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发布时间:2011-10-18 18:36: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摘要】随着世界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壮大,汽车工业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汽车工业逐渐成为各主要汽车生产国的支柱产业,因此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倍受国人关注的,文章介绍了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史,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 汽车 现状 发展 特点 趋势

(一)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我们都知道美国车的气派、意大利车的浪漫、德国车的严谨、日本车的精明 、英国车的高贵。中国没有成熟的汽车文化,但却有悠久的车历史, 因此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理解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1中国汽车工业的建立

白手起家建一汽

1953年建设一汽 1956年建成投产

1956年解放牌卡车诞生

1958年第一辆红旗轿车研制成功口号出汽车、出人才

2 建设第二汽车厂

1.二汽是在文化大革命时建起来的,背景是备战备荒,建立的目的是为了制造军车

2.二汽的几上几下

3.“包建是老厂负责新厂的产品设计、工厂设计、生产准备、培训和人员支援,直到调试投产。老厂可以包建新厂、小厂可以包建大厂、几个厂可以联合包建一个大厂

4.“聚宝是将国内科研和大工厂技术成果以及国内外的新技术,通过试验后移植到二汽来,将二汽的产品的工艺确立在一个较高的技术水平上

2中国汽车工业的挫折

中国汽车工业刚创建不久,就遇到了1958年的大跃进和三年困难时期;到1966年,又遇到了十年动乱的干扰和破坏。和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一样,中国汽车工业举步维艰,远远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3中国汽车:跨越50年的忧伤

上世纪80年代汽车界传说最广的一个故事是,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在天安门城楼和人民大会堂前看到的几乎全部是进口轿车,对此颇多感慨。一位国务院副总理义愤填膺地指出,要立马横刀对轿车进口的审批斩尽杀绝。事实上也是如此,1983年到1987年,各部委还在热烈讨论是否应该发展轿车时,国外厂商生产的20多万辆奔驰、丰田、尼桑、福特……从中国人腰包里掏去了两亿美元外汇,差不多相当于当时建设两个年产30万辆轿车的汽车厂

4兴建轿车工业

1987年在北戴河举行决定中国轿车工业前途命运的国务会议,确立了一汽、二汽、上汽三个生产基地

2 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严格限制轿车生产点的通知》,通知规定,除三大”(长春、上海、十堰)“三小”(北京、广州、天津)外,全国范围内不再安排新的轿车生产点上马。

3 通知分工明确:十堰的二汽轿车项目被定位为高起点,大批量,发展30万辆普通型轿车,“2/3出口;一汽是“3万辆中高档轿车起步,挡住进口;至于上海,则根据原来中德双方的合同,首先搞好国产化,纲领规模3万辆。而天津夏利、北京吉普、广州标致三个小生产点,由于都是既成事实,而且都已与外商合资,作为追加项目予以追认。

4 CKD汽车

CKD是英文Completely Knocked Down的缩写,意思是完全拆散。换句话说,CKD汽车就是进口或引进汽车时,汽车以完全拆散的状态进入,之后再把汽车的全部零、部件组装成整车。我国在引进国外汽车先进技术时,一开始往往采取CKD组装方式,将国外先进车型的所有零部件买进来,在国内汽车厂组装成整车。

52004《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的深刻内涵

①汽车业成为支柱产业

②鼓励汽车私人消费

③由审批改为核准

④大幅度提高准入门槛

⑤确立企业退出机制,制止借造车

⑥重视环保、节能、绿色产业

⑦实现品牌销售和服务

6)中国汽车工业的现状

国产车竞争力:轿车排量越大竞争力越弱

中国汽车业战略与实施的背离

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

(总特点)汽车工业具有资金技术密集的特点,且具有明显的规模性

数据显示。2010年各车型全面增长,自主品牌份额有所提升,汽车出口逐步恢复,大企业集团销售规模整体提升,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综合起来主要有以下十大特点:

特点之一:延续上年走势产销再创新高,但增速逐月回落。

特点之二:各类车型全面增长,整体增幅达三成。

特点之三:基本型乘用车继续保持较快增长。

特点之四:SUVMPV增势迅猛,交叉型乘用车需求由热趋稳。

特点之五:1.6及以下排量乘用车受政策影响最为明显。

特点之六:乘用车自主品牌市场份额有所提升。

特点之七:客货车市场全面增长,重型货车销量首超百万。

特点之八:大企业集团产销规模整体提升。

特点之九:汽车出口逐步恢复。

特点之十:汽车行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

中国汽车工业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国内市场的渐进开放,我国汽车工业作为幼稚产业将因国外跨国公司的全面进入呈现出新的发展特点。

   国有汽车企业将由市场领导者转变为市场追随者

  由于国外跨国公司纷至沓来,其雄厚的资金、先进的技术和丰富的管理经验是国内任何一家汽车企业所无法比拟的,这种巨大的反差迫使国有汽车企业必然寻求同国外跨国公司的全面合作。这样,中国汽车市场将转变为国外跨国公司主导型市场,中国汽车市场的竞争将转变为国外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

  国有企业面临跨国公司和民营资本的双重打压。值得注意的是,外商独资企业日益成为外商投资的主要形式:一半以上的跨国公司愿意采取独资方式。一方面是因为随着中国关税的降低及非关税壁垒的取消,外资的进入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国有企业体制僵化,机制不活,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较差,加之政府不良干预和企业文化差异,内外资的整合十分困难。与此相反,跨国公司对中国的民营资本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只不过由于民营资本十分弱小,暂时还无法与跨国公司嫁接。一旦中国民营资本长大,并与跨国公司联姻,中国国有企业所遭受的困难将更加严重。

