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

发布时间:2017-01-06 16:10: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产业经济学课后思考题答案

1 企业:目标、结构与组织

1.什么是企业?为什么会存在企业?企业为什么不能代替市场?

答:企业是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和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据统计,2009年企业为全球81%的人口提供工作机会,构成全球经济力量的90%,创造了全球生产总值的94%。在全球100大经济体中,51个是企业,49个是国家。

交易成本的存在,导致了单纯依靠市场的价格机制很有可能导致市场参与者在某些方面产生很高的成本,从而影响生产和交易的效率,如获取相关的价格信息、根据信息签订合约并有效执行合约以及规避市场风险等。企业通过内部交易来取代市场交易,以此来减少交易成本,这就是企业会存在的根本原因。

2.有哪些机制可以对企业偏离利润最大化的目标进行纠偏?为什么?

答:内部的监督激励机制。通过适当的薪酬设计,让管理者能够在抵御风险的同时,又能给予管理者适当的激励,让股东与管理者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达到平衡。很多企业管理者的薪酬往往都由两部分组成,除了固定工资之外,另外很大一部分都会根据企业在不同时期内的盈利而上下波动。

外部的市场机制。主要可以分为三类:第一,劳动力市场机制。第二,产品市场机制。第三,资本市场机制。

3.纵向一体化与资产专用性的关系是什么?

答:纵向一体化在解决资产专用性所带来的机会主义行为的同时,自身也会带来其他的激励问题。市场采购的一个优势,在于可以通过市场竞争来以较低的价格获得质量更高的产品,但是在纵向一体化之后市场采购变成了企业内部采购。市场竞争压力的缺失,往往会导致内部供应产品的质量下降,最终给整个企业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现实的市场中,企业往往会在完全的纵向一体化和完全的纵向分离之间选择一些相对均衡的做法。一种被称之为逐步一体化(tapped integration),即部分生产要素从市场中的独立供应商购买,另一部分生产要素从子公司内部采购。这种方法的好处是既可以避免其他企业机会主义行为,同时又让内部生产部门保持一定的竞争压力。另一种常见的策略是特许经营(franchising),从快餐到服装设计的众多行业都采用了这种方法。在特许经营的模式下,母公司来提供专用性投资,同时特许经营者又可以保留自身的大部分利益,从而可以有效地激励其努力提高效率。最后一种常见的中间做法是构建企业集团,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日本企业。以丰田为代表的日本大企业,没有采取纵向一体化的手段来规避资产专用性带来的问题,而是选择与供应商建立一种长期合作的非正式关系,在长期合约的基础通过构建非正式的企业联盟和集团,使得企业之间维持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利益关系,从而使得独立供应商也有足够的激励去进行专用性资产的投资,以便实现与客户的长期合作。

4.U型、H型、M型企业组织各有什么特点?

答:U型组织结构是一种中央集权式结构,建立在企业内部职能分工的基础之上,每个部门只有很小的独立性,权利集中在总经理人员手中,实现对企业的内部有效控制,可以通过专业化分工获得规模经济。

H型组织结构较多地出现于横向合并而形成的企业中。显著特征是高度分权,各子公司保持了较大的独立性。

M型结构各个分部负责日常经营决策,企业总部最高领导层负责战略决策,形成决策的专业化与分工。各部门是独立利润单位,有利于最高决策层确定利润增长点,并更有效地安排企业资金配置。

5.为什么存在国有企业?中国与西方理由相同吗?

答:第一个理由是自然垄断。第二个理由是资本市场失败。第三个理由是外部性。

不同。中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国有企业比重的变化,以及其它转型国家国有企业发展经验可知,市场经济必然要求私营企业的蓬勃发展与之相适应,而计划经济则必然要求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与之相适应。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必然会伴随着国民经济的经济成分以国有经济为主向民营经济为主的转变。

6.非营利组织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具有什么具体的功能和作用?

答:除了提供异质性的公共服务,非营利组织还具有如下功能:

第一,配置社会资源。

第二,增加就业。

第三,增加社会危机应对能力。



2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分析

一、名词解释

1.自然垄断: 我们知道,规模收益递增的生产函数有产量越大投入要素的增加量递减的性质,故单位产出的成本递减。这样的产业,大多是生产规模较大的企业。从产业技术条件上来看必然地形成垄断,故而我们将规模收益递增的企业,也就是长期平均成本递减的企业的垄断,称为“自然垄断”natural monopoly

2.边际收益: 总收益曲线TR的斜率表示生产增加1单位时增加的收益,被称为“边际收益”(marginal revenue),记为MR

3.需求的价格弹性:需求的价格弹性是测量一种商品的需求对于其影响因素变化做出反应的敏感程度。即:价格每变动百分之一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化的百分比,其计算公式为:

e为需求弹性q为需求数量q是需求数量的变化量p价格, p价格的变化量。

4.伯川德模型:

法国经济学家约瑟夫·伯川德(Joseph Bertrand)认为,在市场竞争中,寡头往往使用价格竞争而非产量竞争,即厂商选择价格,而让市场来决定销售量。基于此,他于1883年提出伯川德模型并试图对古诺模型加以修正。

在伯川德模型中,假定各厂商在制定自己价格时,必须对市场中其他厂商制定的价格做出预测,并认为对手将这个价格水平保持不变。古诺模型中的其他假设在伯川德模型中依然保留。伯川德模型研究的是多人决策问题决策变量是价格双方只进行一次决策决策结果的均衡点是双方的定价都等于边际成本, 即双方都只赚取正常利润。伯川德模型以下四个前提条件:

( 1)市场中只有两家寡头企业产品是同质

( 2)生产的单位边际成本相同,无固定成本,并且企业可以无限生产;

( 3)企业之间只进行一次竞争, 并且同时进行定价决策;

( 4)没有其他企业进入市场。

二、计算题

1.一厂商有两个工厂,各自的成本由下列两式给出。工厂1;工厂2;厂商面临如下需求曲线:,式中Q为总产量,即

1)计算利润最大化的QP

2)假设工厂1的劳动成本增加而工厂2没有提高,厂商该如何调整工厂1和工厂2的产量?如何调整总产量和价格?

解:1)一个能在两个空间上分开的工厂生产产品,其利润是两个工厂总收益与总成本之差:

分别对求偏导并令其等于零,得

……………(1

………… 2

将(1)式减(2)式化简得,并代入(1)或(2)得,所以,代入P=7005QP=550

2)假设工厂1劳动成本增加而工厂2没有提高,该厂商会减少工厂1的产量,增加工厂2的产量,并且会使总产量减少,价格提高。

2.假设某一寡头垄断厂商现在以8美元的价格出售产品,若价格上升,它面临的需求函数为,若价格下降,它面临的需求函数为

1)如果该垄断厂商的成本表已知为表86中的SMCSAC,找出该厂商最好的产出水平及这一产量下的售价和利润。

2)如果该厂商成本表改为(如下表所示),则新的最优产出水平以及该产量下的价格和利润各为多少?

Q

SMC

SAC

20

3

4.50

4

5.50

30

4

4.00

5

5.00

40

5

4.50

6

5.55

解:1)从题中已知条件可知该寡头垄断厂商面临一条折弯的需求曲线。如图8.4所示。

当价格P8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即:,所以与其相对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

P=8时,。当时,

当价格P8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为,即:,所以与其相应的边际收益曲线为

P=8时,。当时,

因此,该寡头垄断厂商面临的边际收益曲线在Q=40处间断,其间断区间为[47]

根据利润极大化原则:MR=MC,当SMC=MR=4时,最优的产出水平按理是30(从上表上看出),但由于MR=4时,产量为40,而Q=40时,SMC=5。由于该寡头厂商的边际成本曲线在MR断续区域的任何地方(从MR=4MR=7)的升降都不会导致寡头改变产出水平和现行价格,当产量为40时,价格为8美元,利润为美元。如果产量为30,则利润只有美元。因此,最优的产出水平应当是40而不是30

2)当SMC变为时,曲线仍与MR曲线的间断部分(从47)相交,故厂商最优产出水平仍应为40,价格仍为8美元。这时利润美元。如果产量为30,则利润只有美元。

3.一垄断厂商以常数平均成本和边际成本AC=MC=3生产。该垄断者面临以下市场需求曲线:Q=30P

a)计算该垄断者的利润最大化价格和产量,并计算出其利润为多少。

b)假设第二个厂商加入该市场,两厂商形成古诺(Cournot)竞争。记Q1为第一个厂商的产量,Q2为第二个厂商的产量。现在市场需求函数为Q1+Q2=30P。设第一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仍为3,第二个厂商的边际成本为6。试求各厂商的反应曲线。

c)计算古诺均衡。求出市场价格和各厂商的利润。

d)为什么古诺竞争中两厂商的总产量比第一个厂商作为垄断者时的产量要高?

