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 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真题+模拟提优闯关练

发布时间:2019-07-16 11:28:1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二必修3 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真题+模拟提优闯关练

模拟预练

下图为我国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分布图,图中I为海洋性气候区,为海洋性过渡气候区,为大陆性过渡气候区,为大陆性气候区。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图中甲地区气候类型及其影响因素的组合,正确的是( )

A.海洋性气候——经度位置

B.海洋性过渡气候——地形、地势

C.海洋性过渡气候——纬度位置

D.大陆性气候——地形、地势

2.下列关于各类气候区气候资源的评价,正确的是( )

A.I类气候区纬度低,太阳能资源最丰富

B.类气候区雨热同期,适于水稻生长

C.类气候区降水均匀,洪涝灾害较少

D.类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利于农作物生长

下图为某摄影爱好者拍摄的我国某两个地区的民居照片。读图回答3-4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雨耐水性差 B.丽江民居比蒙古包的防风保暖性好

C.蒙古包所在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小 D.蒙古包是当地牧民永久居住的住所

4.解决蒙古包所在地区居民生活能源问题的最合理措施是( )

A.建风力发电站 B.建造沼气池

C.营造薪炭林 D.割草拾柴

下图为我国东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某区域相关资料的数据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5.若岩层倾斜方向与坡向一致,易导致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发生。据此判断图中最易发生滑坡的区域是 ( )

A. B. C. D.

6.一般来说,信号收发站的海拔越高,其覆盖的范围越大。若移动公司要在该区域建立信号收发站,则最为合适的地点为( )

A. B. C. D.

下图为我国某地区农业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过程图。读图回答7-8题。

7.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市场需求的变化 B.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C.灌溉技术的提高 D.农作物品种的改良

8.发展到第阶段时,该地区最有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自然灾害多发 B.农业人口比重上升

C.农业投入不足 D.农产品商品率大幅度提高

9.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地处南太平洋的新西兰领土由南岛、北岛及其附近的一些小岛组成,国土面积约为268 680平方千米,人口447万(2013年),山区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四分之三。图甲为新西兰南北二岛地形图,图乙为图甲中①②两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下表为新西兰与西欧地区奶牛牧场系统比较表。

(1)比较图中①②两地年降水量的差异并说明成因。

(2)分析新西兰粮食不能自给的原因。

(3)与西欧地区相比,请你说说新西兰乳畜业需要发挥哪些优势,克服哪些不足。

10.根据图和相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西宁地区有一首歌谣:古城气候总无常,一日须携四季装。山下百花山上雪,日愁暴雨夜愁霜。

(1)指出图1所示区域积温分布特点,并分析原因。

(2)简述歌谣反映出的该地自然地理环境的主要特征。

(3)比较图1中我国青海省和图2A地种植业生产类型及自然条件的差异。

直通高考

高考刚结束,小明同学到我国某省进行为期半个月的旅游。旅游期间,小明既领略了高原风光,又穿越了高山峡谷,还参观了橡胶园。据此回答1-2题。

1.小明旅游的省是( )

A.云南省 B.海南省 C.贵州省 D.广东省

2.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比其他国家的橡胶园位置偏北,这是因为( )

A.山地高原阻挡冷空气南下

B.气候干燥,太阳辐射强

C.当地土壤营养物质丰富

D.河流众多,灌溉条件好

下图为历史上客家人南迁部分路线及客家民居——土楼景观图。读图回答3-4题。

3.沿客家人南迁路线依次呈现的自然景观是( )

A.针叶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常绿硬叶林热带雨林

C.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热带雨林

D.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4.客家人选择土楼这种独特房屋形态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安全防御 B.节约耕地

C.防雨保温 D.就地取材

下图是某地山体滑坡后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的影像。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可快速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的技术是( )

A.遥感( RS)

B.地理信息系统( GIS)

C.全球定位系统( GPS)

D.北斗导航系统(BDS)

6.图中甲、乙、丙、丁四处海拔由高到低的排序是( )

A.>>> B.>>>

C.>>> D.>>>

气候生产潜力是指一个地区光、热、水等要素的数量及其配合协调程度。下图示意中国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空间分布。读图完成7-9题。

7.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大气环流 C.地形因素 D.海陆分布

8.在中国东北地区,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 )

A.≥10积温 B.日照时数

C.太阳辐射量 D.年降水量

9.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分析的手段属于( )

