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改革开放30周年的变化

发布时间:2011-01-01 16:17: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新华网深圳1125日电 题:改革开放成就深圳速度

  新华社记者王传真 吴俊

  深圳经济特区是邓小平亲自倡导设立的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1980年的深圳还是一个贫穷落后的边陲小镇,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道;28年后的今天,深圳已成为拥有超千万人口、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的现代化大都市。其发展速度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发展史上的奇迹,印证了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战略先机。

   经济高速增长,深圳速度令世人瞩目

  28年来,深圳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紧紧抓住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保持了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综合经济实力迅速跻身全国大中城市前列。

  1980年-2007年,深圳GDP年平均增长269%,地方财政收入年平均增长369%,出口总额年平均增长343%。2007年,深圳实现GDP6801亿元,位列全国内地大中城市第四位。人均GDP在内地大城市中率先突破1万美元大关,外贸出口总额1685亿美元,连续15年居全国首位;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58亿元,列全国城市第三位。

  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深圳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起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领先全国的深圳效益28年来,深圳逐步建立起门类齐全的制造业和服务业体系,形成了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物流业、文化产业等四大支柱产业,在全国经济格局中占据重要地位。

  以自主创新为特征的高新技术产业现已成为深圳的第一支柱产业。今年6月,经国家发改委批准,深圳成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的试点。2007年,深圳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7599亿元,其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全部高新技术产品产值的58%。

  2007年深圳专利申请量35808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9198件,占536%,连续两年居全国第一位,PCT国际专利申请2170件,占全国总量的398%,连续4年居第一位。深圳全市自主品牌已达5万多个,被评为全国品牌之都

  良性的产业结构产生了良好的发展质量和效益。2007年,深圳全市每平方公里土地产出GDP达348亿元,比上年提高05亿元。万元GDP能耗、万元GDP水耗不断下降,全市二氧化硫和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下降69%和47%。深圳已经开始走上一条低投入、低能耗、高产出、高效益的经济增长路子。

   用好用活政策,创造多个第一

  28年来,深圳经济特区勇敢地充当了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深圳敲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土地利用市场化的序幕;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开启了中国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进程;率先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对外商实行国民待遇;率先按市场原则形成了资本、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院长梁桂全认为,深圳之所以能取得今天的成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善于用好用活政策,在体制机制上寻求新突破。

  特区建立之初,中央赋予一些特殊的经济优惠政策和相对灵活的经济管理体制,但如何用好、用足、用活这些政策,而不是用歪政策,对特区的发展至关重要。深圳在大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进行制度创新,勇于突破体制机制性障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活力。

  深圳市还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动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率先建立和完善政府、单位、个人共担责任,权利和义务相统一,覆盖户籍和非户籍员工的新型社会保障制度,为全国建立符合国情的社会保障制度积累了经验;率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执行力和行政效率,在转变政府职能,建设负责任、有权威、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政府方面作出了探索。通过这些改革,深圳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

  今天的深圳依然在多个领域创造第一。在1119日至20日于深圳召开的广东省经济特区工作会议上,广东省委副书记、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说,深圳将把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作为当前深圳特区改革攻坚的重要突破口,用5年时间建立起全新的现代公共服务型政府,比全国提前7年完成。

  着眼全球,积极调整发展战略

  梁桂全认为,深圳取得成功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积极调整发展战略。

  在特区建立初期,发展加工贸易是优惠政策下效益最快最好的形式。但深圳没有满足于此,而是较快地从单纯的贸易活动中脱离出来,逐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其后又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断调整目标和战略,最终将目标定位于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并朝这个方向努力推进。

  同时,深圳始终坚定不移地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大胆引进国外资金、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了全方位开放的外向型经济格局。从1993年起,深圳外贸出口总额连续15年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目前,在深投资的世界500强跨国公司已达148家,全市累计利用外商直接投资374亿美元。

