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个有趣的成语小故事2

发布时间:2020-06-26 08:52:05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成语】:安步当车

【拼音】:ān bù dàng chē

【解释】:安:安详,不慌忙;安步:缓缓步行。以从容的步行代替乘车。

【成语故事】:

  有一天,齐宣王要召见贤士颜斶,就对他说:“颜斶,你过来。”没想到颜斶竟然回了一句:“大王,你过来吧!”齐宣王听了,顿时脸色发青,大怒的说:“你这是什么态度,是君王高贵呢?还是贤士高贵?”颜斶从容的说:“自然是贤士高贵,这是有历史为证的。从前秦国曾下令说:“凡是在贤士柳下惠的墓地上砍伐树木的,一律处死刑。”又说:“能够取得齐王首级的,将赏赐千金,并封他做官。”可见国王的头还比不上贤士墓地的树木呢!”齐宣王被弄得啼笑皆非,只好摇摇头,叹了一口气说:“好了,我不会怠慢你的,以后你可以过着荣华富贵的生活。”颜斶听完,立刻辞别齐宣王说:“谢谢大王的厚爱。我本是布衣粗食惯了的人;安步可以当车,晚食可以当肉,我还是回家自食其力吧!”

  这个故事是从“战国策”的“齐策”写出来的。“安步可以当车”便是慢慢步行,以代替乘车,也就是勤俭的意思。后人把“安步当车”引为成语,用来比喻人不贪求富贵,而能安于贫苦的意思。

  另外,“晚食当肉”也是一句成语,它和“安步当车”一样都是节俭的意思。

2、【成语】:班门弄斧

【拼音】:bān mén nòng fǔ

【解释】:在鲁班门前舞弄斧子。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

【成语故事】:

  明朝有个文人叫梅之涣。有一回,他到采石矶(现在安徽当涂)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墓地去游览,只见四周的墙壁上,涂涂抹抹全是游人写的诗,这些诗都很低劣。他也提起笔来写了一首: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垂千古。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几句诗的意思是说李白是千古有名的诗人,而这些来来往往的人偏偏要在诗人面前炫耀自己,岂不就像在鲁班的门前耍弄斧头一样可笑吗!

  鲁班是春秋时期我国有名的巧匠。他聪明灵巧,有很多发明创造,是我国木匠、泥瓦匠的“祖师”,他的名字也就成了内行人的代称。

  成语“班门弄斧”就是从“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变化来的,往往用来讽刺那种在内行人面前卖弄本领、不自量力的人,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

3、【成语】:车水马龙

【拼音】:chē shuǐ mǎ lóng

【解释】:车象流水,马象游龙。形容来往车马很多,连续不断的热闹情景。

【成语故事】:

  汉光武帝刘秀去世后,太子刘庄即位,就是汉明帝。他为了纪念那些帮助光武帝中兴汉朝的功臣,命画师在南宫云台中画上他们的像。在这些功臣像中,却没有大功臣伏波将军马援的像。这是为什么?原来,皇后马氏是马援的女儿。明帝为了避免亲宠外戚的嫌疑,故意不画的。

  马皇后牢记父亲遭人嫉妒陷害、含冤而死的教训,处处虚心待人。马皇后那时没有亲生儿子,明帝立贾氏的儿子为太子,委托马皇后教养。马皇后把他当作亲生儿子一般,精心培养,母子十分亲热。明帝去世后,18岁的太子继皇位,就是汉章帝。马皇后被尊为皇太后。

  汉章帝根据一些大臣的建议,打算把马太后的兄弟封爵。马太后遵照光武帝生前的规定后妃家族不得封侯的制度,坚决反对。她说:从前外戚外出的情景,真是‘车如流水,马如游龙’,如此招摇,实在不好啊!

