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种海洋生物的介绍

发布时间:2020-10-15 01:30:5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100种海洋生物》
1 毛蚶(seapharca subcrenata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Mollusca )双壳纲侣ivalvia)列齿目 (Taxodonta )蚶科(Arcidae )毛蚶属 形态特征:成体壳长4-5厘米,壳面膨胀呈卵圆形,两壳不等,壳顶 突出而内卷且偏于前方;壳面放射肋30-44条,肋上显出方形小结节;

铰合部平直,有齿约50枚;壳面白色,被有褐色绒毛状表皮。

分布境地:我国近海海域均有分布。

2.泥蚶(Tegillarca granosa)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双壳纲,列齿目,蚶科,蚶属

形态特征:贝壳极坚厚,卵圆形。两壳相等,极膨胀,尖端向内卷曲。

韧带面宽、角质、有排列整齐的纵纹。壳表放射肋发达,肋上具颗粒 状结节,故又名粒蚶。壳石灰白色,生长线明显。壳内面灰白色,无 珍珠质层。铰合部直,具细而密的片状小齿。前闭壳肌痕呈三角形, 后闭壳肌痕呈四方形。

分布境地:广泛分布于-西,生活在内湾潮间带的软泥滩中。世界泥 蚶产量主要产自沿海国家。

3.青蛤(Cyclina sinensis )

分类地位:,双壳纲,、

形态特征:贝壳略呈圆形,长 35 cm,高35cm,厚约。壳外表 黄白或青白色。壳顶歪向一方,并有以壳顶为中心的同心层纹,排列 紧密,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腹缘带细齿状,壳内面乳白色或 青白色。光滑无纹。

分布境地:分布於日本及中国大陆,台湾产量以西部河口或砂泥底质 的海域居多

分类地位:,双壳钢,帘蛤目,帘蛤科。文蛤属 形态特征:贝壳较大而厚,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近圆形,两壳相等, 前后不等。壳长略大于壳高。壳顶突出位于背部稍靠前方。小月面 狭长呈矛头状。面宽大,卵圆形。韧带黑褐色凸出壳面。贝壳表面 膨胀,光滑,被黄褐色壳皮。同心生长纹清晰。壳面花纹在幼贝较丰富 而有变化,大形个体通常在背部有锯齿状或波纹状花纹。 壳内面白色, 前后壳缘略呈紫色。铰合部宽,具3个主齿,右壳有2枚前侧齿,左 壳仅有一个前侧齿。

分布境地分布于日本、朝鲜和中国沿海 5.贻贝(Mytilus edulis )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Mollusca )双壳纲(Bivalvia)异柱目

(Anisomyaria)贻贝科(Mytilidae )贻贝属 形态特征:贝壳中等大小,较薄,呈楔形,前端略尖,后端宽而圆, 背缘呈弧形,腹部较直。壳长不及壳高的两倍。壳表面黑褐色,壳顶 端常呈紫色;壳内面灰白色或淡蓝色。足丝淡褐色,细而软,端部扩 大呈盘状。

分布境地:分布于南北两半球中高纬度海域的沿岸带, 以英吉利海峡、 北海、地中海、日本海及北美两岸数量较多,中国的黄海与渤海也有 分布。

6.溢蛏 (razor clam)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Mollusca) (Bivalvia )竹蛏科(Solenidae)

形态特征:斧足大而活跃,贝壳脆而薄呈长扁方型,自壳顶到腹缘, 有一道斜行的凹沟 分布境地:海水度低的河口附近和内湾软泥海涂

7.海瓜子(Moerella iridescens )





贝壳呈长卵形,长仅2厘米,壳极薄而易碎,表面灰白略 带肉红色,常潜于泥涂中约 56厘米处 分布境地:分布于潮汐频繁的泥滩 8.扇贝(scalloP )

