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空间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正文

发布时间:2019-06-14 19:46: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深圳的空间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

1.深圳概况

深圳位于广东省中南部沿海,东临大鹏湾背仔角,西连珠江口安乐村,北邻东莞惠州,南接香港新界。深圳市域总面积195284平方公里,东西向长约87公里,南北最宽约为37公里,整体呈现一种带状的轮廓。


2.深圳的空间演变过程

空间形态演变表现为从点一线一面的扩张过程,并逐步向集约化、网络化发展;速度特征为快速扩张、空间演替性高,并与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相关;方向表现为从特区内向特区外,从南向北的平面扩张和向三维垂直扩展。特区内采取“两翼对进,向中间发展”的扩张方式,特区外城空间市形态演进呈现出交通导向特点。城市的空间功能结构逐级演进。空间结构以工业为先导,随后是住宅和商业设施的相继建设,由于城市化速度较快,其工业、居住和商业等内部空间演变的特征和阶段具有特殊性。

资料来源:中国城市规划研究院深圳分院内部资料


3.深圳的空间演变阶段划分及对应影响因素分析

根据深圳人口、GDP、建成区面积的环比增长速度进行多指标综合分析,将深圳空间演变过程划分为三阶段:初创奠基阶段(19791986)、高速增长阶段(19871997)和调整优化阶段(1998年一今)

3.1初创奠基阶段(19791986)

3.1.1 初创奠基阶段的空间演变过程

本阶段城市发展处于“铺摊子,上项目,打基础”的起步阶段,以大规模城市建设为特征,目的在于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城市建成区面积急速扩大,特区内扩张大于特区外。特区内城市形态以原始聚落点为核心多中心急剧扩展,形成了东西向不连贯的城市空间轴线雏形。特区外呈现出不连续分布的“斑块状”特征,位于深惠公路、广九铁路、广深公路沿线以及与特区紧邻的一些城镇(如西乡沙井、布吉等)发展较快。

3.1.2初创奠基阶段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

本阶段区位因素和政策因素对深圳的空间形态结构影响最大。当深圳以特区独特的政策优势打破政治边界后,便将与香港邻近的地缘经济基础作为城市崛起的启动力,造就了此阶段的空间特征。


3.2高速增长阶段(19871997)

3.2.1高速增长阶段的空间演变过程

特区内以深南大道为主轴的多组团带状走廊式形态基本形成,城市空间的外延扩张与内涵调整并存。特区外城市形态扩张迅猛,在交通带动下初现以特区为中心的放射状城市形态,且各镇发展不平衡。

3.2.2高速增长阶段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

政策因素、经济快速增长、人口因素和规划因素的影响最为突出。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房制度改革极大地推动了城市形态的拓展;区内外政策性差异以及大量外来人口涌入导致了城市“二元化”现象。经济快速增长是空间拓展的主要动力,工业化进程加速是特区外空间形态迅速扩张最主要的动力。总体规划对城市空间拓展和形态演进起到重要指引作用,城市管理制度的改善和规划建设技术水平的提高适应了市场经济下的城市空间形态演进,城市设计对城市空间形态的塑造起到了良好的指引作用。

3.3调整优化阶段(1998一今)

3.3.1调整优化阶段的空间演变过程

深圳的空间整体表现为以特区内带状走廊形态为核心,以对外交通为骨架,沿西、中、东三大生长轴放射状扩展并向网络组团发展的结构形态特征。区内城市形态向紧凑型、集约化发展,城市建设逐步西移。特区外组团结构形态基本形成,但各组团发展时序不一,发展程度不均衡

3.3.2调整优化阶段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

本阶段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政策、城市规划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政策上特区管理线因素、行政中心迁移因素、行政区划调整因素影响了空间形态的演变。产业结构升级调整深圳产业结构升级优化,带动城市空间结构内部重构和向外扩张。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重组和经济功能的升级换代,特区内城市功能布局结构发生重组和优化;特区外产业的聚集发展将带动组团居住和商业功能的发展,进而产生极化和扩散效应。分区规划、组团规划和片区法定图则保证了总体层面规划的落实,引导城市结构形态走向区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对城市设计的充分重视使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环境和实体形态环境得到了良好的指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68159e2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b008236.html

《深圳的空间演变过程及其影响因素--正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