  后人把车如流水,马如游龙简略为成语车水马龙,形容车马不绝的热闹景象。

4、【成语】:塞翁失马

【拼音】:sài wēng shī mǎ

【解释】:塞:边界险要之处;翁:老头。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靠近北部边城,住着一个老人,名叫塞翁。塞翁养了许多马,一天,他的马群中忽然有一匹走失了。邻居们听说这件事,跑来安慰,劝他不必太着急,年龄大了,多注意身体。塞翁见有人劝慰,笑了笑说:丢了一匹马损失不大,没准会带来什么福气呢。

  邻居听了塞翁的话,心里觉得很好笑。马丢了,明明是件坏事,他却认为也许是好事,显然是自我安慰而已。过了几天,丢失的马不仅自动返回家,还带回一匹匈奴的骏马。

  邻居听说了,对塞翁的预见非常佩服,向塞翁道贺说:还是您有远见,马不仅没有丢,还带回一匹好马,真是福气呀。

  塞翁听了邻人的祝贺,反而一点高兴的样子都没有,忧虑地说:白白得了一匹好马,不一定是什么福气,也许惹出什么麻烦来。

  邻居们以为他故作姿态纯属老年人的狡猾。心里明明高兴,有意不说出来。

  塞翁有个独生子,非常喜欢骑马。他发现带回来的那匹马顾盼生姿,身长蹄大,嘶鸣嘹亮,膘悍神骏,一看就知道是匹好马。他每天都骑马出游,心中洋洋得意。

  一天,他高兴得有些过火,打马飞奔,一个趔趄,从马背上跌下来,摔断了腿。邻居听说,纷纷来慰问。

  塞翁说:没什么,腿摔断了却保住性命,或许是福气呢。邻居们觉得他又在胡言乱语。他们想不出,摔断腿会带来什么福气。

  不久,匈奴兵大举入侵,青年人被应征入伍,塞翁的儿子因为摔断了腿,不能去当兵。入伍的青年都战死了,唯有塞翁的儿子保全了性命。

5、【成语】:青梅竹马

【拼音】:qīng méi zhú mǎ

【解释】:青梅:青的梅子;竹马:儿童以竹竿当马骑。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游戏的样子。现指男女幼年时亲密无间。

【成语故事】:

  李白是唐朝最有名的大诗人,他有一首诗,是描述男女孩子彼此玩得很投机的情形;其中有两句是这么说的:“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青梅竹马”这句成语,就是从这两句诗中得来的。它的意思是说:小孩子们聚在一起,感情很好,很少发生过打架、吵架的事情。

  小朋友,当我们在引用这句成语的时候,还应该注意到描述的对象是谁,如果是同一个家庭的兄弟姊妹,或者是已经成年的知己朋友,就不太适合了。那么,“青梅竹马”到底用在什么人身上最适合呢?它通常是指男女各一人,在孩童时代就已经奠定很好的友谊,等到双方都长大了,由于常有机会接近的缘故,自然而然的,就发生了情爱的事情。这句成语,也可以用来追述两个成年人以往的感情,虽然他们都已经是成年人了,但是因为是追述他们的童年往事,所以,仍然可以引用。其实,广泛一点来说,这句成语对于人数和性别,并没有严格的限制,例如:有一群小孩子,大家聚在一块儿,彼此都很好,这样就可以说是“青梅竹马”,而不必特别去理会是男是女,或者是人数的多少了。

6、【成语】:害群之马

【拼音】:hài qún zhī mǎ

【解释】: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

【成语故事】:

  传说黄帝要到具茨山去拜见一位叫大隗的神。他遇到一个牧马儿童,就问: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吗?牧童答到:知道。黄帝感到这小孩不简单,就问他如何治理天下。牧童答到:治理天下跟牧马一样,只要去其害马者(除掉害群之马)就行了。黄帝一听,赶忙叩头致谢,称牧童为天师。

7、【成语】:爱屋及乌

【拼音】:ài wū jí wū

【解释】:因为爱一个人而连带爱他屋上的乌鸦。比喻爱一个人而连带地关心到与他有关的人或物。

【成语故事】:

  商朝末年,纣王穷奢极欲,残暴无道,西方诸侯国的首领姬昌决心推翻商朝统治,积极练兵备战,准备东进,可惜他没有实现愿望就逝世了。姬昌死后,他儿子姬发继位称王,世称周武王。周武王在军师姜尚(太公)及弟弟姬曰(周公)、姬奭(召公)的辅佐下,联合诸侯,出兵讨伐纣王。双方在牧野交兵。这时纣王已经失尽人心,军队纷纷倒戈,终于大败。商朝都城朝歌很快被周军攻克。纣王自焚,商朝灭亡。

  纣王死后,武王心中并不安宁,感到天下还没有安定。他召见姜太公,问道:“进了殷都,对旧王朝的士众应该怎么处置呢?”

