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 - 探寻中华文明

发布时间:2015-08-06 15:21: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传承中华文明——冯时先生带你领略甲骨文的魅力

无冥冥之志者,无昭昭之明;无惛惛之事者,无赫赫之功。没有潜心钻研的精神,就不会有洞察一切的才智。没有默默无闻的努力,就不会有显赫的成绩。

著名的天文考古学家冯时先生于725日、26日在我院开班讲授中国瑰宝——甲骨文。

对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学子们来讲,此乃幸事也。古人曾说: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谦逊儒雅如冯时先生,不仅把自己的学习研究之道带到我院,而且毫无吝啬之心的分享传授给了金城的莘莘学子们。《诗经·小雅·十月之交》中说道:黾勉从事,不敢告劳。也许这正是先生做学问时的自谦之照。

来到我院读书的同学们,虽早已事业有成,离开校园多年。但是为着同样的追求和理想又都齐聚金城文物学院。725日、26日是冯时先生如约来到金城授课。上课时间还未到,从祖国各地慕名赶来的同学们都早早的坐在了金城的教室里,笑语欢腾,犹如家人一般,互相分享学习经验,等待着冯时先生的到来。

冯时先生也早早的带着讲义还有悉心为同学们准备的学习资料,走进教室。同学们看到先生的时候,都不约而同停下了交谈,憧憬着这节课的开始。

先生在讲台站定,就问及上节课留下的作业。也有学生拿出了自己整理的上节课的笔记,厚厚一沓放在桌面上。在认真分析了作业之后,开始讲解本周的重要课题——甲骨文。

开篇点题,冯时先生首先简要的介绍了甲骨文的基本概念;先生道:“学习一种文字不能仅仅浮于表面之义,盖文字者,经艺之本,王政之始。前人所以垂后,后人所以识古。对古代的文字必须孜孜以求,方能掌握其背后的文化。字字有古人的精神,有古人的笔法,仅仅模仿是不够的。”

冯时先生的教学方式是充满人文思想的,从不照本宣科,而是给你多种选择,让你去思考去琢磨。在先生温和敦厚的语调中,了解到关于发现甲骨文的传说,不禁让人痛惜那些被破坏掉的珍贵甲骨文。幸而有喜爱研究甲骨文者,才得以保留部分甲骨文,得以让后人了解古人的文化。

如若不听冯时先生对甲骨文的细细讲解,又怎么会真正理解中国近代四位著名研究甲骨文的学者——郭沫若(字鼎堂)、董作宾(字彦堂)、罗振玉(号雪堂)和王国维(号观堂)对甲骨文的巨大贡献;又如何彻底了解:自雪堂导夫先路,观堂继以考史,彦堂区其时代,鼎堂发其辞例,固已极一时之盛。

先生讲课时都是用粉笔在黑板细细板书,框架明朗,结构清晰。先生在上面写,教室里鸦雀无声,只有同学们在认真记笔记时纸张沙沙的声音。先生讲解甲骨文时,不时穿插许多有趣历史故事。引经据典,每一句话每一个典故都能信手拈来。

先生认为,想要学习甲骨文,有能力对现在的甲骨文辨伪的话,必须学习甲骨文的分期断代。为此,先生悉心为学生准备了几十页的甲骨文资料,每一张,每一个字,每一笔刀刻,都跟学生们做了详细的讲解,并带着学生逐字通篇进行了通读。

每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教室里都会响起热烈的掌声。有学生表示:每逢冯时先生的课,可是一分钟都不愿意错过的。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先生所讲的知识之丰富,亦不是这一篇文章所能够概括得了的。正如先生所讲过的一句话:对知识,且得悟。

我院的培训课程以浓缩文化为核心,历求在有限时间中让学生可以获得最丰富的知识。我院的办学目标是,当你有技能的同时,必须有质的提升,去学习物质背后的历史文化、传世意义,社会价值等等。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需要我们好好领悟。我院会秉持专业教学的精神,使得我们的古文化能够得以传承,培养更多的志同道合的学生。

2015727

上海金城文物专修学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3ec5d5f49649b6648d747fc.html

《甲骨文 - 探寻中华文明.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