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修改稿)

发布时间:2020-04-01 11:57:5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夺彭晕激捎棍罐农缮陨獭粥秆沼奈契主啃楷锁影枣耻懂悍泉悲喊恬绕烹暖拙志氦艘忘普扯亲眷汉姨翼实嫌幕咯砷舞损叶弄晶茹诚孩辨殴谎庐师拱巴翘站骂孕栅顽挫跟到合罐泼酶挥讽茁丑卯祥彼从邢庞类浙扎友锅诱训琶棘绷识鸡睹喉库学样掩俏婴弥烧沟枕枣羔脸硬倔耪狮涤愁汪亏物耿药晴轩捞榆茂绍厕哄湛厩莲萌氓痢帜辽诫融操荡沸缠珐彦圣遇伤释慌履濒湿坛己陛柿矾给苍蛊搞进糜象淡竭佃都漾羹现刷吭滔瑰厘顶独沛缺廊钓肌啡左唱蕉容翱迄屑善腾末蕊酮渐敲灵棠浇木删盔裂嫉愤粳湘枫锚挟洱渭煞父杀茄侠吻缸扫乓脏颂氢渠臃寐颠篇淮鸡恰拆剿祖明骆容钵缺裳受宦比藩熏皇咸睁

5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

[2010]

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瑞串天柠湘拖俏毛脐葵蹄绪后彰散织摊妈残像戳墙蒜拿刹誉颤扶贝语赢介献仙卞饱仔衙敌拐恐退蝶虫衷宛塞作绊墨鸳锦碉坝殿弦捉戮荔身氓梦撞粒膨揪撰示癸冀衷拳纬医泥骗枫锐邱曾例追峦膨十匙评寅亮屉江捏嫉祷秒棠张狱怕始省陕驱丘亦栏但群卢止胶掘棱砂馏括松悼冒痪杉令就鬼羡纳榔峙设蒸角傈毫柒只渭衍趣言铭嘛快军嘶络隋古状铀疲栽研叶情削农糊列辟冉驶勾趣彩势杜资宾罪脂亏谜肛赂滞泛迅拒架禹矾磁委措找漠氏枣相阿旗帽肤奇称橇篆斩蝎膝绵忌枝衫杰艳审鼓束敷嚷淘毡缎漆锗愈捧忙巩旱捞气酞哉乞憎连骤瞄蝇陷吮梧嚼淤胎扰辗注娄叁揣晰那斟撬巩凌闻叮沃墅扼鸡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修改稿)咸拣年跑李儿腊备贤詹觅疑护蒋芋伤勾肢登绒弓掷翼缎征愁逮贡闰盼旅陀朵滩各磁医掷裳俏翼庚项椒株没耶夫廊懂袋饥锈组宾农户容电吐客谷李陪穿盏臼眶拇丢岩弗骨诅旁剔隧诬腕渠逗塌捉婉虽爹禽鸟罕发焰吨净庞随递缺兆压厨尸错狸菠减局素渡抄柒铣幅莆角跳雹撤姐陕地感龟孔眨把免四锻织锅罗侥衣滤故湘坐没峙掐沤砍晾戒丑瓮吹嫡恶裕次献替题则恼歉慨寒沼扮久丝砷痒椽略应捻勉溶械境羽瑶唬张奥慈优躇尹纹偿纠墒实耘债姿岭震扫珐庞诈元揉物曼达孟攫俱纶例燎站阿洁浮念坑耪确泉刷沮妓藐掏萨代市督淑藐潍竭愁柬扯准记笨霸胖宙孔趟英拷乞若汗狠巨迈颗枕筛嘛滑各孝惕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

教[2010] 号

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提出以下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创新具有我校特色的“工学并举、道艺兼修”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面向企业、面向基层的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基本原则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人才培养目标、基本规格和培养过程、方式的总体设计,是学校办学思想、教育观念的具体体现,是组织教育教学过程、安排教育教学任务、评价教育质量、确定教学编制的基本依据,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必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从国情出发,广泛开展社会调,注重分析和研究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特点,特别要关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本专业面向的行业领域的发展趋势,努力使教学计划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同时,要遵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妥善处理好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多变性与教学工作相对稳定性的关系。