解:a)垄断厂商利润最大化时满足条件:MCMR

TRPQ=(30QQ,所以MR302QMC3

所以利润最大化的产量为:Q13.5,价格为:P30Q16.5

利润为:PQTC182.25

b)对于厂商1而言,其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厂商1的反应函数为:

对于厂商2而言,其利润函数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厂商2的反应函数为:

c)由(b)中的两式可得:

厂商1的产量为:

厂商2的产量为:

市场价格为:P13

厂商1的利润为:

厂商2的利润为:

d)古诺竞争时的总产量比第一个厂商作为垄断者时的产量要高的原因在于:古诺竞争时,存在着两个厂商,每个厂商不仅要考虑自己的生产决策,还要考虑对手的决策对自己的影响,两者对产量进行竞争,两个厂商对市场的垄断势力都比单独一个厂商控制市场时要小,所以其产量比第一个厂商控制市场时产量要高。这其实是寡头垄断与完全垄断效率的区别。

4.双头垄断企业的成本函数分别为Cl(q1)=20q1C2(q2)=40q2。市场需求函数为P=200Q,其中Q=q1+q2。企业1为私有企业,以最大化利润为目标:企业2为国有企业,以最大化社会福利为目标,其中社会福利定义为消费者剩余和两个企业利润之和。

(1)假定两个企业进行古诺(Cournot)竞争,求出古诺均衡情况下各企业的产量、价格、企业1的利润、社会福利。

(2)假定两个企业进行斯坦克尔伯格(Stackelberg)竞争,企业l为领导者,求出均衡情况下各企业的产量、价格、企业1的利润、社会福利。

(3)假定两个企业进行斯坦克尔伯格(Stackelberg)竞争,企业2为领导者,求出均衡情况下各企业的产量、价格、企业1的利润、社会福利。

解:1)企业1的利润为: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所以企业1的最优反应函数为:

企业2的利润为:

对于线性需求曲线而言,消费者剩余为:

因此整个社会福利为:

因而企业2的最优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企业2的最优反应函数为:

由①②两式可得,

市场价格为:P=200-160=40

企业1的利润为:

社会福利为:

2)假定两个企业进行斯坦克尔伯格竞争,企业l为领导者,假设企业1的产量为,则由(1)可得,企业2的反应函数为:,因而有:,因此市场价格P=200-160=40。代入企业1的利润函数可得:。因此,企业1为了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将生产,从而企业2的产量

企业1的利润为:

社会福利为:

3)假定两个企业进行斯坦克尔伯格竞争,企业2为领导者,则由(1)可得,企业1的反应函数为:,代入社会福利函数可得:

企业2最优化问题的一阶条件为:

解得企业2的产量为:

因而企业1的产量为:

市场价格为:P=200-140=60

企业1的利润为:

社会福利为:

5.假设厂商I垄断商品y的生产,y的需求函数为。在现有的生产条件下,边际成本不变,MC=10,没有固定成本。现在假设由于新技术的使用,使边际成本减少到0,开发这个技术的固定成本为550元。厂商I和潜在的厂商Ⅱ需要决定是否要开发这一技术。如果只是厂商I开发这个技术,他将运用新技术;如果厂商Ⅱ开发这个技术,将形成古诺双头垄断的局面,厂商I的边际成本为10,厂商Ⅱ的边际成本为0。如果两家都开发这人技术,亦形成古诺双头垄断局面,致使两家的边际成本都将为0。试问:

1)如果仅有厂商I开发这一技术,试求他可以得到的垄断利润。

2)如果仅由厂商Ⅱ开发这一技术,试求厂商I和厂商Ⅱ分别可以得到的垄断利润。

3)如果两家厂商都开发这一技术,试求每家厂商将得到的垄断利润。

解:1)当仅由厂商I开发这一技术时,将使他的边际成本等于0。由得,MC=MR=50y=0

=500.5×50=25

利润=TRTFC=50×25550=700

2)当仅由厂商Ⅱ开发这一技术时,厂商I的边际成本为10,厂商Ⅱ的边际成本为0

3)如果两厂商都开发这一技术,两家边际成本都为0

=50200/6=50/3

6.在古诺模型中,行业的需求曲线函数为p=1y,可变成本为0。行业的厂商数量达到了均衡。试问:

1)当厂商数量分别为2个、3个和N个时,求每一厂商均衡的价格和利润。

2)假设可变成本仍为0,但每一厂商有0.05的进入该行业的进入成本,计算(1)时每一厂商的均衡价格和利润?如果可能免费进入该行业,长期均衡的厂商数量为多少?

3)假设该行业N个厂商中的每一厂商都相信自己能占有1/N的产量,在这种情况下,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数量是多少?

解:1)当只有两个厂商时,这两个厂商的利润函数分别为

得厂商I的反应函数为

得厂商Ⅱ的反应函数为

解得:

三个厂商时,则:

厂商I的反应函数为

厂商Ⅱ的反应函数为

厂商Ⅲ的反应函数为

解得:

i=123

当厂商的数量为N时,每个厂商的反应函数可以由下式推出:

i=12,…, N

均衡价格和产量为:

p=1N/N1=1/N1

2)价格和数量是相同的,利润将比前一情况少0.05。在长期,利润为零,即

,所以N=3.47。厂商的数量一般是整数,所以N=3

3)每一厂商的利润为y是一个厂商的产量。为使利润最大化,因此有:

,得则:

P=11/2=1/2 y=

在长期,

即厂商的长期均衡的数量为5

7.某垄断厂商生产的边际成本固定为5单位,即MC=5。该厂面临的市场需求函数为

1)计算该厂商的利润最大化的价格、产量和利润。

现假设第二个厂商加入到这个市场。该厂商具有和第一个厂商相同的成本函数。假设两个厂商进行古诺竞争(Cournot competition)。

2)写出每个厂商最优的反应函数。

3)找出古诺均衡的产量水平。

4)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多少?计算每个厂商的利润。

5)如果两个厂商进行伯川德竞争(Bertrand competition),那么市场的均衡价格是多少?

解:1)利润最大化时有MCMR

RQ)=PQ=(53QQ

MR532Q

MC5

P=53Q=29

π=PQC29×245×24576

2)两厂商各自利润函数为

由一阶条件有

    ①

    ②

厂商一的反应函数为

厂商二的反应函数为

3)联立①②求得

即为均衡产量

4)此时市场总需求为

p53Q21

5)如果两厂商按照贝特兰竞争,则均衡价格将在边际成本处得到,故均衡价格为5



3 市场结构与市场势力:实证研究

1.完全竞争是如何导致社会资源配置最优的?怎样理解一个竞争企业在长期无法获得利润?

答: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意味着消费者和生产者达到最优的决策,消费者剩余最大,生产者剩余最大化。资源得到了最优的配置。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企业没有任何经济利润。

2.如何理解规模经济形成的经济效率与促进集中之间的矛盾?

答:规模化生产可以形成一定的成本节约,从而要求企业在较大规模上进行生产,这是经济效率导致的生产集中。但是生产的集中并不一定就能形成市场势力。因此,两者之间并不必然是矛盾对立的。

3.市场集中度一般是通过计算市场份额得到的。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市场越来越开放,这样的计算还需要考虑什么因素?

答:在全球化背景下,进口产品会使需求曲线变得更加有弹性,还要考虑其他生产者进入的可能性以及供给能力的影响。

4.一个垄断企业是如何进行生产决策的?在垄断市场中,有一部分消费者剩余转为生产者剩余,这是社会福利的损失吗?

答:垄断企业和完全竞争条件下的企业一样,在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的水平上决策。对于消费者剩余转化为生产者剩余是否为社会福利的损失,存在着不同的看法。不认为是损失的是认为生产者主权与消费者主权同等重要,它们都是社会福利的一个部分;认为是损失的观点是考虑剩余在生产者手中集聚将导致社会收入分配的不公平,从而引起效率损失。

5.如何理解只有政府制定的限制性政策或制度才是进入壁垒?

