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为进一步加强教学管理,健全和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规范教学秩序,保证教学质量,特制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
一、人才培养方案的质量标准
1. 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 坚持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原则。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 坚持课程资源整合,课程体系优化的原则。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原则。 坚持教学目标能够落到实处的原则。 2. 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

修业年限、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规格、学位授予、适应范围。 教学进程(含各教学环节的时间分配、实践环节安排
课程设置(含课程性质、类型、开课时间、学时学分分配、教学方式、课程简介)。 3. 制定(或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责任归属
教务处:提出人才培养方案的格式和要求,组织审核各系编制的人才培养方案。 各系:编制本系各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 二、教学大纲的质量标准 1.编制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
凡教学计划内开设的课程均需制定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应参考教育部有关课程指导委员会提出的教学基本要求(或统编大纲),充分吸收已有教学改革和研究成果,结合学院实际进行制定。
教学大纲必须符合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注重课程结构及教学安排的整体性,防止单纯追求局部体系的完善。相关课程间的内容要合理衔接,防止遗漏、避免不必要的重复。
教学大纲应体现教学内容的科学性、系统性和实践性,正确处理学术上的争论问题,不但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的研究成果,又符合学生和学校实际。
2. 教学大纲的主要内容

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学时、学分、适用专业。 课程的教学目标、任务及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教学目标。明确本课程所要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包括知识掌握目标和能力培养目标。 教学任务。明确本课程在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中的地位、任务及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处的位置。
知识要求。明确本课程对知识的基本要求以及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分工、配合和衔接。 能力要求。明确本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的要求,并落实具体措施和方法。
教学内容。明确各教学部分(各章、节)的教学目的、要求、教学内容及重点、难点。 课时分配:明确各教学部分(各章、节)的课时分配、注明作业、实验(上机)、讨论等其他教学环节的时数及要求。
参考书目。 有关说明。
3. 编制教学大纲的责任归属
教务处:提出教学大纲的格式和要求,组织审核各系编制的教学大纲。 各系:编制本系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 三、教学进度计划质量标准 1.编制教学进度计划的基本要求
依据教学大纲和学生实际制订教学进度计划,充分保证计划的科学性和适用性。 所有本学期要开的课程必须在上一学期期末定出教学进度计划。 2. 教学进度计划的主要内容 课程名称、教学大纲。 教材、主要参考书。 课时计划。
教学设计、课外教学活动。 教学进度。
3. 编制教学进度计划的责任归属
教务处:提出教学进度计划的格式和要求。 各系:收集、审核本系教师编制的教学进度计划。 任课教师:编制所任课程的教学进度计划。 四、教材选用、编写的质量标准

1.教材选用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和学校实际选择教材,努力做到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适用性相统一。
教材选用的主要范围及优先顺序: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教育部规划教材,省教育厅等上级部门推荐的教材,自编、主编的教材,近三年出版的教材,其它优秀教材。
2.教材编写的基本要求
依据教学大纲和专业实际编写教材,能体现专业特色、反映教师学术水平和研究成果; 切合学生实际,适用性强; 符合教材编写规范;
在计划时间内完成编写、出版工作。 3. 教材选用、编写的责任归属
教务处:组织评审教材编写申请书和写好的书稿,审核教材申购表,订购发行教材。 各系:初审本系教师提出的教材编写申请书和写好的书稿,填写本系下学期所用教材的申购表,并按时报到教务处。
五、备课的质量标准 1.备课的基本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计划、教材和学生实际进行备课,并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编写详细教案。
教案中指明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及其处理的方案,能体现课程的深度和广度,能适当反映本课程的最新学术成果和发展状况。
教学内容和教法设计符合学生认知特点、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有利于学生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素质培养。
鼓励教师采用CAI课件和其它现代化教学技术,不断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优化组合
理论联系实际,使授课内容尽量与经济工作、社会生活、生产实践等相联系,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备课的责任归属
各系:检查教案和授课的准备情况,及时处理本系备课环节中存在的问题。 任课教师:编写教案(详案,准备教具,做好授课准备。 六、授课的质量标准

