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15-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发布时间:2020-01-01 19:50: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天津市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15-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33.0)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下划线字读音都正确的一项是(   

A. 弱(qiè) kù) xuè) 敛气 声(bǐng

B. 片(tuò) jiù) 然(sǒng 反盈天(fú)

C. shì) suí) 开(hào 韬光养 huì)

D. jiàn 漠(sù) zhé) 群山万 hè)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准确识记字音,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注意纠正方言中跟普通话读音不一致的字音,关键在于把词语的形音义结合起来,音随形或义而变。B项,拓——tà,沸——fèiC项,髓——suǐ ,撬——qiàoD项,栈——zhàn 朔——shuò。故选A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洗漱 纳罕 孽根祸胎 懵懂顽童   B.寒喧 踌躇 惴惴不安 瘦消不堪

C.残骇 桅杆 司马轻衫 咀嚼赏鉴   D.抚赝 缭倒 恬然自安 赴汤蹈火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准确识记字形的能力。对字形的考查主要针对同音异形字、形似字等,平时要注意区分,可以根据汉字的词义来记忆字形。A项,字形书写全部正确;B项,“寒喧”中的“喧”应为“暄”,“瘦消不堪”中的“消”应为“削”;C项,“残骇”中的“骇”应为“骸”, “司马轻衫”中的“轻”应为“青”;D项,“抚赝”中的“赝”应为“膺”,“缭倒”中的“缭”应为“潦”。故选A

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①这个行动计划十分 ———————,策划时没有遗漏一点细节。

②汶川地震发生后,灾民的———————工作立即展开。

③《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我看了———————三次。



A.周全 安置 不只         B.周密 安顿 不只

C.周密 安置 不止         D.周全 安顿 不止

【答案】

C

【解析】

本题考查近义词辨析能力。近义词辨析要注意词语意义、用法,结合所在语言环境进行判断。周全:周到,全面,强调涉及面广。周密:周到缜密,强调严谨缜密。句①说行动计划,应用“周密”,排除AD。安置:安放/使人或事物有着落。安顿:安稳/是人或事物有着落。句②是说对灾民的安排,选用“安置”,排除BD。不只:不但,不仅,是关联词。不止:继续不停/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句③说看的次数多,用“不止”,排除AB。故选C

4.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李明海已经是高三学生了,还 藕断丝连地和他两个初中同学在一起吃饭,尽管三个男孩儿都不在同一个班。

B.经理表示: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一定要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好业绩。

C.这座小学庭院狭小,房屋破旧,室内光线阴暗,同对面富丽堂皇的县委办公大楼不可 同日而语

D.老实说,大家经过这么多年的艰苦努力,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绩,这的确是一件 大快人心的事。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或熟语的能力。解答此题首先要对成语或熟语的意思、用法等有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要了解成语或熟语误用的常见类型,如不合语境、褒贬误用、对象误用、望文生义等,最后在语境中辨析成语或熟语的使用是否恰当,是否存在上述问题。A项,藕断丝连:比喻表面上断了关系,实际上仍有牵连,多指男女之间情思难断。句中是说李明海和同学一起吃饭,对象错误。B项,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经过去的已无法挽回,正在到来的还可以补救。句中说“要在去年取得巨大成功的基础上,增加产量,拓宽销售渠道,争取更好业绩”,与“往者不可谏”语意不符。C项,同日而语:放在同一时间谈论,指相提并论(多用于否定式)。句中说这座小学和县委办公大楼没法相提并论,使用恰当。D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众人感到非常痛快。句中并没有坏人受到惩罚的语境,不合语境。故选C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所著,后四十回一般认为是高鹗所续,这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在我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B.鲁迅,原名周树人。他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狂人日记》;小说集有《呐喊》《彷徨》《朝花夕拾》。《祝福》《药》就选自他的小说集《彷徨》。

C.海明威,美国现代作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等。他在50年代塑造了一批以《老人与海》中的桑地亚哥为代表的“硬汉”形象。

D.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高峰时期,出现了以李白、杜甫、白居易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的诗人,他们虽然写作风格不尽相同,但都在文学世上留下了辉煌的诗篇。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学生了解文学常识的能力。这种类型的题目,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B项,鲁迅原名周树人,《朝花夕拾》是他的散文集,另一部小说集是《故事新编》。故选B

6.下列加下划线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青泥 盘盘

B. 君翻作《琵琶行》

隐隐甸甸 于人可讥



C.开国何茫

D.嗟尔远道之人胡为 来哉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文言虚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熟知常见的文言虚词的常见用法,然后再结合语境辨析和确认所考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并比较两个句子中的虚词用法是否相同。A项,两个“何”都是副词,“多么”的意思。B项,第一个“以”是介词,译为“替,给”;第二个“以”是动词,译为“是”。C项,第一个“然”是助词,作形容词的词尾,译为“……的样子”;第二个“然”是连词,表转折,译为“然而”。D项,第一个“乎”是语气助词,不翻译;第二个“乎”是助词,作形容词的词尾,译为“……的样子”。故选A

