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战略抉择

发布时间:2021-03-24 05:59:1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第四章: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战略抉择

一.业务海外扩张

(1)优化银行的国际业务

国内分支机构国际业务的开展是国有商业银行国际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第一,应优化信贷结构,合理调整贷款投向和结构,优先支持出口创汇企业生产及外贸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支持引进外资嫁接改造国有大中型出口创汇企业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积极支持外向型经济发展。第二,要拓宽国际业务范围,实现国际业务的多元化发展。在继续巩固和发展传统的国际业务(如国际结算、外汇买卖、国际信贷、国际清算等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项目融资:财务咨询等新业务。第三,要拓宽筹资渠道,实现银行筹资国际化。要在人民币存款业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外币存款业务,同时在国外发行金融债券或股票,多渠道筹集资金。第四,注意与国外商业银行保持密切联系,建立相互代办业务,间接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2)拓展海外机构新型业务

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刚刚进入海外新的目标市场,还是海外分支机构已在东道国市场确立了自己的地位,都必须注意在不断巩固各种传统业务的同时大力发展各种新型银行业务。要拓展新型业务,必须创新金融工具、金融手段、金融技术和金融服务,制定落实金融创新政策,建立金融创新的成果评价机制和保护机制,实现国有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与国际金融的接轨,把握住国际银行发展的脉搏。

二.机构海外扩张

中资银行海外扩张需要通过一定的载体来进行,在确定海外扩张的战略之后,就必须选择适当的组织机构形式,以具体实现向海外市场渗透的战略意图。

中资银行海外扩张中海外分支机构形式选择应该采取的基本战略:

(1)分阶段的机构选择

各种组织机构的功能是不一样的,在国际化经营的不同阶段,银行应根据发展战略和实际需要有区别地选择相应形式。代表处是银行国际化经营的初级阶段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这一阶段,国际化的银行对东道国市场缺乏深入了解,对可能出现的经营风险难以预见,因此,还不能做出是否建立常设性经营机构,进行大规模经营的决定。而设立一个花费不多、退出成本低廉、东道国也不列为独立纳税单位的代表处便是明智之举,以进行客户联络、市场调查和信息搜集工作,估测是否值得或有必要进一步设立营业性机构,从而有效地避免盲目扩张带来的巨大经营风险。在国际结算业务往来较为频繁的国家或地区,可以寻找合适的代理行,签订长期性的代理协议:对于临时性的国际投融资业务,如某一项目融资,可采取与国外银行签订短期代理协议的办法,这样,既争取了业务机会,又降低了营运成本。海外扩张进一步发展时,可以采取设立分行或子行的形式,向当地客户提供具有广度和深度的传统或非传统银行服务,也可以从规避风险、确保收益的角度,实行有保留的参与,采取合资银行、联属银行等形式。各个银行在海外扩张的过程中,都有自己的特点及其各个的国际化程度也不同,这就要根据以上的组织机构的特点来选择合适自己的经营方式。对于这点,不能明确指出要采用什么方式。要根据各自的情况来选择。

(2)适当扩大子银行的比例

子银行以其独立的法人主体地位和受东道国法律约束的优势,可以更为灵活地开展业务,并从事分行所不允许的业务,比如投资银行类业务,这大大增强了国际化银行的利润获取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我国的金融体制实行较为严格的分业经营,而海外分行没有独立法人地位,其经营行为依从母行,这样,我国银行的海外分行只能像国内银行一样,向当地客户

提供传统银行服务。同时部分国外金融监管当局仍将我国列为“非市场经济国家”,对中资银行在当地设立分支机构设置了较高的进入门槛,中资银行直接在欧美市场设立营业性金融机构难度较大,以纽约为例,目前只有中国银行设有纽约分行,其他中资银行只有纽约代表处。为此,我国银行应借鉴苏格兰皇家银行以子行形式发展欧美市场的成功经验,通过国际并购的方式,有计划地增设独资子银行,在东道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从事混业经营,向客户提供包括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经纪、保险等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既提高我国银行的盈利来源和国际竞争力,又为国内银行混业经营的探索积累经验和技术。现在中国国内没有明确表明要混业经营,在业务的竞争上可能会落后于国外的商业银行,通过独资设立子银行可以避开这个限制,从而在国际市场上能与外资银行竞争,为跨国企业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争夺客户,快速发展。