答:原则上说,在金融资本市场不断发展、人力资本流动性增强以及技术进步扩散的背景下,在位厂商因资本量、技术或其他因素形成的相对优势并不会持久。因此,从长期来看,也不会形成对进入的阻碍。



4 产品差异化

1. 考虑霍特林模型的一个变形,假定运输成本是二次的,而不是线性的。从而,住在x的消费者去商店1的运输成本是tx2,去商店2的运输成本为t(1-x)2。同样假定两家商店同时选择价格,分别记作p1p2;假定相对于价格来说足够高,从而市场是全覆盖的。

1)计算两家企业面临的需求曲线。(提示:我们将看到当两家商店分设在两端时,线性成本和二次成本的需求函数是一样的。如果市场不是全覆盖的,这一结论不能成立)

2)计算两家企业的最优反应函数:i, j=1,2;ij);求解纳什均衡的价格解和简约型利润函数。

答:1)对位置x的消费者而言,其从商店1和商店2购买冰激凌的总成本分别为:

从而由

可以解得:

由此两个厂商面临的需求函数分别是:

2)我们可以进一步得到厂商的利润函数

给定竞争对手j (j=2,1)的定价pj,厂商i (i=1,2)要选择价格pi,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即:

容易得到,企业i的一阶条件是:

容易证明二价条件成立。因为商店i和商店j在这一问题中地位是对称的,从而,代入上式可以得到纳什均衡价格解、需求和利润:

注意到由一阶条件,我们可以得到厂商i对厂商j的最优反应函数(Reaction Function:

2. 第三节的例子中,我们采用了二次成本函数以回避技术上处理的复杂性;本习题的目的在于使读者更清楚理解这一点。假设一个消费者住在x位置,满足x1-b>a。这个消费者处于企业2领地后院。他对企业的选择由其对下列两式的比较来确定:

问题:(1)当p1, p2满足什么条件时,处于厂商2右侧的消费者对于从厂商1还是厂商2购买冰激凌无差异?

2)当(1)中条件满足时,请说明此时厂商面临的需求曲线是非连续的,从而导致它们利润函数的非连续性和非凹性。(提示:想象厂商1的价格p1稍稍降低一点,其面临的需求会有什么样的变化。)

答:1)如果处于厂商2右侧x位置的消费者对于从厂商1还是厂商2购买冰激凌无差异,双方定价p1, p2须满足:

从而可得:

注意因为 所以此时厂商1的定价p1必须要低于厂商2的定价p2

2)当(1)中条件满足时,此时厂商1面临的市场需求共包括3个部分。

首先,位于厂商1左边x位置的消费者,此时必然会选择厂商1的产品。因为当时,容易看出:

其次,位于厂商1和厂商2之间x位置的消费者同样会选择厂商1。容易证明当(1)中条件满足时,下式成立:

最后,对于位于厂商2右侧的消费者而言,此时厂商1或厂商2无差异,从而两家厂商平分这部分市场。

由此,当(1)中条件满足时,厂商1面临的需求为:

而如果给定厂商2的价格,厂商1选择稍稍降价,则厂商1可以获得整个市场。从而厂商1的需求曲线为:

由此我们得到一条非连续的需求曲线。

3. 第三节的例子中,将市场决定的定位与社会最优的定位结果相比是有趣的。假设存在一个社会计划者为两个企业进行选址。由于消费量是固定不变的,因而社会计划者将选择厂址以使消费者的平均运输成本最小化。请证明社会最优的产品定位是1/43/4两个位置,从而在这个例子中,市场选址的结果是产生了从社会角度看太大的产品差异。

答:假定企业1选址为a,由对称性可知企业2选址为1-a。由此整个社会的总运输成本为:

最小化此成本函数,由一阶条件可解得:

从而两家企业的最优选址分别为1/43/4

4. 二、三节中,我们假定两家企业生产额外一份冰激凌的不变边际成本是相同的,都为c。现在我们放松这一假定。同样我们假定两个企业的地址已固定在线性城市两端;消费者沿线性街区均匀分布,运输成本函数对距离是线性的;消费者剩余足够大,从而保证市场能够被全覆盖。现在我们假定两家企业的不变边际成本分别为c1c2(这两个数不一定相等,但为了简化分析假定它们差别不大,从而每家企业在均衡时都占有正的市场份额)。问题:

1)计算反应函数。证明纳什均衡价格解和简约型利润函数是两个边际成本的函数。

2)证明

3)假设在价格竞争之前,两个企业进行第一时期的博弈,同时选择边际成本(由于边际成本取决于企业投资,不妨设想选择边际成本的投资成本为,满足)。请证明:同正文中产品定位博弈一样,这个投资博弈同样竟产生直接效应和策略效应。

答:1)两个厂商面临的需求函数分别是:

进一步得到厂商的利润函数

给定竞争对手j (j=2,1)的定价pj,厂商i (i=1,2)要选择价格pi,以实现自身利润最大化,即:

容易得到,企业i的一阶条件是:

由此可知最优反应函数为:

同时,由一阶条件可知:

由此可以解得纳什均衡价格解

从而求得简约型利润函数为:

从而

3)企业i在第一时期进行投资博弈时,最大化利润函数为:

其中,即为直接效应,即当单位边际成本下降时,会带来企业利润的上升;则为策略性效应:企业i的成本下降意味着价格的下降,从而会下降,这反过来会降低企业i的利润。

5.试证明圆形城市模型的一个隐含假设是:

从而,距离商店最远的消费者(其旅行距离为)能够得到正的净消费者剩余;由此保证市场能够被全覆盖。

答:显然,距离商店最远的消费者是处于中间位置的消费者,其旅行距离为,从而其购买商品所花费的成本为:。而消费者从此单位商品的购买中所获得的效用为。如果,则消费者将不会购买该商品,从而市场不能全覆盖。从而课本中的分析将不再成立。

6. 在圆形城市模型中放松线性成本的假设,现在我们假定:运输成本为td2,这里d代表消费者到他选定的商店的距离。请证明:

1)此时的均衡价格,

2)均衡时的企业数目,

3)社会最优的企业数目,

从而,我们得到了同线性成本假设下同样的结论:允许企业自由进入市场导致了过多的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了太多种类的产品。

答:1)假定有n家企业。给定其他企业收取价格p,企业i决定收取价格pi对于一个距离企业ix<1/n的消费者而言,在下述情形下企业i及其竞争者是无差异的。

由此企业i的需求函数为:

最大化利润函数:

一阶条件为

运用对称性可得

2)每家企业的利润为

零利润条件隐含着:

从而,解得:

3)社会计划者要最小化固定成本和运输成本,从而其面对的最小化问题为

由此可以解得:



5章价格歧视

1,目前微信提供国内版和国际版(Wechat),不同版本的表情商店中表情售价略有差异,是否可以以价格歧视来解释?如果是,属于哪一种?

答:可以通过三级价格歧视来解释。区分国内版和国际版,可以看作是对于不同市场群体的市场分割。

2,美国奥兰多迪士尼乐园对佛罗里达州的居民提供入场费的折扣。请问,这是一种怎样的价格歧视?有关佛罗里达居民对于迪士尼乐园中娱乐项目的需求弹性,这种做法能告诉我们什么呢?

答:是三级价格歧视。由于奥兰多迪士尼乐园位于佛罗里达州,该州的居民对于迪士尼乐园中娱乐项目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因此通过价格歧视,实行相对便宜的定价,迪士尼可以获得更高的利润。

3,以演唱会的门票为例,请思考:怎样进行价格歧视,以及怎样避免可能的转售行为。

答:例如针对学生群体的折扣。为了避免转售,可以配合学生证来使用。

4,假定一家垄断厂商向两组具有不变弹性需求的消费者销售产品,他们的不变需求弹性分别是ε1和ε2。假定生产的边际成本在c的水平保持不变。厂商对于每一组消费者索要的价格是多少?

答:三级价格歧视的必要条件为:

也就是说:额外多生产一单位的边际成本等于每个市场的边际收入。

使用边际收入和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以及边际收入等于边际成本的关系,将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写为:

将题目中的相关条件带入上述等式可得:

由此可得:

5,假设垄断企业生产产品的边际成本为50,它的产品销售到两个不同的地区。在地区1,需求为Q1=200-p1。在地区2,需求为Q2=150-p2

当不能实现价格歧视的时候,最优的统一价格和产量是多少?

