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反思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投涧中心小学高振红

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思考
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提倡小组学习,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小组合作学习是以
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在小组成员间构建开放、包容的学习氛围,使成员相互激励,相互促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愉悦感,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有效性,因此,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它受到了各级领导及广大教师的青睐。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还存在赶时髦的现象,我们不妨来看看下面的几个案例:案例一:一位老师上课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便七嘴八舌地讨论开了,结果学生的讨论的话题越来越远了,老师发现后立即下令讨论完毕……
案例二:一位老师上课时,为了体现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让学生小组合作测量书本封面的长、宽各是多少,在钉字板上围长方形、正方形等一些简单的操作,结果一人在做,其他人在看。
案例三:一位老师上课时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小组讨论,学生刚开始讨论,老师就开始问讨论好了没有,结果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好了”……
上述几个案例,案例一由于教者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变自主讨论为自由讨论,学生由于对讨论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讨论的话题过于简单、深奥等原因,案例二由于教者把合作学习作为一种点缀,把本可以由学生独立完成的问题却让学生合作来完成。案例三由于教者为了赶时间,未给学生合作、探讨的时间,加之学生的虚荣心理,从表面看合作成功,其实质根本没有给学生合作的体验与过程。透视合作学习中一些问题,首先,从学生的参与来看,部分小组成员没有积极参与到交往过程中,把自己作为个体。其次,从交流的结果看,小组交流后进行班级交流,学生反馈的还不是小组学习的结果,往往展示的是个人的想法。
虽然小组合作交流是一种很好的教学形式,学生参与面广,参与有效率高。但是,并非任何时候都可以进行合作交流,而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保证交流的有效进行。一般说来,在初读课文时,先同桌互相考考生字的读音,这不仅可以彼此纠正错误,还增进友谊。接着是学习小组读课文,可以是指名分段读,这样一来,以强带弱,还让学生逐步养成认真听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学生在交流对课文或重点

句子的感悟时,小组成员应先自主学习,然后互相交流,让人人都得到说的机会,表现欲望得到满足。新教材有很多开放性的题,其答案多样化,而学生考虑问题比较单一,往往想不到多种答案,这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学生间互相激励,互相促进,在这种合作氛围下迸发出创新的火花,往往能想出意料不到的答案,从而拓展了思维,同时也培养了向别人学习的好习惯。
总之,要让小组合作学习更深入有效,还需要进一步优化小组结构,精选合作内容,丰富合作形式,使之真正成为有效可行的学习方式。


凭借“堂堂清”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提高教学成绩,我就努力向课堂四十分钟要质量,设立了语文教学的“堂
堂清”环节。通过一段时间的探索、实践、积累、完善,我深深感受到:“堂堂清”的设立,真正为打造高效课堂铺出了一条新路,也真正让学生做到“一课一过关”,确保学生当堂掌握知识的同时,又对我本节课教学行为提出了矫正方案,从而不断提高我的教学水平。一、堂堂清对教师的作用
1、通过题目设置,进一步提高教师挖掘教材的能力
“堂堂清”题目的设计,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及时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就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准确把握本课的重、难点,从而设计针对性强的题目。
2、通过数据比对,便于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学习情况,并反思教师教学效果通过教师对“堂堂清”及时的批改和数据分析、整理,可以使教师及时掌握本班所有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查缺补漏。同时,教师及时进行课后反思,随时调整、完善自己的教学行为,达到教师、学生“堂堂清”的双赢效果。二、堂堂清对学生的作用1、培养习惯,督促学习。
教师的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学生的学习方向。教师如能经常进行课堂检测,使学生产生一种紧迫感,可起到督促学生自觉学习的作用,有利于使其养成复习旧知、预习新知的学习习惯。2、诊断反馈,及时补救。
课堂检测的进行,能够诊断学生的学习,使问题暴露在萌芽状态,有利于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补救。3、自我修正,反思感悟。
检测过后,学生大多会及时地翻阅教材、笔记或习题,进行自我修正,既巩固了知识,又养成了自主纠错和学习的能力。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堂堂清”便不再成为神话。