(3)选择适当的时机

国际经验表明,在全球性和区域性金融危机过程中,银行并购机会将大大增加。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欧美银行一举并购了韩美银行、韩国第一银行和韩国外换银行;日本经济萧退过程中,也出现了大规模的银行并购狂潮,使市场上银行的数量锐减。在当前美国次贷危机影响下,不少全球金融机构陷入了流动性困境,伴随着股改上市后资产规模和财务实力的极大增强,我国商业银行应该利用这些机会并很好地进行研究,重点选择一些有发展前途的银行进行并购。

三.管理海外扩张

近年来,中国银行机构的国际化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这反映了国内银行业水平的不断提升,但同欧美国家比,我们的差距还是较大的。国内商业银行在走出去的同时,必须练好内功。只有自身做强,才能更好地向外发展。

1、颠覆传统理念,加强战略调整。由于历史和实践的局限性,国内银行对现代商业银行运营发展规律的认识还很不充分.传统的经营管理理念和经营模式还在较大程度上支配着经营行为,如果不创造性地破坏、革命性地扬弃那些传统的理念和模式,就无法实现国际化发展。其次,要加快实现经营战略转型。其切人点就是要大力调整经营结构,调整的重点是抓住四个方面:一是资产结构调整。在总资产中,逐步降低信贷资产的比重,适当提高本外币债券投资的比重;在信贷资产中,逐步降低一般性贷款的比重,不断提高贸易融资的比重;在一般性贷款中,适当降低对公贷款比重,逐步提高个人信贷比重。二是负债结构调整。积极发行一定量的金融债,提高主动负债的比重,以增强对负债的整体调控能力。三是客户结构调整。努力实现从以大客户为主的客户结构向大中小型客户并重的客户结构转变。四是收入结构调整。努力提高对私业务收入的比重和非利差收人的比重,形成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利息收人和中间业务并重发展的盈利模式。

2、建立—个正规而稳定的国际化发展机构。目前,国内银行在国际化管理方面,还缺乏—个正规、稳定、有效的组织管理机构。一般来讲,理想的并购团队应该是由一名全职的高管人员和各相关部门的精英组成,任职时间在三年左右,领导者要给下属一个明确的规划,让大家看到未来并购活动的发展方向和个人的前途.从而激发主动性。而不是仅仅为了完成一项短期任务而从各部门抽调出可以做相关工作的员工做”兼职n。另外,国内银行应该建立自己的潜在机构设立和并购对象列表,为其创建详细而长期的档案,并与东道国监管当局、并购对象保持长远友善的关系。以方便在机构设立和收购中展开更为深入的尽职调查。

3、培养专业人才。金融人才市场化是商业银行国际化的核心内容,世界金融业的诸多发展变化,向我国金融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要想成为当今一流的金融家,必须具备与十年前的金融家大为不同的气质和知识。银行家们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要把自己从传统的存款者和贷款者之问的中介角色转变为资本市场上投资者和资本使用者之间的“金融工程师”。

当前,大力培养我国合格的金融人才是一项带有根本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任务。

四.地域海外扩张

确立良好的区域发展战略,将并购地域锁定在有发展潜力的地区。中资银行海外扩张应多关注新兴市场,比如非洲和部分亚洲市场,因为中国企业更容易驾驭和整合这些新兴市场国家的企业,而且新兴市场具有高成长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在海外机构设置上,我们应该在梯次推进策略的指导下,运用区位优势理论和贸易投资引导理论指导地域扩展。具体而言,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以香港、新加坡为海外扩张基地。

区位优势理论告诉我们,具有良好的社会政治经济环境和优惠政策之地使银行国际化经营选择的地方。香港、新加坡除了上述条件之外,对国有商业银行来说还具有同文同种的其他地方无可比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一是香港、新加坡都是华人为主要成分的社会,汉语使其主要使用语言之一,两地人民同中国大陆有着难以割舍的天然联系。二是两地都实行自由港、低关税制度,大量转口贸易为其经济主要特点之一。三是两地都是亚洲地区区域经济金融中心,是连接美国和欧洲货币市场和外汇市场的中转站,资金自由进出,金融品种繁多,金融发展与世界同步,金融业相对发达,世界主要银行都在那里设有分支机构。据统计,至2000年,在新加坡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有126家,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银行有114家,世界主要国家的银行如汇丰、大通银行都有分行在那里经营。四是新加坡和香港两地同大陆经贸往来密切,香港一直以来是大陆货物进出口的通道,也是大陆吸引外商投资的主要地方。五是经济地理位置优越,水、陆、空交通方便。香港、新加坡作为国际化经营基地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她是学习的基地,在开放的金融市场上“摸爬滚打”,学习市场意识、市场规则,掌握自由市场经营的运行机制和技能;另一方面,她是国际经营人才的培养基地,商业银行通过合理的机制选派优秀人才到香港、新加坡两个基地进行培训,可以克服语言、文化、习俗等统统带来的不便。并且在我国分业经营体制和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香港上市的背景下,我国银行在发展商业银行业务的基础上,应依托香港市场积极探索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为我国实施混业经营体制奠定微观基础。