假设企业可以在两个地区之间实现价格歧视,那么企业针对每个地区制定的价格是多少?每个地区出售的产品数量是多少?

答:当不能实行价格歧视的时候,意味着两个市场采用相同的定价p

这样,企业应最大化下面的利润公式:

由此计算出价格为112.5时,利润最大化。两个市场的产量分别为87.537.5,总产量为125.

当能实行价格歧视的时候,企业应最大化下面的利润公式:

由此计算出两个市场的价格分别为7550,因而产量分别为125100.



6非价格竞争:广告

1. 请各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信息性广告劝说性广告之间的区别。

答:信息性广告的例子包括超市关于商品促销信息和促销时间的宣传单,劝说性广告的例子包括苹果iphone手机的电视广告。

2. 请你解释为什么很多厂商都热衷于重金拍摄具有很高艺术感却很少包含商品信息的广告?

答: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普及,消费者获知商品相关信息的能力在不断强化,因此厂商为了通过非价格手段来降低市场竞争强度,一个有效的手段就是通过劝说性广告来塑造自身的品牌形象,通过制作精良的广告可以有效的吸引潜在消费者,并且建立和强化消费者对自身品牌的忠诚度。

3. 影响广告强度的因素有哪些?请你结合这些因素考虑我国哪些行业广告竞争相对会比较激烈。

答:产品性质、市场结构和产品差异化程度,我国广告竞争相对激烈的行业包括食品、饮料和药品。

4. 假设你现在一家化妆品公司的CEO,你现在正在考虑明年的广告预算,假设你现在知道以下信息:首先,明年的预期销售额为100万人民币;其次,如果广告支出增加1%,那么产品的销量会增加0.05%;如果产品价格下降1%,那么产品的销量会增加0.2%,请问

(1)明年的广告预算应该是多少?

(2)假设在更新信息后你发现如果产品价格下降1%,产品的销量的增加幅度为0.5%,那么你该如何更改广告预算?

(3)请你总结一下需求价格弹性如何影响广告开支。

答:(1)100*0.05/0.2=25

(2)100*0.05/0.5=10

(3)负相关

5. 有人说广告会强化价格竞争,但是也有人说广告会削弱价格竞争,你支持那种观点,请你解释为什么。

答:都有可能,关键取决于广告的类型,信息性广告会强化竞争,而劝说性广告会降低竞争

6. 请你分析为什么广告会增加市场的进入壁垒。

答:两方面内容:最小有小规模与产品差异化加强



7非价格竞争:研发与技术创新

1. 试述技术进步的内涵。

答:技术进步社会进程的主推力,它是一个动态过程,由知识的变革、发现替代老产品的新方法,开发替代产品,引进推销、组织和管理技术所组成。从狭义或微观的角度,技术进步往往也可以被理解为技术创新(或创新),是指企业应用创新的知识或新技术、新工艺,采用新的生产方式和经营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开发生产新的产品,提供新的服务,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

2. 影响技术进步的因素有哪些?

答:1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开拓需求的机会,加上日益增多的开发投入,是发明、革新活跃且有效的基本条件和保证。2各产业的需求增长弹性差异,致使各产业面临的技术进步机会具有差异。(3研究和开发费用的大小和分布。这是影响技术进步诸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因为研究开发费用的分布代表着发明和技术革新的分布。4企业的规模差别是影响技术进步的关键因素之一。5企业之间的合并、组建集团等联合有利于技术进步。6国家创新体系(系统)是主导技术进步的现代方法。

3. 有人说,“研究与开发竞争暗示了一个动态系统,由此产业趋向于越来越集中。”你同意吗?为什么?

答:不同意。因为总得来说,技术机会和政府政策能够鼓励R&D支出和技术创新,但还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现有的政策环境是动态有效的。技术创新能够反作用于市场结构,但市场结构对技术革新的影响并没有弄清楚。现有研究认为驱动技术革新的路径具有产业特性。

4.中国最优专利期限的界定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确定社会最优专利长度时,面临着成本收益折中的问题。一方面,更长的专利长度增加了一项发明的期望回报,鼓励R&D活动并获得动态效率;另一方面,专利给予专利所有者使用发明的垄断权力,专利长度越长,由于垄断造成的静态无效率就越大。

5.请描述新技术扩散的路径。

新技术的扩散曲线是S形的。这意味着,在初始阶段由于行业中大多数企业不能肯定新技术的价值,把它看成是高风险的投资行为,所以对其模仿持观望的态度。随着新技术在实践中应用的成功,证明了它的价值之后,传播的速率就加快了。随着采用传统技术的企业所占比例越来越小,以及它们最终决定转向时,传播速度会逐渐慢下来。不仅新技术传播的发生通常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传播的速度在行业之间差距较大。



8非价格竞争:进入和退出

1.请从新闻媒体报道中分别寻找企业进入和退出的1-2个现实案例,并尝试分析这些案例中的企业为什么要进入或退出。

答:企业进入和退出的现实案例可以从近期新闻报道中选择对企业进入和退出的原因分析可以从进入和退出的成本和收益这两面展开并通过比较说明企业进入和退出的最关键决定因素

2.假设有一个生产同质产品的行业,该行业中现有一家在位企业和一家潜在进入的企业,该行业的市场需求函数是,可变成本为。假设企业生产不需要固定成本,但是进入该行业需要支付沉没成本。请问:

1)假如不考虑潜在进入,那么在位企业在最优均衡状态下的产出和定价分别是多少?

答:在不考虑潜在进入的前提下在位企业就是完全垄断厂商,其利润函数为,利用一阶条件可知最优定价,进而可知最优产出

2)假如潜在进入企业将在位企业产出视为不变,那么潜在进入企业一旦进入后的利润是多少?该利润与在位企业产出之间是什么关系?

答:根据1),假定保持在位企业的产出为不变,假设潜在进入企业的产出为,即有。所以潜在进入企业的利润函数为,根据可知,从而得到。此时潜在进入企业进入后的利润为。这就是潜在进入企业利润与在位企业产出之间的函数关系,在位企业产出越大,潜在进入企业利润越小,两者体现为负相关的关系。

3)如果在位企业要成功阻止潜在进入企业的进入,它应该产出多少?

答:在位企业如果能预期到潜在进入企业的利润那么就会选择自身合适的产出水平在临界情况下使得潜在进入企业的利润小于0,即有从中求解出这种情况不符合经济意义可以不考虑

3.请讨论当前我国房地产业面临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有哪些。

答:由于房地产业的产业范围较大,在专业化分工的趋势下涵盖的细分行业较多,所以建议围绕我国房地产行业的分类(例如房地产开发、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估价、物业管理、房地产经纪),可任意选取其中特定的房地产细分行业来分析其进入和退出壁垒。例如分析房地产开发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建议围绕行政壁垒和资本壁垒两方面重点展开。



9章网络与标准竞争

1. 请你从网络外部性的角度来解释为什么几乎所有的社交类软件(如微信和微博)都是免费?

答:极强的外部性意味着厂商希望可以通过免费手段来尽快使消费者数量突破关键数量,并在后期通过其他手段来获得利润

2. 假设消费者对你生产的某种电子设备的需求函数为,其中分别表示实际的购买人数和预期的购买人数(我们这里默认每个消费者只需要一单位该商品),并且。请问:

(1)参数的含义是什么,它的取值收到那些因素影响?

(2)假设产品的边际成本为20,并且消费者总是可以准确的预测购买人数(即总是等于),请问此时利润最大化的价格应该是多少?

答:(1)消费者对于网络外部性的敏感程度,x越大就意味着网络外部性越强。X的取值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商品自身的使用特性以及消费者之间的信息沟通等等。

2p=50-0.5c

3. 请问平台有几种类型,并且各自具有什么特点?为什么平台产业往往具有很高的进入壁垒?

答:根据连接性质,分为纵向平台、横向平台和观众平台;根据开放程度分为开放平台、封闭平台和垄断平台,根据功能分为市场制造者、观众制造者和需求协调者。

4. 请你解释为什么有的产业技术升级的频率很高,但是有的产业技术升级的频率却很低?