1.授课的基本要求
上课前做好相应准备,提前进入教室,带好相关教学文件,熟悉相关设备,了解学生出勤情况。
按时上下课,精神饱满,仪态端庄,服装整洁,不在教室中吸烟。
为人师表,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尊重学生,严格要求学生,严格考勤,维护课堂纪律,保证教学效果。
按教案进行讲授,准确把握课程的深度与广度,教学内容熟悉,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条理清楚,语言规范、用词准确。
板书设计合理,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
任课教师在考试前应认真指导学生复习,但不得划定考试范围,要严格审查学生考试资格,不合格者不能参加考试。
随时注意讲课效果的信息反馈,及时在讲课中进行调整,优化教学过程。 2. 授课的责任归属
教务处:进行常规教学抽查,做好教学设备维护等教学保障工作,及时处理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各系:进行本系常规教学检查,做好本系的教学设备维护等教学保障工作,及时处理并向教务处报告本系教学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任课教师:作为授课的直接责任人,须具备普通话达标、职称达标、新教师岗前培训等学院规定的基本条件,按授课的基本要求进行授课。
七、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的质量标准 1.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的基本要求
按教学目标的要求布置、批改作业,一般每学期布置、批改作业不少于周学时数乘二。 按时批改作业,专业课程作业要求全批全改,公共课程的批改量每次不得少于学生总数的1/3
批改作业认真仔细,错误之处应予以批注,对不符合要求的作业,应退回重做。鼓励学生自行增做作业。
严格要求学生完成作业,对学生完成作业的数量和质量做好书面记录,按规定记入学生平时成绩。对抄袭作业的应予批评教育,对缺交作业达本课程应交作业三分之一以上(含三分之一者,上报教务处取消该生本门课程考试资格。
2. 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的责任归属

教务处:核实处理各系应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
各系:检查本系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的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向教务处报告本系应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
任课教师:作为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的直接责任人,应按基本要求布置批改作业,并及时向系上提交因作业问题而应取消考试资格的学生名单。
八、辅导答疑的质量标准 1.辅导答疑的基本要求
任课教师要安排满足教学需要的辅导答疑时间,适时公布辅导答疑的时间、地点和方式,鼓励利用课余时间进行网上辅导答疑。
及时了解、研究学生较为普遍的存在问题,及时作好辅导答疑工作。
遵照因材施教的原则,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以达到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要提出更高的要求。
对个性的问题进行个别辅导,对共同性的问题,在自愿参加的原则下进行集体辅导。 辅导答疑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加强对重修学生的辅导答疑。 2. 布置和批改学生作业的责任归属
各系:检查本系辅导答疑的情况,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任课教师:按辅导答疑基本要求学生进行辅导答疑。 九、成绩考核的质量标准 1. 命题与制卷的基本要求
同一门课程要统一命题、统一考核和统一评卷标准。
考试内容应符合教学大纲要求,覆盖本课程一个学期教学的主要内容,各知识点权重分配合理。
试题应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思维,通过测试能反映出学生的能力和水平。 命题教师要按时送交考试试题(校级公共课程5套、其它课程3评分标准和参考答案,每套试题的题型相同、题目份量基本相当、内容重复率低于20%
每套试卷至少包括4种以上(4题型,有难易梯度,难题约占20% 每套试卷的题量及难易程度适中,中等水平学生能在规定的考试时间内完成。 试卷格式统一、规范,字迹清晰,图、表、文字准确,无缺页缺题。 精品课程和重点课程应建立试题库。