  “我听说过这样的话:如果喜爱那个人,就连同他屋上的乌鸦也喜爱;如果不喜欢那个人,就连带厌恶他家的墙壁篱笆。这意思很明白:杀尽全部敌对分子,一个也不留下。大王你看怎么样?”太公说。

  武王认为不能这样。这时召公上前说:“我听说过:有罪的,要杀;无罪的,让他们活。应当把有罪的人都杀死,不让他们留下残余力量。大王你看怎么样?”武王认为也不行。

  这时周公上前说道:“我看应当让各人都回到自己的家里,各自耕种自己的田地。君王不偏爱自己旧时朋友和亲属,用仁政来感化普天下的人。”

  武王听了非常高兴,心中豁然开朗,觉得天下可以从此安定了。

  后来,武王就照周公说的办,天下果然很快安定下来,民心归附,西周也更强大了。

8、【成语】:百步穿杨

【拼音】:bǎi bù chuān yáng

【解释】:在一百步远以外射中杨柳的叶子。形容箭法或枪法十分高明。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个叫养由基的神箭手,射箭非常准,在那个时候要是举行全国射箭比赛,他肯定能当上冠军。不过当时也有个叫潘虎的人,也很擅长射箭,他听别人说养由基的箭术如何高明,心里很不服气,就找到养由基进行一场比赛。

两个人比赛那天,很多人听说高手之间要比赛射箭,都过来看热闹。那天靶子设在五十步远的地方,当中有一个小红心。潘虎“嗖、嗖、嗖”射了三箭,每一箭都不偏不倚地命中红心,而且三支箭紧紧地攒在一起,箭与箭之间几乎没有间距。在场的人立刻爆发出一阵热烈的喝彩声。潘虎脸上露出了非常得意的表情,向养由基拱拱手,示意轮到养由基射箭了。

养由基向四周环视一番,然后对潘虎说:“靶子太近太大了,根本就比不出真本事,不如射百步以外杨柳树上的树叶吧!”说完,他指着百步外的一棵杨柳树,叫人在三片树叶上做了记号。做好后,养由基拉弓射箭,只听“嗖、嗖、嗖”三响,每一支箭都从小小的树叶当中穿过。围观的人都不敢相信这是真的,过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欢呼声响成一片。

潘虎输得心服口服,对养由基佩服得五体投地。也正是这场比赛,给我们留下了一个百步穿杨的成语典故。

9、【成语】:屠龙之技

【拼音】:tú lóng zhī jì

【解释】: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

【成语故事】:

  有个人叫朱泙漫,他想学一种出奇的本领,听说支离益会宰龙,就去拜支离益做老师,向他学宰龙的本领。

  朱泙漫在支离益那儿学了三年,家产都花光了,才把宰龙的本领学到了手。可是天下本来没有龙,他到哪儿去施展他那绝妙的本领呢?

  “屠龙之技”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比喻毫不实用的所谓不平凡的本领。“屠”是“宰杀”,“技”是“技巧”,“本领”。

10、【成语】:三顾茅庐

【拼音】:sān gù máo lú

【解释】: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成语故事】:

  东汉末年,诸葛亮居住在隆中的茅庐里。

  谋士徐庶向刘备推荐说:诸葛亮是个奇才。刘备为了请诸亮帮助自己打天下,就同关羽、张飞一起去请他出山。可是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留下姓名,怏怏不乐地回去。隔了几天,刘备打听到诸葛亮回来了,又带着关羽、张飞冒着风雪前去。哪知诸葛亮又出门出去了,刘备他们又空走一趟。