答:技术进步同时取决于R&D投入和市场需求,哪怕R&D投入接近,但是如果市场需求存在巨大差异,往往就会导致产业技术升级的频率出现很大差异,具体的机制请参考文章中第二节的内容。

5.请你评价以下这种观点:“能够被市场接受的商品总是代表着更好地技术,因此我们应当尽可能的在技术成熟后才将产品推向市场,哪怕会比竞争对手花费更多的时间”。

答:考虑到技术标准采用过程中的路径依赖,厂商在保证技术质量的同时,应该尽早将技术推向市场,充分利用网络外部性带来的优势。

6. 假设A和B两个公司同时发明了两种极其类似但是完全不兼容的技术,并各自申请了专利。请问这两家公司在什么情况下会达成专利互换协议?什么情况下政府应该介入干预?

答:网络外部性很高且厂商在产品竞争中差异化的空间很大,那么厂商机会有很高的意愿来进行专利互换,客观上实现技术兼容。如果网络外部性很高,但是厂商的在产品竞争中的差异化空间很小,两者决定维持市场分割的状态,此时政府应该介入来实现标准统一,以此来提升消费者福利。



10 反垄断:竞争政策与管制政策

1.请论述美国反托拉斯法体系管辖的四大类违法行为。

答:第一,横向竞争限制。第二,纵向约束。第三,兼并。第四,价格歧视。建议能掌握这四大类违法行为的含义与细分行为。

2.请论述欧洲竞争政策管辖的四个主要方面。

答:欧洲竞争政策管辖的方面包括限制性措施、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国家援助和企业合并这四个部分。建议能掌握这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

3.为什么我国当前需要从产业政策向竞争政策转变?

答:主要是由于从计划经济时代开始的发展导向的产业政策导致了严重的产业过剩和产业发展的不公平,体现了政府对市场经济运行过多的干预。而竞争政策是公平导向,不存在产业的导向性发展问题,不存在对特定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措施,它对于国民经济中所有产业都一视同仁,所以竞争政策是“普惠制”政策。这种转变一方面有助于规范我国市场经济运行,另一方面有助于调整政府定位,解决发展导向的产业政策导致的一系列上述严重问题。

4.假定自然垄断的总成本为C=100+20Q,市场需求为Q=30-P。

a.如果以边际成本定价,垄断厂商的利润是多少?

b.如果采用平均成本定价,那么制定的价格、产量和无谓损失是多少?

c. 考虑两部分定价。假设市场由10个相同的消费者组成,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垄断厂商收支平衡时所需要的固定费用是多少?无谓损失是多少?

答:a.边际成本定价:p=20Q=10,垄断厂商的利润:10*20-100-10*20=-100

b.平均成本定价:100+20*Q=(30-Q)*Q,无解。

c.两部分定价:p=20100/10=10,无谓损失为0

5.假设电力公司向两类消费者出售电,一类是家庭,一类是工业。我们用X表示卖给家庭的电力,用Y 表示卖给工业的电力。假设两类消费者需求相互独立,需求方程分别为:,总成本函数C=328。请计算拉姆齐价格。

答:拉姆齐定价

Max 1/2*(24-PX)2+1/2*(30-PY)2

S.t. PX*QX+PY*QY=328

按照拉格朗日法,计算一阶条件,

得出:PX=16PY=20

6.假设电力行业高峰期需求和非高峰期需求相互独立,分别为,其中P代表高峰期,N代表非高峰期。假设总成本函数,其中

a.假如电力价格统一定价,价格p=2,求无谓损失多少?

b.按照高峰期价格等于边际固定成本和边际可变成本,非高峰期价格等于边际可变成本,求高峰期需求是多少?非高峰期需求是多少?

c.如果,此时高峰期承担所有固定成本是否合适?

答:a、社会福利最大化价格:PP=7PN=1

统一定价:无谓损失:1/2*(7-2)*(18-13)+1/2*(2-1)*(9-8)=25/2+`1/2=13

b、高峰期需求:20-7=13,非高峰期需求10-1=9

c、不合适,因为如果这样的话,高峰期需求为15-7=8,非高峰期需求为9,不合理。

7. 了解从发电到消费者手中,电力行业有哪些生产环节?目前电力的出厂价和售价等价格体系是否合理?

答:发电环节、输电环节、售电环节。不是很合理,比如说煤电倒挂现象等。

8. 了解铁路行业有哪些环节?了解各国铁路行业的管制现状,你认为中国铁路业应该怎样改革?

答:生产设备、铺设铁轨、运输。区分自然垄断环节和竞争环节,不同环节不同对待,注意改革过程中的交叉补贴和撇脂行为。

9. 国资委对中央企业如何考核?这些考核指标是否合理?主要针对公用事业性质的中央企业进行分析。

答:公用事业性质的中央企业具有一定的自然垄断性,如果采用绩效考核可能会导致这些企业垄断定价,从而造成福利损失。



11章产业结构

1.了解中国三次产业分类方法。

答:我国的三次产业分类法是:产品直接取自然界的部门称为第一产业,对初级产品进行再加工的部门称为第二产业。为生产和消费提供各种服务的部门称为第三产业。具体划分:第一产业: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副业和渔业);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工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热水、煤气)和建筑业;第三产业: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

2.计算产业结构Moore指数

答:

其中,M+t表示Moore结构变化值;Wi,t表示t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Wi,t+1表示t+1期第i产业所占比重。整个国民经济可以分为n个产业,如果我们将每一个产业当作空间的一个向量,那么,这n个产业就可以表示为空间的n维向量。当某一个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发生变化时,它与其他产业(向量)的夹角就会发生变化。把所有的夹角变化累计起来,就可以得到整个经济系统中各产业的结构变化情况。

3.试述配第一克拉克定理

答:随着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次产业转移。有三个前提:一是使用三次产业分类法;二是运用各产业中劳动力的份额变化指标;三是运用时间序列分析法分析人均收入增长变化。

4.何谓工业化,其度量标准有哪些?

答:工业化可以被定义为一系列基要的“生产函数”连续发生变化的过程。这种变化可能最先发生于某一个生产单位的生产函数,然后再以一种支配的形态形成一种社会的生产函数而遍及于整个社会,从已经工业化的各国的经验来看,这种基要生产函数的变化,最好是用交通运输、动力工业、机械工业、钢铁工业诸部门说明。

工业化的程度一般由国内生产总值中制造业份额的增加来度量。制造业份额由15%增加到36%,初级产品生产份额由38%下降至9%,而服务业的份额以不变价格计算几乎不变,这同人均收入280美元到2100美元这一增长阶段相联系。这一过程需要50年,国民生产总值以每年6.2%的速度增长,“工业化率”,即制造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份额每10年的变化率为平均增加3.2个百分点。

5.知识经济的特征有哪些?

答: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显著特征:(1)它是一种信息化经济。知识经济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充分发展的产物,是信息社会的经济形态。(2)它是一种网络化经济。(3)它是一种智能化经济。知识经济是一种以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分配、使用为最重要因素的经济。(4)它是一种创新经济。(5)它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经济。(6)它是一种非线性经济——正反馈机制下的产业发展路径。

6.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

:所谓二元经济,是把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结构概括为两大部门:一个是主要使用劳动力生产的农业部门;一个是主要使用资本生产的非农业部门。任何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都包含着从农业经济到二元经济,再从二元经济到现代经济增长这样两个过程。



12 现代服务经济

1.随着科学技术的变化,服务作为一种商品,其特性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早期的服务业通常是传统服务业,其主要特征是无形性、不可分离性、不可储存性和不可贸易性,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这五种特性也互相影响,形成了服务的特征。在五个特性中,服务的无形性是其他特性的基础。正是由于服务的无形性,它才具有不可分离性和不可储存性,而服务的不可储存性和所有权的不可转让性,很大程度上是有无形性和不可分离性决定。技术变迁和信息服务的发展使传统对于服务特征的界定表现出了越来越多的不适应性。现代服务业有了新的特征。第一,服务有形与无形的界限变得模糊;第二,服务具有了可贸易特性;第三,服务的知识和技术密集性;第四,服务的异质性。

