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堡”究竟寓指什么

发布时间:2023-02-21 12:09:5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城堡”究竟寓指什么?——解读卡夫卡的长篇小说《城堡》卡夫卡的《城堡》创作于他去世前不久,属于他成熟时期的作品。《城堡》的寓言性突出地表现在“城堡”这个多元的隐喻形象上。这个形象究竟指代什么?自从《城堡》被卡夫卡的好朋友勃罗德违背作者的遗愿出版了之后,人们似乎一直在寻找关于这个问题的答案。由于《城堡》本质上的寓言性,加上它还是一部没有完成的作品,《城堡》所引起的解释和评论成为所谓的“卡夫卡学”中最醒目的一部分,其繁琐和冗长几乎达到了令人难以忍受的程度,而且,这些解释和评论大都是粗暴和武断的权威式解读,它们构成了对卡夫卡的种种误解。非常可悲的是,卡夫卡生前最亲密的朋友马克斯·勃罗德,恰恰是最早、最严重地误解了卡夫卡和他的作品的人。勃罗德在小说第一版的后记中曾经明确地指出:“……‘城堡’恰恰就像是神学家称之为‘仁慈’的东西,神对人(亦即村子)的命运的摆布,各种偶然事件、神秘莫测的决定、天赋和损害的效力,无法赢得和无法争取到的东西,凌驾于所有人的生命之上的东西。”勃罗德还认为,K的奋斗目标(也就是他设法同“仁慈”取得联系的方式),就是追求“基本的生存条件、安居乐业和置身于公众之中”。勃罗德透过自己虔诚的宗教观念来阅读卡夫卡,他甚至把卡夫卡归纳为一个“走向圣洁之路”的人。虽然勃罗德关于卡夫卡作品的阐释曾经在德语和英语的文学评论领域中长期占有权威性的重要地位,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对卡夫卡的宗教化的、“乐观的”读解,已经把卡夫卡大大地简单化了,使他成了“一个非常普通的和保守的思想家,他倡导人们回归陈旧的真理,以便对抗现代生活的挑战。”也就是说,勃罗德用自己的世界遮盖了卡夫卡的世界。或者,如德国批评家本雅明所指出的:(勃罗德式的)对于卡夫卡作品的宗教化读解……构成了一种回避方式,或者人们可以说,一种销毁卡夫卡的世界的方式。1
虽然勃罗德后来对《城堡》又进行了一些非宗教化的解释,但是,他早期的宗教化解释似乎已经深刻地影响到了人们对卡夫卡的理解。英国学者埃德温·缪尔是第一个把《城堡》翻译成英文的人,他对《城堡》的解释直接受到了勃罗德早期观点的影响。缪尔断言:《城堡》是一幅关于寻求拯救的灵魂与上帝之间的关系的图画……《城堡》《天路历程》一样,是一部宗教寓言。缪尔显然把勃罗德的观点推向了极端,完全用自己的宗教情绪淹没了《城堡》。在勃罗德和缪尔的大力倡导下,对《城堡》的宗教式读解曾经在德语和英语文学批评界形成了某种权威性的解释,严重地影响了多数人对卡夫卡的解读。对于《城堡》的另一种具有普遍性的误解是把“城堡”解读为官僚体制的象征。这种具有强烈政治性的解读,曾经在中国非常流行,学者们似乎一致同意,“城堡”是“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的缩影”,而卡夫卡写作《城堡》的意图就是对这种官僚体制进行讽刺和批判。美国学者W·H·索克尔明确提出质疑。他认为,人们如果对《城堡》进行细读,就会发现,K并不是一个纯粹被动的受害者,恰恰是他首先慌称自己是“城堡”请来的“土地测量员”从而对“城堡”提出了挑战。当“城堡”第一次承认K的土地测量员身份的时候,K的直接反应是:……这么说城堡已经任命他为土地测量员了。一方面,对他来说这很不利,因为这表明城堡里的人对他已经是否了解,权衡了双方的力量对比,欣然接受了他的挑战。但另一方面,这对他也有好处,因为在他看来,这表明他们低估了他,他有可能会获得比他一开始所希望得到的更多的自由。倘若他们以为抱着占绝对上风的态度承认他是土地测量员,这样就可以永远把他吓倒,从而永远控制住他,那他们就打错了算盘:这充其量只能令他略微感到有点儿惊吓,仅此而已。“城堡”在任何时候也没有对K提出任何不满和指责,相反,K还没有开始工作(实际上,他也不可能开始工作)的时候,“城堡”官员克拉姆居然还写来了两封表扬K的信件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76c319fad6195f312ba683.html

《“城堡”究竟寓指什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