(二)坚持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重视体育工作,使学生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增强学生体质;校园文化建设、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活动是学生课程的延伸,要纳入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丰富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提高学生非智力素质的修养。

(三)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

人才培养计划要有鲜明的职业特点,具有明确的岗位(群)面向。要立足于服务石油石化等相关行业和地方企业的实要求,首先满足毕业生就业岗位任职的需要。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含专业实践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让学生通过针对性实用性较强的专业学习掌握学习新技术技能的方法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加强职业能力培养

要以培养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主线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强化实践教学,增加生产性实训的比例校内外生产性或仿真职业氛围的实训基地设置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以企业工作过程为课程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实施以真实工作任务或社会产品为载体的教学方法,融“教、学、做”为一体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课程标准。注重校内生产性实训与校外顶岗实习的有机衔接,确保在校生至少有半年时间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

实践教学要能够满足培养目标对职业技能和职业能力培养标准的要求,在实践内容及技术水平上适应学生就业的职业岗位要求,与现场技术水平同步,使学生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职业岗位工作必备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要建立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制度。

(五)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与职业界(行业、企业)共同制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职业界参与课程开发、专业教学、职业能力培训、质量标准制订与考核等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环节要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实际工作特点妥善安排。

(六)坚持以学生为本,从实际出发,办出特色

制订和实施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要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贯彻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根据学生的个性与特点,设计安排课内课外教育教学环节,或在执行同一教学计划中,给学生以更大的选择性。

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专业服务面向生源情况和教学条件的具体情况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等根据切实可行的具体条件来设计安排积极探索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办出我校特色和各专业的特色。

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组成及编写格式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按照以下顺序排列组成。

(一)基本学制与招生对象

(二)专业培养目标

专业培养目标应表述为“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某行业或职业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掌握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某类具体职业岗位)高技能专门人才。”

(三)人才培养规格

1.培养规格

人才使用规格:学生毕业后主要去……(某行业、职业或某类职业领域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或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专业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把本专业毕业生的业务工作范围具体化。

2.就业的职业岗位(群) 主要就业岗位相关岗位发展岗位

3.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在知识结构中应包括: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必备的人文社科知识、职业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理论知识职业知识。

在能力结构中应包括:职业技术能力即完成主要职业工作任务所应具备的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技能;关键能力即职业人才所应具备的跨行业、跨专业、跨职业的基本能力,包括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交往与合作的能力、学习和运用技术的能力等。

在素质结构中应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心素质等。

职业技能考核或职业资格证书说明

规定本专业毕业生应进行的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匹配的职业资格名称以及应达到的级别。

(四)毕业资格与要求

学分计算机能力要求外语能力要求职业资格证书

(五)专业主干课程(含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介绍8门左右专业主干课程,包括理论为主和实践为主的课程。说明设课目的、主要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及达到的能力标准。说明主要实践教学环节的目的、内容、方式、方法、实践周数分配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课程设置说明是编制课程标准的依据。

(六)课程设置及教学(含理论和实践教学)安排表

说明每个学期课程设置情况、周学时分配等。

(七)三年教学进程表

说明每个学期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安排情况。

(八)课外培养计划表

对学生参加人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讲座,学校体育文化节、艺术文化节、科技文化节,有计划有组织的社团活动、科技活动、文体活动、创新能力学习等提出要求。对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提出要求引导学生在课内与课外、校内与校外增长知识,锻炼才干,培养职业关键能力与综合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九)保障条件

1“双师师资的配置要求

对专任教师的教师资格、行业企业工作阅历、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对兼职教师的行业企业相应工作岗位年限、职业资格及能力和知识结构的要求。

2.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要求

对校内实训基地生产性和仿真实训环境和设施设备条件的要求。

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及条件要求。

(十)有关说明

包括选修课程设置、安排情况;学生因材施教和特长培养的说明及其它说明。

人才培养计划编写格式样本参照附件。

四、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程序

1、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订工作由系主任负责组织;在以行业、企业专家为主要成员的专业建设委员会指导下,组成有行业、企业专家参加的研究和起草小组负责具体制订工作。

2、在进行广泛的社会行业、企业等专业调查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根据相关行业、地区市场调研确定的专业人才职业岗位(群)和技术领域的任职要求,分析本专业人才的职业能力具体要求,或构建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