2.服务业的发展受哪些因素影响?试对照这些因素,再结合中国的服务业发展现状,分析中国服务业低水平稳态发展的动因。

答:服务业的影响因素主要可以从供给和需求两个层面进行分析。供给层面的影响主要包括政府行为、法治环境两个方面,而需求层面的因素主要包括收入因素和产业关联两个层面。

中国服务业水平低水平稳态发展的主要原因与政府公共职能缺失相关。公共服务、消费性服务和生产性服务,这三方面是构成中国现代服务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且相互之间相互影响。我们认为,当前现代服务业比重偏低以及长期内处于低水平稳态发展可能与改革以来中国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和经济增长模式有直接的联系。GDP增长为导向的发展目标和政绩考核要求,使政府将资源过多投资于与基础设施等与经济增长直接相关的领域而在诸如医疗卫生、教育和社会保障等有关民生的投入短缺这导致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政府公共职能缺失加上包括住房、医疗、教育、社保等体制的改革带来了居民未来支出和收入的不确定性直接降低了国内居民消费倾向消费性服务发展缓慢,从而带来内需不足;在内需不足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只能依靠出口拉动,劳动力成本较低的比较优势必然使中国选择了代工生产和加工贸易,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从而限制生产性服务的发展。由此可见中国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核心在于政府公共职能的缺失从而直接带来公共服务提供不足和消费性服务需求不足最终阻碍了生产性服务的发展。

3.服务业发展能对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结合当前中国发展现状举例说明。

答:服务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调整产生重要的影响。服务业作为高级生产要素投入能提升制造业的效率,并且由于其自身效率的提高而促进了整个经济结构的调整。此外,服务业对宏观经济产生较大影响,吸纳了大量劳动力,平稳了宏观经济波动,并且对货币发行和物价水平产生一定影响。结合中国例子说明。

4.美电信公司程序员鲍勃拿高年薪而每天在办公室看猫咪视频,却连续几年在公司的绩效评估中获得高分。他编写的软件代码质量高且完成工作及时。秘诀在于他私自将自己的工作给了沈阳的一家咨询公司,而他付给对方的报酬不到他几十万美元年薪的五分之一。”试用服务外包理论对上述现象进行解释。

答: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商品和服务的各个环节根据价值链分解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传统上是制造业外包,即发达国家保留其擅长的研发和设计环节,将价值链低端的加工组装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随着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崛起,其人力资本有了较大提高,但劳动力成本相对发达国家依然较低,因此发达国家将服务业的部分生产环节外包给发展中国家,从而引发了服务外包的热潮。



13 产业联系

假定某经济系统由三个生产部门、两种投入要素组成。将下表中空格部分填满并回答:

产出

投入

使

使

总产出

合计

农业

制造业

服务业

合计

消费

投资

中间投入

农业

200

300

250

280

1200

制造业

120

400

720

320

1600

服务业

40

240

350

120

1180

合计

要素投入/

增加值

劳动报酬

250

310

资本/折旧

190

180

总投入合计

1该经济系统当年的GDP为多少?要求写出核算的过程。

2写出该经济系统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元素为)

3什么是列昂惕夫逆矩阵(B表示,元素为)?请用IA来表示B

4什么是完全消耗系数(C表示,元素为),用IA来表示C

(5)什么是影响力系数?什么是感应度系数?写出各自的表达式。

答:

填表结果参见红字

农业

制造业

服务业

中间使用

合计

最终使用

总产出

合计

农业

160

150

90

400

480

880

制造业

140

320

170

630

900

1530

服务业

80

150

250

480

590

1070

中间投入合计

380

620

510

劳动报酬

220

350

410

资本/折旧

180

160

150

总投入合计

880

1530

1070

(1) 该经济系统当年的GDP为多少?要求写出核算的过程。

方法1GDP=最终投入合计

=总投入合计-中间投入合计

=劳动报酬+资本折旧=1970

方法2GDP=最终使用合计

=总产出合计-中间使用合计=1970

(2) 写出该经济系统的直接消耗系数矩阵A(元素为)

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指生产一单位部门的产品对第i部门产品的直接消耗量。在表3-1中,它是用第部门的总产品价值去除该部门所消耗的各种产品量价值。符号表示即为:

11

用矩阵表示可写成: 12

式中,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中间产品流量矩阵;为总产品对角矩阵;的逆矩阵。

(3) 什么是列昂惕夫逆矩阵(B表示,元素为)(如不会计算就)IA来表示B

19

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为直接消耗系数矩阵;为单位矩阵。称为列昂节夫逆阵,其元素一般用表示;从数量上看,除了在主对角线上的对应系数多1外,其

(4) 什么是完全消耗系数(C表示,元素为),用IA来表示C

中减去一个单位矩阵,其结果便为完全消耗系数矩阵C=-

的经济涵义是有差别的,前者是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各种产品的完全消耗,后者则是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某种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两者的差别在于前者除了包含生产单位最终产品对某种中间产品的完全消耗以外,还反映各部门所生产的最终产品本身。

(5) 什么是影响力系数?什么是感应度系数?写出各自的表达式。

;

为第产业的影响力系数,为第产业的感应力系数;分别代表横行与纵列,n为产业部门数目;为列昂节夫完全消耗系数矩阵中的元素(i,j=1,2,…,n)。



14 产业结构政策

1.什么是幼稚产业?如何挑选幼稚产业?

:幼稚产业是指相对于工业后发国家而言,在发展初期与工业先行国家同一产业相比,存在要素资源禀赋或生产经验积累等方面的不利因素,同时其生产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的欠发达产业。

成本差距标准:刚开始由于技术、经验等不利因素,劳动生产率低下,产品成本高于世界市场价格,无法与国外企业竞争。但如果政府给予一段时间保护,该产业能够发展壮大,充分实现规模经济,成本降低,最终该行业能够面对自由竞争,并且获得利润,那么这个产业就可以作为幼稚产业加以保护。

利益补偿标准:他认为判断一个产业是否属于幼稚产业,不能仅看未来是否有竞争优势,还要看该产业未来所能获得的预期利润的贴现和能否超过保护成本。如果未来预期利润贴现和小于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进行保护是得不偿失的,因此该产业不能作为幼稚产业进行保护;如果未来预期利润贴现和超过保护成本,那么对该产业进行保护才是值得的。

外部性标准:是否要保护幼稚产业取决于该产业是否具有强的外部性。

因为先行企业投资所取得的知识、技术和经验等会溢出,降低其他企业获得这些知识、技术和经验的成本,但是先行企业无法对其他企业收取相关费用,这会造成私人边际收益低于社会边际收益,有可能造成先行企业不愿进行投资,而这会阻碍产业的发展。

即使有些行业不符合巴斯塔布尔标准,也就是说保护期间所产生的亏损超过该产业预期利润的贴现和,但是该产业能够产生显著的外部性,那么政府仍然有可能会保护该行业。

2.你认为中国2010年确立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符合幼稚产业的挑选标准吗?通过这个问题的思考,你认为选择幼稚产业的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你对如何才能选出合适的幼稚产业有什么建议?

: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照三大标准进行分析。

最大问题是不知道这几个新兴产业的成本是多少,换句话说不知道选择的新兴产业是否具有比较优势。

建议:让企业家去发现,但是对企业家的发现行为进行补贴。

3.目前中国对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扶植措施有哪些?你觉得目前这些措施有什么优势和劣势,对扶植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什么政策建议?

:主要的扶植措施还是财政、金融、土地等方面的支持。

这些政策的优势是降低了新兴产业的成本、提高了新兴产业的收益,使得大量资本进入到这些行业。

劣势是过度进入,过度竞争,甚至进入本身不是为了这些产业的发展而是为了土地。

建议:要关注技术扶植政策,要注意保护的力度和时间限制。

4.你认为目前中国的主导产业是什么?为什么?

:主导产业是在一国或一地区经济发展的某一阶段,有若干产业部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技术进步能力,增长势头快于其他产业,正在或已经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影响、带动整个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起导向和决定作用。

三个特征:具有技术上的先进性,能够吸收最新的先进技术,获得新的生产函数,具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在经济中比重较大,综合效益较好,并具有较大增长潜力的产业;对其他部门乃至整个经济系统具有扩散影响。

5.在扶植中国的汽车产业时,你认为中国采取了哪些措施?对中国的汽车产业的发展有什么政策建议?

:产业环境协调政策、优先发展基础产业政策、财政金融扶植政策和贸易保护政策

建议:要更加侧重技术促进政策。

6.你认为目前中国有没有衰退产业?如果有,目前有哪些衰退产业;如果没有,你预测哪些产业比较容易成为衰退产业。对于现在或者未来出现的衰退产业,你有什么样的政策建议?试用一个产业进行案例分析。

答:有。

衰退产业是在正常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某一产业产品销售增长率在较长时期内持续下降或停止的产业,或增长出现有规则减速的产业。

政策建议:产业升级、区位调整、消除资本流动障碍和减轻资本转移矛盾、消除劳动力流动障碍和减轻劳动力转移矛盾。棉纺织业。



15 产业竞争力与产业升级

1.产品竞争力、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国家竞争力这些概念之间有什么差别?

