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春苏少版音乐三下第四单元《顽皮的小闹钟》

发布时间:2018-12-02 07:55:2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音乐欣赏《顽皮的小闹钟》

如皋市安定小学 史建梅

一、教学内容:苏少版三年级《顽皮的小闹钟》

二、教学目标:

1.欣赏《顽皮的小闹钟》,记住乐曲的主部主题。

2.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能用打击乐器、图谱、身体律动等方式参与音乐表现

3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并初步了解回旋曲式。

三、教学难点:能听出乐曲相同与不同的旋律部分,了解回旋曲式。

四、教学环境:多媒体环境

五、教学用具:钢琴、打击乐器

六、教学过程:

(一)趣味情境 激发兴趣

师:初次见面,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礼物,(课件出示:礼盒)它就藏在这个神秘的盒子里想知道里面是什么吗?先听听它的声音,然后猜一猜。

1)猜:秒针行走的声音。(课件出示节奏)

学生有节奏的模仿声音,再选择打击乐器双响

筒和钟摆动作表现。

2)猜:上发条的声音。(课件出示节奏)先有节

奏模仿,再加声音和动作表现。

3)猜:闹铃声。(课件出示节奏)先有节奏模仿,

再选择打击乐器串铃和拍手抖手的动作表现。

教学策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喜爱的小闹钟入手,通过聆听声音创设情景,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玩”“乐”中不知不觉掌握了闹钟行走的声音、节奏以及打击乐器的演奏方法和声音特点,为后面听赏乐曲、表现乐曲作了铺垫。

(2)聆听音乐 创造表现

1.初步听赏 了解音乐及作者

师:有一位作曲家,就是从闹钟这些富有节奏的音响中,获得了灵感,创作了一首有趣的音乐,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吧?看你能否从中听出小闹钟发出的各种声音。

师:听到了那些熟悉的声音?(上发条、闹铃、秒针行走的声音)

师:这首有趣的音乐题目是——(课件:出示课题《顽皮的小闹钟》)

师:这是一首管弦乐曲,由美国著名的作曲家安德森爷爷创作的(略)。

教学策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描绘性音乐的特点。

2.分段欣赏 感受音乐

1)引子部分:

师:刚才我们听到的小闹钟上发条的声音,出现在乐曲的什么位置?(开头)这就是乐曲的引子部分,我们一起来听一听。(课件:出示问题)

A.听一听,上发条的声音一共出现了几次?秒针行走的声音出现了几次?是由哪种打击乐器模仿的?(播放图谱音乐)

B.分组合作。分两组学生,一组用绞的动作模仿上发条的声音,一组用钟摆动作加弹舌模仿秒针规律的行走声

2)主部主题

A.第一遍听,这段音乐表现了小闹钟怎样的情绪(课件:图谱动画播放主部主题)

生:高兴、快乐、活泼。(课件出示:欢快活泼)

B.第二遍听,找出旋律中做能表现小闹钟调皮可爱形象的节奏。(课件:主部主题出示旋律谱),老师唱谱学生边听边找出三处切分节奏,老师介绍切分节奏的特点,以及它在音乐表现中的动感作用。

C.填词学唱主部主题。老师范唱,学生找出旋律相同的乐句(课件:抹色相同乐句)生一起唱(对口型——轻声齐唱——大声唱——随音乐唱)

D.分组表现音乐。部分学生边唱边表演,部分学生选择打击乐器——双响筒加上响舌进行伴奏。

师总结:主部主题的情绪,活泼欢快。我们用红颜色的小闹钟图片表现。

【教学策略:在聆听、感受、学唱、表演活动中,达到记住乐曲主部主题的目的,为分析聆听全曲做铺垫。】

3)第一插部主题

A.第一遍听:这段音乐与主部主题对比,情绪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课件出示:图谱音乐播放第一插部主题)

学生:情绪变得平稳、连贯、婉转、悠扬。师总结:(多媒体出示:抒情优美)

B.第二遍听,要求学生根据音乐自编抒情优美的动作创造表现。加入碰铃配合表演。

再次播放:第一插部主题)

师:第一插部主题表现了抒情优美的情绪,我们用绿颜色的小闹钟图片表现。

【教学策略:在聆听、感受、学唱、表演等活动中,达到记住乐曲主题的目的,同时为分析聆听全曲做铺垫。】

4)第二插部主题

A.音乐中,小闹钟打铃的声音一共出现了几次?音乐在节奏和音高上有什么特点?(播放第二插部主题)

生:小闹钟打铃的声音一共出现8次,节奏有长有短,音高忽高忽低。

师总结:(课件出示:节奏 x.x | x- - x.x| x- -|

音高 5.5 | 5- - 5.5| 5- -|

长短节奏与音高“sol”八度大跳的紧密结合,表现了小闹钟热闹、俏皮的音乐形象。

师:这样的铃声仿佛在提醒我们什么?(快起来,上学了,休息了……)加上动作和喊声,表现闹铃声。

B.分组表现音乐。学生自选打击乐器——串铃模仿闹铃声,全体同学跟随音乐在铃声处加上串铃、动作、喊声一起表现。(课件十四:播放插部二图谱动画音乐)