对学生因材施教,不放弃每一位学生
我们都知道班级成绩的好坏取决于后进生的数量和质量,所以任何时候我都不轻易放弃一位学生。
我班的张文豪同学是一个小“懒虫”。这个学生学习习惯差,态度不端正,作业字体不规范,主要靠家长和老师的监督,今年五月份他父母由于生计,每天都早出晚归去给人家上房顶,于是他就解放了,又开始不完成作业,这时候我耐心地给他谈心,鼓励,表面上他答应写作业了,可谁知第二天的作业他竟然是找别人代写的,不然还要叫人家好看。当我知道后,气愤地把他批评了一顿。临近考试了,他关键时刻出这种状况,还软硬不吃,我心急如焚,真有点hold不住了,“六一”儿童节到了,我们班要出两个节目,我灵光一闪,张文豪平时读书不是最有感情的吗?就让他和我们班学习最棒的一个小姑娘表演诗朗诵。比赛之前,我忙着为他们找背景音乐,忙着教他如何朗诵的声情并茂,慢慢地,他也练习的刻苦起来。“六一”那天,他早早地来到了学校,为表演做准备。当他站在主席台上的时候,我看到的不是一个不写作业的学生,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诗人,我看到的不是一个字体潦草的学生,这是一个神采飞扬的少年。表演完毕,他悄悄地走到我跟前说:“老师,以后我听你的话,认真学习,按时完成作业。”
那一刻,我觉得很幸福,我为他的改变而幸福。


播种阳光收获春天
今年六年级学情调研之后,我特意安排我班的学生到校相聚一堂,我们在班里安排了一个吃西瓜会。在会上我们尽情地吃着,说着,笑着……这一天,我终生难忘。
我永远都忘不了,孩子们偷偷写在我教案本上的悄悄话。“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老师,您就是春雨,无声无息地滋润着我们,毕业了,我真诚地谢谢你,祝你青春常在,工作顺利。-----靳展;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老师育我情。------靳步……看着这些暖心的话语,我激动地热泪盈眶。那一刻,我感觉很幸福,我觉得学生就是我最好的荣誉证书。
一份春华,一份秋实,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我付出的是汗水,然而收获的却是那一份份沉甸甸的果实。我是平凡的,我愿在平凡中孕育伟大,在平凡中执著追求。在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愿化作春泥,使这块儿沃土上的花儿茁壮成长,竞相绽放。



