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上饶事业单位《申论》真题

发布时间:2017-07-21 11:45:4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6年上饶事业单位申论真题

【材料一】

522日中午,90多岁的杨文忠坐在大院门槛上,倚着门边的雕花石鼓,低头打盹。门前的道路空无一人。

他的身后,是北京市房山区水峪村的杨家大院。这处四进四合院是杨玉堂父子靠经营八座煤窑发家后建的,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被视为村里最具代表性的古宅。根据记载,杨家大院按阴阳五行设计,宅院共四套,房三十六间,门楼内壁和山墙前脸有各种石刻砖雕。

如今,大院里只住着几位耋耄老人。不少房间门窗都已破落,其中一件房子墙身出现1米长的裂缝,屋檐一侧甚至支上几根木棍。石墙一隅,“房上危险,走路请注意安全”的标语已经模糊。在这个小山村中,明清时期的四合院民居还保留着100多套、600余间。

古村落在古民居保护与经济发展中所面临的窘境,并非只存在于水峪村。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京郊水峪村、爨底下、灵水村、黄岭西等多个古村落发现,多个村子的古民居都正在或已遭到不同程度破坏。

在北京古村落中,发展较早的要数从1995年便走上开发之路的爨底下村。目前,爨底下村共有50家接待户,几乎家家户户迎客。

爨底下村支书韩波表示,现在村里的古民居保护,主要依靠村民自觉。村里,包括上级政府,并没有提出明确要求。随着客流量增加,村民家中的空间不够,私自进行扩大再生产,从情理上说无可厚非,但对村子整体景观已造成破坏。

与爨底下村相比,水峪村和门头沟区的黄岭西村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仅从收入上来看,这些村子间的区域差异已经拉开。多位爨底下村村民告诉新京报记者,他们每年纯收入在8万元到10万元左右,个别的能更多。而水峪村和黄岭西村村民则表示,村里没什么可以赚钱的活儿,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外出打工。

北京市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房山区水峪村古民居院落的空置率高达95%,黄岭西村外出务工人数超过50%

除了空心化,古村落的发展模式也成为古村落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问题。目前,依托古民居吸引游客前来参观,通过收售门票和接待游客获得利润,已成为多个古村落发展的共同模式。

多位村民和村干部向新京报记者表示,多数村子对古民居的保护存在困境。一方面,产权属于村民,面对村民自发修缮或破坏,村里难以管控。另一方面,作为文物,村里若要进行修缮需向多个部门打报告审批,费时费力。

谈到未来发展,多个古村落干部均向新京报记者表示,不管是古民居保护,还是古村落的发展规划,都要与农委、文物局等多个单位打交道。

【材料二】

后溪村,坐落在金华一座山坳里,远离交通要道,远离繁华城市。据村上老一辈人讲,从南宋开始,汤氏祖先从武义迁移过来,这个村子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

在游客心中,后溪村是心中的世外桃源,在专家们眼里,它是不可多得的人文历史资源,是岁月留下来的一笔宝贵财富。

国家级规划专家、原金华市国土规划局总规划师洪铁城,他跑遍江南的古村,一次偶然的机会,来到后溪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在他看来,后溪村是目前金华山地原始规划最生态、最平民、最完整、规模最大的一座古村落。更让专家称道的是,后溪村古建筑群的原生态水系设计科学、保存完整,因此,这里几乎不会发生山洪等危险。高山流水被很好地引导,用于村民生产、生活用水。

然而,这座让城里人兴奋、专家们提倡保护的古村落,却让老宅村民们住得很不安心。

生活不便利,是村民们反映最大的问题。78岁的孙坤仙老奶奶已经在老宅里住了60多年,至今仍然烧土灶、用老式马桶。孙女金晓芝说,造了新房子,老人家烧饭、洗衣服、上厕所都会方便很多,不用像现在这样辛苦。

不仅如此,部分老宅甚至有坍塌的风险。71岁的汤昌启从小就住在祖先留下的老宅里,因为历史原因,这座大宅被分给好几户人家居住。年久失修,大梁开始被白蚁侵蚀。雨天漏水已不是什么大事,对汤昌启来说,房子倒塌也是随时可能发生的事情。“村里要旧村改造,我天天盼着能早点动工。”

那老宅里的村民们能否搬离?