  梁桂全说,作为对外开放的门户,特区的发展必然要与世界发展紧密相连。深圳特区能及时与国际产业转移与分工相承接,从制造加工业到高新技术产业和金融、物流等现代服务业,逐步在发展和积累的过程中升级调整,因此能把握住国际产业转移和分工的机遇。

  深圳市市长许宗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尽管深圳28年来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深圳市委市政府也清醒地认识到,当前深圳正处于四个转型期:一是社会发展从传统社会向公民社会转型;二是产业发展由低端向高端转型;三是城市建设由二元化向特区内外一体化转型;四是城市管理从粗放式向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管理转型。在转型过程中,一些事关全局的宏观性、战略性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有效缓解,未来的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下一步,深圳将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争创一流,用世界眼光和标准推动发展,加快推进改革开放和制度建设,加快推进产业升级和自主创新,加快推进深港合作和国际化城市建设步伐,加快改善民生和促进社会和谐,努力实现经济发展质量、效益与速度相统一,为争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示范市,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模式作出新贡献。

2010年,深圳经济特区30周岁,特区中的特区光明新区3周岁。

  既不同于行政区、也不同于开发区的光明新区,兼具开发区和行政区双重职责的光明新区,是深圳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新探索。

  深圳市委书记王荣寄希望光明新区:打造深圳经济发展新的区域增长极,成为深圳经济发展的主战场

  区内的大片绿地,路旁的道道绿荫”……走进光明新区,处处见绿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产业”……人们看到了更多的绿

  绿色,已成光明新区的标准色,现代化的绿色新城正在崛起。

  生活、工作在光明新区的花甲老人汪明齐,以一首七律诗抒发他的3年感怀:新区开建启宏图,规划先行高点筹……再干三年刮目看,光明更亮绿更稠

 绿色,铺就着光明新区的发展之路……

绿色手笔绘光明 

  坚持科学规划先导,坚持基础设施先行。光明新区成立伊始,就为新城定制了一整套绿色规划,并以此拉开新区城市大开发、大建设的大幕。

  3年前,光明新区党工委书记田夫给新区规划建设设定标准:从某种程度上看,新区的城市形象要能代表深圳城市建设的未来,要向国际一流城市看齐,用国际化的视野和高于特区的标准规划绘制新区绿色蓝图现在,他又遵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提高了标准:光明新区将努力打造深圳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区域增长极,成为深圳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的主战场

绿色产业绿色交通绿色建筑绿色社区绿色空间绿色生态,一连串的绿色意识;《绿色新城总体规划》、《绿色新城建设行动纲要和实施计划》、《绿地系统规划》、《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规划》,40多个绿色规划;制度创新、政策保障、技术引进、资源支持,多方面的绿色保障……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改革发展启示录

30年前,深圳有个罗芳村,深圳河对岸的香港也有个罗芳村。深圳罗芳村农民年收入134元,而香港罗芳村却高达13000港元。一河之隔,差之百倍。

  30年后,过去水草寮棚的深圳河北岸,魔术般耸立起与南岸香港相媲美的摩天大楼。

  如今的深圳,可与北京、上海、广州比肩:GDP稳居全国大中城市第四;人均GDP全国第一;外贸出口连续17年全国第一,占全球比重高达1.2%,超过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出口额。

  站在全国看深圳,这是快速崛起的典范,是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让历史昭示未来,“而立之年”的深圳在改革发展实践这本大书中留下了哪些启示?

  人口超过1400万,GDP已达820123亿元,外贸出口连续17年全国第一,167家世界500强企业扎根深圳

  改革开放是特区脱胎换骨的法宝

  825日,“庆祝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0周年系列活动:五个领域60大项目开工仪式”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挥毫题写的蛇口“海上世界”隆重举行。随着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荣一声动工令,深圳市范围内60大项目宣布一起开动。

  记者了解到,这些项目的总投资达到1053亿元。按照规划,招商局将在未来5年至8年再投资600亿元,再造一个新蛇口。

  时隔30年后,蛇口再次成为目光聚集的焦点。作为最早开放的“一个圈”,蛇口是深圳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

  30年前,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条例》,这标志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正式建立。

  当时西方媒体惊叹:“铁幕”打开了!