鼓励创新考试方法,但采用何种方法考试应经教务处批准。 2. 考试与监考的基本要求
教师应该服从安排,积极参与并做好监考工作,模范执行监考纪律,不得玩忽职守和徇私舞弊,不得在监考过程中接打电话或做其它与监考无关的事。
学生在考试过程应遵守学校的考试纪律,进入考场应带齐学生证等必要的证件和允许的考试用具,不得进行夹带和做其它违纪的事情。
保持考场整洁、安静,不得在桌椅上写画。
只有在监考教师允许后考生才能交卷,交卷后须马上离开考场,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影响他人考试。
严格执行《师范学院考试管理规定》 3. 阅卷评分的基本要求
阅卷要坚持评分标准,总评成绩要严格执行“三控制”方案。 考试结束后三天内完成试卷评阅和成绩登录工作。
阅卷采用规范的记分方法,可以记题目得分或记应扣除的分数,每门课程应采用同一记分方式,完全答错的或未答的题应记“0”分。
一律用红色笔评阅试卷,得分数或扣分数要书写工整,能准确辨认。
每题得分不作四舍五入处理,待合计总分时再作四舍五入处理,最后以整数计总分。 试卷批阅完成后,教务处和各系要对试卷评阅情况进行抽查,如发现问题应责成原阅卷教师复核或重阅。
考查课程要求做到考查指标全面,考查办法合理,考查过程严肃,考查结论符合实际。 4. 试卷分析的基本要求
采用统一的分析软件进行试卷分析,规范分析的方式方法。
分析表中应反映出对命题质量的评价,主要包括试题是否科学严谨,难易程度是否合适,试卷内容的覆盖程度和结构是否合理。
评价学生的总分和各题得分的分布情况,对学生成绩分布异常的情况和失分较多的题目,进行重点分析,认真查找原因。
试卷分析应指出试卷中所反映出的教学问题,提出今后教学改进的意见和建议。 5. 成绩考核的责任归属
教务处:起草《师范学院考试管理规定》,按《师范学院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校级课程考试,向学院上报因违纪而应被开除学籍的学生名单及处分意见,检查各系的考试准
备工作,巡查考场,抽查试卷和试卷分析情况,学生成绩登录、查分工作。
各系:协助教务处组织考试,按《师范学院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组织本系专业课程考试,向教务处报告违纪学生名单及处分意见,巡查本系考场,检查本系试卷和试卷分析情况,收集保存本系试卷,检查本系的成绩登录和试卷分析工作。
任课教师:命题,监考,阅卷,成绩登录,试卷分析。 十、实践教学的质量标准 1.实习的基本要求
实习之前按照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制定实习计划,实习计划的内容应包括:实习目的、实习形式、实习内容、实习时间 、安全措施、考核方法等。
实习分为集中实习和分散实习两种形式。针对集中实习,须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教师随队指导实习,定期检查学生实习的情况,做好学生实习成绩的评定工作。针对分散实习,须安排教师指导学生做好实习前的相关工作和实习后的材料收集和成绩评定工作。
学生在实习结束后两周内提交实习总结或论文。 实习结束进行实习总结,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 2. 见习的基本要求
见习之前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见习计划,见习计划的内容包括:见习目的、见习内容、见习时间 、安全措施、考核方法等。
选派教学经验丰富、有一定组织能力的教师指导见习。
见习结束后学生应提交见习报告,指导教师须完成学生见习成绩评定并提交见习总结。
3. 实验的基本要求
有依据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制定的,具有明确实验教学目的,并与理论教学体系相匹配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教材。实验教学计划应包括:课程名称、课程编号、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考核方式等。实验教材应按实验教学计划选用或编写,内容应包括:实验目的,所用仪器及其性能、实验原理、实验步骤、测量方法、实验结果及思考题等。
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和课程特点,向学生讲明实验的有关要求,公布具体考核办法,并严格执行。
认真备课、熟悉教材,预做实验、熟悉设备,做好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实验教学正常进行。

