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第2章第3节 城市化1新课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必修2(1)

发布时间:2020-05-24 03:01:3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二章 第三节 城市化(2课时)

第一课时 城市化及进程

【教学过程】

〔导入〕我们已经学习了城市的外部形态及城市的内部结构,那么,在它们的变化过程中,城市的人口、用地、数量都发生了哪些变化呢?读P31图2.16看长江三角洲1985年与2000年城市数量、城市规模都有哪些变化?

板书一、城市化

学生阅读思考回答,教师总结

农村人口转化为非农业向城镇集聚,农村地区转化为城镇地区,城镇数量增加;

城镇等级升级。

过渡从上面可以看出城市化就是: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板书〕1、城市化的定义:

过渡你是从哪些方面来看城市化的呢? 城市化还有哪些标志呢?

点拨〕城市人口数量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增加,这就是城市化的标志。

板书2、城市化的标志

过渡请同学们观察图中哪些城市等级升级了,哪些是新增加的城市。思考一下这些变化的原因与结果----是什么原因促使人口向城市移动的呢?

板书3、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学生讨论结合图2.17 城乡人口迁移的驱动力示意分析推动城市化发展的动力有哪些?

学生回答

教师总结

(1)拉力:指那些吸引人群来到城市的因素:

如就业机会多;赚钱机会高;医疗服务与社会福利水平高;文化设施齐全;交通便捷等

(2)推力:指那些使人群离开乡村的因素:

如维持生计困难(劳动力过剩等);就业机会不足;就医不便、公共设施差;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自然灾害等。

总之,人口由乡村流向城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发展不平衡。这是国内人口迁移的方式之一。

(3)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过渡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城市人口多,说明经济发达,所以说,经济越发达,城市化水平就越高,城市人口的比重也越高。

板书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过渡〕从上面可以看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存在差异

〔板书〕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学生回答问题,教师小结

过渡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请同学们,读图2.19,然后依据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对图2.19和图2.21进行分析,思考P35活动题。

〔板书〕1、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 2.19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学生回答P35活动题。

点拨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25%一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 25%~30%增长到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于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板书〕2、世界城市化进程:

过渡请同学们读案例4,通过案例明确如下问题:

案例4是图2.19的具体实例。

图2.21和2.22用伦敦市的发展来说明城市化的过程: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案例中的文字和图 2.23说明英国、英格兰地区城市化过程:城市数目增加,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学生讨论结合图2.19和上述案例资料,从以下四个方面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的特点,完成活动。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中期阶段

后期阶段

点拨纠正

城市化阶段

水平

发展速度

地域扩展趋势

常见的问题

初期阶段

25%~30%以下,低

缓慢

缓慢

城市各功能用地混杂布置,功能区分异不明确

中期阶段

30%一70%,较高

迅速

交通拥挤、环境恶化、住房紧张等

后期阶段

70%以上,高

缓慢,甚至停滞

继续增大

大城市的中心空洞化、逆城市化等

〔讨论〕我们已经了解了城市化进程的三个阶段划分,请同学们对图2.18和图2.20进行分析,思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过程和城市化水平存在的差异。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1.城市化水平有什么差异?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有什么不同?

〔提示〕读取2000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的数据回答该题。

〔点拨〕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达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间约为20世纪中叶之后。

2.1950年前后,城市化发展速度有什么差异?

〔提示〕比较 1950年前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增长曲线斜率变化,回答该题。

〔点拨〕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一些。

3.试简单分析这些差异出现的原因。

〔点拨〕大约从18世纪中叶开始,工业革命的浪潮席卷欧美各国并进一步向全球扩散,使人类聚落形式发生了巨大改变。整个19世纪,欧洲是世界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区,涌现出一批规模巨大、职能广泛的多样化城市。20世纪初,北美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20世纪中叶以来,发展中国家获得民族独立解放运动的胜利,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世界城市化发展的主流。

〔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主要探究了城市化的特点和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其中后者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希望同学们结合课堂练习题加以理解巩固。

〔课堂练习〕

1.关于城市化的错误叙述是(  )