村委会主任俞新建告诉记者,建房指标非常紧张,按照目前“一宅一户”的政策,村民只能在原有的古宅地基上拆房重建。也就是说,村民要想住上宽敞舒适的新房,古宅就非拆不可。

【材料三】

20144月,河南省郑州市上街区的千年古村马固村为配合“上街智能电器产业园”建设,全体整体迁移。仅历史20天占地500亩的村落就变成一批黄土废墟。村内的7处不可移动文物,在拆迁浪潮中,仅保留下了王氏家庙和马固关帝庙。

414日一大早,70岁的王德安和村里其他几位老人,分别从马固村周边租住的社区向王氏家庙走来。赶来的几位老人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看护马固村最后的两处文物——王氏家庙和马固关帝庙。这几位老人每天都会守候在庙里。一旦有大型机械经过,他们就上前制止,要求工人小心施工。

77岁的王白龄得知王德魁故居要拆迁那天,正是马固村整体拆迁后第三天。

“我去找村委会说,对我爱搭不理”,王白龄回忆称,每找一人,他都会把曾祖父的事迹讲一遍。“就是让他们知道,我家的老房子是文物,拆不得!”

然而,村委会却把老人推到了文物部门。上街区文广局的有关领导则表示,王德魁故居是文物,眼下村整体拆迁,故居可原地保留或整体移位。得到文物部门的肯定后,老人再次找到村委会,询问是否可以加以保护,却被告知必须拆除。

为此,王白龄老人要求自己将房子构件拆掉,以便将来择地复建。在上街区文广局协助下,专业测绘公司对王德魁故居进行测绘,制成平面结构图。后由老人自费3.5万元将房子拆除。王白龄说,“真是被逼得没有办法,我自己不拆就会被他们给扒了啊。”

后来,王德魁故居的所有构件,都放置在王白龄表弟的一处厂房内。掉角的青砖、断裂的灰瓦、磕裂的木雕,曾经气势恢宏的王德魁故居,已经化成了一堆满是瑕疵的建筑构件。

上街区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副局长冯泽辉称,1958年,因铝厂的设立特建成上街区。马固村位于上街主城区,村民多为王姓。铝厂成立时,就征用了马固村的大量土地。当时受征地影响,不少村民拿到补偿款,成为第一批转为城镇居民的农民。也就是说,从那时候开始,马固村就在搬迁中逐渐变小,“村民还是很积极配合的,因为大家愿意转为城镇生活。”

冯泽辉称,拆迁前,文广局对马固村的文物便有意识地进行了保护,对市级文保单位王氏家庙进行原址保护。至于已被拆掉的文物,冯泽辉说,那是因为它们大多老旧残破,所包含的信息较少。

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汪松枝介绍,中国的文物分国有、集体所有和个人所有。这在建筑上表现得更为突出。村庄在拆迁改造过程中,要整体拆迁重新安置,这就很容易出现问题。不少建筑房主面对拆迁补偿都会心动。

“不管房主还是拆迁队,我们都应该呼吁文物保护意识,以后再遇到类似情况,能否让拆迁部门与当地文物部门,或者请文物专家,先对相关文物进行鉴定,再确定保护方案。对于严重破坏文物的相关责任人,应该建立制度,对他们进行问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保护文物。”