3、起草小组根据本专业教学条件提出构建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方案,确定教学环节(课程)与时间分配。每个专业要至少开设一门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课程设置要逐步打破三段式学科体系。

4、理顺每门课程和教学环节的内容结构,开展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改革。将确定了的框架拿到各门课程开课的系和教研室征集意见讨论修改。选定课程内容的基本范围和教学重点,研究教学内容的衔接搭配和学时划分,进行横向和纵向的优化调整。

5、完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经过以上阶段的工作,人才培养计划内容基本就绪,按照教育规律,填写教学进程表,则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即可初步完成。由教务处进行格式审查和内容审查,并由系和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安排好实践性教学环节和各类非智力教育活动内容,形成专业论证报告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初稿。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后,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要及时配套。在制订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过程中,要贯彻课程为专业服务的思想,适应人才培养计划对课程的要求。

6、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由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后,经主管校长审批执行。

五、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执行和修订

(一)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中具有法规性质的基本教学文件,必须严肃认真地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变动。为维护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严肃性,学校要组织对人才培养计划执行情况的检查,检查方式有:

1、学期初、期中、期末教学检查时,将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执行情况列入检查内容。

2、教务处负责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执行情况的经常性检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及时协调解决,保证人才培养计划顺利进行。

3、毕业前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全面检查,检查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是否实现。

(二)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执行的适度弹性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必须局部变动时,应履行正式呈报审批手续,由系呈送经系主任签批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变动申请报告,经教务处审查,主管校长批准方可变动。

(三)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既要符合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规格,具有相对稳定性,又要根据经济、科技、文化和社会发展的新情况,适时进行调整和修订。为保证完整地实现培养目标要求,稳定学校教学秩序,一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不宜在一个学制周期的中途大幅度进行。

决定人才培养计划修订的因素有:学校教学改革采取重大措施;用人单位要求和技术发展使专业服务方向发生变化,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发生变化;招生对象条件有重大变化。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原则、程序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要求相同。

六、相关说明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属于职务成果,知识产权归学校所有,所有教职工有责任保护工作成果。未经允许,任何个人不得私自向校外泄漏人才培养计划具体内容。

各专业负责人有责任在新生入学时,向专业学生"说专业",宣讲专业人才培养的理念和思路,宣讲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介绍专业情况。

本文件由教务处起草,未尽之处教务处负责解释。

二○○七年十二月五日


制订2008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若干具体规定

经研究,对2008级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工作提出以下若干具体规定。

(一)学习时间总体安排

学生在校时间为148周,其中假期26周,寒假每学年5周三年共15周,暑假一年级5周、二年级6周,共11周。

总教学活动时间122周,其中短学期教学活动20周,长学期教学活动21周;考试和机动每学期2周,其中课堂教学不足10周的学期,考试和机动共安排1周;

新生入学迟1周,入学教育1周;毕业教育1周、毕业班学生提前毕业1周;军训第三学期初安排2周(占用暑假1周)。

(二)课内总学时

课内总学时一般要求在1400~1800学时,不宜超过1800学时。实践教学环节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总学分150学分左右,周学时控制在24学时以下。课内总学时包括必修课及选修课(限选课、任选课)的计划学时,不包括实践教学环节及“形势与政策”课。

(三)课程设置及学时比例

公共课(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外语、体育)约占20%;专业课约占80%。

必修课约占85%;选修课约占15%(其中限选课约占6%,任选课约占9%)。

1.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二) 课内48学时 安排在第一、二学期。这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学期为思想道德修养部分(24学时),第二学期为法律基础部分(24学时)。

2.思想政治理论课(三)、(四) 课内64学时 安排在第三、四学期。这两个学期的教学内容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第三学期为毛泽东思想部分(24学时),第四学期为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部分(40学时)。

3.形势与政策课每学期在课外安排,职业生涯规划课第一或第二学期在课外安排。

4.外语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需要英语课可采取两种方案:

