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中石兽》导学案

发布时间:2015-04-30 07:09:3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纪晓岚《河中石兽》导学案

  

流渡中学 严庄坤 

导学目标: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重点)。 

2、理解课文中心内容,懂得在认识事物的时候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道理(重点)。  

导学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道的道理。

导学课时:3课时 

导学步骤:  

第一课时

导学要点: 1.自主预习,检查预习 2.朗读指导,疏通文意 

一、自主预习,完成自测

(一)预习步骤 

1、默读课题,揣摩本课内容; 

2、认真阅读课前提示及第一个注释,了解作者、作品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3、听读课文,同时画出并查阅不会读的字或不理解的词; 

4、反复通顺地朗读课文; 

5、精读课文,自行理清文章思路; 

6、再读课文,自主或合作完成预习检查题。 

(二)预习检测 

1、文学常识积累:纪昀(yún)(1724—1805,字晓岚清代文学家。《阅微草堂笔记》以记述狐鬼故事、奇特见闻为主,是以笔记形式写成的志怪小说。纪均因其“敏而好学可为文,授之以政无不达(嘉庆帝御赐碑文),故卒后谥号文达。他生性诙谐风趣,任《四库全书》(经、史、子、集)总纂官。 

2、给下列生字注音。 

沧( )州 河干( 圮(  ( ) ( ) 铁钯( 木杮(  

湮( ( ) 掷( ( ) ( ) 欤( 坎穴(  

3、预读课文,结合注释,粗通文意。  

二、创设情境,趣味导入 

1、请学生复述《刻舟求剑》的故事何所蕴含的寓意。

2、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有一则故事记载,某土地庙前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多年后重修山门,寻找石兽,它却不在原落水处,也不在下游。一位老兵说,应该在上游寻找,依他的话,果然捞出了石兽。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让我们一起从中找出答案。 

三、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四、朗读指导,疏通文意

(一)朗读指导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山门/圮(pǐ)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niè)/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必倒掷zhì)/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sù)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yú)? 

(二)疏通文意 

沧州②南一寺临(靠近)河(指黄河)干(岸边)二石兽并沉焉(“于之”,在那里)阅⑥十余岁(年)以为顺流下矣(认为)曳铁钯(拖,拉,牵引)寻十余里无迹(踪迹)

沧州南边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院的大门倒塌在河中,(门前)两只石兽一起沉入水中。过了十多年,僧人募集资金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只石兽,到底没找到,认为石兽顺流而下了。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耙,往下游找了十几里,不见石兽的踪迹。

第二课时

(三)再读课文,继续疏通文意

五、当堂练习,达标测评(1 

1、练习二解释下列加点(线)词的含义。

1)二石兽沉焉 2十余岁 3石兽于水中

4不可得 5河中失石 6其言(  

2、比较下列加点词的古今义。 

一寺临河(古义: 今义:  十余岁(古义: 今义:  

不能究物理(古义: 今义:  非木杮(古义: 今义:  

第三课时

导学要点:1.合作探究,展示交流,讲解质疑; 2.拓展延伸,当堂练习。 

一、合作探究,展示交流 

(一)小组合作,探究问题 

1、文章记叙了什么故事?得出了什么道理?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你更赞同谁的说法(做法),说说理由。 

(二)班内展示,交流成果 

1、文章记叙了什么故事?得出了什么道理?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你更赞同谁的说法(做法),说说理由。 

二、师生互动,讲解质疑 

(一)文章记叙了什么故事——古人寻找河中石兽。 

(二)按照“起因——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情节复述故事

(三)四种寻找石兽的方法——方法人物地点结果 

第一种:僧,原地水中,不可得。 

第二种:僧,顺流而下,无迹。 

第三种:讲学家,原地沙下(找不到)。

第四种:老河兵,逆流而上果得于数里外。 

(四)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你更赞同谁的说法(做法),说说理由。

寺僧:以为顺流下矣 

讲学家: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老河兵: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五)练习一 

1.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者犯了什么错误?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的办法? 

2.文章中写了两次“笑”,你怎么理解其中的意味? 

(六)人物性格 

寺僧:“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出家人,居于寺庙,四大皆空。可见其毅力坚定但经验不足。 

讲学家:“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居于书塾,研究经史,讲学教书。足显其一知半解而好为人师,自视清高而轻视他人 

老河兵:长年驻扎河边,巡河,镇守河防。有实际经验,沾沾自喜。 

(七)画出议论语句,说说得出了什么道理?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小结:本文借事喻理,围绕寻找河中石兽这一线索叙述故事,在文末以议论的方式点明自己的观点。

三、拓展延伸,扩大外延 

1、资料链接:“水中石兽真会向上游”、“盲人摸象”、“要用多角度看问题”。

2你还知道哪些“但知其一,不知其二”却主观臆断,以致犯下错误或闹出笑话的事例?与同学交流这类小故事,再说说对这篇课文的体会。 

知其一,不知其二(成语):只知道事物的一面,不知道还有另一面。形容对事物的了解不全面。 

典故:河中石兽 

“知其一,不知其二”笑话(四则) 

(一) 一个人骑摩托车喜欢反穿衣服,就是把口子在后面扣上,可以挡风。一天他酒后驾驶,翻了,一头栽在路旁。警察赶到: 

警察甲:好严重的车祸。  

警察乙:是啊,脑袋都撞到后面去了。 

警察甲:嗯,还有呼吸,我们帮他把头转回来吧。 

警察乙:好.....一、二使劲,转回来了。

警察甲:嗯,没有呼吸了.......  

(二) 老师:“你能说一些18世纪科学家共同特点吗?”学生:“能,他们都死了。 

(三) 一非洲人住在某一宾馆。夜半,起火,不明原因。非洲人见状顾不了那么许多,光着身子就跑出去了。消防员见状惊呼:“我的妈呀!都烧的糊了吧区的了还能跑那么快! 

(四) 在一条七拐八拐的乡村公路上,因为时常发生车祸,所以常常有一些鬼故事发生,有一天晚上,有一个出租车司机看见路边有一个长发披肩,身着白衣的女人向他招手,因为这个司机没有见过鬼,所以大胆的停下来让她上车了,这一路上,司机虽然不信有鬼,心里也毛毛的,所以时常从后视镜看后面的女人,开着开着,突然司机发现那个女人不见了!司机吓了一大跳,赶紧踩了一个刹车!

只见那个女人满脸是血,表情狰狞。司机吓的牙直打颤。突然那女人开口了:“你会不会开车啊!我低头系个鞋带你突然一刹车把我鼻子都撞破了……” 

“河中石兽”启示:三“要”三“不” 

告诉我们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根据常情就作出主观臆断,而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不能片面地理解,而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四、当堂练习,达标测评:写一写,说一说:

学后启示: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574b7d03d8ce2f01662358.html

《《河中石兽》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