实验分组合理,保证学生按教学要求都能实际动手操作。
实验原理和操作规程阐述清楚,示范操作熟练、规范,严格要求并指导学生遵守实验规则,精心使用器材。坚守岗位、不脱离现场,认真观察、记录和评定学生操作情况。
要求学生如实记录数据,严禁抄袭、拼凑、随意更改数据和结果,认真填写实验报告,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
确保实验安全,强调有关规章制度和用电、用气、用化学试剂等安全事项,强调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对违反规章制度、操作规程或不听指导的学生,令其停止实验。
4. 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通过写作毕业论文(设计,达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调查研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选题应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的内容,避免选题不当。原则上一人一题,特殊情况下可多人一题,但各人都要有明确的分工和侧重,并在论文(成果中得到具体反映和体现。
选题深浅适度,工作量8周。 提倡选题与实习等社会实践相结合,选择社会、经济、技术等领域的实际问题,增强选题的应用价值,来源于学生生活实际的题目应占选题总数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选派有较强科研能力或讲师(含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
毕业论文(设计一般由本校教师指导,如选题比较特殊,可以聘任外单位人员参加指导,但应报教务处批准。人均指导毕业论文(设计不超过10篇。
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通过答辩委员会组织的答辩才能毕业,答辩委员会的委员不少5人,由答辩委员会主席主持。可视情况设立若干答辩小组,每个答辩小组应不少于3人,其中至少有1名副教授以上教师(含副教授
参加答辩的学生要预先准备论文陈述提纲,答辩时先由学生对其论文(设计内容进行简要介绍,然后回答答辩小组教师以及学生提出的问题,论文陈述及答辩时间一般在二十分钟以内。
答辩结束现场公布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是否通过。 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应先打成百分制的,然后再转换成等级制的。毕业论文(的最终成绩:指导教师评分占40%,答辩小组评分占60%。最终成绩按如下标准折合成五个等级,90100优秀;8089良好;7079中等;6069及格;60分以下为不及格。

5. 实践教学的责任归属
教务处:审核实践教学计划,确定开展实践教学的时间,抽查实践教学情况,检查实践课程的成绩评定和登录。
各系:制定本系实践教学计划并及时报教务处审批,安排本系实践课程的指导教师,检查本系实践教学情况,组织本系实践课程的成绩评定和登录,编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目录,组建系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和答辩小组,组织本系毕业论文答辩,处理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指导教师:负责指导学生的实践活动及安全工作,指导学生选择论文题目和毕业论文写作,检查工作进度,督促学生按时完成任务,填写指导记录,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参与答辩工作,写出评语并评定成绩。

本标准经学院首届教学工作研讨会审议、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会议通过并上报学院批准后实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

4.2.1-2

学院修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是推进专业建设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纲领性文件,是保证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的指导性文件,是管理教学过程、安排教学任务、组织教学活动的基本依据。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审核和实施,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质量,为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2010-2020》和《云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等文件精神,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现结合学校实际,就编订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主动适应国家关于高校转型发展的战略布署,紧紧围绕合格本科院校建设和转型发展的要求,坚持专业知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协调发展的人才培养理念,以强化学校办学定位、突出学校办学特色为目标,构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和综合素质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实现人才培养方式的转变,着力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人才培养目标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原则,培养“专业素质高、敬业精神强、就业有基础、社会适应快”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围绕专业特点和转型发展背景下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知识: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本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获取知识和从事科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能力: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思想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应用专业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一定的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基本技能。
素质: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团队协作精神,有良好的公民道德、职业道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有一定人人文素养,通过相应的科学研究训练,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

