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原文、赏析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
出自唐代杜甫的《赠李白》

原文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天宝四载(745年)秋。天宝三载(744年)初夏,杜甫与刚被唐玄宗赐金放还的李白在洛阳相识,遂相约同游梁宋(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一带)。这年秋天,杜甫与李白在鲁郡(今山东兖州)相别,杜甫写了这首赠诗。这是现存杜诗中最早的一首绝句。
赏析
杜甫作七绝《赠李白》的当年秋天,李白也写下了《鲁郡东石门
1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送杜二甫》诗。诗云: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从中流露出诗人依依惜别的深情。这与杜诗中的秋来相顾尚飘蓬句,可以参照。李白被赐金放还,与杜甫幸会于山东之时,由于有相同的坎坷遭遇,因而情志相投。
此诗表面看来,似乎杜甫在规劝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样潜心于炼丹求仙,不要痛饮狂歌、虚度时日,何必飞扬跋扈、人前称雄。实际上,杜诗有言外之意:李白藐视权贵,拂袖而去,沦落飘泊,虽尽日痛饮狂歌,然终不为统治者赏识;虽心雄万夫,而难以称雄,虽有济世之才,然不能施展。杜甫在赞叹之余,感慨万千,扼腕之情,油然而生。遂将自己的愤懑之情,诉之笔端,乃至于运用反诘的语气,发出似在埋怨、实则不平的询问。他的感慨既是为李白而发,也是为自己而发的。
此诗突现了一个狂字,显示出一个傲字。傲骨嶙峋,狂荡不羁,这就是杜甫对于李白的写照。在这首《赠李白》中,正突现出狂与傲的风采、骨力、气度,显示出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精神,这正是此诗的诗眼和精髓。它不仅同杜甫歌咏李白的其他诗篇是一脉相承的,而且也形象地揭示了李白的性格和气质特征。
这首七绝,沉郁有致,抑扬顿挫,跌宕起伏。末句用反诘口吻,把全诗推向了最高潮。清初钱谦益在评注此诗时,独注飞扬跋扈句,
2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其余一概略而不论,可谓独具慧眼,也表明它在全诗中的重要价值:按太白性倜傥,好纵横术。少任侠,手刃数人,故公以飞扬跋扈目之。犹云平生飞动意也。旧注俱大谬。(《钱注杜诗》卷九)是说从新的角度和侧面颂扬了李白的豪侠精神,并突出飞扬跋扈的飞动性。仇兆鳌注云:飞扬,浮动之貌。跋扈,强梁之意。考《说文》:扈,尾也。跋扈,犹大鱼之跳跋其尾也。(《杜诗详注》卷之一)此虽就字注字,就词注词,但在《赠李白》中,却是用来象征李白豪放不羁的精神。
此诗言简意赅,韵味无穷。为了强化全诗流转的节奏、气势,则痛饮狂歌飞扬跋扈痛饮狂歌飞扬跋扈度日为谁雄又两两相对。这就形成了一个飞动的氛围,进一步突现了李白的傲岸与狂放。

3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我司不为其真实性及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如有异议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73b8bf1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3c.html

《“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原文、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