【材料四】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已然成为公众耳熟能详的一句话。乡愁是中国人对滋养自身精神根脉的传统乡土文化的一种集体情愫,古村落则是呈现乡愁文化基因的有形载体。然而,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发展,很多村落却在迅速消失。官方数据显示,2002年至2014年,中国自然村由363万个减至252万个,10年锐减110万个自然村。如今,随着越来越多古村落的主体流失,将直接导致传统建筑无人维护,传统文化无人传承,古村落发展举步维艰。

110日,记住乡愁▪2016首届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举行。“记住乡愁”是本次论坛的主题,仇保兴强调,保护古村落正是留住乡愁。”什么叫乡愁?乡愁不仅仅是文化上诗意的描述,它更重要的是包含了经济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精髓。“仇保兴加以解读:从心理学角度讲,乡村就是农民对乡土熟悉环境的安全感,是恒久记忆,是文化传承。一旦村庄没有了,村庄包含的祖先文明都没有了;从经济学角度讲,中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人地关系密切,村庄积累了大量农副产品,这些一村一品的农副产品都是乡愁的浓缩;从社会学角度讲,农民对当地气候等等资源的熟悉和利用,是人类拥有的重要社会资本,掌握了社会资本才能享受乡愁。

积淀着几千年文化氤氲,古村落有民族的魂、文化的根。保护古村落,绝不仅仅是留下一个个村庄、一幢幢民居,相较于物质空间,非物质文化的传承和保护是专家学者更为关注的内容。

孙以栋是浙江工业大学和山堂艺术设计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浙江传统村落(镇)文化保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十年乡土调研,他西北至新疆禾木、白哈吧,西南至西藏樟木、云南腾冲,北至黑龙江,东南至台湾,行程达30万公里。如孙以栋所述,古村落里活着的文化包括物质和非物质,物质的房舍、住宅、院落、古井、坟地固然重要,而发生于这些物质的存在中的记忆、习惯、仪式、信仰等传统则更加重要。并且这些根植于古村落中的文化基因随着现代生活的变化可以健康的生长。

浙江惠明集团董事长、杭州文澜书院理事长任平谈到,在古村落建设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非物质文化资源,这是古村落中兴过程中人们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走访古村落你会发现,很多民俗、民间信仰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个村落是独立存在的,这正是我们常说的五里不同风,十里不同俗。这些文化遗产随着村落的存在而流传,就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古村落建设,要从中找回乡村失落了的传统道德、民间信仰,消失的农村文化景观,以及丢失的民间传统艺术。”他个性化地将非物质文化资源喻为寻路古村落保护的路标。

“古村落中最具价值的是那些至今仍具有活态意义的生活细节和文化符号,这不仅可贵,更亟待保护,需要我们用科学有效的手段使之能够发展下去。”

【材料五】

作为蕴含着深厚历史文化信息的古村落,常备外界人士誉为民间文化生态博物馆,乡村历史文化“活化石”。然而,伴随着城市化建设推进,这些古村落的面貌与文化形态承受着巨大的冲击。

面对古村落迅速消失的尴尬现状,业界人士总结出了古村落的“三化”——速融化、空村化、空心化。

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培军进一步解释,随着城市规模不断扩建,不少城中村逐渐消失,部分远郊村变成了近郊村,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速融化;此外,在经济发展以及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因修建水库、采煤等原因,需要对整个村落居民进行搬迁,造成了村落的空村化;而相比空村化,有些村子虽然村庄还存在,但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求学,只剩下了老弱妇孺,形成了“只有村、没有人”的空心化局面。

“旅游开发是古村落保护的重要机制,也是古村落发展的积极手段:此外,旅游也能为当地带来经济增长。不过,人们应该以坚持怎样的尺度,才不至于因过度开发导致古村落破坏?这是人们应该深切思考的问题。”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李培军说。

李培军也认为,如果对于古村落开发方式的定位失误,很容易导致其丧失原貌,“古村落开发必须因地制宜,没有固定模式去模仿,每个古村落都具有不可复制性。”正因为古村落地域、民族、空间等方面的差异,才是其美之所在。”