2.以日本、韩国、美国、欧盟为海外扩张核心。

美国、日本、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三大经济实体,2004年,我国与欧盟、美国、日本等十大贸易伙伴的贸易额实现全面增长,累计达到9588.3亿美元,占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83%。中韩贸易也成快速增长之势,和韩国的双边贸易总额的增幅都超过了40%。

以上三国FDI占我国同期全部FDI的比重的21%。美、日、韩德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广大地区设立了不同类型的分支机构,全球500强中,美、日、韩三国占了60%,这其中在中国设立公司的大70%。另一方面,中国企业早就开始尝试在美国投资,日本、韩国政府也打破以前的种利15艮制,伸出了欢迎中国企业直接投资、并购的橄榄枝。

引导效应理论中无论是投资引导理论还是贸易理论至今仍是我国商业银行国际华经营过程中地域扩张策略的有效指引。在美、目、韩三国设立经营机构是我国商业银行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区域性重点选择。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商业银行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利用对等开放的原则,尽快升格美、日两国的办事处为分行,或者采取并购的方式在韩国、日本建立自己的分行。欧美市场是世界最发达的国际金融市场,拥有丰富的金融资源,充裕的融通资金,一流的金融创新能力和先进的管理水平,努力发展欧美市场将有助于我国银行进入国际主流金融市场,全面提高业务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但同时要根据以上已经论述的在机构设置上要根据不同的情况来定。

3.积极开发新兴市场。

国内银行国际化发展应积极开发新兴市场。因为,中国的商业银行更容易驾驭和整合这些新兴市场的银行业。而且新兴市场具有高成长性及发展的潜力。我们可以通过设立机构和收购兼并并举,有选择性地进入和中国有互补关系,在文化上认同感较强的新兴市场,比如亚洲市场和非洲市场。

4.借助经济区域化,加快同东盟的金融合作。

2000年11月,第四次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晤,即“10+3”会议,亚洲区域经济合作步入新的发展阶段。2002年4月,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第一次会议召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谈判正式启动。并预计,到2010年的时候,中国与东盟之间完全可以按照双方领导人之间确定的时间表,建成自由贸易区。建立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对中国有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利益,在政治上,可以消除“中国威胁论”,在经济上,首先,东盟作为中国第四大贸易伙伴,区内贸易、投资活跃,地区内国际分工加深,立意呈现。在最近几年来,中国的企业家随着我们“走出去”战略的实施,也越来越多的把他们的目光放到东盟国家,现在可以说东盟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的一个首选目的地。中国与东盟各国在经济上存在着极大的互补性,贸易往来一直保持持续的增长。其次是市场潜力巨大,东盟加上中日韩的人口20亿,国内生产总值超过73000亿美元,外贸总额2.3万亿美元,外汇储备超过8000亿美元,欧盟也只不过3400亿美元。随着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一个雄厚的资金实力及广阔的市场前景将逐渐呈现。

5.保持与俄罗斯的合作。

2006年的中国俄罗斯年使我们更加看到了中俄在经贸各方面的机会。中俄两国既是战略协作伙伴,也是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两国经贸合作成果喜人:双边贸易额从1992年不足60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近300亿美元,年均增幅达两位数;在能源、高科技、核能、航空航天、金融、信息、运输等领域,经济技术合作全面展开,相互投资不断扩大,一系列大项目相继启动;两国边境地方经贸合作日趋活跃,企业界扩大合作的热情高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两国政府间建立了完备、高效的合作机制,为促进合作深入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当前中俄经贸合作已进入了一个快速、稳定发展的新时期,成为双边关系的重要物质基础。中俄两国同为世界共认的发展最快的新兴市场,双方在各自经济发展道路上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两国产业部门齐全,科技力量雄厚,制造业发达,市场机制不断完善,进一步发展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扩大相互投资和经济技术合作潜力巨大。中俄互为最大邻国,经济互补性强,要素禀赋优势明显,市场容量大,双方合作领域广阔,条件得天独厚。未来4.5年,两国都致力于实现GDP翻番的宏伟目标,这必将为经贸合作带来更大的发展机遇。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两国经贸合作的良好态势一定会得到保持和发展,各领域合作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ef3e3c12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fb.html

《中资银行海外扩张的战略抉择.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