  改革的画卷于是铺展开来。没有钱,如何杀出一条血路来?参照国际惯例,向地要钱。1987121日,为了将国有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换取建设资金,深圳举行了新中国首宗土地使用权拍卖会。一块面积为8588平方米的土地,起价200万元,最后以525万元成交。深圳敲下这一槌是需要很大勇气的,因为这一切在当时还是“违规”行为。但几个月后,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修改宪法草案,明确规定“土地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从此开始了我国土地制度的重大改革。

  光靠卖地还不够,深圳想到了“借鸡下蛋”――引进外资。深圳特区建立之初的10年内,正逢亚洲四小龙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其他东亚国家特别是中国珠三角大规模转移的机遇,深圳成为我国第一个接收外资的地区。19781218日,作出改革开放决策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幕当天,我国首家“三来一补”外资企业――上屋怡高电业厂决定落户深圳。紧接着,外资企业在深圳遍地开花。1979年底,香港妙丽集团董事长刘天就搭着自行车过罗湖关,在深圳开建全国首家合资酒店。同一年,泰国农牧业大王谢国民率领正大集团进入深圳,取得了深圳市“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深圳正大康地有限公司,成为深圳特区最早、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

  漫步今日深圳街头,一栋栋崭新的高楼大厦展示着这个年轻城市的朝气与活力,在鳞次栉比的高楼掩映中,曾经的地标建筑国贸大厦已显得有些陈旧,它的高度早已被地王大厦和正在建设的京基大厦相继超越,但它所象征的“深圳速度”却仍激励着深圳人。据统计,30年来,深圳市累计吸收外商直接投资4562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27,高于同期经济增长速度。截至2009年底,世界500强中已累计有167家企业在深圳投资。

  今年7月1日,深圳经济特区范围从原来的福田、罗湖、南山、盐田四区延伸到全市,特区面积从327.5平方公里扩大至1952.8平方公里,深圳发展由此步入了“大特区”时代

经济体制调整、两次思想解放,行政体制改革的大幕已经开启,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路越走越宽”

  解放思想是特区持续发展的原动力

  822日,“经济特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会上,《求是》杂志社总编辑张晓林在讲话中说到,深圳30年发展历史硕果累累,其中经验很多,但可以肯定地说每一个成果都与解放思想紧密相联。

  记者不禁想起2008年北京奥运会火炬传递时,一位当地电视节目主持人见到火炬手高擎奥运圣火,从小平画像前微笑着跑过时所讲的话:没有当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圳现代化只能是一句空谈。

  思想总是要走在行动之前,就像闪电一定走在雷鸣之前一样。1978年,一场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破题的思想解放风暴席卷中国。而在此之前,淮北农民在分田到户的“生死书”上摁下手印、北京中关村的科技人员丢下“铁饭碗”的消息都给“跃跃欲试”的深圳以足够的勇气。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刚拉开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帷幕,建立特区,本身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解放思想最大的实践之作。

  破旧鼎新一直是特区人的优秀品质:面对“计划崇拜”,深圳确立了“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目标;面对谈钱色变,深圳喊出了“时间就是生命,效率就是金钱”的时代口号;在“杀出一条血路”的征途上,深圳“摸着石头过河”,留下了许多全国首创。深圳落下了土地公开拍卖的第一槌;深圳率先改革了传统的劳动工资制度和组织人事制度;深圳第一个在全国放开了物价管理体系;深圳制定了全国的第一部采购条例……

  前些年,一篇题为《深圳,你被谁抛弃?》的网文深深触动了深圳人的心。一时,“特区不特”,深圳与“标兵”的差距在拉大,与“追兵”的距离在缩小。但深圳没有害怕,相反,在思想解放的征途上,深圳反而大步向前。

  2007年的广东省委十届二次全会吹响了新一轮思想大解放的号角: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推动新一轮大发展!时任深圳市委书记刘玉浦在全市解放思想大会上告诫深圳的领导干部:不能为定势所困,不能为成绩所累,不能为视野所限,不能为艰难所惧。解放思想,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场自我的革命。深圳要大发展,必须解放思想,必须不断激发出与时俱进、创新创业的精神!