分类地位 (Mollusca )(Lamellibranchia )(Pterimorphia )(Pterioida )、扇贝属、(Pectinidae )。

形态特征壳扇形但蝶铰线直蝶铰的两端有翼状突出。大小约〜 15公分(16以上。壳光滑或有辐射肋。肋光滑、鳞状或瘤突状, 色鲜红、紫、橙、黄到白色。下壳色较淡,较光滑。有一个大。外套 膜边缘生有眼及短,触手能感受的变化,壳张开时如垂帘状位于两壳

分布境地:广泛分布于各海域,以海的种类最为丰富,已发现约 45

9. 口虾蛄 mantis shrimp

形态特征:身体窄长筒状,略平扁,头胸甲仅覆盖头部和胸部的前 4 节,后4胸节外露并能活动。有1对带柄的复眼。这两个体节在头部 前端能活动。腹部宽大,共6节,最后另有宽而短的尾节,与腹部最 后1对附肢构成尾扇。口位于腹面两个大颚之间。肛门开口于尾节腹 面。

分布境地:在我国、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国沿海都有分布。

10. 中华管鞭虾 Solenocera crassicornis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游泳亚目、管鞭虾科、管 鞭虾属 形态特征:甲壳薄而光滑,体橙红色。额角短,末端伸至眼末,上缘 具8-10齿(包括胃上刺)有3-4齿位于头胸甲上。无颊刺。脊很低

(上无中央沟),伸至头胸甲后缘。触角刺、眼后刺、眼后刺等大, 肝刺略小,颈沟很深而宽,上端斜伸至背部。眼后刺后部与肝刺之间 有1深沟,在肝刺前方与颈沟、肝沟汇合;肝沟后部平直,前部斜向

下方,至前方中间被微脊断开。长约为第 6腹节的倍,侧缘一般无 刺。在幼小个体中,可见到很小的固定刺。成体尾节侧缘没有固定刺。

第一鞭约为头胸甲长的倍。雄性交接器背侧叶末缘有20-28根短小细 刺,侧叶腹缘有1匙状突起,末端稍向外侧弯。交接器第4步足底节 发达,内后缘突出面钝角突。

分布境地:、、以及中国的、至粤东、粤西及海南岛东部均有分布。

11.哈氏仿对虾 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 (Miers)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仿对虾属。

形态特征:体长60-95毫米,甲壳较厚而坚硬,表面陷沟处有软毛。

额角长,末端尖细,基部上缘微隆起,中部向下弯曲。眼较大,呈肾 状,斜生,眼柄粗短。

分布境地:中国黄海南部和东海北部均有分布国外分布于巴基斯坦、 印度、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

12.鹰爪虾 Trachypenaeus curvirostris (Stimpson)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 形态特征:体较粗短,甲壳很厚,表面粗糙不平。体长 610厘米, 体重45克。额角上缘有锯齿。头胸甲的触角刺具有较短的纵缝。

腹部背面有脊。尾节末端尖细,两侧有活动刺。眼大。体红黄色,腹 部各节前缘白色,后背为红黄色,弯曲时颜色淡浓和形状似鸡爪 分布境地:中国沿海,东海及黄渤海产量较多。生活于浅海的泥沙地

13.日本对虾 Penaeusjaponicus

予夢Z

亠*- J J 7書& * 1 V, W .

'嵐I ' *

A

V-

:2

0

* X

* '

1Z

7 ; jV

J r

丿

匚上-

f

:-S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 Crustacea、十足目Decapoda、游

泳亚目 Natantia、对虾科 penaeidae、对虾属 penaeus

形态特征:体被蓝褐色横斑花纹,尾尖为的。额角微呈正弯弓形,

上缘810齿,下缘12齿。第一触角鞭甚短,短于头胸甲的1/2

第一对步足无座节刺,雄虾交接器中叶顶端有非常粗大的突起, 雌交

接器呈长圆柱形。成熟虾大于。

澳大利亚北部、非洲东部及红海等均有摆息

14. 中国对虾 Fenneropenaeus chinensis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对虾科,对虾属 形态特征:个体较大,体形侧扁。雌体长1824厘米,雄体长1317厘米。甲壳薄,光滑透明,雌体青蓝色,雄体呈棕黄色。通常雌 虾个体大于雄虾。对虾全身由20节组成,头部5节、胸部8节、腹