  A.城市化过程是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

  B.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城市化水平体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

D.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2.衡量城市化水平高低的最重要指标是(  )

  A.城市的人口规模大小  B.城市的用地规模大小

  C.大城市数量的多少 D.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

3.关于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点的错误叙述是(  )

  A.发达国家起步早,发展中国家起步晚

  B.发达国家发展快,发展中国家发展慢

  C.发达国家水平高,发展中国家水平低

  D.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展中国家城市发展不合理

4.世界上城市化发展最早且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乡村人口的国家是(  )

  A.英国 B.美国 C.日本 D.法国

5.发达国家出现逆城市化现象的原因是: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②乡村和小城镇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③交通运输的通达性不断增强;④乡村的人均收入高于城市;⑤城市的地价昂贵,房租高于农村。(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③⑤ D.①③④⑤

6.读“世界城市人口比重的增长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种图例分别表示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的城市人口和农村人口。根据所掌握的知识判断:

AB表示_ ________国家的总人口,CD表示______国家的总人口,其中A表示_________国家的______人口,C表示________国家的______人口。

   (2)2000年世界总人口达______亿,其中发达国家总人口约______亿,相当于发展中国家的________;世界城市人口约______亿,相当于世界总人口的________;发展中国家城市人口大约是发达国家的________。

〔练习答案〕 

1.A 2.D 3.B 4.A 5.C

6.(1)发展中国家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农村人口 发达国家 城市人口

(2)60 15 1/3 30 1/2 二倍

【板书设计】

一、城市化

1.城市化定义:

2.城市化标志:

3.城市化发展的动力:

1)拉力:(2)推力:

4.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1、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

2、世界城市化进程:

【教后反思】本部分内容数据、图示很多,教学过程中要结合这些资料加以说明,让学生学会分析材料的方法,并用这样的方法,去分析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进程。

第二课时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1.什么是城市化?它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发展有哪些差异?

〔学生回答〕

〔教师纠正并导入〕随着城市的不断发展,城市的地域日益扩大,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环境也相应地受到了影响,使得地理环境各要素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那么,在城市化过程中有哪些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 先请同学们阅读图2.24思考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板书〕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 有利影响:

〔学生回答〕

〔点拨〕合理的城市化可以改善环境,例如,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的方向转变,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压力。

〔过渡〕城市化在改善人们生活条件的同时,也不同程度的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那么它对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学生填表〕

影响及来源

危害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影响及来源

危害

大气圈

城市工业排放各种气体影响太阳辐射强度,城市气温、降水等也发生变化,出现城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风速和风向。

危害人们的健康

水圈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使城市水质受到影响。

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受到影响

生物圈

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岩石圈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运动发生变化。

〔点拨纠正〕

〔过渡〕

城市是人类对环境影响最深刻、最集中的区域,也是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城市环境污染,使城市环境质量日益下降。读图2.25,看城市环境问题的产生及危害

〔板书〕2.不利影响:

〔讨论并完成下表〕

污染源

污染物

危害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生活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污染物有:煤烟、粉尘、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铅等有害物质,

使城市空气污浊,危害人们的健康。

水污染

工业生产、生活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

使江河湖海和地下水质变坏,饮用水质不断下降,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繁殖。

固体废弃物污染

工业生产、城市建设、居民消费

工业垃圾、建筑垃圾、生活垃圾

危害人体健康和环境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社会活动

噪声

妨碍人们休息、工作和交谈,甚至损害人体健康

〔过渡〕以上是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有利与不利影响,那么,我国的城市化是一个什么情况呢?阅读图2.26,看P37“活动”

我国的城市化虽然起步晚,水平比较低,尚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发展很快,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入了持续稳定的快速发展阶段。分析下列问题。

(1)测算1995~2000年城市人口比重的年增长率,结合我国的人口总数,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数。