“这是非常关键的问题。在开发与保护古村落过程中,这个问题必须要回答,而且必须首先回答!”中国矿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研究所所长、中国景观村落评审委员会秘书长常江说,一提到商业开发,有些人就两眼冒光。甚至在开发过程中,被商人出资买断,将原住居民迁出,对当地原有元素重组,这样古村落的开发目的和性质就发生了变化,这不是自爱为古村落居民服务。

常江坦言,助力古村落保护与发展中的专家,不止是各大高校的专家教授,也包括熟悉当地文化,对文化保护有热情的人群,“现在古村落发展迫切需要本土专业人才。外来专家往往空有理论知识,却缺乏对当地脚踏实地的调研分析,而地方研究人员对所属地域特点认识深刻,如能讲两者的思想有机结合,便很容易培养当地人的文化自信,防止出现‘千村一面’局面。”

【材料六】

“我们将对新民居重新包装,打造太行部落风情。新民居的前面还有片田园,可以种花,种蔬菜,形成田园风光。对老民居修旧如旧,形成山麓风格,为游客提供传统的山居体验。”河北涞水县松树口村支部书记指出村里的规划图说。

松树口村2016年被确定为省级美丽乡村重点村。为此,涞水县聘请了中央美院专门为松树口村做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方案,依托现有自然资源翡翠谷,结合精品民宿、农业观光等业态,打造高品质的翡翠部落。村支部书记介绍到:村里重点打造的项目有两种风格,一种是新民居,即村庄门户的景观打造与水岸民宿及田园景观的治理利用,另一种是将旧的空心村改造成山麓乡居及主题酒店。

在运营管理方面,松树口村创立了村委会+合作社+农户的新型运营模式,即建立农宅旅游合作社,通过转让、租赁、入股、合作经营等方式,将村里闲置的农宅流转过来,保留老房子的外观不变,对屋子里面的设施进行改造,达到星级宾馆的标准。之后农宅合作社引入旅游公司,对农宅进行包装,吸引游客。

在这种模式之下,公司通过开发赚到了钱,村集体增加了收入,百姓也得到三金实惠。村支书动情地说:农宅合作社模式让闲置农宅的农民加入成为股东,每年不仅有固定的租金,年底还能分红。农宅改造成乡村酒店,在外务工的农民还能回村就业。这样,农民就能拿到租金+股金+薪金三金。

如今已经73岁的张学志老人就从这项工程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如今,他和老伴还住在村里的老宅子里,这座百年老宅是祖辈们留下的。他的两个儿子都在村里盖了新房子,平时在外务工。这几间老宅子即将被改造成里新外旧的民宿老宅,这样老两口的收入就会大大增加。

邻近的苟各庄村探索出一种新型美丽乡村模式——百里峡艺术小镇。涞水县特意聘请了中建设计集团为苟各庄做了高标准的规划设计方案,注重古法新做,融入时尚元素,将重点打造观光小火车、香雪书屋、时尚涂鸦、记忆旧时光展馆、旅人咖啡、太行马道等产品。同时打造5条特色街区:台湾美食一条街,舌尖上的中国一条街,创业中国一条街,工艺美术一条街,酒吧一条街。

在建设机制方面,与松树口村不同的是,苟各庄村主要采取政府主导、村民参与、市场运作的方法。具体是由野三坡美丽乡村旅游投资有限公司作为融资平台,村集体成立农宅旅游专业合作社,农宅旅游合作社作为建设、运营的主体,在保证农户利益的同时,增加村集体收入。

【材料七】

近千万字的各类文字资料,一万余分钟的视频资料,一万余幅的图片资料,编辑出版300余万字的文字成果……这些是东阿县“乡村记忆”七大工程结出的丰硕成果。近年来,东阿县通过《东阿县历史文化丛书》编著出版工程、乡村影像全纪录工程、民间代表性人物访谈工程、乡村记忆征文工程、乡村餐饮挖掘整理工程、民俗物品调查工程、民间博物馆建设工程等这七大工程在为人们保留下“非物质”的乡村记忆。