培养规格
基本要求
支撑课程(含课外活动) 专业课程 通识必修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 独立实践课程
大学外语、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课外活动
知识
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掌握一定的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 自主学习获取信息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计算机和外语基础知识。
能力
有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开拓创新能力; 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基础,应用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一定的人际交往、思想表达和组织协调能力; 有从事本专业业务工作的基本技能。 专业课程 职业教育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 独立实践课程 课外活动
素质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公民道德和职业道德; 有一定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 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通识选修课程 大学体育
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 课外活动
四、基本原则
遵循高等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
格要求,编制人才培养方案。编制人才培养方案应遵循以下原则:
1科学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符合学科专业的教学要求,符合学校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的要求,符合人才成长的规律。
2.指导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有利于指导教师教学,有利于指导学生学习,有利于规范教学管理。
3适应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适应高等教育转型发展的趋势,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适应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需要。
4.分类性原则: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要结合专业特点,结合社会和行业需求,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和学生创业就业。
五、基本要求
二级学院要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吸纳行业人士参与编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编制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细化人才培养规格。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结合专业特点和经济社会发展对应用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综合考虑、科学规格论证,进一步明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知识、能力、素质三个维度明确人才培养规格。
2科学构建课程体系。处理好通识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关系,处理好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的关系,处理好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关系,处理好课程之间的逻辑关系,加大课程整合力度,不因人设课,课程设置要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有利于学生就业、创业和继续学习。
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强化实践教学,对实验实训、见习实习、社会调查、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科技活动等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优化设计,课程设置要明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学时学分,实践教学体系要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4.创新授课和考核评价方式。根据教学内容和课程和性质、特点,积极探索多元化的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核评价方式。
五、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构架 (一)人才培养目标

(二)人才培养规格 (三)就业方向 (四)学制 (五)学时、学分 (六)毕业与学位授予 (七)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八)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说明 六、规范说明 (一)学制
1.标准学制为4年,实性弹性学制,弹性学习年限为46年。人才培养方案按4 年标准学制编制。
2.实行一学年两学期制。一学年教学周为40周,分春季和秋季学期。 (二)学时、学分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学分150学分,基本学时2400学时;各专业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时,不得突破上限。
2人文社科类专业实践环节学分不少于总学分的25%理工类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30%转型发展试点专业不少于总学分的35%。其中,专业课程设置中,实践实训环节学分,人文社科类专业不低于25%,理工类专业不低于35%。各专业构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时,应参照相关专业的办学规范。
3、学时与学分的折算
①学分计算以0.5学分为单位;
②理论课程(包括纯理论课程、理论附带实验或实训的课程)15-18学时/1学分; ③实验课程、上机课程、体育课程等实训课程:30-36学时/1学分;
④独立实践教学环节:2/1学分。独立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军训、社会实践、专业见习等;
⑤教育实习和专业实习统一按6学分计;

⑥毕业论文(设计)按6学分计。 4.奖励学分
为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专业技能大赛和职业技能培训等,特设奖励学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获得的奖励学分,可冲抵通识选修课程或专业选修课程学分,冲抵学分数不超过6学分。奖励学分按《学院奖励学分认定实施办法》执行。
(三)毕业与学位授予
毕业条件:修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规定的课程,成绩合格,学分结构符合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
学位授予:按照《学院学士学位授予实施办法》执行。 (四)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 1.课程体系
①课程分为通识课程、职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独立实践课程四大模块;②通识课程分为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通识选修课程分若干模块,设定最低选修学分;③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占专业课程学分的20%35%。④根据教学需要引入优质网络课程资源作为通识课程、职业教育课程、专业课程开设,丰富课程学习资源,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网络课程开设和学习管理按《学院网络课程学习管理办法》执行。
2.课程设置
要明确课程代码、课程名称、学时、学分、学时分配、开课学期和考核方式等内容。 3.考核方式
①考核方式分考试、考查两种;
②原则上,通识必修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须采用考试方式进行考核;通识选修课程采用考查方式进行考核;职业教育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可根据课程特点确定考核方式,但须确保考试课程不低于开设课程的50%
③成绩评定执行执行学院学生成绩评定的“三控制”方案。 4.课程代码编排