A.计算机网络 B.地理信息系统

C.全球定位系统 D.遥感

区域人口对资源压力指数是全国某资源人均占有量与区域该资源人均占有量之比,此比值可作为判断区域人口规模适宜程度的指标之一。读表,完成10-11题。

10.四省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均GDP水平越高,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大

B.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耕地压力越小

C.人均GDP水平越高,则城市化水平越高

D.城市化水平越低,则人口对水资源压力越小

11.四省比较,关于产业发展条件叙述正确的是( )

A.青海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条件最佳

B.河南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C.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佳

D.黑龙江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12.下图示意关中地区和楚河地区。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发源于关中地区的戏剧秦腔,历史源远流长。古丝绸之路上的楚河中游地区有一块秦腔飞地(乙城附近),当地有数万人是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至今仍保留着原有的民间文化和风俗习惯。

材料二 吉尔吉斯斯坦多山地,林木等资源丰富;农业以畜牧业和小麦、棉花等种植业为主。在楚河中游地区,中吉两国合资建设的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居中亚地区前茅。

(1)说出渭河平原南北两侧(沿108E)的地形特征差异。

(2)简述甲、乙城市共同的区位优势。

(3)分析楚河中游地区出现秦腔飞地的原因。

(4)楚河中游地区某中学的同学对造纸厂的规模是否扩大展开讨论,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看法。选择你支持的一种看法,并为其提供论据。

A:可扩大造纸厂规模。

B:不宜扩大造纸厂规模。


参考答案

模拟预练

1.B

解析:从图中可看出,甲地区为海洋性过渡气候,该地区位于我国四川盆地,其气候的形成主要受北部山脉(秦岭)和盆地地形的影响。

2.B

解析:I类气候区纬度较低,但降水天数较多,太阳能资源并非最丰富。类气候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旱涝灾害多发。类气候区气温年较差大,不利于农作物生长。

3.C

解析:读图可知,丽江民居顶部是尖顶,利于排水。蒙古包保暖性好,且适合游牧生活,所在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小。

4.A

解析:内蒙古地区风能资源丰富,可建风力发电站。该地纬度高,沼气使用的时间短。该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应减少植被破坏。

5.B

解析:由图可知,乙区域岩层向东倾斜,而该区域坡向也是向东倾斜,再依据题干可知该区域最易发生滑坡。

6.D

解析:由海拔分布图可知,甲、乙、丙、丁四地中,丁地海拔最高,最符合条件。

7.A

解析:从图中可知,面向市场的蔬菜和花卉的种植面积增大,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

8.D

解析:发展到第阶段时,该地区种植蔬菜和花卉,而蔬菜和花卉主要是面向市场的,所以D项正确。

9.(1)地年降水量小于地。成因:地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的时间比地短(或地终年受来自海洋的盛行西风影响);地地处来自海洋的西风的迎风坡,多地形雨。

(2)国土面积小;山地多,耕地少;气候全年温和多雨,不利于谷物类粮食作物生长;畜牧业以舍外放牧为主,占用大量耕地。

(3)优势:远离大陆,环境污染较轻,奶源质量好;投入少,成本低。不足:季节性强,产量不稳定;国内市场小,受国际市场价格影响大;远离主要消费市场,运输成本高。

解析:()问,由图乙气候资料统计图可知,地年降水量小于地(要注意纵坐标的数值),降水量的差异与气压带风带、地形有关。第(2)问,新西兰是岛国,国土面积狭小;地表崎岖,山地多,耕地面积少;气候以温带海洋性气候为主,全年温和多雨,光热不足,不利于种植业的发展,所以粮食不能自给。第(3)问,由新西兰的地理位置和新西兰与西欧地区奶牛牧场系统比较表可知,新西兰乳畜业的优势是远离大陆,环境污染较轻,奶源质量好,投入少,成本低;其不足在于季节性强,产量不稳定,远离市场,运输成本高,国内市场狭小,依赖国际市场。

10.(1)积温由西南向东北(由西向东)递增;黄河河谷地区积温明显高于周边地区。原因: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降低,黄河河谷地区海拔较低。

(2)气温日较差大;天气多变;地势起伏大;植被垂直地域分异明显。

(3)如下表。

解析:(1)问,分析等值线的分布特点要从等值线的延伸方向、数值变化规律和极值等方面入手;影响积温的因素主要从纬度、地形等方面分析。第(2)问,描述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要从气候、地形、植被等方面来考虑。歌谣中一日须携四季装说明气温日较差大,日愁暴雨夜愁霜说明天气多变,山下百花山上雪说明地势起伏大,垂直地带性分异明显。第(3)问,分析种植业生产类型及自然条件的差异,首先根据两地的地理位置,明确两地的地形、气候、水文等自然特征,然后根据自然特征确定农业生产类型。青海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降水较少,光照强,昼夜温差大,气温较低,种植业主要是河谷农业;A地位于30N -40N的大陆西岸的沿海平原地区,属于地中海气候,适宜发展水果园艺业。