“在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社会建设大潮汹涌而来时,我们对于乡村的记忆还能留下多少?”王宪民说,这种担忧是这七大工程开始的缘由。但以往局部性、枝节性、部门性的保护方式显然不够,需要全局性地统筹安排,对东阿县内丰富的乡村传统文化进行一次系统的梳理。七大工程一经提出便涵盖全面,既有对东阿古代政治史、沿革史的追述,也有对东阿居民迁徙史、村落史的探寻,既有对东阿人文史的总结,也有对东阿自然山水,名胜古迹的摹写和整理。为此,东阿县文化工作者走遍了县城区和全县十一个乡镇、507个行政村和42个自然村,对东阿历史文化进行了一次全境域、全方位、全天候、多角度、大视角的全景式扫描记录。

“从古至今,从文化大事到居民的衣食住行这些东阿县的文化记忆被我们用录像、摄像、录音、文字等多种传媒手段,真实、准确、清楚地记录了下来。”王宪民说,“多少年后,这些文字和影像资料将在博物馆所保存的实物之外为乡村记忆增砖添瓦。

截至目前,东阿县“乡村记忆”七大工程已经初步完成,十二卷的《东阿县历史文化丛书》已经编辑出版,“东阿县乡村影像全纪录”工程已经记录下众多的影像资料、“东阿民间代表性人物访谈”工程已经制作播出《民间人物访谈》系列电视片,并编辑出版《东阿县民间代表性人物访谈》一书。“这些成果已经通过文字、图片展览和电视片等形式向广大群众讲述东阿的历史文化故事,反响热烈。”王宪民告诉记者,“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挖掘,让这七大工程的成果更多地展示给广大群众,让‘乡村记忆’更有活力。”

【材料八】

打开“古村之友”执行总监刑晓雯的微信,输入“古村”二字,数百个群蹦出来。这些“古村之友”群分布于海南、京津冀、云南等,遍及全国各地。

这是一个庞大的古村保护创客社群。一年时间,这个成立于深圳的社创群体,规模已成全国保护古村领域最大。四五万名古村落保护与活化的志愿者,覆盖了全国30个省,近100个县市。这些志愿者是“古村之友”眼中的“古村创客”。

“让古老的东西有时尚的‘玩法’,社群是基础。”邢晓雯说。

古村之友按全国、省、市、县四级公益机构的形式呈现。邢晓雯说,全国和各个地市志愿组织,并非直接管理的关系。各地市古村志愿者自治、独立,但全国层面的组织会提供部分帮助。

为了能够有效组织庞大的“古村之友”社群,在全国层面,“古村之友”已成立组织管理委员会。“古村落是一个典型公众意识崛起的领域,我们要发展当地人的队伍,具体的落地执行,还是得由当地创客来组织完成。”

机制上,全国古村之友还设置自媒体管理委员会、专业管理委员会等。汤敏透露,未来还将对古村之友的专家资源开辟专门群体。在汤敏看来,专家将超越古村之友的单一角色,成为各条专业委员会上标准制定者和引导者。

在全国古村之友的功能里,他们将其专业细分为营造、手工、非遗、农业、旅游、民宿、刊物、影像、水利、创客等方向。不难看出,未来古村之友将会对古村落相关产业进行分类,进行专业化、系统化运营。

让年轻人回来,找到愿意返乡创业的年轻人———古村创客,这是全国古村之友的核心思路之一。目前,“古村之友”已在广东增城和浙江桐庐建立了两个“创客基地”,开设创客讲堂,因地制宜探索开发产业。

“古村创客”可分为“公益创客”和“商业创客”的工作范围涉及民宿、旅游、手工艺、有机农业和农产品微商等。“古村之友”作为一个平台,也将为古村创客的产品提供包装、销售服务,产品利润所得则继续用于支持古村营造。