《地震中的父与子》教学反思
《地震中的父与子》是一篇震撼人心、情感性很强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坚定的父亲和勇敢的儿子给学生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可是,高年级的文章这么长,时间又有限制,如何才能做到长文短教呢?我细细分析,全息阅读,巧妙整合,决定抓住“一个中心线索,两个突破点”整体规划全文教学。这个中心线索就是父与子始终信守的诺言、毫不动摇的信念:“不论发生什么,我总会跟你在一起。”两个突破点就是“父亲爱的了不起”和“儿子让的了不起”。这是文章的精华所在!把这两个点拿出来,以点带面,在这两个点上把朗读、感受、体验、想象、情感的升华结合起来,反复诵读、反复叩问、反复感悟,使其发挥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功效。
在这节课中,我与学生随着这对了不起的父子一起经历了磨难,经历了痛苦与喜悦,学会了在困难面前不低头、不服输,学会了爱的最高境界是爱别人。我们陶醉于父子深深的情谊中,我们震撼于信念创造的爱的奇迹中。我们,成长了自我,邂逅了一次美丽的生命感动。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主要写了巴迪童年时写了一首诗,父母截然不同的评价对他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作者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把体会两种不同的评价都是源自对巴迪的爱作为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情感,使学生明白批评的言辞和鼓励的话语同样是促人进取的。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我从内容上把文章分为童年的故事和后来的认识两部分。教学第一部分我着重抓住描写巴迪内心感受的重点词句,进行品读理解,体会情感。
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引领学生,入情入境,逐步深入地读书,通过潜心默读,放声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全班读,引读,范读,把读贯穿整个课堂教学,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课文最后一段,关于“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两种评价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爱的理解,是全文的重点,也是难点。我引导学生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联系自己的实际,谈到自己的父母师长对自己的严格要求时,学生有了切身体验,情感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发自内心地进行了诵读,当作者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认识时,在激情诵读后抓住契机,我让学生畅谈自己对爱的理解,最后我让学生把自己想说的话写下来,做到读写结合,进一步体现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梅花魂》教学反思
上完《梅花魂》这一课,我的心里涌动着一种激动,洋溢着一种感动,为自己,也为学生。课文主要讲述了身在异国的老华侨对梅花的喜爱,反映了他对祖国深深的眷恋,表露了一位华侨老人的中国心。课文通过外祖父教“我”读唐诗宋词时,读到思乡诗时会落泪;因为年龄大不能回国时,竟像小孩一样呜呜的哭;因为“我”弄脏墨梅图而发脾气,临走送我墨梅图,到船上送我带着梅花的手绢等这五件事,反映外祖父对祖国的眷恋之情。
一、创设情境。
教学开始,我让学生说自己喜欢的花,由花引到对梅花的了解。自然而然地导课。在体会梅花精神这部分内容时,让学生结合自己搜集的资料,交流中华民族那些有节气的民族英雄。通过交流,学生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升华了学生的情感,同时也深化了对梅花魂的理解。让学生漫步在文化的长廊里,沉浸在浓厚的文化意蕴里。文中一个个小故事,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位挚恋祖国的海外游子形象,梅花与老人交相辉映,融为一体,梅花魂已注入老人的生命之中。学生透过字里行间,受到一次独特的人文关怀。这种人文关怀,将成为孩子们一次独特的生命体验、一次高尚的精神洗礼、一次深刻的情感升华。
二、尊重个性
在新课标的理念指导下,我们的阅读不仅仅是教会学生读懂文本、获取书面知识,更要尊重学生在阅读文本时的感悟,与作者情感共鸣。由此,我深入文本,努力寻找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作为切入点,让学生自我感悟。最后我认为“哪些地方最让你感动?想想为什让你感动?”这一发散性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积极阅读文本的基础上,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在阅读中将自己的感情情通过文中的语言表达出来。尤其在讲到中国历史上出了哪些有气节的中国人的时候,教学达到了高潮,孩子们想到了精忠报国的岳飞,想到了留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诗句的文天祥,想到了不辱使命的苏武,不顾威胁利诱,冲破阻挠回到祖怀抱的钱学森,想到了王二小,江姐……望着他们一张张激动的小脸,我感受到孩

子们已经感受到了梅花魂就是民族魂,就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屈不挠的民族精神啊。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始终尊重学生独特情感,和已有的认知水平,围绕学生如何设计教学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力图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




期中考试后反思
紧张的期中考试已淡出我们的记忆,但我要提醒同学们不能忘了期中反思,因为通过反思,大家才可以发现平时学习上的不足与缺陷,考试就像捕鱼,每一次考试你都会发现鱼网上的漏洞,经过一次次的修补,一次次的捕捞,到最后,你的知识与能力编成的鱼网一定已经是牢不可破的。这次期中考试,我们每一位同学都经受了失败、痛苦和成功的洗礼,得到了磨练、反省和升华自我的机会,这正是我们最大的收获。
但是,我们也要正确面对考试成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胜败乃兵家常事,对于一次考试的成功,我们不能盲目乐观,无论是谁,都不可能完美无缺,也许你还有许多弱点和缺点没有暴露,每份试卷都会有不同的结果。应该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那另一半就是你要善于总结,不停地拼搏。假如你还一直陶醉在暂时的幸福中,失败只是迟早到来的结局。在顺利登上理想的彼岸之前,不轻言成功,这才是我们应取的态度。考试失利的同学也未必是坏事,失败是一支清醒剂,是不断成功的动力,即使我们一百次跌倒也要第一百零一次爬起,因为我们正处在人生攀登的山腰上,还有好长的路等待我们去开拓、创造。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未来仍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鲸》教学反思
《鲸》是一篇科普性较强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它,既让学生学到有趣的动物知识,又不失去语文学科的特性,能否有更好的教法或学法,让学生获益更多呢?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征、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课文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在教学中,我把重点放在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上。
因为说明文比较枯燥无味,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以有趣的谜语引,课堂上学生的积极性还蛮不错,个个都很踊跃。在评价方面,我比较注重对学生的评价。
抓中心句是说明文中很重要的一种方法,也是本课学习的一个重点,虽然在教案中我有设计,但在让学生概括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时,教学中我没有让学生很好的去找找,也没强调。一方面是由于时间掌握的不好,课上到后面发现时间不够就含糊带过。所以课堂上时间的把握也是非常重要的。