①通识课程代码
通识课程代码按10位数字编排(□□□□□□□□□□),由教务处根据课程属性统一编排。
②专业课程代码
专业课程按10位数编排课程代码(□□□□□□□□□□)
专业课程代码编排规则说明:16位为专业代码;7位为专业方向代码(无专业方向的0,分专业方向的依次用12、…)8位为课程属性代码(1为专业必修课程代码,2专业选修课程代码,3为独立实践环节代码)910为课程自然代码(从0199按自然顺序排列)
5、课程安排
①须结合专业特点和知识的逻辑结构,按时序安排课程;
②专业选修课程原则上安排在第四至第六学期开设,理工类专业的选修课要重点考虑安排实践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加大课程实践环节力度;
③教育实习、专业实习安排在第七学期进行; ④毕业论文(设计)安排在第八学期完成; ⑤第七、第八学期不安排课程教学。


七、课程设置模块 (一)学时、学分设置总表


课程学分 学时设置

通识必修课程
通识课程 38学分 25.3% 678学时 28.2% 48学分 32% 858学时35.7%
通识选修课程

10学分6.7% 180学时7.5%
教师教育课程 10学分 6.7% 教师教育专业
180学时7.5% 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72学分 48% 1362学时56.8% 专业选修课程
独立实践课程 20学分 13.3%
通识必修课程
通识课程 38学分 25.3% 678学时 28.2% 48学分 32% 858学时35.7%
通识选修课程
10学分6.7% 180学时7.5%
职业教育课程 10学分 6.7% 180学时7.5%
非教师教育专业
专业课程
专业必修课程 70学分 46.7% 1362学时56.8%
专业选修课程
独立实践课程 22学分 14.7%

(二)课程类型、模块: 1、通识课程模块
通识必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学时分配
课程 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30 36 72 30

15 18 36 30

教学周数及周教学时数 15 2+1 4 2 2+2 1
13 18 2 4 2 2 1 11 18 2+1 4 2
8 18 4+2
4 考核方式


通识 必修 课程



说明:
形势与政策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大学外语(1 大学外语(2 大学外语(3 大学体育(1 大学体育(2 大学体育(3 大学计算机基础
大学语文 职业生涯规划 创业就业指导
小计
2 3 2 3 6 4 4 4 1 1 1 3 2 1 1 38 45 36 54 108 60 72 72 30 36 36 60 36 15 18 678 1《形势与政策》课程以讲座形式开设,各专业必修,开设4个学期,每学期计0.5学分,2学分。
2《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采用2+1的模式进行授课,即每周理论学时为2学时,实践学时为1学时;
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采用4+2的模式进行授课,即每周理论教学学时为4学时,实践教学学时为2学时;
4、历史学专业不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不修通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育技术学专业不修《大学计算机基础》;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不修《大学外语》;体育教育专业不修《大学体育》;汉语言文学、新闻学专业不修《大学语文》
5《大学外语》开设大学英语、大学越南语和大学泰语等多个语种课程,学生自主选择语种学习。

通识选修课程设置一览表

课程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唐宋诗词鉴赏 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
宗教与社会 哲学与人生 外国文学名著赏析 中西文化对比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人口、资源、环境与社会发 管理学原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
现代企业管理
…… 网络技术 网页制作 计算机维护与管理 信息检索与利用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食品与健康 文科物理 新材料与未来 生命科学概要 日用化学 数学实验 英语应用文写作
…… 音乐欣赏 美术欣赏 影视欣赏 艺术摄影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体育游戏 定向运动 野外生存训练 健美操 ……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10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36

学时分配 讲授 实践



学期 18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4 18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6 各专业学生至少修2学分 各专业学生至少修2学分 各专业学生至少修2学分 备注
26121001 26121002 26121003 26121004 人文 社会 科学 模块
26121005 26121006 26121007 26121008 26121009 26121010 26121011 …… 26122001 26122002 26122003 26122004 26122005 自然 科学 模块