7节。除尾节外,各节均有附肢一对。有 5对步足,前3对呈钳 状,后2对呈爪状。头胸甲前缘中央突出形成额角。 额角上下缘均有 锯齿 分布境地:渤海海域

15.三疣梭子蟹 Portunus trituberculatus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八,梭子蟹属 形态特征:头胸甲呈浅灰绿色,前鳃区具一圆形白斑,大部分为紫红 色带白色斑点,一部分或整个腹面为白色,前3对步足长节和腕节也 呈白色掌部为蓝白色,软毛棕色,指节紫蓝色或紫红色 4对步足 为绿色带白斑点,指端紫蓝色。生活在海草间的个体体色较深。为杂

食性,鱼、、均食,甚至也食同类,喜食动物尸体。 头胸甲呈梭形, 稍隆起。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1个在胃区,2个在心区。其

体型似,两端尖尖如织布梭,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两前侧缘各具 9 个锯齿,第9特别长大,向左右伸延。额缘具4枚小齿。额部两侧有 1对能转动的带柄复眼。有胸足 5对。螫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内 缘具钝齿。第4对步足指节扁平宽薄如桨,适于游泳。腹部扁平(俗 称),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圆形。雄蟹背面茶绿色,雌蟹紫色, 腹面均为灰白色 分布境地:印度-西太平洋区已知50多种,中国沿海已有17种,本 种产于中国、和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牙鲆属 形态特征:牙鲆属鱼类体型圆形,侧扁;两眼均位于头部的左侧,偶 有位于右侧的异常个体;颌齿强或中大,前方有些呈犬齿状;第1脉 间棘不突出于臀鳍基底短,略对称;左右侧线发达,在胸鳍上方有 弓关弯曲部,无颞上支。牙鲆属牙鲆鱼体延长,呈卵圆形,扁平, 双眼位于头部左侧,有眼侧被小栉鳞,具暗色或黑色斑点,呈褐色, 无眼侧被圆鳞,呈白色。侧线鳞 123~128,左右侧合适同样发达。尾 柄长而高。 体长为体高的~倍,为头长的~倍。有眼侧约位于眼间隔 正中的前方,前鼻孔后缘有一狭长瓣片;无眼侧两个鼻孔接近头部背 缘,前鼻孔亦有类似瓣片。口大,前位。口裂斜,左右对称。牙尖锐, 呈锥状,上下各一行,均同样发达。前部牙齿较大,呈犬状。背鳍约

始于上眼前缘附近,左右腹鳍略对称,尾鳍后缘呈双截形。奇鳍均有





17.黑鲷 Sparus macrocephlus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鲷属 形态特征:黑鲷体侧扁,呈长椭圆形。头大,前端钝尖,第一有硬棘 11-12,软条12。两颌 前部各有3对门状犬齿,其后为很发达的臼 齿,上颌侧部4-5列,下颌侧部3-4列,锄骨部各有3对门状犬齿, 其后为很发达的臼齿,上颌侧部 4-5列,下颌侧部3-4列,锄骨及口

盖骨上无齿。两眼之间与前鳃盖骨后下部无鳞。侧线上鳞 6-7枚,体 青灰色,侧线起点处有黑斑点,体侧常有黑色横带数条 分布境地:分布于北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以黄、产量较多。