7.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语,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凄凄不似 向前声         B. 因为长句,歌以赠之

C. 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D.猿猱欲度愁 攀援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包括通假字、古今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古今词是在词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词义发生了变化,或者扩大,或者缩小,或者转移,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作出判断。A项,古义:先前/今义:向着前面。B项,古义:于是写/今义:因果复句关联词。C项,古义:泛指任何一年的下一年,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故选D

8.下列各句所含修辞格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    

A.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个核桃。

B.窥探舱里,不很分明,她像是捆了躺在船板上。

C.两面坟墓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D.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查理解辨析比喻修辞手法的能力。解答此题要熟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特点,然后辨析各句使用的情况,最后比较各句是否使用比喻的手法。A项,使用比喻,把“柳妈蹙缩的打皱的脸”比作“核桃”;B项,没有使用修辞,其中的“像”表示猜测;C项,使用比喻,把“层层叠叠的坟墓”比作“祝寿时候的馒头”;D项,使用比喻,把“直立的枯草”比作“铜丝”。故选B

9.下面三句是课文《林黛玉进贾府》中对三个人的描写。所写人物及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便知他有不足之症。

②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③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A.①林黛玉 ②贾探春 ③贾惜春   B.①林黛玉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C.①贾迎春 ②贾探春 ③贾惜春   D.①贾元春 ②贾迎春 ③贾探春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课内文章和中外名著的理解。阅读文学作品,要做到:粗读原著,加深记忆,或读读作品梗概,对作品中的人物关系及主要内容稍作了解,这样有助于加深记忆;以课本为着力点,向课外拓展,重视梳理课本“重要”作家作品及文学体裁常识;从诗歌、小说、散文、戏剧这四大文学体裁方面,从不同时代、不同国度中分别找出最能代表该时期(或国度)最有影响的作家作品构建网络。本题应结合小说内容情节具体把握人物特点,主要包括: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及相关的情节(事件)等。要求学生有一定的名著阅读量;对课文有总体的把握能力。本题应结合小说内容情节具体把握人物特点。①,根据"便知他有不足之症"可知,这个是林黛玉,排除CD;③,根据“削肩细腰”可知,这个是贾探春,排除A。故选B

10.填入横线处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①顺着眼       ②乌裙         ③月白背心        ④脸色青黄

⑤眼角上带些泪痕       ⑥蓝夹袄      ⑦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



A.⑥③②①⑤④⑦         B.⑥⑤④⑦②③①

C.②⑥③④⑦①⑤         D.②③⑥①④⑦⑤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查语句衔接的能力。​解答此题可以先根据横线前后的内容确定首句或尾句,再根据标志词语、标点符号、句子前后的逻辑关系、整段文字的语境等确定中间句子的排列顺序,排完后,通读全段,看语意的表达是否顺畅。本题答题从上下文的语意来判断即可。先将这些句子分类,②⑥③是服饰,④⑦是脸色,①⑤是眼睛;因为“头上扎着白头绳”属于装饰打扮,“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是写眼睛,所以前后的顺序为“服饰—脸色—眼睛”。故选C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xìng)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入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fǒu)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日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11.下列句中加下划线字的解释全都正确的—项是

A.声非加 疾:快 人也远矣 出:超出

B.而闻者 彰:清楚或师焉, 不焉 或:或者

C. 学于师 耻:以…为耻 舟楫者 假:借助

D.吾尝 而望矣:登高 君子不 齿 齿:提及

12.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项是

A.之:巫医乐师百工 圣人,其出人也远矣

B.而:非能水也, 绝江河 其下圣人也远矣, 耻学于师

C.其: 皆出于此乎? 智乃反不能及

D.也:善假于物 师道之不传 久矣!

13.下列对文段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韩愈认为圣人与愚人分野关键就在于,他们能不能尊师重道,虚心学习

B.荀子认为,君子之所以能超越—般人,除了他先天素质高之外,还在于他善于利用后天的学习提高自己

C.《劝学》选段中用喻证法论证了要善于借助外部条件学习的道理,而《师说》选文中用了对比法分析了“师道之不传也久矣’的现象和原因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种“善假于物”.

【答案】

【小题1C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理解和运用的能力。解读文言词语,要牢记课本经典实例,把握相应词语常见用法,解题时灵活迁移运用,结合语境具体分析。A项,疾——强;B项,或——有的;D项,跂——提起脚后跟。故选C

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虚词意义和用法包括词性和意义两方面,在文言文中意义重大,解读时要准确调动知识积累,结合语境灵活迁移运用。A项,代词,这,这类/结构助词,的;B项,连词,表转折/连词,表转折;C项,语气词,表推测,大概/代词,他们;D项,句尾语气词,表陈述/句中语气词,表提顿。故选B

本题考查把握内容要点、把握观点态度、鉴赏表达技巧的能力。解读时要疏通文意,把握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准确提炼观点。B项,《劝学》这样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选项“先天素质高”错。故选B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85aafdacaad1f34693daef5ef7ba0d4a736d3b.html

《天津市张家窝中学高一年级15-1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