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黄山奇松

发布时间:2017-11-09 14:37:2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6、黄山奇松

教材分析

本课写黄山风景区有很多奇松,姿态独特,十分有趣。本文共三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第二自然段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第三自然段写千姿百态的松树使黄山更加秀美。本课的训练重点是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屹立”和“饱经风霜”造句。

3 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2015119

课时目标

1、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初步理解每小节的意思。

2、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一、组织教学,聚焦课堂

二、揭题导入。

1、板书黄山,问:同学们,在安徽有一座举世闻名的山,叫黄山,你们知道吗?

请学生简介黄山

黄山:闻名中外的风景区和旅游胜地。黄山集中了我国许多名山的特点,被誉为“天下第一奇山”。明末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有“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之说。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这“四绝”闻名于世,其中的“奇松”最为神奇。

2、板书奇松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黄山奇松,一睹它的风采。

3、齐读课题。你想了解什么?质疑。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一起来听听录音朗读。

注意:听清字音,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交流:黄山奇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想不要自己朗读感受一下?

设计意图:引导质疑,激发学习兴趣。

三、布置自学

1、布置自学,提出要求:读准读通课文;遇到不理解的词语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想想黄山松奇在哪些地方?

2、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自学中读准读通课文,自行理解词语,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四、组织全班交流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刚才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同学们的自学情况。

1)指名读生字新词,说说你最想提醒大家注意些什么?

誉、卧、屹、陡(板书)描红,

学生自由理解新词。理解:饱经风霜(大屏)屹立(大屏)

齐读生字新词。

2)指名逐节朗读课文。其余同学认真听好。思考每一段落的意思。

相机指导难读的句子。

▲黄山最妙的观松处,当然是曾被徐霞客称为黄山绝胜处的玉屏楼了。理解:黄山绝胜处(绝:极、最 胜:优美的(景物、境界等)、处:地方。黄山绝胜处:黄山上赏景(观松)最好的地方)

▲它们或屹立,或斜出,或弯曲;或仰,或俯,或卧;有的状如黑虎,有的形似孔雀……

听了他们的朗读,你有什么话要对他们说吗?

2、刚才同学们读得认真,听得仔细。这篇课文主要为我们介绍了什么内容?重点介绍了哪些松树?哪一自然段告诉我们的?用括号标出来。再自由读一读。

请同学们读自己喜欢的松树。这一小节具体描绘了三大名松的动人姿态。

3、仅有这些吗?第三小节告诉我们什么?第一小节呢?你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全文主要内容吗?

过渡: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介绍黄山有许多奇松,姿态独特,非常有趣。让我们再一起来细细品味。

设计意图:在全班交流中进一步读准读通课文,准确理解部分词语,理解每小节的意思,初步理清每一自然段党的主要内容。)

五、作业练习

1、完成《习字册》

2、朗读课文

六、板书:

16 黄山奇松

情有独钟

动人姿态

神奇秀美

第二课时2015119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黄山奇松“奇”在哪里。2、通过语言文字,感受黄山松的奇美,培养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4、会用“屹立”、“饱经风霜”造句。

教学重难点

在读的过程中帮助学生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松树的。

一、复习导入

1、提问:通过上一课的学习,你知道黄山松有哪些特点?

2、提出本课教学目标:进一步体会黄山松的特点,能感情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初步理解课文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学习第一节

1、指名朗读。你读懂了什么?

 2、交流。

 3、结合理解 “情有独钟

 4、山顶上,陡崖边,处处都有它们潇洒、挺秀的身影。(多而美) 指导朗读:黄山奇松那么潇洒、挺秀,你喜欢吗?朗读时就要读出赞美、偏爱的感情。

自由读,齐读。

设计意图:理解“黄山四绝”,知道黄山松奇的第一个特点,知道人们对黄山奇松情有独钟。

三、学习第二节

1、黄山是“无石不松,无松不奇”的,黄山的松树“奇”在哪里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找出三大名松的名称。

     交流:哪三大名松?板书: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

  2、“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奇在哪里呢?自己再读一读第二自然段,体会体会,“奇在何处”可以圈圈画画?