参见本章教材第一节第一部分内容

2.就本书中所列示的产业竞争力指标,运用本书介绍的方法具体分析一下江苏省产业竞争力的大小,以及决定因素。

参见本章教材第一节第三部分内容

3.为什么说提升生产率是产业升级的主线?

参见本章教材第二节第二部分内容

4.从全球价值链的视角分析中国产业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政府如何在全球价值链中有效地推动产业升级政策?

参见本章教材第二节第三部分内容



16企业选址产业布局

一、名词解释

1. 运输导向型企业:运输导向型(Transfer-oriented)企业是指运输成本在企业选址中起主导作用的企业。这类企业的运输成本往往占总成本的较大比重,企业选址的主要目的是使运输成本最小。

2. 资源导向型企业:选址时,以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为主要目的的运输导向型企业。

3. 市场导向型企业:在选址时,以降低产成品的配送成本为主要目的的运输导向型企业。

4. 本地投入导向型企业:指本地投入品成本在企业选址时起主导作用的企业。不同于运输导向型企业,本地投入导向型企业以降低本地投入品成本为主要目的,其运输成本占总成本较小比例,相对不重要。

5. 采购成本:采购成本是指与原材料部件相关的物流费用,包括运输费用、采购订单费用、采购计划制订人员的管理费用、采购人员管理费用等。

6. 配送成本:配送成本是指配送产成品过程中所支付的费用总和,一般包括运输费用、分拣费用、配装及流通加工费用等。

7. 企业合理规模:企业生产装置和设备的最佳组合,使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增加,产品成本下降,从而带来大规模的节约效益,称之为企业合理规模。

8. 地域合理规模:能够带来大规模节约效益的企业在某个地域的聚集规模,称之为地域合理规模。

9.集聚法则:集聚实质上是工业企业在空间集中分布的一种生产力配置,能使企业获得成本节约的经济效果。聚集的效益主要是由于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共同使用公共设施、共同享受通讯信息,以及更便于集中管理等方面而获得的。聚集效益的增加总是一个倒“U”字形曲线。当聚集程度超过M点时,其效益服从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也就是说任何聚集都是有限度的。如果某一点上聚集效益引起的生产成本降低,超过了运费和劳动费增加之和,更多的企业将向集地点集中,其必要条件是:ΔE -ΔT + ΔL> 0,即聚集效益引起的生产成本的变化ΔE与运费的变化ΔT和劳动力费用的变化ΔL两者之和的差要大于零。

10. 劳动力区位法则:韦伯认为,劳动力费用即工资在工业部门的生产中具有与运费同等的影响力。劳动力费用对生产成本有一定的决定作用,对工业区位的选择也有重要影响。最后确定工业区位时,要衡量运费最低点和劳动费最低点布局的得失,当劳动费的节约超过了运费的增加时,工业区位向劳动费最低点靠拢。

11. 运输区位法则:韦伯认为,在原料产地、能源基地与消费市场一定的情况下,运费最低的地点可以带来最大利润,是企业选址的最佳地点。决定运费大小的主要因素是运用货物的重量和运送距离。他把原料分为广布原料和地方原料,并引入了原料指数的概念,原料指数大于1,则说明生产中耗费的地方原料的重量大于制成品重量,其布局具有指向原料地的倾向,指数越大,这种指向性越强;原料指数小于1,则说明生产中耗费的地方原料的重量小于制成品重量,其布局具有指向消费区布局的倾向;如果原料指数等于1,则说明生产中耗费的地方原料的重量等于制成品重量,布局上具有较大的自由度,这类部门以布局在交通枢纽或港口最佳。

简答题

(1)运用数学模式,推导出资源导向型企业选址的过程?

: 资源导向型企业的数学推导(参考课本)。

(2)运用数学模式,推导出市场导向型企业选址的过程?

:市场导向型企业的数学推导(参考课本)。

(3)哪些因素会导致企业在端点选址?现实中有较多企业采用的是居中选址,你认为可能有哪些原因促使它们这样选址?

:1)“端点成本”和“运输规模经济”等因素会导致企业在端点选址;(2)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货币重量相差不大、运输规模经济不明显、端点成本较小等原因。

(4)除了书本上列举的几个因素外,还有哪些因素可能让企业成为本地导向型企业?

:硬件类基础设施建设(公共交通、通讯设施等)、软件类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水平、文化氛围、医疗卫生)、公共安全与社会治安、城市规划等。

(5)运用本章知识,分析同为酒类的茅台酒和普通啤酒,在企业选址方面为什么会不同。

:贵州省的气候、水源对茅台酒的生产至关重要,这类原材料不易转移,因而茅台酒属于资源导向型;而啤酒的原材料较容易获得和运输,并且产成品的货币重量大于原材料的货币重量,因而靠近市场更有利。

(6)简述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围绕运输区位法则、劳动力区位法则和集聚法则三大内容展开。

(7)简述企业合理规模。

:企业生产装置和设备的最佳组合,使生产能力和产量大幅增加,产品成本下降,从而带来大规模的节约效益,称之为企业合理规模。

(8)简述地域合理规模。

:能够带来大规模节约效益的企业在某个地域的聚集规模,称之为地域合理规模。

三、论述题

1)运用数学模式,推导出企业集聚在资源所在地或者市场所在地的过程。

答:详细推导参考课本

(2)运用数学模式,推导出企业是运输导向还是本地投入导向的过程。

答:详细推导参考课本

(3)用边际分析法和总成本分析法解释:为什么大多数企业倾向于在端点进行选址?

答:结合课本图16-4.16-5作答

(4)一罐头企业生产水果罐头,已知该企业每5吨的水果,能产出3吨的罐头。水果和罐头的初始运输费率均为200元每吨每英里。果园(F)和市场(M)相距10英里。作图描述以下变化对水果罐头企业(重量减轻)成本曲线以及选址趋势的影响:

a. 罐头的托运成本从每吨200元上升到每吨800元,而水果的托运成本保持为每吨200元不变,企业选址将如何变化?

b. F点的果园发生了大火,企业不得不从新的果园G采购原材料。假设新果园G距离F有10英里(即距离市场M为20英里),那么企业选址将如何变化?

c. 企业决定降低罐头中水果的含量,而增加罐头中水的成分。假设罐头中的水可以就地取材,3吨水果和2吨水可以生产3吨的罐头,那么企业选址将如何变化?

答:(1)企业由原材料导向转变为市场导向,图16-2变为16-3;(2)企业依旧为原材料导向型,将会在G选址;(3)此时,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货币重量相同,企业将在MF连线上的任意一点选址。

5论述产业布局指向的六种类型

答:燃料地指向原料地指向市场区指向劳动力指向交通运输枢纽指向无固定指向



17 产业集聚与产业转移

一、名词解释

1. 产业集群:产业集聚,又称为产业集群,是指在某一特定领域中(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

2. 产业转移:产业转移是指产业由某些国家和地区转移到另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现象,是产业在空间上的位移。产业转移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国际产业转移,由国际产业贸易与国际产业投资的叠加效应形成;二是区际产业转移,首先需要客观存在的区域经济技术梯度差异,其次存在经济、技术由高梯度向低梯度转移的趋势。

3. 产业扩散:产业扩散是指扩散源周围发生连续的、由近到远的变化,常用于描述有较大影响力的核心区对邻近外围区的辐射带动。

4. 区域品牌:区域品牌,即产业区是品牌的象征,企业通过集聚,集中广告宣传的力度,利用群体效应,形成“区域品牌”效应

5. 专业化集聚:产业的专业化集聚是建立在地方化经济基础上,地方化经济是指当某一产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时,该产业中的企业生产成本不断降低的现象。之所以称它为“地方化”,是因为同类企业通过聚集在某一特定地区,导致该地区企业生产成本低于其它地区,从而出现“地方特色”。所谓的“专业化集聚”,也就是该地区某产业中的同类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区域专业化优势。

6. 多样化集聚:产业的多样化集聚对应的是集聚经济中的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经济的定义是:随着某一城市(区域)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该城市(区域)中企业的生产成本随之降低的现象。不同于地方化经济,城市化经济更强调不同行业的企业在同一地聚集导致生产成本降低的情况。其规模经济产生于城市整体的扩大,同时规模经济效应惠及城市各行业中的企业。由此可知,“多样化集聚”,是指以城市(区域)整体规模扩大带来的、惠及各行业的生产优势,而导致的多产业聚集。

简答题

(1)产业集聚效应的表现形式?