直通高考

1.A

解析:在小明旅游的省份可以领略到高原风光,故该省份可能是位于云贵高原上的云南省或贵州省;而云南省西北部位于横断山区,有高山峡谷景观;云南省的纬度较低,水热条件较好,是我国重要的天然橡胶产区,有橡胶园分布。

2.A

解析:橡胶树的生长对水热条件要求较高,但小明所参观的橡胶园因位于云贵高原的南部,受高原山地对冷空气阻挡的影响,当地的热量条件较同纬度其他地区好,因此能满足橡胶树生长的需要。

3.C

解析:客家人南迁路线的起点在黄河沿岸地区,自然景观为温带落叶阔叶林;终点在雷州半岛,自然景观为热带雨林;路线中段经过长江中下游平原和江南丘陵地区,自然景观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4.A

解析:土楼呈圆形,由厚厚的泥土夯筑而成,且只有一扇门敞开,非常坚固,具有安全防御作用。

5.B

解析:堰塞体垮塌后可能会淹没下游沿岸居民点,需要通过GIS模拟分析后才能确定需要转移人口区域。

6.D

解析:乙处为堰塞体的来源地,因而为四处中海拔最高处;甲处位于堰塞湖的湖面,因而其海拔应高于下游河谷中的丁处;丙处位于堰塞体下移路线上,其海拔应低于乙处,但高于河谷上的甲、丁两处。

7.C

解析:甲处位于东北平原,三面环山,影响甲处等值线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地形,故C项正确。

8.A

解析:读图可知,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曲线的变化趋势大致为由南向北递减,并且在山地、平原地区发生变化(山地地区比同纬度地区低),因此与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的指标是≥10积温,故A项正确。

9.B

解析:地理信息系统主要是对地理信息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因此,对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空间变化进行分析主要应用地理信息系统,故B项正确。

10.C

解析:结合表格数据综合分析可知,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与人均GDP水平、城市化水平无明显相关性,故AD项错误;人口对耕地的压力与城市化水平也无明显的相关性,故B项错误;人均GDP水平越高,城市化水平就越高,故C项正确。

11.D

解析:结合表格数据及所学知识可知,青海的科技水平在四省中最低,所以其发展高科技产业的条件最差;河南的人口对水资源的压力指数最大,说明其水资源压力在四省中最大,所以不宜发展耗水较多的产业;浙江的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大,所以浙江发展用耕地多的产业条件最差;黑龙江的人口对耕地压力指数最小,人均耕地最多,且水资源条件较好,所以其发展商品农业耕地条件最佳。

12.(1)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南高北低),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

(2)地处河谷平原,地势平坦宽阔;气候较温和;河流较多,水源充足;周边地区农业基础较好,农产品丰富;交通便利;是当地的经济、文化、政治中心。

(3)地处古代丝绸之路;自然地理环境较好;关中地区人口迁移到此聚居,带来秦腔文化,并世代相传至今。

(4)支持A。农业发展为造纸工业提供更多的资源;两国经贸合作的加强,资金来源更充足;先进设备的引进,林木等资源利用率提高;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扩大。

支持B。造纸厂规模与产量大,市场有限;扩大造纸厂规模可能加剧水资源紧张;可能产生水体、环境污染;砍伐林木可能导致生态破坏。

解析:(1)问,地形特征要从地形类型和地势高低两方面进行分析,根据渭河平原沿108E南北两侧等高线数值可以判断地形类型及其特征。南侧以山地为主,地势较高,等高线较密集,地势起伏较大。北侧以高原为主,地势较低(北高南低),起伏较小。第(2)问,城市区位优势可以从气候、地形、河流、交通、农业生产等方面进行分析。第(3)问,根据材料一可知,楚河中游地区位于古代丝绸之路上;当地有数万关中地区居民的后裔,带来的秦腔文化世代相传。第(4)问,本问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以选择支持A观点或支持B观点,但要注意不能自相矛盾。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a97de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3b.html

《人教版高二地理必修3 第1章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真题+模拟提优闯关练.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