  刘备第三次去隆中,终于见到了诸葛亮。在交谈中,诸葛亮对天下形势作了非常精辟的分析,刘备十分叹服。

  刘备三顾茅庐,使诸葛亮非常感动,答应出山相助。刘备尊诸葛亮为军师,对关羽、张飞说:我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诸葛亮初出茅庐,就帮刘备打了不少胜仗,为刘备奠定了蜀汉的国基。

  成语三顾茅庐由此而来。

11、【成语】:杯弓蛇影

【拼音】:bēi gōng shé yǐng

【解释】:将映在酒杯里的弓影误认为蛇。比喻因疑神疑鬼而引起恐惧。

【成语故事】:

  有一天,乐广请他的朋友在家里大厅中喝酒。那个朋友在喝酒的时候,突然看见自己的酒杯里,有一条小蛇的影子在晃动,他心里很厌恶,可还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后,心里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来。

  隔了几天,乐广听到那个朋友生病的消息,了解了他得病的原因。乐广心里想:酒杯里绝对不会有蛇的!于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来,在大厅墙上,挂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过酒杯的地方,乐广就跑到那个朋友那里去,把这事解释给他听。这人明白了原因以后,病就立刻好了。

  后来人们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惊扰。

12、【成语】:如火如荼

【拼音】:rú huǒ rú tú

【解释】:荼:茅草的白花。象火那样红,象荼那样白。原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成语故事】:

  春秋时代末期,吴国国王夫差连续征服了越国、鲁国和齐国,雄心勃勃,又继续向西北进军,打算一鼓作气征服晋国。

  可正在这个时候,越王勾践抄了吴王的后路。他带领军队一直打到吴国的国都姑苏(苏州),又派人马占据淮河,把吴王的退路切断了。

  这消息给吴王夫差当头泼了一盆冷水,他非常震惊,立即召集文臣武将商量对策。大家说,现在退回去等于两头打了败仗,还会两头挨打;如果能打败晋国,就等于在诸侯国中当定了霸主,再回去收拾越王勾践也不算晚。

  大主意已经拿定,当务之急是尽快征服晋国。考虑再三,决定出奇制胜。

  一天傍晚,吴王下达了命令。全军将士吃得饱饱的,马也喂足了草料。从全军中挑出三万精兵强将。每一万人摆成一个方阵,共摆三个方阵。每个方阵横竖都是一百人。每一行排头的都是军官。每十行,也就是一千人,由一个大夫负责。每一个方阵由一名将军率领。中间的方阵白盔白甲,白衣服,白旗帜,白弓箭,由吴王自己掌握,称为中军;左边的方阵,红盔红甲、红衣服;右边的方阵则一水儿黑色。半夜出发,黎明时分到达离晋军仅有一里路的地方。天色刚刚显出亮色,吴军鼓声大作,欢呼之声震天动地。

  晋军从梦中醒来,一看吴军那三个方阵和声威气势,简直都惊呆了:那白色方阵,望之如荼——像开满白花的茅草地;那红色方阵,望之如火——如熊熊燃烧的火焰;而那黑色的方阵,简直就像深不可测的大海。

  故事出自《国语·吴语》。成语如火如荼,形容某种人群或事物阵容之大,气势之盛。

13、【成语】:望梅止渴

【拼音】:wàng méi zhǐ kě

【解释】:原意是梅子酸,人想吃梅子就会流涎,因而止渴。后比喻愿望无法实现,用空想安慰自己。

【成语故事】:

三国时期,有一年夏天,曹操率领部队去讨伐张绣,天气热得出奇,骄阳似火,天上一丝云彩也没有,部队在弯弯曲曲的山道上行走,两边密密的树木和被阳光晒得滚烫的山石,让人透不过气来。到了中午时分,士兵的衣服都湿透了,行军的速度也慢下来,有几个体弱的士兵竟晕倒在路边。