18.鲈鱼(Weever

5阪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鱼纲 形态特征:体长而侧扁,一般体长为 30 ~40厘米,体重400 ~ 1200 克,眼间隔微凹。其间有4条隆起线。口大,下颌长于上颌。吻尖, 牙细小,在两颌、犁骨及腭骨上排列成绒毛状牙带。前鳃盖骨后缘有 细锯齿,隅角及下缘有钝棘。侧线完全与体背缘平行、体被细小栉鳞, 皮层粗糙,鳞片不易脱落、体背侧为青灰色。腹侧为灰白色,体侧及

背鳍鳍棘部散布着黑色斑点。随年龄增长,斑点逐渐不明显。背鳍 2 个稍分离。第一背鳍发达并有12根硬棘。第二背鳍由13根鳍条组 成;腹鳍位于胸鳍始点稍后方。第二背鳍基部浅黄色,胸鳍黄绿色, 尾鳝叉形呈浅褐色。

腔。下颌稍突出。侧线鳞5658,起点至侧线间具鳞89枚。背鳍 具911鳍棘,2738 (一般为3133)鳍条。具2鳍棘,710鳍 条,第2鳍棘等于或稍大于眼径。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 或灰黄色。唇橘红色。鳔较大,前端圆形,具侧肢 3133对,每一

侧肢最后分出的前小枝和后小枝等长。头颅内有 2块白色矢。26

27有时25个。

分布境地:大 黄鱼分布于中部以南至琼州海峡以东的大陆近海及西 海岸

20.小黄鱼 Pseudosciaena polyactis(Bleeker)





形态特征:体长圆形,侧扁尾柄长为其高的2倍。头大,口宽而倾 斜,上下颌略相等。下颌无须,颏部有 6个细孔。上下颌具细牙,上 颌外侧及下颌内侧牙较大,但无犬牙;腭骨及犁骨无牙。头及身体被 栉鳞,鳞较大,侧线上鳞56;及臀鳍鳍条膜上有2/3以上被小圆鳞。

臀鳍鳍条少于10。鳔侧管2小分支平行但不相等,呈一长一短管状。

小外形与极相似,但体形较小,一般体长 1625、体重200300 克。背侧黄褐色,腹侧金黄色。大小黄鱼的主要区别是:大黄鱼的鳞 较小而小黄鱼的较大而稀少;大黄鱼的尾柄较长而小黄色尾柄较短;

大黄鱼臀鳍第二鳍棘等于或大于眼径, 而小黄鱼则小于眼径;大黄鱼 骸部具4个不明显的小孔,小黄鱼具6个小孔;大黄鱼的下唇长于上 唇、口闭时较圆,小黄鱼上、下唇等长、口闭时较尖。



分布境地:主要分布在我国、和、主要产地在江苏、、福建、山东等 省沿海。黄鱼有大小黄鱼之分,二者和一起被称为三大海产

21.带鱼 Trichiurus lepturus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 Chordata辐鳍鱼纲

Act inop terygii P erciformes 鲳亚目 Stromateoidei 鲳科 Stromateidae 鲳属Pampus银鲳 形态特征:体呈卵圆形,侧扁,一般体长 20~30厘米,体重300克 左右。头较小,吻圆钝略突出。口小,稍倾斜,下颌较上颌短,两颌 各有细牙一行,排列紧密。体被小圆鳞,易脱落,侧线完全。体背部 微呈青灰色,胸、腹部为银白色,全身具银色光泽并密布黑色细斑。

无腹鳍,尾鳍深叉形。 体侧扁,略呈菱形。口小。鳞片小易脱落。

体色银白,背部较暗。无腹鳍;背鳍与臀鳍呈镰刀状;尾鳍深叉。

海较多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Chordata辐鳍鱼纲Act in o pterygii ,鲟形目