  进入新世纪以来,深圳在持续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同时,积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成立行业协会服务署改革办公室和市政府服务大厅,推行电子政务,改革重大投资项目审批制度,加快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同时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2009年7月底,深圳大部制改革大幕开启,深圳市政府机构精简幅度达到1/3,按照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思路将政府机构设置为委、局、办三个层次……各方好评如潮、充满期待。

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列全国之最,“世界名牌”、“中国名牌”位列全国城市榜首

  创新基因是特区经济腾飞的推进器

  在美国《商业周刊》今年上半年公布的“2010年度全球科技企业一百强”排行榜单上,有两家中国企业跻身前十强:比亚迪和腾讯。令人惊奇的是,这两家中国企业都来自同一个地方:深圳。事实上,比亚迪和腾讯成功的例子仅仅是深圳众多高科技创新企业的一个缩影。它们的背后,活跃着一个庞大的深圳本土创新型企业群体。

  镜头拉回到上世纪八十年代:1984年,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侯自强在深圳下海,成为深圳第一家高新技术企业“中科健”的董事长。侯自强说,在深圳,他迈出了科学技术从实验室走向市场的第一步。1987年,43岁的退役军官任正非放弃团级待遇,凑来2万元钱干民营。如今,任正非的“华为”成为中国通信制造业的第一企业……

  深圳流传着“四个90%”的说法,即90%以上的研发机构设在企业,90%以上的研究开发人员集中在企业,90%以上的研发资金来源于企业,90%以上的发明专利出自企业。

  记者参观了华为公司技术研发和产品展示中心、物流中心以及数据中心等部门,这里的办公自动化程度非常高,整个办公区域几乎看不到员工的身影,一条条自动化流水生产线有条不紊地运行。华为公司的新闻发言人傅军介绍说,2002年以来,华为的专利申请量一直处于中国企业第一位,连续四年申请增长量超过500件,去年国内专利申请量就突破了2000件,与业界跨国公司的年均申请量持平。另一方面,为支撑海外市场的发展,华为申请的国际专利和PCT专利累计达800余件。

  解码深圳独特的创新基因,深圳市社会科学院院长乐正告诉记者:“在深圳,政府把角色定位在完善创新环境,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和建立完善的创新激励机制,引导和鼓励企业进行创新,最终获得了成效。”

  “软环境”辅以“硬支持”,深圳政府部门看似“无为”,胜似“有为”。深圳本土上市公司大族激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1996年,大族激光创始人高云峰蛰居在深圳上步工业区一个200平方米的办公室里,和20多名员工怀揣着做中国激光设备市场主人的梦想。2004年,大族激光成为深交所首批中小板上市公司。截至今年8月,公司股票总市值约80亿,净资产较创业之初增长200倍。回首大族激光的创新传奇,怎么也绕不开深圳高新投资的支持。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说,深圳给比亚迪的帮助很多,“最大的帮助,也是让比亚迪感受最深的,还是这片土地给比亚迪创新的土壤、创新的氛围和精神。”

  30年,当年只有“1个农技站、2名技术员”的深圳,今天将“深圳制造”变为“深圳创造”,发明专利和PCT国际专利申请量位列全国之最; 30年,企业家们由引进来变为走出去,深圳的“世界名牌”、“中国名牌”数量居全国各城市榜首。

人均GDP全国第一,最低工资标准高居国内榜首,政治公平,文化多元,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

  和谐发展是特区永葆活力的新远景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陈鸿宇如此表达对深圳的期望:“如果深圳能继续保持‘真善美’的城市化,民众在经济上易于就业也易于创业,在政治上享受充分的参与权和知情权,在文化上拥有多元化的精神享受,促使社会更加稳定、更加和谐,这就是特区未来应该立起来的方向。”