众筹是另一“法宝”。从古村活化的角度,全国古村之友已形成古村众筹支持中心,并与淘宝众筹、众筹网、腾讯乐捐等建立合作。

第一个支持的项目是“父爱如山,感恩‘油’你———给父亲一座完整的古法榨油坊”,发起几天就筹款达上万元。

201510月,在全国古村之友的发动下,支持古村手作酿酒的“古村土酿”项目在淘宝众筹上发起众筹,首期以10-1000元的标的,顺利完成筹集。

保护古村的古朴与文化,但又要让它“活起来”,古村+旅游、古村+民宿等成为当前较为成熟的方向。首届古村之友广东推介会上,深圳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饶小军表示,他不提倡丽江模式的重商业介入。“适当加入一些文化品位的民宿可以,但不能取而代之,不能给城市人提供田园生活却把本地人赶了出去。”他认为,强化自己古村落赖以生存的产业才是关键,旅游、民宿的度的问题很重要。饶小军认为,古村落是一个有生命力的个体,要让它动,“让它拥有自我造血功能”。

而在政府、企业、公益机构之间实现三足平衡,正是古村之友的目标。汤敏给出一组比例:理想状态下,创客主体占30%比例,作为产业贡献方,村民主体30%-40%,旅游业不超过50%的比例。除了“古村之友”的核心品牌,与之相关的社会型企业也正在孵化。包括深圳市古村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古村货郎、古村土酿、古村咨询等。“社会企业还在进行前期的孵化,尚未实现产出。”

社会创新一旦实现盈利,商业与公益之间如何寻求平衡?这是个不可回避的问题,广东工业大学城乡艺术建设研究所煤样的看法是,这要看度。“关键看如何结合,不能越俎代庖”

用商业办法解决社会问题,就要把非盈科目放在前面,他说,适当通过营利运作来保护或活化,让社会创新有序延续。这不失为好方法,因此,要给古村找到商业模式,因村而异。

申论要求:

1.结合给定材料一至材料五,分析概括我国当前古村落建设发展过程中现实存在的问题。(2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字数不超过250字。

2.给定材料八介绍了“古村之友”社群将“互联网+”领入古村落保护和发展的有关做法,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20分)

要求:分析合理,调理清晰,语言简练,字数不超过250

3.结合材料,联系当前社会现实。围绕“古村落如何留住乡愁”这一主题,撰写一篇策论文。(6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利益明确

2.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3.字数控制在800-1000

2016年上饶事业单位申论解析

1、

管理方面:

1.政府保护要求不明确,古居产权权属关系制约故居保护管理。

2.古村落保护规划面临多头管理,各管理部门权责不清。

3.修缮手续复杂

4.古居产权权属关系制约古居保护管理。

制服方面:

1.文物价值鉴定标准不一

2.保护机制不完善

3.靠村民自居

自身方面:

1.古村落主体流失严重

2.古村落面临速溶化、空村化、空心化

3.居民生活不便利

4.老宅面临坍塌

5.建房指标紧张,面临拆除重建

6.发展模式雷同单一

二、

我认为古村之友社局将互联网+引入古村落保护和发展做法是正确的,理由如下:

1.古村之友让古村保护与时俱进

2.创客有助于引领公众意识的崛起

3.自媒体管理利于开辟专家资源

4.促使古村产业发展,利于年轻人返乡创业,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5.古村之友为众筹提供互联网平台

为此我们还要做到:

1.古村落要从自身内部保护

2.政府、企业、公益机构之间要平衡

3.引入商业模式也要因村而异

三、

保护古村 留住乡愁

分论点一:因村制宜,发展特色,一村一规划

分论点二:全民参与,政府引导,企业共建

分论点三:建设文化记忆工程,留住乡村文化底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e91028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b.html

《2016年上饶事业单位《申论》真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