《新型玻璃》教学反思
教学《新型玻璃》带领学生一种一种新型玻璃学,了解其特点和用途。学生读一读,议一议中明白了五种新型玻璃,然后让学生进行产品推销,推销这些新型玻璃,从而进一步巩固课文,也锻炼了学生口头表达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
语文教学,要学生读懂语言文字,并进行训练。我利用本课资源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用可以-----可以-----可以------也可以-------说话。教学中渗透安然无藕断丝连的理解和运用。我通过教学真正明白了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含义。让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学会语文,并能举一反三在今后能灵活运用,就达到了用教材教的目的。教给学生一个学习方法,教给学生一个灵活运用,教给学生一个思考,教给学生从课堂走向生活,这应该是语文课堂上尽力要做到的。现在觉得教语文不在细琐了,学生也有理解力了,老师更多是个带领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课堂上老师要带学生主动走进文本,亲切与文本对话并思考,老师只是辅导者。明白这一点,我今后更好地放下架子,让学生成为主人去主动学习,走在老师的前面那我就十分高兴了。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就是将有价值的东西撕毁给人看。”通过让学生充分感知语言,品味语言去感受昔日圆明园的精美,壮观。激起学生对昔日圆明园的无比热爱,无限向往。
只有“爱之深”,才会“恨之切”。课文第二部分内容教学的成功可为“毁灭”部分的教学埋下伏笔,以爱激恨,达到使教学结构优化,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目的。这段的教学以读为主,在读中学生感悟到了圆明园之大,之美,在读中学生也充分地体会到了自豪的情感。在读中让学生体会到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在内容的处理上,我力求做到详略得当。如第三小节的第一句和最后一句,我引导反复朗读,因此,学生不仅认识到了景观之美,还感受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而二──五句中涉及到的具体的景物很多,如果逐处景观地讲解,不但费时较多,学生还会产生厌烦之意。在这儿的教学中,我就抓住一个问题:“圆明园中只有这些景物吗?你从哪儿看出来的?”
课文最后部分内容教学是本课教学的最亮点,也是整个教学的高潮。在前面几个板块的铺垫和渲染的基础上,学生对圆明园的美丽已经有深刻的体验,而这样美得让人心碎的东西却被无情毁灭,学生一直被“压抑”的情感,终于有了喷发的机会。放英法联军放火焚烧圆明园的录象时,由于气氛压抑,学生感觉时间比实际时间要长。这时候,我指出这只是短短的半分钟,请他们换算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半分钟。当学生得知这场大火有足足8640个半分钟时,他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时间怎么会这样长啊!在这样长的时间里会有多少东西化为灰烬啊!此时,学生就有了一种痛彻心扉的感觉。面对强盗的无耻行径,面对清政府的昏庸无能,面对美的东西瞬间遭毁,学生情动于中而发于外,其强烈的情感如黄河之水,飞泻而下。最后,让他们面对残垣断壁说一段话,学生就有了千言万语要倾吐,课堂教学达到高潮。
这节课中我做得不够的地方是没让学生更多地与文本接触,学生读得不够多。怎样利用课堂中的40分钟,采用各种形式让学生充分接触文本,是我今后努力的目标。