师:这段音乐通过节奏的长短结合、音高的八度大跳,使情绪变得怎样?(多媒体出示:热闹俏皮)我们用黄颜色的小闹钟图片表现。

教学策略:通过音乐要素的听辨与对比感知音乐形象的变化,以情趣方式参与其中,提高学生聆听与表现能力。

5)完整听赏 了解回旋曲式结构

A.师:下面让我们完整的聆听乐曲,根据音乐变化,请同学们用前面表演过的动作

来表现。另外,请一名学生根据音乐情绪的变化,将红、绿、黄三个小闹钟的图片在黑板上重新排序。

B.总结:乐曲结构,了解回旋曲式。

【教学策略:本环节将音乐的基本要素及技能有机渗透在学生的审美体验中,注重学生的音乐实践过程,通过唱、说、玩、演、赏、创等教学活动,使学生的音乐感知隐隐成线、音乐能力环环相扣、音乐思维绵绵发展、音乐情感徐徐上升。】 

(三)检测反馈 拓展延伸

(1)学唱歌曲《到敌人后方去》的主歌部分,熟悉主歌旋律。

(2)完整听赏《到敌人方后去》,巩固回旋曲式。

(3)共同演绎《顽皮的小闹钟》,体验合作创造表现的乐趣。

【教学策略:体验合作表现的乐趣,同时通过回旋曲式结构的歌曲对比欣赏,巩固回旋曲式,使学生了解回旋曲式的结构不仅可以表现器乐曲同样可以表现歌曲。】

(四)总结下课

师: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回旋曲式,欣赏了美国作曲家安德森爷爷的回旋曲《顽皮的小闹钟》,唱会了它的主部主题。这堂课就到这,下课。

《顽皮的小闹钟》课后反思

如皋市安定小学 史建梅

《顽皮的小闹钟》是苏少版三年级的音乐欣赏内容。为了培养学生学会聆听、学会体验、学会理解、乐于表现,从教学目标的设定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及教学手段的运用等等,我充分考虑了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兴趣爱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教学目标具体可行,教学设计巧妙易操作

“让学生聆听《顽皮的小闹钟》,记住乐曲的主部主题;感受乐曲的情绪变化,能用打击乐器、图谱、身体律动等方式参与音乐表现;引导学生在积极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感受并初步了解回旋曲式。”这是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出发,结合奥尔夫教学仿法,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巧妙设计。如: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机结合,将音乐与图谱有机结合,将打击乐器、舞蹈、创编、表演融为一体,每一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衔接过渡都做了精心设计,承上启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最终顺利实现了教学目标。

二、以兴趣为先导,以方法为后盾,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学习的内容发生兴趣,才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自觉调动全部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教与学的全过程。

在这节音乐欣赏课中,从开始到结束,我让学生听了很多次音乐,然而,在多次的重复聆听中,学生都能全身心地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没有感到一丝的枯燥与无趣。这是因为,每一次聆听,我都安排了不同的内容和形式,每一次聆听,我都能用亲切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

“听赏主部主题、记住主部主题的旋律”是本课的目标之一,在听赏过程中,为了帮助学生记住旋律,我为旋律配上了幽默风趣的歌词,加上了打击乐器和弹舌进行配合表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音乐结构的分析上,各种颜色活泼可爱的小闹钟图片迎合了学生的“口味”,给学生莫大的惊喜,以至于在分析曲式结构上印象深刻、把握准确。

为了帮助学生更深入的感受音乐、体验音乐、表现音乐、理解音乐,同时避免技能训练的枯燥和艰辛,我在听赏三个不同主题片段时,都采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手法,通过加入演唱、演奏、律动等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活动,使欣赏、表演与创造融为一体,使学生亲身体验音乐发展的全部过程,通过音乐学音乐,这是学音乐的最好方法。只有学生亲身参与体验音乐,才能真正走进音乐,感受到音乐之美。

三、利用已有生活经验,帮助学生理解音乐,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音乐教学与生活情境是紧密联系的。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初步感受音乐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有助于扩大学生音乐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在生活中,学生对小闹钟发出的各种声响非常的熟悉,因此,教学中,我首先从生活中小闹钟发出的各种自然声响出发,上课一开始我就创设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课件出示了一个装有小闹钟的精美礼盒,让学生听声音,猜一猜里面装的是什么?学生很好奇,个个聚精会神地听着。接着让学生用弹舌和钟摆的动作模仿小闹钟行走的声音,并选择合适的打击乐器模仿小闹钟行走的声音,最终学生在宽松、愉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地了解了小闹钟发出的各种声响和音色特点,为完整听赏乐曲做了铺垫。另外,在听赏乐曲的三个主题音乐时,我根据乐曲特点将之分为唱歌的小闹钟、跳舞的小闹钟和打铃的小闹钟,于是,学生根据生活经验,结合音乐情绪等特点,轻松掌握了乐曲的结构。

总之,这节课充分发挥了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采用了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通过听、说、唱、动、创编等多项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聆听、体验、理解、表现的欣赏习惯,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但通过教学,我觉得本节课还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在引导学生听赏第二插部主题时,要求学生用语言“快起床”来模仿闹铃声,虽然课上学生跟着音乐大声叫喊情绪特别高涨,但从音乐欣赏的角度看,却失去了音乐性,破坏了乐曲旋律的美感和整体性,使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聆听音乐。

2.拓展部分内容花时过多,以致完整欣赏未能按时达成。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461ff0f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6.html

《2016春苏少版音乐三下第四单元《顽皮的小闹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