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的《爱》

发布时间:2018-06-30 12:23: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你相信一见钟情吗,或者你相信瞬间即成永恒的时刻吗?亦或者你相信你某个不经意的瞬间永远留存在一个人的记忆之中,永生不会忘记。

最离奇的故事不见的是假的,而假的故事一定要编的不那么的离奇。但张爱玲这是真的。

有个村庄的小康之家的女孩子,生得美,有许多人来做媒,但都没有说成。那年她不过十五六岁吧,是春天的晚上,她立在后门口,手扶着桃树。她记得她穿的是一件月白的衫子。对门住的年轻人同她见过面,可是从来没有打过招呼的,他走了过来,离得不远,站定了,轻轻的说了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她没有说什么,他也没有再说什么,站了一会,各自走开了。

就这样就完了。

后来这女子被亲眷拐子卖到他乡外县去作妾,又几次三番地被转卖,经过无数的惊险的风波,老了的时候她还记得从前那一回事,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

于千万人之中遇见你所遇见的人,于千万年之中,时间的无涯的荒野里,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刚巧赶上了,那也没有别的话可说,惟有轻轻的问一声:“噢,你也在这里吗?”

“噢,你也在这里吗?”这是一句绝美的问候。暂不谈论作者那哀凉的文字本身,单文中故事就足以“在千万年之中,打动千万人的心。”张爱玲只是艺术的发现者或创造者。

语言洗尽铅华,单纯干净,全然没有她惯有的华丽绚烂。然而一种不动声色的人生苦难和沧桑已被她轻轻地触及;而一份爱的无奈和哀痛也被她暗暗地激起,让人想想就忍不住要心酸落泪。文章以四个字起首作一段:这是真的,潜台词即:这不是小说,更不是传奇。这是,读完全文,回味过来,更加重了故事的悲剧感接下来叙述一个真的、美的、纯的,同时又是那么虚的、淡的、的关于爱的故事。

那个曾经如桃花般春华妙龄的女子,在成为历史沧桑的老妇人之时,还常常说起,在那春天的晚上,在后门口的桃树下,那年轻人。那刚要开始就已结束的了无痕迹的爱,是何等的虚无,又是何等的强大!一个女人的不幸的一生,一个女人可以凭藉那虚无缥缈的爱去承受一切苦难的一生。也许那年轻人的一声问候并没有什么深意,而她却赋予了它无比巨大的想象和希望,那一晚,那一刻,竟化为了生命中的永恒,成为无情岁月里、悲凉人生中可以时时怀想的一段闪亮时光。

无奈和凄美的爱情不是我们所求的,但那却是最真实的,不管你接受与否。生命原本就不是完满的,就像张爱玲自己说的那样:“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文字是个人思想和情感的载体,是自我表现,是赤裸表现个人情感与意识的符号。《爱》是张爱玲为自己而写的一首短小精美的散文诗,在那个沉没的时代和为殖民地文化所浸染的上海滩,她也只有在无奈中选择苍凉世俗的生活与苍凉世俗化的婚恋。

故事明明是以“爱”为主题,但作者很“吝啬”的着墨于一处“爱”字。使文章处于朦胧基调。所以与其说故事是“残缺”的,不如说是“朦胧”的。因为“残缺”是相对于“完美”而言的,而“朦胧”是相对于“清晰”而言。因为文中故事只有开始,没能发展,没有结果,所以没有一个完整的结局,一个既定的结局。“完整”必须是具体的,我们只能假想当时故事如何发展,但结局又是未知的,而完整是可知的,是共知的。所以说是“朦胧”的,而具有不可知性。其答案是众多的,但每一个答案又可以说都是正确的。而“残缺”不同,“残缺”的“完整”答案虽然也是是众多的,但实际答案却是唯一的,就如断臂的维纳斯,她的“完整”就是只有一个,因为她的原象本来就是唯一的。所以说她是“残缺美”,而不是“朦胧美”。“朦胧”和“残缺”的最大区别就在于前者具有“不可知性”,后者具有“未知性”。

张爱玲曾在《自己的文章》里阐述她的创作理念:我是喜欢悲壮,更喜欢苍凉。壮烈只有力没有美,似乎缺少人性。悲壮则如大红大绿的配色,是一种强烈的对照。但它的刺激性还是大于启发性,苍凉之所以有更深长的回味,就因为它像葱绿配桃红,是一种参差的对照。;悲壮是一种完成,而苍凉是一种启示。可以说苍凉是张爱玲作品的底子――无论是她的散文或是小说,无论她以素朴或是华艳的风格呈现。此篇作者对于似水流年的敏感,对于美和爱稍纵即逝的无奈,对于女人无以把握自身命运的悲哀,也无不深透着一种苍茫感、悲凉感。而令人惊叹的是,这一切都浓缩在仅仅三百多字的篇幅里,正是妙在短――才抬头,已经完了,更使人低不已。

一位回忆往事的老妇,在整理着昔日那些美丽的片段:那一棵桃树,那一件月白的衫子,还有那样一个年轻人……残酷的张爱玲,让一个饱经风霜的人来回想自己的往事,难免会有些扫兴,转念一想,却又在意料之中。一个女人一波三折的坎坷命运,张爱玲仅有简洁的几笔,看似淡淡的,却又令人触目惊心、悲从中来的感染力。

通常,张爱玲在她有散文里言及的都是琐琐碎碎的日常生活、身边感受。她有滋有味地品尝着世俗人生的种种乐趣,但又能超越庸常和浅薄。她的灵智和深刻是在娓娓道来中的不经意的流露,往往举重若轻。

张爱玲正如一朵凄美的花静静的绽放,寂寞的开在在旧上海的繁华里,艰难的跋涉人生,人生便是寂寞,美丽和苍凉。在那泛着桃花的黄昏,我朦胧看到了张爱玲那苍凉的手势,像极了故事中手扶桃花的姑娘,为我们做了世纪性的告别。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68cb23031126edb6f1a1083.html

《张爱玲的《爱》.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