郭翰很有礼貌地问:曹操看行军的速度越来越慢,担心贻误战机,心里很是着急。可是,眼下几万人马连水都喝不上,又怎么能加快速度呢?他立刻叫来向导,悄悄问他:“这附近可有水源?”向导摇摇头说:“泉水在山谷的那一边,要绕道过去还有很远的路程。”

曹操想了一下说,“不行,时间来不及。”他看了看前边的树林,沉思了一会儿,对向导说:“你什么也别说,我来想办法。”他知道此刻即使下命令要求部队加快速度也无济于事。

脑筋一转,办法来了,他一夹马肚子,快速赶到队伍前面,用马鞭指着前方说:“士兵们,我知道前面有一大片梅林,那里的梅子又大又好吃,我们快点赶路,绕过这个山丘就到梅林了!”士兵们一听,仿佛已经吃到嘴里,精神大振,步伐不由得加快了许多。

14、【成语】: 半途而废

【拼音】:bàn tú ér fèi

【解释】:废:停止。指做事不能坚持到底,中途停顿,有始无终。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有一个叫乐羊子的人,离开家到很远的地方去拜师学艺。一天,他的妻子正在家里织布,乐羊子突然回来了。他的妻子觉得奇怪,便问:你这么快就学完了?乐羊子说:没有,我在外面想家了,所以回来看看。他的妻子听了以后,拿起剪刀把一块已经织好的布剪成两段,然后对他说:这布是我辛辛苦苦、一点一点织出来的,现在我把它剪断了,就等于以前的时间和辛苦都白费了。你拜师求学,和我纺线织布是一样的!于是乐羊子离开家继续拜师求学去了。

15、【成语】: 按兵不动

【拼音】:àn bīng bú dòng

【解释】:按:止住。使军队暂不行动。现也比喻暂不开展工作。

【成语故事】:

  春秋末,晋国东部的卫国是个弱小的诸侯国。被迫与晋国结盟,实际上完全听命于晋国,不住地给晋国进贡财物。当时任国君的卫灵公不愿长久处于屈辱的地位,便与齐景公缔结盟约,从而与晋国断绝了关系。

  晋国执政的卿赵鞅不能容忍卫国背叛晋国的行为,立即调集军队,打算袭击卫国的都城帝丘,以迫使卫灵公屈服。在出发前,他先派大夫史默到卫国去暗中了解情况,并命他在一个月内回国。

  不料,一个月过去了。史默没有按时回国。赵鞅不知出了什么事,心神不定。有人猜测,可能史默已被卫国人拿住杀掉,又建议说,卫国是个小国,没有多少军事力量,晋国的大军一到,卫国的国君会不战自降,为此请赵鞅下令出兵。

  赵鞅不同意这个建议。他认为,卫灵公既然敢于同盟国断绝往来,一定会作好充分准备,不能草率行事,坚持等史默回来再考虑出兵的问题。

  过了半年,史默终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在卫国呆了这么长时间,史默回答说:“要想得到利益,却很可能得到害处,恐怕您还没有觉察出来吧!现在,卫国已任命受到过陷害的贤臣蘧伯为相国,这就使他在国内赢得了民心。”

  接着,史默又讲述了卫灵公为了激励国人反抗晋国的情绪而采用的方法。卫灵公派大夫王孙贾向国人宣告说,晋国已命令卫国,凡是有姐妹的女儿的人家,都要抽出一个人送到晋国去当人质。消息传开后,卫国到处是一片痛哭声和一片愤恨声。

  为了使国人相信这是事实,灵公又让王孙贾抽选出一批宗室大夫的女儿,准备送往晋国。结果,出发那天,成千上万的百姓不让她们去晋国当人质,并愤慨地表示要和来犯的晋军打到底,宁死不屈。

  史默还提供了一个动向:孔子已来到卫国,他的弟子子贡给灵公出谋划策。最后史默说:“卫国现在的贤臣很多,民气旺盛。国君非常重视贤臣的意见,采纳他们的计谋。想用武力使卫国屈服,恐怕要付出很大的代价!”