  30年来,深圳的全面发展硕果累累,“幸福深圳”正阔步走来。

  ――居民生活质量极大提高。2009年,平均每百户城镇居民家庭耐用消费品拥有量为:彩色电视机126.2台,电冰箱97.1台,移动电话223部,组合音响46.2套,空调器210.8台,家用电脑102.9台,家用汽车32.9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6.64平方米。博物馆、美术馆、公园免费向市民开放。

  ――生态环境保护卓有成效。2008年深圳万元GDP能耗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继续下降,万元GDP水耗同比下降10.5%。在全国首次划定“基本生态控制线”,将超过全市市域面积一半的1100平方公里的农业保护区、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以及绿化隔离带等非建设用地,以法定的方式强制加以保护。仅2008年,深圳共有10项工程列入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率先推广“屋顶绿化”等措施。

  ――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作为全国吸纳农民工最多的城市之一,1992年就开始在全国率先实行最低工资保障制度,1994年《深圳经济特区最低工资条例》颁布以来,深圳市已先后14次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目前,深圳特区内最低工资水平在全国各主要城市中居第一位。通过持续开展关爱行动、实施居住证制度、以积分制拓宽农民工入户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务工文体活动等,把这座城市打造成为所有建设者的共同家园。

  ――提高了公共文明水平。深圳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和公共文明水平,推出了一系列新招、实招。深圳在全市定期开展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测评不定时间、不打招呼、不听汇报,采取暗访、电话调查和问卷调查方式进行。测评结果在媒体上定期公布,根据测评结果实施行政问责,并将测评成绩纳入各级领导班子绩效考核。如今,深圳正积极酝酿将文化创意产业纳入第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并研究制定相应的振兴发展规划和产业扶持政策。

  ――加强了民主政治建设。加快建设有中国特色的公民社会,是深圳的新起点、实现新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在不久前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上,深圳首次公推直选产生了14名市党代表,注册会计师马洪成为唯一自荐成功的“黑马”。随后,深圳又成功“试水”市政协委员提名公推直选,这也属全国首次。两次公推直选引起了广泛关注,有媒体评价“深圳民主政治建设再迈新步”。

  ――致富不忘国防。1991年,拥有现代化装备的特区民兵应急分队正式组建,铸起了维护特区稳定的钢铁长城。1994年,率先组建了国防教育基地,使之成为特区开展国防教育的场所,成为深圳推行国防教育的一个品牌。仅去年,完成军训人数2万多名,对一半以上民兵进行了专业强化训练。市委、市政府、警备区专门汇编了《国防法》、《民兵工作条例》和其他法规,复印到每名领导干部。将每年11月定为深圳“全民国防教育宣传月”。近年来,深圳多次被广东省评为“党管武装先进市”。

  正如上海世博会上,深圳展区的主题是“中国梦想试验场”,深圳特区承载的是一个国家的梦想。站在新的起跑线上,我们祝福深圳永立潮头,不断开拓进取。

深圳新闻网 而立之年,深圳再出发。在未来5年即“十二五”期间抢抓机遇、科学发展,对于深圳创造下一个30年的辉煌,具有重要的开局和起步意义。为此,深圳诚聘高层次专家组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专家委员会,召开“十二五”发展规划咨询会,积极主动地吸纳各方智慧,正是为了制定最优规划,从而引领深圳实现科学发展。

回首30年,深圳不仅创造了经济高速增长的奇迹,也谱写了社会全面进步的精彩篇章,其中科学的规划和决策起到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站在新起点,深圳要当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必须不断破解所面临的新的现实问题,必须拿出经济社会发展新的最优规划。

作为首个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深圳如何以自主创新引领经济发展方式率先转变?在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中,深圳如何拓展经济腹地,增强辐射能力,强化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地位?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深圳如何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打造高水平、高品质的社会和谐发展示范区?……回答好这些在深圳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战略性、全局性和突出意义的重大课题,必须明晰前进方向,形成科学规划,指导实践发展。