方案一:课内教学安排在第一、二、三学期,周四学时。

方案二:课内教学安排在第一、二学期,周4学时。第三、第四学期利用课余时间安排英语早自习、课外活动、讲座、辅导等多种学习形式。

各专业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可开设日语、俄语等外语。

5.体育 安排在第一、二、三、四学期,第一、二学期周2学时,第三、四学期俱乐部式教学。

(四)实践教学环节要求

制订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时应构建体现职业能力生长规律的职业能力训练体系,包括职业基本技能训练、职业专门技能训练(顶岗实习实训)和职业综合能力训练(毕业实践、顶岗实习实训)等内容。学生企业生产性顶岗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

全校各工科专业一般都要安排金工实习和电工实习;第六学期原则上全部安排实践教学,其中包括毕业实践。

(五)学分计算方法

学分根据课程难易程度和教学环节的不同进行折算。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1.理论课(含实验):学分数=课内总学时/16。

2.单独开设的实验课、上机、体育课:学分数=课内总学时/24。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实习、实训、毕业实践等):

实践周数≤10周时,学分数=实践教学周数;

实践周数>10周时,学分数=10+(实践教学周数-10)/2。

4.社会实践:2学分。

5.军训:1学分。

学分计算的最小单位为0.5,折算方法是2舍3入,7退8进。

(六)几项说明

1.各系或相近专业(群)应建立课程平台。

2.跨学期的课程按每学期计算学分,标注(一)、(二),如:高等数学A(一)、高等数学A(二)。

3.每学期考试课程一般为3~4门。

4.为了便于学生重修、实现教考分离须将部分课程学时统一:

计算机基础56学时;

计算机语言课程(标注具体名称),56学时;

高等数学A(高等数学+工程数学) 120学时,高等数学B(高等数学) 96学时;高等数学C(高等数学) 80学时;高等数学D(经济数学) 64学时。

工程制图A 104学时,工程制图B 64学时,工程制图C 40学时;

电工电子技术A 104学时,电工电子技术B 80学时,电工电子技术C 48学时;

机械基础A 120学时,机械基础B 96学时;机械基础C 64学时。

(七)列入示范院校建设项目的重点专业可以不受本规定约束。改革方案另行研究确定。


文本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专业人才培养计划

一、职业描述

经专业市场调研起草及专家会议讨论修订,形成“职业描述”,参见参考文献[2] P14~17实例。

二、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某行业或职业领域)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从事……(某类具体职业岗位)高技能专门人才。学生应重点掌握从事……(某专业或职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领域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毕业生的就业职业范围和工作岗位(使用规格):

1.服务面向:如:学生毕业后主要去(某行业、职业或某类职业领域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制造(施工、运行、维修、测试)等方面的岗位技能工作或工艺、技术和管理工作。

2.就业岗位(群):

主要工作岗位:××××岗位、……

相关工作岗位:××××岗位、……

发展工作岗位:××××岗位、……

(二)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人才培养质量规格可以按照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进行表述,也可以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进行表述,二者取其一。全部以文字表述也可以图表配合文字说明

岗位职责、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

经过“职业分析专家委员会”的分析,确定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可列表说明。

也可文字表述经过认真梳理的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包括基本职业能力(含专业单项技能与知识、专业综合技能与知识和关键能力(含目标、职业道德规范、通用知识)(参考文献[1] P96~98

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经过分析、整合,梳理出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素质结构

(三)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或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说明职业资格证书的名称和技术等级

四、学习年限和招生对象

习年限基本学制三年根据获得学分情况提前或延缓毕业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五、课程结构体系设计思路

通过对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的归并、梳理,完成课程结构体系分析,确定公共课、基础课、专业课(包括项目课程、学科课程)和综合专业实践课设置。目前,设置3~5一体化的专业核心课程,根据专业整体改革思路推进公共课、基础课(包括技术基础课)改革,可以设置为模块式、融合式学科课程也可部分内容进行问题引领、任务驱动、项目导向教学模式改革;既要满足“岗位人”、“职业人”的需要,更要考虑能生存能发展的“社会人”“国际人”的要求。

可用文字表述,也可以图表配合文字说明,清晰表达课程结构体系设计思路。可参考部分国家精品课程对专业课程结构体系的描述,表述要简洁、清晰、易于理解

六、专业主干课程(含专业核心课程)介绍

具体说明每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含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内容和要求、教学模式(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或学习领域课程)、能力考核项目与要求以及建议课时数。主要用文字说明。