  赵鞅听了史默介绍的情况,认为进攻卫国的时机不够成熟,于是下令军队暂不行动,等待时机再说。

16、【成语】:暗箭伤人

【拼音】:àn jiàn shāng rén

【解释】:放冷箭伤害人。比喻暗地里用某种手段伤害人。

【成语故事】:

  春秋时,郑庄公手下有两位大将。一位岁数比较大,办事比较稳重,叫做颍考叔;另一位,比较年轻,办事比较浮躁,叫做公孙子都。这两人都很勇敢,可是公孙子都有一个弱点,总要跟别人攀比,别人一把他比下去,他心里就难受,有点儿嫉贤妒能。有一回出征,郑庄公让颍考叔当先锋,给了他二十辆战车。公孙子都一看:怎么我这支队伍就没有战车呢?他便直接跟颍考叔说:"您应该把战车拨给我十辆,因为我这后边也是队伍。我也需要战车呀。""子都,我是先头部队呀。要是我给你十辆战车,先头部队的战斗力就减弱了;先头部队打不好,您这后继部队恐怕也很难取胜。从全局考虑,战车我不能给您。"子都一听很不高兴,"同为朝臣,我要十辆战车你都不给吗?"两个人争了起来。最后,郑庄公一裁决,颍考叔讲的有道理。子都心里从此就怀恨颍考叔,"咱们走着瞧。"后来,郑国出兵攻打许国。颍考叔带领着郑军第一个冲上了城头,把许国的旗降下来,升上了郑国的旗。子都赶到城下时,晚了一步,一看,又被颍考叔比了下去。他心里十分嫉妒,便摘弓抽箭,一箭就把颍考叔从背后给射死了。颍考叔这一死,子都冲上城头说:"许国的都城是我攻下来的。"就这样,子都带着人马班师回朝。郑庄公出来迎接,并且在宫殿上设酒宴给子都庆贺胜利。酒宴上,郑庄公问起颍考叔,子都说:"颍考叔将军不幸,在前线中箭身亡。"于是,在酒宴之前,众人先给颍考叔默哀,然后才开始饮酒。没想到公孙子都可能是心中愧疚,或者是害怕郑庄公发现真相,心里压力太大,突然神智出了问题,端着酒杯便说:"你们知道我是谁吗?我是颍考叔。"这一下,文武群臣都吓了一跳,难道颍考叔的魂灵附到子都身上了?子都端着酒杯接着说:"我是被子都用箭射死的。"他便一边这样胡言乱语,一边冲到高处,跳下来死了。京剧里有出戏,叫《伐子都》,说的就是这个故事。这大概是最早的"暗箭伤人"的故事。

17、【成语】:杯水车薪

【拼音】:bēi shuǐ chē xīn

【解释】: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草。比喻力量太小,解决不了问题。

【成语故事】:

  有一天傍晚,有个叫赵大的人砍柴回来路过一个茶馆,看见里面坐着很多人,有的在喝茶,有的在乘凉。赵大把拉柴的车停在外面,也走进了茶馆。他刚喝完一杯茶,就看见茶馆外面一片红光,跑到门口一看,原来是自已的一车柴草着火了,火苗直往上蹿。赵大一边大喊:不好了,着火啦,快救火啊!一边跑进茶馆,端起桌子上的一杯茶水往柴草上泼去。茶馆里的人听到喊声,也都端起茶杯往车上泼。可是火不但没灭,借助风势反而更大了。赵大揪住衣襟,垂头丧气地蹲在地上直叹气。

18、【成语】:病入膏肓

【拼音】:bìng rù gāo huāng

【解释】: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与膈膜之间叫“肓”。形容病情十分严重,无法医治。比喻事情到了无法挽救的地步。

【成语故事】:

  春秋时,晋景公患了重病,派人到秦国请名医来医治。他在病床上梦见两个小孩,其中一个说:不好了,病人要请名医来了,咱们要遭祸的,快逃吧!另一个说:别怕,咱们躲到膏之下,盲之上,不管什么样的医生,用啥药,都把我们不能怎么样。景公醒来,觉得有些奇怪。心想,难道那两个小孩就是病魔?过了一会,秦国的医生来了,诊断后说:没办法了,你的病已经在膏肓,药力达不到那里,治不了啦。膏肓:古人把心尖脂肪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盲。