科学规划的形成离不开集思广益。深圳市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中,明确提出开门纳谏、吸纳民智、借用“外脑”。发扬民主、扩大参与,采取公告、听证等方式吸纳民间智慧,无疑是激活群众主人翁意识、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体现。而借用“外脑”,尤其是兼备较深学术造诣和较大社会影响的高端人士的智慧,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借助成立战略专家委员会这一形式,有利于使深圳的规划和发展可以更多地从国家战略高度,以国际视野、全局眼光来审视、谋划和实施,对确保深圳各级政府部门决策的科学性将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以创新思路制定科学规划,以科学规划引领未来发展,深圳下一个5年、下一个30年必将更美好。(深圳特区报评论员)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胡锦涛

宋丁表示,对于深圳来说,投资无疑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但是,在进行结构调整、实现未来经济增长上,内需应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制高点。未来我们需要大力发展如腾迅、比亚迪这样既能满足和推动居民消费,同时也能受益于居民消费推动的新兴产业。“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离开了人才都是一句空话。我注意到,总书记此次发表讲话的地方选择在深圳大学城这样一个具有浓厚学术气氛的地方举行,这一点正体现了对创新型人才的重视。”宋丁说,过去的30年,深圳最恰当地利用了全国乃至世界的高端人才,未来我们仍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这是深圳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上继续引领全国的基本命脉。

深圳新闻网 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高端化发展。昨天,我市工业经济工作会议部署了下一步的工作目标: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13.8%,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3.7%。

今年以来,劳动力和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上涨,企业经营成本明显增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使得我市工业产品出口受到影响……怎么办?会议提出,要转变工业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工业向高端化发展。增强工业基础研发和源头创新能力成为我市下半年的首要任务。今年下半年,我市将加快组建前沿技术、重大共性和关键技术的公共研发平台,合理布局建设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重要科研机构和重大创新能力建设项目。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今年下半年的重点。我市将进一步认真落实生物、新能源、互联网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尽快编制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经济增长点。——转变方式推动工业高端化发展

深圳新闻网 当前,创新驱动型经济和知识经济在我们的城市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够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快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创新人才的规模与质量。

昨日(920日),2009年度深圳市科技创新奖向社会公示,这是全市最具影响力、奖金额最高的科技创新大奖,是激励、引导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杠杆”。

创新是深圳的灵魂。一座城市创新之魂的铸造,需要一批引领创新风潮的杰出人才。

在最近评选出的深圳经济特区30年30位杰出人物中,马化腾、侯为贵、王传福等10名杰出创新人物,就是深圳人心目中引领创新风潮的灵魂人物。在他们身上,闪耀着大无畏的进取精神和勇于探索未知领域的开拓精神;在他们身上,充满了永不满足的求知欲和永无止境的创造欲;在他们身上,具备了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较强的创造才能。他们为深圳人树立了创新型人才的标杆,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杰出创新人物在杰出人物评选中占据了相当比重,这表明了创新在推动深圳发展中的分量,体现了深圳人对创新的崇尚。人才是一切创新活动的根本,承载着城市腾飞的梦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建立自主创新体系,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关键在哪里?在人才!30年来,深圳的人才队伍、特别是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队伍有了长足的发展,初步建立了一支数量较为可观、门类相对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队伍。但是,这还远远不够!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造就创新人才、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已成为提升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的基础与核心,关系到我们能否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与全球产业分工中占据有利位置,与发达国家和先进城市相比,我们的创新人才实力还很不足。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当前,创新驱动型经济和知识经济在我们的城市经济中所占的比例还不够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能否快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创新人才的规模与质量。

城市人才高地的构筑,人才创新活力的迸发,就得要高度重视、舍得投入。尤其要从体制机制上,多多构建一些人才引进、培养、使用的“政策磁石”,使深圳成为一个人才安居乐业的强大磁场;多多设置一些推动人才创新的“激励杠杆”,使千千万万各领域各层次人才在各自岗位上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精神状态敢于创新、乐于创新,形成全社会崇尚创新、参与创新的良好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8eadbc960590c69ec376a1.html

《深圳改革开放30周年的变化.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