26122006 26122007 26122008 26122009 26122010 26122011 26122012 …… 26123001 26123002 26123003 26123004
艺术体育模块
26123005 26123006 26123007 26123008 26123009 ……

说明:
1、学生可根据专业课程设置情况选修,但不得选修与专业课程相同或相似的通识选修课程。 2、通识选修课程在第二至第五学期滚动开设。
3、学生根据各模块最低选修学分要求选择课程学习,最少需完成10个学分的课程学习。

2、职业教育课程模块
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践
18

必修课程


心理学 教育学 现代教育技术 学科教学论 小计
2 2 2 4 10 36 36 36 72 180



2
2 18 2
2 18 2
2 18 4 4



学期


考核方式
说明:1、教师教育类专业职业教育课程由学校统一设置;
2、小学教育专业、学前教育专业不修《心理学》和《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育技术学专业不修《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非教师教育专业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一览表
学时分配
课程类型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学时
讲授 实践
18

必修课程


小计



10
180





18

18

18





学期


考核方式
说明:1、非教师教育类专业由各二级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行业需求,在第三至第六学期间自主设置;
2、职业教育课程设置不少于四门、共10学分。



18

3、专业课程模块
学时分配
课程 类别
课程 代码
课程名称





专业 必修 课程
┅┅

专业 选修 课程
┅┅

┅┅┅┅ 小计























┅┅┅┅ 小计


































15

教学周数及周学时数 18

18

18

18

18

考核方式
说明:1、正确处理好专业必修课程与专业选修课程的知识逻辑关系、学时学分配比的关系; 2、明确学时分配中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数;
3、专业选修课程根据专业特点安排,可独立选择课程,也可确定以专业方向设定课程。
4、各二级学院根据本指导意见(试行)的要求编制专业课程一览表。 5、所有专业都必须开设专业课程《学科论文写作》,周2学时,2学分。


19

4、独立实践课程模块
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一览表
各学期课堂教学周数和实践课程周数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15

实践 课程


军事训练 公益活动 社会调查 教育见习 教育实习 毕业论文 小计
说明:1、社会调查安排在暑假组织;
2、第一、第二两学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参加公益活动,共计2学分。公益活动学分的考核计算按《学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学分管理办法》执行。
3、学生试讲由各学院自行安排,原则上安排在第六学期。
1 2 3 2 6 6 20 2
18
18
18
18

18 2
18
18 16
16 备注
1 1 1 1
3 2
3
1 2
3 2 2


4 非教师教育专业实践课程设置一览表
各学期课堂教学周数和实践课程周数
类别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15

实践 课程


军事训练 公益活动 社会调查 专业见习 专业实习 毕业论文 小计
1 2 3 4 6 6 22 2
18
18
18
18 2
2 18 2 2
4 18
18 16
16 备注
1 1 1 1

2
2
3 2 2
5


3


3 说明:1、社会调查安排在暑假组织;专业见习可安排在假期组织,亦可安排在学期中组织。
2、第一、第二两学年,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在校内外参加公益活动,共计2学分。公益活动学分的考核计算按《学院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学分管理办法》执行。


20
(三)课程学时分配表
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表
各学期课堂教学周数和周学时数
课程类型
学分

15 必修
通识课程
选修
教师教育课程 必修
必修
专业课程
选修
独立实践课程 必修
合计
20 150

















10 10




2
2
2
4






38
13 18 11 18 8 18 4 18
18
18
16
备注

非教师教育专业课程学时分配表
各学期课堂教学周数和周学时数
课程类型
学分

15 必修
通识课程
选修
职业教育课程 必修
必修
专业课程
选修
独立实践课程 必修
合计
22 150

















10 10


















38
13 18 11 18 8 18 4 18
18
18
16
备注




21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f1742cbf64783e0912a21614791711cc797909.html

《师范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标准(附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意见).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