答:围绕中间投入品效应、共享劳动力市场、技术与信息扩散效应区域品牌效应四个方面作简单叙述。

(2)服务业集聚的特点?

答:以服务业、流通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的初期,并没有表现出很大规模的集聚现象,往往是服务“小而多”、“杂而乱”。但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第三产业经济产值比重在国民经济中的不断上升,以服务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呈现出较强的产业集聚特性。

服务业集聚的特征是,某一领域内具有共同性质或互补性质的服务企业形成的地理近邻现象,集聚区中的企业通过市场和非市场的联系而形成相互竞争、相互合作和依赖关系,相互作用使范围经济和规模经济效应明显。此外,服务业集聚也伴随现代技术变革、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社会发展而来的,相关企业及其支撑体系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发展并形成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在这个概念下,服务领域内相互关联、互补与竞争的企业聚集,会形成上、中、下游结构完整的、多维度的、网络状的、知识密集的有机体。

(3)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特点?

答:高技术产业一般是指研究与开发在生产或服务中起关键作用的产业部门,产业中企业的创建和发展主要依托当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等提供高素质的劳动力、技术专家或技术成果等,产业包括计算机及网络技术、生物技术等高技术产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投资、高风险、高收益等特点,主要集聚于大城市或教育、科技中心地区,在国家或国际竞争中都具有重要位置。在这类产业中,知识技术密集、能源消耗少、R&D投入高等现象明显,因此这类产业集群中,信息和技术扩散效应明显,此外,集群中的劳动力素质普遍较高,还对应着有较强的同类劳动力市场共享效应。典型的高技术产业集群有:美国的高技术产业集群:硅谷、波士顿128公路、德州的奥斯汀;印度的班加罗尔地区;以色列的特拉维夫;英国的剑桥工业园;法国的索非亚等。

(4)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特点?

答:劳动密集度高的产业转移程度高,资本密集产业,尤其重化工业转移速度加快;国际产业转移呈现出地理集聚特征产业链式转移,但技术转移和转移规模不同步

(5)影响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答: 产业转移的最基本因素可以归结为生产成本、运输成本、本地市场效应三方面,详细论述围绕这三方面展开。

三、论述题

(1)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的异同点及其相互关系?

答: “专业化集聚”是指,该地区某产业中的同类企业聚集在一起形成的区域专业化优势;“多样化集聚”,是指以城市(区域)整体规模扩大带来的、惠及各行业的生产优势,而导致的多产业聚集。

多样化集聚一定程度上涵盖了某产业的专业化。专业化集聚与多样化集聚都产生于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正外部性,区别在于一个是同类企业之间的正外部效应,另一个是不同行业间企业的正外部效应。产业的多样化集聚,其成因不仅包括专业化集聚效应,还包含一些重要的其它途径,比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交叉性知识共享、多样化的知识与技能、行业互补性影响等。

(2)影响产业集聚的因素?

答:围绕中间投入品效应、共享劳动力市场、技术与信息扩散效应、区域品牌效应四个方面作详细叙述。

(3)关于产业转移的理论解释?

答:简述比较优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雁行模式理论边际产业转移理论新经济地理视角的产业转移理论价值链视角下的产业转移理论。



18 经济全球化与产业组织变化

1.思考什么是产品内分工,为什么经济全球化会导致产品内国际分工?

答:产品内分工是产品生产过程不同工序或区段通过空间分散化展开成跨区或跨国性的生产链条或体系,由不同国家企业参与特定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不同环节或区段的生产或供应活动。产品内分工能够获得两方面的潜在收益工序间的比较优势收益规模经济收益。但产品内分工是否实际发生,将取决于潜在收益和分离成本的比较。如果不同工序不能在空间分离,或者分离成本极高,那么产品内分工就不可能实现。只有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通讯、运输和金融服务成本的大幅下降以及贸易便利性的提高,以及经济自由化改革使得商品和生产要素能够在国家和地区间自由流动,导致产品的生产环节在不同国家和地区进行分工变得有利可图时,产品内国际分工才有可能真正发生。

2.中国的垂直专业化水平近年来不断提升,可使用最新的数据来重新计算包括中国在内的代表性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水平和离岸外包水平。

答:根据公式(18-1)——(18-4)计算代表性国家的垂直专业化水平,根据公式(18-5)计算代表性国家的离岸外包水平。

3.思考什么是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是如何运行、治理的,以及参与价值链的主体之间又是如何实现价值链收益分配的?

答:全球价值链是指为实现商品或服务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回收处理等过程的全球性跨企业网络组织。涉及从原料采集和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和分销,直至最终消费和回收处理的整个过程。它包括所有参与者和生产销售等活动的组织及其价值、利润分配。

至少存在着两种不同的驱动模式,推动了全球价值链条的运行。一种是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一般由拥有核心技术优势的先进企业来组织商品或服务的生产、销售、外包和海外投资等产业前后向联系,该模式通常出现在汽车、航空、电脑、半导体和装备制造等技术资本密集型产业中。另一种是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一般由拥有强大品牌优势和销售渠道的企业通过全球采购和OEM等生产组织起来的全球价值链。这种驱动模式通常出现在传统的产业部门,如鞋业、服装、自行车和玩具等劳动密集型的传统产业。

在这种新的组织方式中,需要对分散在全球的生产过程进行组织、控制和协调,这就是全球价值链的治理价值链治理就是通过非市场机制来协调价值链上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制度机制。包括价值链的组织结构、权力分配,以及价值链中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关系协调等问题。根据价值链中行为主体之间的关系类型,全球价值链的治理模式可以分为市场、模块型、关系型、领导型和等级制。价值链中的治理者必须系统性地协调和控制价值链中各个环节的活动,需要很强的控制和协调能力这种治理能力很大程度上是从研发、设计、品牌和市场营运等竞争力衍生出来的。对应于全球价值链的两种驱动模式,治理者在生产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中一般存在于生产制造领域;而在购买者驱动的全球价值链中治理者一般会位于流通领域。

全球价值链收益分配并不是均等的。价值链大致可分为研发设计、生产和营销这三个环节。在价值链中,附加值更多体现在左端的研发设计和右端的营销环节中,而处于中间环节的加工制造的附加值最低。 不同的驱动链中收益分配格局也有所不同。生产者驱动的价值链比如个人电脑产业,附加值主要集中在核心生产者;而购买者驱动的价值链比如服装产业,大部分附加值流向了市场营销环节。

4.思考在新的内外部环境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在全球价值链中的产业升级?

答:加入全球价值链的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可以通过干中学,知识和技术的累积等方法,来改善本国的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从而沿着价值链从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攀升。普遍认为,产业升级一般都依循从工艺流程升级到产品升级,再到功能升级,最后到链条升级的路径。

但是发展中国家企业开始进入功能升级的高级阶段,可能触犯链条中掌握核心技术的跨国公司和国际大买家的利益时,后者就会阻碍发展中国家企业建立自主品牌和核心研发的努力,从而迫使发展中国家企业锁定于GVC中的低端环节。

发展中国家企业构建与GVC并行的NVC,可以将在GVC中积累的生产能力和设计能力应用至国内市场;另一方面,通过沿NVC实现功能升级可一定程度上避免对GVC主导企业构成潜在竞争,且在国内市场内运行NVC对资源(如广告投入、研发投入等)的要求和潜在阻力都比国际市场低。因此发展中国家企业可以通过运行NVC,由依赖国外市场转化为依托国内市场做品牌,然后逐步做成国际品牌,再由主导NVC逐步提高在GVC中的地位。 一些发展中国家实践经验已经证明,从定位于GVC低端后来却转型为并行地构建根植于国内价值链的后进国家企业,能够表现出很强的功能与链的升级能力。

对于中国这样的大国而言,如能有效利用自身高速增长的本土市场,培育高级要素条件(如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品牌与终端营销能力等),就能够为本国企业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提供机会。在此基础上依靠巨大的本土市场,构建以本土企业专利为基础的行业标准体系,来提高国外竞争者的进入壁垒是一个重要的策略手段。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a0e69ffd05abe23482fb4daa58da0116c171fe7.html

《产业经济学的课后复习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