《卖鱼的人》听课反思
“简简单单教语文,完完全全为学生,扎扎实实促发展。”这样的教学理念在贾志敏老师的课堂教学观摩活动中得以体现。贾老师的课堂,没有过多地追求形式,没有刻意地去运用多媒体,没有过度地追求课堂的热闹。他就靠着自身扎实的基本功和一支粉笔伫立讲台,挥洒自如。贾老师教学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都围绕着“高效”,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尤其学生的学习效率。比如说贾老师讲《卖鱼的人》的第一课时,一上课直接解决字词,没有拖沓;接下来指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读的有感情,然后背诵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最后指导学生把写生字词写规范,写漂亮。这样的课堂真实、朴实、扎实。课堂上他气定神闲,信手拈来,不时激起一个个教学的浪花,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更让听课的教师们连声赞叹,这样的功底岂是一日可为?这样的境界怎能短日速成?第二课时他先让学生说关于诚信的词语,再说成语,又说句子,最后让学生写关于诚信的一段话。层层深入,循循善诱。这样一来学生就有话可写,减轻了写作的难度,以至于有的同学在交流时就能够谈得深刻、全面甚至语出惊人,赢得了台下老师的一片掌声。
语文教学就是对学生进行字、词、句、段的训练;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的宗旨去努力,去学习,从而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让我们的语文课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好吗?


教师的语言要打动人心
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每当我听着名师的课时,我就会想老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如“孩子,你大胆地说话,让别人无话可说”,“我不是教语文做好的老师,但我却是最爱教语文的老师”等等。这些幽默诙谐的语言深入学生的心灵深处,烘托了课堂的气氛,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如,课堂上老师一段优美的范读,不仅起到了示范作用,还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感受到老师的语言太美了,从而唤醒了学生读的欲望,我也要这样读一读。
语文课堂教学既需要科学性,也需要艺术性;它既是没有止境的科学,也是永远不会完美的艺术。因此,教师的语言都需要不断地锤炼。


语文的本质
看看我们现在的语文课堂,听听我们现在的语文教学,查查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教学不是万紫千红,不是异彩纷呈,不是诗意盎然。当语文没有了快乐的源头活水,只剩下了考试,我们悲哀地发现,语文已不再成其为语文。
语文老师聚到一起,往往会忆苦思甜。大家有一个共同的认识,就是语文教学地位越来越低,学生及家长对语文教学的重视每况愈下,甚至还出现了这样一种错误认识:只要识字,就可以教语文。
语文教学怎么会陷入这样尴尬的境地?那些优美的古诗呢?那些令人深思的美文呢?那些流传千古的名篇佳作呢?徜徉流连于语文万花筒中,走进名家名篇,与文人墨客对话,本是何等的惬意,可是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感受不到这种快乐,为什么我们的学生把语文学习当作负担,为什么处在这样一良好的语言氛围中学生的语文成绩却令人堪忧?
作为语文教师,我曾经也是一度抱怨,甚至采取“高压政策”,强迫学生学习语文,看着学生读、写、背,学生的语文成绩是有所提升,为此我沾沾自喜。可是我却渐渐陷入了迷茫,这就是我所要的结果吗?为什么学生不喜欢语文?
回顾我们的课堂,我们按部就班的授课,生字词、背景介绍,我们从整体感知入手,深入挖掘教材。为了迎考,我们不是在备学生,而是在备考,整个课堂教学完全是为考试服务。为了考试,课堂上少了琅琅读书声,因为考试不需要朗读;为了考试,优美的课文被我们分析得支离破碎,没有半点美感;为了考试,各种各样的练习册充盈了课堂;为了考试,作文教学不是以我手写我心而是训练模式。当语文只剩下考试,当我们眼中只剩下功利,当评价标准只剩下成绩,心灵的幸福注定是要“困”的。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机械地听写、组词、分段等训练,麻木了学生的心灵,消磨了学生的兴趣。
而营造幸福的语文世界,尤其需要心灵的唤醒,需要语文教师智慧的创造,更需要恬淡的心情。作为语文老师,我觉得只有我们眼中有语文,学生眼中才能有语文,我们不功利,学生才能有乐趣,我们注重人文素质,学生才会有人文情怀。还语文教育以语文本真,就从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开始吧。

