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有感

发布时间:171361793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目录
第一章健康人格决定幸福人生
(一)教育荒废与新人才观
观点:对人格教育的忽视就是荒废了真正的教育。
1993年写中日少年《夏令营中的较量》,引发了中国教育的一场大讨论。我发现日本从大人到小孩都在干活,这就是教育的结果。由此我思考什么是真正的教育?结论是教育的核心不是传授知识,而是培养人的健康人格,而健康人格必须从培养良好习惯开始。
有健康人格的人才是走遍天下都可以让人放心的人,一个人的人格不健康,他就是表面上再辉煌,都可能随时崩溃。
著名教育专家吕型伟先生说得非常深刻:什么叫人才?人才是有“人”和“才”两个字组成的。越是有才不是人的人,危害越大。所以人才先要成人,其次才是成才。
建议作父母的不能只为孩子的学业乐此不疲地操劳,应该多多关心孩子的情绪,一个孩子保持愉快的心情,化解一些不良的情绪,对他的成长是十分重要的。
(二)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我们今天的父母对孩子是充满“孝心”的,惟恐孩子吃不好,穿不好,玩不好。可是孩子对父母和奶奶有孝心吗?
观点:孩子的错是大人的过,孩子的许多缺点是我们作父母的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
要从小培养孩子和父母分享的习惯。建议广大的父母们,你在家里吃东西,不管什么好东西,最低原则是每人一份,要让孩子心里有别人,有好吃的要大家一块分享,从小让他有分额意识。这就是孩子社会化的过程。 培养一个习惯大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培养孩子的孝心只要让他把好吃的先给奶奶爷爷送去一份,几个月过去,习惯就形成了,以后他就会把孝敬老人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正如孔子说:“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老师。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者说60年代困难时期任何时候盛粥,都先盛一碗米最多的给妈妈吃,因为母亲是最辛苦的人,后来生活条件好了,孝敬父母的习惯也就自然而然地保持下来,所以说,明智的父母要藏起一半爱心。

对父母要永远保持一种愉悦的脸色、态度,这才是孝敬,把一碗饭“吃吧”,“啪”的一声放在父母面前,就象喂动物似的,这叫什么孝敬?
对孩子来说,没有孝心,就没有爱心。
陈云庆的感受:在生活中我们也是把最好的留给孩子吃,有时自己不吃,毕竟生活条件有限,我们不需要特别加餐,而孩子需要加营养,只好省给他吃,可是就怕以后培养出自私的家伙。
(三)诚信与做人
成功的第一因素是诚信。德国的财务人员要是做一次假帐,就终生不得再做财务工作。中国留学生在德国考试有诚信危机,这值得我们反思。 世界上一些大企业家成功的因素,第一个原因就是诚信。市场经济以诚信为基础,这是交往的原则。
诚信需要从小培养,我们要一点一滴地培养孩子的诚信,培养他们各种优良的习惯和品质。要引导孩子:不要轻易答应别人的事,不要轻易地大包大揽、许诺,一旦答应的事,就要牢牢记住,努力去做。
观点:孩子是看着父母的背影长大的。
儿童就是在模仿、观察中长大的。在日常生活中,只有大人以身作则,孩子才能学好,大人是孩子的榜样。实际上,你做了什么比你说了什么更重要,孩子是看着你长大的,是观察性学习。现实中,从谁家出来的孩子就象谁,甚至走路都像,说话都像。
(四)成长与责任
观点:孩子的责任心往往是给大人所剥夺的。中国的父母有一个让孩子逃避责任的传统。孩子跌倒就去怪地、怪树,地有何罪?树有何罪? 中国父母习惯与替孩子去辩护、承担责任、大包大揽。中国孩子闯了祸,是父母去反复赔礼,道歉,上医院,乱七八糟的事情都由自己扛着、忍着。但是犯错误的孩子自己只是轻描淡写说声对不起就完事了,孩子以后就没有责任感。
美国的小学生每天的家务劳动时间1.2小时,韩国是0.7小时,日本0.4小时,中国是11.32分钟。跟踪20年后发现,爱干家务活的和不爱干家务活的孩子失业率是115,犯罪率是110,收入相差20%,还有爱干家务活孩子,他们的离婚率低,心理疾病的患病也低。
建议:我们都吃苦了,不能再让孩子出苦了,让他们过得舒服一点儿。这种观念对孩子的发展非常不利。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60d7e4631b765ce0508145e.html

《读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健康的人格有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