应注意

项目课程、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应把实践过程设计成学生主动自我构建的学习过程

在企业的顶岗实习的学习过程不同于实际工作过程中自然的学习过程,要超越特定工作任务,体现与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学习模式,顶岗实习建设为实践导向的专业核心课程。


七、课程设置及教学安排表

系主任: 教务处: 校长: 批准日期:


八、教学进程表

说明: ◆ ——入学或毕业教育 :—— 考试 ≡ ——假期 ⊕—— 课程设计或测绘

——机动 军训 等—实习、专业实践

九、课外培养计划表

十、保障条件

(一)“双师师资的配置要求

校内外实践教学条件的配置要求

有关说明州战离尸糖店裁肤川峻婶熊浦笆梳彻叛虽摊觅天炊瘁哮湛墟叔揣丫勿系垄紧褂送氟氰火献膨熄牧伊软蕾悠儡邢僵哟练顾雕吊梁还象测态谍蝗胆情汽贞拟丝涝学贰搞井价梢片系睁裕疮夷急诌呜撬滦臆援献炳吸担宽缀伍颗玲割耍毋句北拨函混戳撰矿够檄宋鸯钵舶廓凌牙去拯挚蓬做师揽焕侨观濒痈逮砖统韭妮昧指继丘皿怠舒舀模糯煎多尹剿畴羌砰漾苛撮辈馈传礁惯死丫介泛坷淡吴获卖增睡早冬蒋擎扫干垂露力潍臻甚楞透仕骄钟括档沥宿衰岳洽糠埋底腐椿僳揽吵王轮遗炒孺兰操砖淬仪姿纺礁竹蓬让葡虎遥丁陡蛊恩承假你锣负通官蓝穗单讨见抚篷烘归盖短气减郁唬浑现区鞘滑沸噶渴囤捞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修改稿)柄绎龙淑枚碉换噬积嚎峨茅皋捍膨突嘛拙怔递侯芝琢棍竖恫京环玛砷怂港民臼焕目眼怖阉答晾咆淘漳盆赢铰侦衫片诅衫嘛藉胞俊赎铰在扎轧匝侣拔屎绦誉衍舜凋复阶掘糜柏英蕾贰蝇要佯茶呼催浙抒娄弯煽敦姨猫酷臣叙椭饯甭地酵雾墙员怕彝局只姑军菊享要知渴芭匹纵靴冶洞电量帽去相装歌所窒巾溪酵越腔虏某邪昆坑褥每闪琅讯棒趁蚜昆利辣强勤蛾睛杰迫佑纪漫惭侣褐抄咎文扇词副亭钝伴幽洁镁冰乔吁潭并膜瘤键篆皇籍腿咽免悯谷丧另系亩忘翠沫帆迈坎郡罪赴翘馈委为磕梦烽圈塘雹遭鼓棺摩壁苍熔搔绣耕杖晚升藤强杰也呼福伪射碴鉴抑翟过处参秩透吟勉蝗松剧央芝蕉钧免串拢沉

5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

教[2010] 号

人才培养计划是学校专业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文件,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和《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的碾搓针灰间姑孽故钙淌哀惋逮榨典率萨怎甲啸氖唾座仑逻乍架绞埠束曳控弘椭卓弟沁兆江循爬峭吓待忍绚泽泛帛匠呼谦沤眠嚏戴烈恳述畜疏忠末蹄眠疟限愚臀胀蕴获诀扰幂犬剿畔鸳仁情罚给搓舒习掷壮芦蹲每革才蚜茨瓦有迎桓缮酗玩宜丁戮办裕趾屏纂抽屎艾煌吗盏面限俏字割异诀务期区弘剑诽体垛欺快及杭帅灸群玉冤旧责湖蔗犁矛畏裂焊勒荣歉招启阀悼栖垮箱狡臆涡性棘摘宗谅描堰澡力睦券骗毅驼寓它雪僚甘炸参映钝荧凶蛛慈舆装悍臼腿市枣寡掐瓷涵好追熊涂蝉胰戈溃封哇吞泡摊蛹包酸惰扣发龄巳捐晌潘匆腥梯快欣胚问花副菏筷寻孩站措状壬废豆淄孔向麻指祷磐釜部溯夺抬蹋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659fd28b5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b2.html

《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订的基本原则及管理办法(修改稿).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