  3、你从什么地方体会到迎客松的“奇”?交流,(这个词读得特别好或不到位)出示卡片“遒劲”(读读句子,结合图,什么意思)、“饱经风霜”(结合数的年龄),接读“郁郁苍苍”,这棵迎客松充满活力,谁来读一读?23生读。

  4、你还从哪里体会到迎客松的“奇”?学生读第二句句子,“如同”什么意思?作者由一丛青翠的枝干斜伸出去,联想到什么?读好句子。把迎客松的热情、好客读出来,三生读。

  5、请一位同学完整地读一读描写迎客松的语句,老师给你配上音乐。大家先练一练,体会体会。谁来试一试?

  6、陪客松“奇”在哪里呢?指名读。

  7、为什么说陪客松如同一个“绿色的巨人”呢?

(看图,这是--旁边是--为什么称它是绿色的巨人呢?说说你的体会--二生读)男生读。

  8、送客松“奇”在何处呢?

  指名交流,你读懂了哪些词语?结合图,出示卡片蟠曲(枝干弯弯曲曲,这就是蟠曲),天然盆景(没经人工修饰,天然形成的,正因为它的枝干蟠曲,所以人们把它们比作天然盆景),手臂(A、主人的手臂,不加引号;B、这里指枝干,看图,所以加引号)。女生读。

  9、迎客松、陪客松、送客松形态奇美,神韵非凡。让我们完整地读一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分组读。

  10、这三大名松写得真美,请你选择一种自己最喜欢的名松,将它背出来,把它留在自己的脑海中。(学生练背)

  11、指名背诵(4生,2位迎客松,1位陪客松,1位送客松)。

  12、现在老师要请同学以导游的身份,介绍这三大名松,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介绍一棵奇松,还有一位当导演,他们解说得怎么样,你要把关。谁来试试?请一组同学上台做导游,其他同学现在就是游客了。

13、指导感情朗读,根据课文的叙述顺序指导背诵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迎客”、“陪客”、“送客”三大名松的特点,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的写作方法。

四、学习第三节

1、指名读课文。

2、提问:这一节围绕哪个词语写?

3、引读:黄山松千姿百态,它们究竟是怎样的呢?

4、看黄山松千姿百态的图片,指导说话:黄山松还有哪些形态?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理解黄山松的千姿百态,想像黄山松千姿百态的样子。

五、总结全文

1、组织讨论:黄山松究竟奇在哪里?

2、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设计意图:整体理解黄山松奇在哪里,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 造句:屹立 饱经风霜

2 解释部分词语

3 回答问题:黄山松奇在哪里?

4 感情朗读课文,背诵第2自然段。

板书设计

16、黄山奇松

四绝 奇松 情有独钟

“迎客”

“陪客” 千姿百态 黄山神奇 秀美

“送客”

细致的描写 丰富的想象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体会黄山松的美和奇,教学难点是在读的过程中体会作者是怎样抓住“奇”来写黄山奇松的。因此教学中,我紧紧围绕“奇”,抓住“奇”,在黄山松的“奇”上寻找突破口,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

如通过课本插图,让学生直观地欣赏到黄山松千姿百态;通过朗读品悟感受黄山松的奇美。通过词语体会,如“姿态优美”感受到了迎客松的美;“枝干遒劲”体会迎客松的雄健有力;“郁郁苍苍,充满生机”体会迎客松的茂盛,生命力顽强。“饱经风霜”体会它顽强的生命力。“绿色的巨人”体会陪客松的高大挺拔,苍翠茂盛。通过句子体会,如“它向山下伸出长长的‘手臂’,好像在跟游客依依不舍地告别”体会送客松的奇以及它对游人的“依依不舍”和它对游人的热情。

对于黄山其它松奇的解读,我是首先让学生读相关的语句理解黄山松的千姿百态,再让学生发挥想象力想像黄山奇松还有哪些姿态,然后通过看、说、写,让学生了解黄山松的千姿百态。这样可以给文本的省略号补充空白,又能很好的引导学生体会黄山松的奇美。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5302f407dd184254b35eefdc8d376eeaeaa1724.html

《第16课黄山奇松.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