在促进全民阅读,保障公民的基本阅读权利,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从《中国诗词大会》《见字如面》到《朗读者》,从书香校园到阅读周活动,从整本阅读到群文阅读,从《课程标准》规定的必读篇目到教师开的阅读书单,我们或多或少都阅读了一些作品,都有自己真切的阅读体验,也有不少阅读收获,懂得阅读的重要性。
复兴中学将举办以“阅读伴我成长”为主题的书香校园活动,请你以李华的身份,为活动撰写自己的阅读故事、阅读感受与阅读收获,在活动的开幕仪式上作为代表发言。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 B【解析】A项“人类整体的创造力,是人类在审美活动中培养起来的”错误,原文第一段说“人类在审美活动中的创造力对人类整体的创造力培养起着一定的作用”可见创造力的培养途径并非单一。C项区间在第三段。不是本文观点——“不少科学家认为”;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是源自想象(可理解为科学想象),不是“借助了审美想象”D项,应是审美活动“不直接与科学研究相联系”,比对第五段。忽略的对象是“审美活动”,不是“审美活动的价值” 2. A【解析】原文说联想“不创造新的事物”,而“论创新的程度,逻辑思维是比不上形象思维的”。另外“它们”指代不明,理解产生歧义。(比对区间在第二段。 3. B【解析】B项于文无据,文章虽然论证了审美活动与创造力培养的关系,但并无证据表明这些杰出的科学家都是经由审美活动来培养创造力的。 4.B【解析】“赵旭东认为费孝通看到乡村结构正在崩溃”表述错误,原文是“他发现这样一个结构体系面临崩溃的危险”“而只有写点什么,才能应对这种改变”表述错误,原文说“他觉得这一代人能不能做点事情让这个改变慢一点,所以提出要乡土重建。 5.C【解析】“关心社会学的研究,故而重视……”因果关系不成立。
6. ①《乡土中国》中提出的相关理论能够引导身为高中生的我们观察和思考社会; ②《乡土中国》中提出的“差序格局”能引导我们认识和处理人际关系;
③《乡土中国》凝聚着费孝通先生的爱国精神,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培养我们的爱国精神。(每点2分)(关键词:①观察、思考社会,②人际关系,③爱国精神)
【补充细则】①答到“能帮助人们维持一些优秀的传统观念”给2分;②答到“帮助人们重建社会联系”给2分;③答到“加强对乡土社会的理解”之类的,给2分;④答到“促使人们思考城市建设问题”给2分,⑤答防止“人才流失”给1分,⑥答到“对今天的社会建设有借鉴意义”给2分。
7.B项,语言生动形象,而不是“朴素”,没有使用排比手法,不是“气势恢宏”而是“新巧奇特”。
8. ①情节上,推动情节发展,环境描写为下文命名做好必要的交代与铺垫, ②主题上,展示贾府的地位与富有,暗示贾府红极一时,也暗示园子暗藏凶险。 ③语言上,使用比喻修辞手法,语言形象生动。
④手法上,使用了障景法的描写方式,使景致有层次感。
(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
9. “众人”形象:既趋炎附势、阿谀奉承,又俗套敷衍、自我贬低。(只需概括形象特征即可,2分) “众人”形象的作用有:
从侧面反映出贾府红极一时、受众人吹捧的景况; 揭露出贵族阶层卿客的丑陋嘴脸。“众人”贬低自我来讨好权贵,一言一行,都表现出贵族阶层卿客的丑陋人性;
反衬的意义,以“众人”的故作俗套与自我贬低反衬出贾宝玉的不凡才情。4分,答到两点即可)


10.D “铣之境”是“南际岭表”“左薄洞庭”的主语,应在“南”前断开;“南际岭表,左薄洞庭”是并列句式,应在“左”前断开;“我”是“且有内外忧”的主语,句子表达之意并非“援兵复至我”,应在“我”前断开;“舟”是“虽多”的主语,应在“舟”前断开。
11.A B.“俄进荆湘道总管”中“进”表示官职升迁, C.“甲午年”是干支纪年法。D .户籍应该是户部掌管。
12.C 他率军前往九江是为了平定辅公祏谋反。
131不能这样。如今环城都是我们的敌人,如果俘获敌人就杀,以后还有谁归降呢?(采分点:列、若、渠)
2)辅公祏走投无路,放弃丹阳逃跑,孝恭派出骑兵穷追不舍,生擒公祏,江南最终被平定。(采分点:穷、禽、平)
14. C “大力渲染战争过程和细节” “细致描写”错。本诗略去了战争中的细节,而是用高度概括的形象来写战争的场景。
15. ①通过刻画英气逼人、心志高洁的青年将军形象来表现。诗歌前四句,诗人回忆自己少年时期,提戈持节,英勇杀敌;以“朗日” “秋霜”比喻人的品格。
②以大气宏阔的意象描绘出殊死决战的战争场面,唐军的英勇善战,锋芒所向,如惊电骤起、长河奔涌。
③使用比喻和对比手法,表现唐军英勇善战,势如破竹,而薛军如同星陨沉落,兵阵亦如风卷横云四分五裂。
用雄伟奔放、格调昂扬的语言来表现唐军的英毅之气。“碎”““、”卷”““、”一挥”“再举”等词,体现出唐军一气直下、势如破竹的气势。
⑤整首诗的激荡情感、昂扬意气、壮志豪情均展现出逼人英气。 (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
16. 1)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犹有所待者也 彼且恶乎待哉
17. A 兼容并蓄:把不同内容、不同性质的东西收下来,保存起来。集思广益: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此处介绍莫高窟的恢宏气度,应该选择“兼容并蓄”。分布:散布之意。坐落:建筑物位置处在(某处)此处介绍莫高窟的地理位置,应该选择“坐落”。闻名于世:全世界都知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形容非常著名。名垂千古:比喻好名声水远流传,用于人。此处的使用对象是莫高窟,应该选择“闻名于世”。不可或缺: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无与伦比:没有能够比得上的(多含褒义)此处是说敦煌石窟艺术的价值,应该选择“无与伦比”。 18. B原文中的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 A项,表示补充说明;B项,表示解释说明;C项,表示意思的递进;D项,表示话题的转换。
19. D 【解析】“借鉴”与“吸收”的正确语序是先“吸收”再“借鉴”,排除 B 项、 C 项。“吸收”“借鉴”的主语是古代艺术家,排除 A 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b432c0e9c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5e.html

《2021年高三教学质量检测原创语文试卷(含答案、双向细目表、评分细则).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