   汽车生产将由大批生产方式转变为大众生产方式

  所谓大批生产是指过程基本不变的成批量生产,其特征是:假定消费者偏好在一个可预见的时期内不变,消费规模维持在一个既定的比较高的水平,成批的生产量必然转化为现实的消费量。转变源于两个因素:一是随着人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偏好呈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发展趋向,这导致目标市场日益细分,企业为了将自己的产品销售出去,不得不适应和追随消费者的消费偏好;二是由于竞争者的存在,一个目标市场常常有多个生产者的进入,而目标市场的容量有限,企业为了抓住顾客,不得不纷纷取悦于消费者,在产品技术、价格、质量、性能、环保、服务等方面下功夫,从而赢得消费者的选票。

    汽车企业将由整体性购并转变为局部性购并

  应该说,企业发展一般有两种形式:一是绿地投资,二是收购、兼并、重组、参股等低成本扩张。这种市场态势,决定了汽车企业的扩张不能是全方位整体性扩张,必须是立足于自身目标市场的局部性扩张。而由于购并的成本远远低于绿地投资,因而汽车企业由整体性购并向局部性购并转移势在必然。从实践上看,戴姆勒克莱斯勒从1998年合并以来,到现在已经有四个年头,无论是企业的竞争力,还是销售利润串并没有多大的改观,除了其购并战略出现偏差外,两公司文化观念、经营战略、管理水平、市场层次、技术划分的整合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相反,雷诺控股日产仅仅一年即扭亏为赢,这不能不说是局部购并的成功典范。

    人力资源将由国内固化配置转变为全球流动配置

  人力资源的全球配置是经济全球化的一项重要内容。中国加入WTO,必须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办事,企业可以在全球人力资源市场上寻求切合自身发展要求的人力资本,使企业的人力素质、结构、数量、规模更加适应竞争的需要;而企业的劳动力也将进入世界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

  国有汽车企业的现实状况是:高素质人力资源难于流入,计划经济时期积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逐渐丧失,而不需或不适人力资源大量沉淀,难以淘汰出局,致使国有汽车工业企业人力资源素质越来越低。国有汽车企业的人力资源矛盾已经由原来的总量过剩转变为总量过剩与结构失衡并存,即一方面要压缩人员总量;另一方面又要在压缩中不断优化人力结构,将企业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配置进来,将不适人力资本清理出去。国外跨国公司全面进入中国汽车市场



   汽车产品将由目前的价格竞争转变为综合素质的竞争

  应该看到,由于中国汽车工业长期实施高关税、高配额的双重保护,市场化程度低,天生发育不良。无论质量、性能,还是价格、服务,与国外汽车产品相比有很大的差距。要缩小这种差距,首先是要开放国内市场,实现全方位的竞争,在竞争中淘汰一批,成长一批,壮大一批,催生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优质汽车企业。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必须拿起价格竞争这个武器。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价格战略同样构成跨国公司全球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价格竞争是跨国公司抢占市场、击败对手的利器,尤其是在进入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发展中国家市场初期,跨国公司更多地采取低价战略。因此,对中国汽车工业而言,价格竞争是一道绕不过的坎儿。

㈡未来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加快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已基本成熟。从需求角度看,十五规划要求交通运输业以更快的速度增长,会对载货汽车的发展提出巨大的需求;同时,轿车逐步进入家庭消费,市场需求更大,持续时间更长。2000年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为7078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1%,并保持平稳增长,已达到轿车进入家庭的起步阶段。目前汽车需求正处于快速增长的初期,其中家用轿车需求增长的前景十分广阔。考虑到我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且人均收入水平差距很大,轿车需求的高增长期有可能提前到来,并为汽车工业发挥主导产业作用提供重要的市场支持。从供给角度看,我国冶金、石油、化工、机电、仪器仪表等工业的发展已经为汽车工业大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公路网建设高速发展也为汽车工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十五期间将是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按照国家汽车工业十五规划,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为320万辆左右,其中轿车产量为110万辆左右,汽车工业增加值为1300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1%左右,汽车产品基本满足国内市场需求,汽车产品出口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8%左右。2005年摩托车产量约为1300万辆,摩托车出口占其销售收入的比例达到15%20%

  入世对改善我国汽车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筹措发展资金,参与国际分工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入世以后,关税降低和非关税壁垒逐步取消,尤其是服务贸易的开放,将使我国汽车市场国际化,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国内汽车工业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为迎接入世,1994年国家颁布实施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规范了汽车发展模式。应该看到,我国汽车工业具有后发优势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比较优势,入世后外资的进入和市场开放后竞争的加剧对改善市场环境、调整产业结构、提高研究开发能力以及参与国际分工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今后十年,将是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和汽车行业大规模整合的十年。根据罗兰·贝格管理咨询公司对我国10家整车制造商和90家零部件供应商的调查,预计2010年轿车市场销量将达200万辆,增速最快的将是排量12的私人用车。2010年后,中国轿车市场将由34家全系列和12家针对细分市场的制造商所主导,经过大规模整合的中国零部件供应商的整体数量将减少70%

【总结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发展将无可置疑,因为我们有很大的空间,并且会跟随时代的潮流发展,这股洪流将起推波助澜的效应,为我们中国人欢呼呐喊吧!中国的汽车将雄踞世界之林。

〔参考文献〕 

1)《汽车文化》

2〕《中国汽车年鉴》(2002)。 

3〕《世界汽车技术发展报告》(2002)。

4 网易财经频道

5)各类网站





 呼伦贝尔学院

汽车文化(论文)

题目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

系(学院)经济管理学院

学生姓名丛会杰

学号2010151411

班级2010级工商管理班

201110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8492a4cfe4733687e21aa5f.html

《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的特点及未来发展趋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