  这个成语形容病情严重到无法医治的地步,也比喻事态严重到不可挽救的地步。

19、【成语】:包藏祸心

【拼音】:bāo cáng huò xīn

【解释】:包藏:隐藏,包含;祸心:害人之心。心里怀着害人的恶意。

【成语故事】:

  公元前541年,楚国的公子围在副手伍举的陪同下带了许多兵马到郑国去迎亲。原来,郑国是个小国,楚国是个大国,郑国与楚国交好,以便靠它的力量与别的诸侯国抗衡。为此,大夫公孙段把女儿嫁给楚国的公子围。

  执政大夫子产见公子围带了许多兵马来迎亲,担心他乘机侵袭,便不让公子围等住进城里的馆舍,并派子羽对公子围说:“敝都的馆舍狭小,容纳不下您这么多的随从,请就住在城外,并举行迎亲仪式吧。”

  公子围很不满意,命太宰伯州犁对子羽说:“承蒙贵君赐给敝君大夫恩惠,把贵君大夫的女儿嫁给敝君的大夫作妻子。敝国这次迎亲极为隆重,出发前摆了宴席,在宗庙中进行了祭告。如果在野外举行迎亲仪式,是把贵君的恩惠赐到草丛里去了,我们就欺骗了先君,不能再当大臣,也不能回去了。请大夫再考虑一下。”

  子羽说:“我们郑国国家小,但国小并没有罪过,倒是依靠大国而不设防备,那才是罪过。我们本想通过联姻使自己得到安宁,而楚国作为大国却怀着害人之心来打我们弱小的郑国的主意,这是行不通的。”

20、【成语】:兵不厌诈

【拼音】:bīng bú yàn zhà

【解释】:厌:嫌恶;诈:欺骗。作战时尽可能地用假象迷惑敌人以取得胜利。

【成语故事】:

  “兵不厌诈”这则成语的厌是:满足,诈:欺骗手段。用兵作战可以尽可能多用欺诈的战术迷惑对方,以获取胜利。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难一》,繁礼君子,不厌忠信,战阵之间,不厌诈伪。君其诈之而已矣。

  公元前633年,楚国攻打宋国,宋国向晋国求救。第二年春天,晋文公派兵攻占了楚的盟国曹国和卫国,要他们与楚国绝交,才让他们复国。楚国被激怒了,撤掉对宋国的包围,来和晋国交战。两军在城濮(今山东鄄城西南)对阵。

  晋文公重耳做公子时,受后母迫害,逃到楚国,受到楚成王的款待。楚成王问重耳以后如何报答,重耳说:“美女、绸缎等等,您都有了,我能给您什么呢?假如托您的福我能回国执政,万一遇到两国发生战争,我就撤退三舍(舍为十里)。如果楚国还不能谅解,双方再交手。”

  为了实现当年的诺言,晋文公下令撤退九十里。楚国大将子玉率领楚军紧逼不舍。

  当时,楚国联合了陈、蔡等国,兵力强;晋国联合了齐、宋等国,兵力弱。应该怎样作战呢?晋文公的舅舅子犯说:“我听到过这样的说法:对于注意礼仪的君子,应当多讲忠诚和信用,取得对方信任,在你死我活的战阵之间,不妨多用欺诈的手段迷惑对方。你可以采取欺骗敌军的办法。”

  晋文公听从了子犯的策略,首先击溃由陈、蔡军队组成的楚军右翼,然后主力假装撤退,引诱楚军左翼追赶,再以伏兵夹击。楚军左翼大败,中军也被迫撤退。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城濮之战。晋国取胜后,与齐、鲁、宋、郑、蔡、莒、卫等国会盟,成为诸侯霸主。

  在这个故事中,还引申出另一个成语“退避三舍”,用来比喻退让或回避,避免发生冲突。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b06b65bc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5e.html

《20个有趣的成语小故事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