读出“多彩”,让语文课更加多姿多彩
让语文课堂书声琅琅“书声琅琅”是一堂语文课的重要特征,就学习语文来说,朗读是非常重的,可以说,不朗读,不出声读,光靠看,光靠浏览,是学不好语文的。从课堂教学手段上来说,小学阶段都应当突出朗读的训练。一、朗读形式可以多样,但要合理运用。
我个人认为,让学生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有一个重要的环节,老师的朗读能力与水平要先提高,所以,教师先要过朗读关。我建议把普通话测试后面40文章拿出来让教师没事时读读,教师也有个比赛。教师在课堂上的领读,能使学生跟着老师读的过程中,从中领会朗读的节奏。教师范读读得好,学生自然地中以品味,体验、模仿,久而久之。教师的朗读能力会逐渐转化成学生自身的能力。但要注意的是:范读只是引路而已,只能起“示范启发”作用,而不是让学生机械地模仿,因为“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必须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因情而自得,按“得”去朗读。一节课中范读不能太多,一段或几句话即可,要尽可能多地留些时间让学生自己练读。
二、各种形式的朗读有各自的功能和适用范围。当需要激情引趣或学生读得不到位时,宜用范读指导;当需要借助读来帮助学生分清段中的内容、层次时,宜用引读;当遇到对话较多、情趣较浓的课文时,宜采取分角色朗读;当需要渲染气氛、推波助澜时,宜用齐读……(2)慎用齐读。齐读虽有造声势、烘气氛之妙用,但也是“滥竿充数”和产生唱读的温床。(3)每种形式的读放在不同的环节,它的作用又有区别,如范读与学生的试读,先后次序互换一下,它们各自所担负的任务、执教者要体现的目的意图也就不同。因此,教师要精心设计朗读训练过程,科学合理地选择好每一环节读的形式,让它们各尽所能。每一次读书都让学目的地去读,不要盲目读书。
总之,在语文课的朗读教学中践行“多彩”。我们在路上。


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
-----学习《灰姑娘》中美课堂有感
昨日下午,我们马投涧小学全体教师观看了中美《灰姑娘》两种不同风格的教学案例。我感慨颇深,这引起了我的诸多思考.........
同样是一篇《灰姑娘》,中美教学模式的差异,体现出教育观念的不同。中国版的《灰姑娘》更多的是把语文课当作“语言训练”课,训练学生的知识技能。而美国的阅读教学,更强调品行教育,挖掘其中蕴含的意志品质,传授价值观和处世之道,语文特级教师于漪以为,语文不仅是教孩子识文断字的工具课,更是进行道德情操熏陶的文化课。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由此看来,美国版的《灰姑娘》教学案例,有值得我们借鉴之处。但是,我们不能拿来照搬,我个人认为我们也不能一味地追求情感人文的因素,把语文课上成思品课,而忽略语文这个“母语”课堂的工具性。
到底,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语文课堂?这个问题,我已思考了很久,心中已有了自己的想法,并且在我的课堂一直实践着。
一、给孩子一个“情感的课堂”。
一个语文教师应该让学生觉得极富“激情”,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基点就是“情感”。语文教师应该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另外,教师要善于捕捉到文本中的情感教育,教学活动中要置师生于课文、作者、情景之中,也就是“溶情”。二、给孩子一个“交流的课堂”。
以前的语文课堂,学生只是可怜的倾听者,谈不上和谁去“交流”。我们要还给学生一个“交流”的课堂,实现“文本对话”、“师生交流”和“生生交流”。
三、给孩子一个“开放的课堂”。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多的是学生的一种体验、探究和感悟”。给孩子多大的舞台,他就能跳出多美的舞蹈。课堂是激情燃烧的动感地带,是他们求知、创

造、展示自我、体验成功的平台。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地方。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关键在于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足够大的平台。
四、给孩子一个“感悟的课堂”。
每一篇文章都有值得我们和学生共同去感悟的地方,而每一个人的所得是不尽相同的。我们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感悟他人的美妙篇章时,不忘时时联系自己,感悟自己,感悟人生,“把别人的文章当参谋,把自己的人生当军事”!最后,我力求每一节语文课都能陪伴孩子们度过一段幸福快乐的时光!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ae9ef42ec58bd63186bceb19e8b8f67c1cefa8.html

《教学反思.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