(2)根据计算结果,结合你的生活体验,说说城市化会给地理环境带来怎样的压力。

(3)试提出缓解这些压力的措施。

〔点拨〕

(1)1995—2000年,我国城市人口比重增加了5%,年增长率为1%。按总人口12亿计算,每年新增加的城市人口为 1 200万。

(2)城市化给地理环境带来的压力有:总体的环境质量呈下降趋势。生物栖息地减少,影响生物多样性;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地表水和地下水的水质、水量及其运动发生改变;地表和地面环境的改变,使得局部的气候条件发生变化。由于城市排放的废弃物数量大,自然环境的分解能力有限,导致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等。过快的城市化还带来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问题。

(3)合理规划城市;使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提高城市绿化程度;提高城市居民的绿化意识;分散大城市职能等。

〔过渡〕从上面第(3)个问题可以看出,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要采取恰当措施加以改善,那么如何改善呢?阅读案例⑤及P38“活动”思考回答

〔板书〕3.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点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建设和发展生态城市的目标:

在城市建设中,要发展低污染的节能建筑和绿色交通,减少城市各类活动对环境的污染;

使城市景观尽可能地与山、河、湖、海、植被等自然景观保持协调,建立一种良性循环。

〔讨论〕P38活动题:

在生态城市系统中,城市绿地尤其重要。有人提出了不同的城市绿地系统模式。从图2.28所述的三种模式中选择一种进行评价,并提出你的改进意见。

〔学生回答〕P38活动题

〔点拨纠正〕

A模式优点是可以净化从郊区流人城市的空气;缺点是无法降低城市的热岛效应,城市中心污染物不易稀释,尤其是遇到大气稳定少动时更是如此。

B模式优点是在A模式基础上,绿地向城市中心延伸,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缺点是城市中心地区其他用地面积比重大,向城市中心延伸的绿地在调节、净化环境等方面的作用有限。

C模式优点是在B模式基础上,绿地在城市中心形成网状,进一步减小了城市热岛效应。而且由于绿地从城市边缘延伸到中心地区,使空气流动较通畅?有利于降低城市的大气污染。缺点是城市中心地租高的地区,土地利用率降低。

针对三种城市绿地系统模式的缺点,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合理即可。

〔过渡〕案例⑤是说明安徽合肥环城公园绿地系统,它成功的改变了,城市化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它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呢?

〔点拨纠正〕

1、在城市建设中,必须考虑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热岛环流”,从而为城市建设服务。

2、城市的发展必须向生态城市的方向努力。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城市化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及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应采取的措施。请同学们结合开展的创建卫生城市活动,从生活的一点一滴做起,关注我们这座城市,爱护这座城市,把它建设好,把它保护好。

〔课堂练习〕

1、城市的空气污染源主要有

①汽车、火车等交通工具排放②工矿企业排放③居民生活燃煤排放④光合作用产生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城市垃圾的不合理处理是城市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B、城市水污染的主要来源是生活污水

C、目前城市水质受到严重污染,特别是饮用水的水质不断下降

D、地形封闭的城市利于空气扩散,大气污染较轻

3、英国泰晤士河曾受过严重污染,除偶尔能发现鳗鱼外,无其它鱼类。如今,经过治理的泰晤士河,已被认为是世界大城市中比较干净的河流之一,河中重现了上百种鱼类。伦敦原来是个著名的“雾都”,近年来,由于英国政府采取措施,帮助居民和工厂企业改用煤气、柴油等无烟燃料,并限制私人小汽车在市内使用,空气中烟尘大为减少,雾日已不多见。

(1)1950年伦敦市发生了震惊世界的酸雾事件,数百人死亡,造成酸雾的主要污染物是 ,其合理的防治措施是 ,酸雨对生物界的危害是

(2)泰晤士河河水的污染物主要来自 。污水排入河流,导致鱼类死亡的原因是 。 (3)伦敦市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有 等。

〔答案〕

1、B 2、C

3、(1)硫氧化合物 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量 使植物营养体受损,导致植物(林木)死亡(2)城市工业废水 生活污水 河水污染严重,水中溶解氧减少,导致鱼类缺氧死亡 或 排入的有毒废水,使鱼类死亡(3)建立新城和卫星城 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板书设计】 有利影响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不利影响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afda56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cd.html

《高中地理 第2章第3节 城市化1新课教学过程 新人教版必修2(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