Acipenseriformes鲟科 Acipenseridae鲟亚科 Acipenserinae ,鲟属 Acipense,中华鲟 A. sinensis 形态特征:中华鲟 体呈纺锤形,头尖吻长,口前有 4条吻须,口位 在腹面,有伸缩性,并能伸成筒状,体被覆五行纵行排列板,背面一 行,体侧和腹侧各两行,每行有棘状突起。鲟是一亿五千万年前留下 的稀有古代鱼类,它介于软骨与硬骨之间,的骨化程度普遍地减退, 中轴为未骨化的弹性,无椎体,随颅的软骨壳大部分不骨化。尾鳍为 歪尾型,偶鳍具宽阔基部,背鳍与相对。位于背鳍前方,鳍及尾鳍的 基部具棘状鳞,肠内具螺旋瓣,和泄殖孔位于腹鳍基部附近,的开口 与远离

及我国沿海大部分近岸海区都曾有过它们的分布记录。

分类地位Chordata Actinopterygii Mugiliformes 鲻科 Mugilidae鲻属Mugil 形态特征体较长前部近圆筒形后部侧扁体长为体高的一倍, 为头长的一倍。头中等大小,两侧略隆起,背视宽扁,吻宽短。眼中 尢圆形,位于头的前半部。前后脂眼睑发达,伸达瞳孔。鼻孔每侧 2个,位于眼前上方,前利,中央有一突起。两颌具绒毛状齿,单行 排列。舌较大,圆形,位于口腔后部,不游离。鳃孔宽大,鳃耙细长, 鳃盖膜不与峡部相连,前鳃盖骨及鳃盖骨边缘无棘。假鳃发达。鳞大, 体鳞为栉鳞,为圆鳞,除第一外,各鳍均有小圆鳞,第一背鳍基部两 侧、腋部、腹鳍基底上部和两腹鳍中间各有一长三角形腋鳞。侧线不

明显,体侧中央有一不开口小管。两背鳍短且相距远。第 1背鳍有4 根硬棘;第2背鳍较大,形同,具1 2根硬棘;腹鳍腹位,具1 硬棘5鳍条。叉形,上叶稍长于下叶。体腔大,腹膜黑色。胃管状,

幽门部特化球形肌胃。肠细长,多弯曲,约为体长的 7倍。幽门盲囊



有几条暗色纵带。鳍条浅灰色,腹鳍基部有一黑色斑块。

分布境地: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

25 黄鲷 Den tex tumifro ns (Temmi nek et Schlegel)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鲷科、鲷属

形态特征:体呈椭圆形,侧扁,一般体长 1425厘米,体重20D 500克、背部狭窄腹部钝圆、头大、吻钝,眼间隔狭,稍小于眼径。

上下颌前端各有犬牙46个,体被较大弱栉鳞、前鳃盖骨边缘具钢 锯齿,背鳍与臀鳍基底有鳞鞘、尾鳍叉形、体呈黄赤色、腹部较浅, 体恻上部有3个金黄色圆斑,并有6条纵行黄色带,臀鳍及尾鳍下叶 呈黄色。

主要渔场在广东至海南岛,近海以广东沿海产量较多。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鲭科,马鲛属

形态特征:体长而侧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为 2550厘米、体重 300 ~1000克,最大个体长可达1米、重千克以上。尾柄细,每侧 有3个隆起脊,以中央脊长而且最咼、头长大于体咼、口大,稍倾斜, 牙尖利而大,排列稀疏、体被细小圆鳞,侧线呈不规则的波浪状、体 侧中央有黑色圆形斑花背鳍2个,第一背鳍长,有19 ~20个鳍棘, 第二背鳍较短,背鳍和臀鳍之后各有 89个小鳍;、腹鳍短小无硬 棘,大,深叉形。

分布境地:分布于西部、我国产于东海、和渤海,在以海南文昌铺前 附近海域最为著名。主要渔场有、连云港外海及南部沿海

28.石斑鱼 Epinephelussp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鳍科,石斑鱼属 形态特征:分布于沿海的石斑鱼有 12种,其中经济价值较高且较为 常见的种类有赤点石斑鱼、鮭点石斑鱼、和网纹石斑鱼等。赤点石斑 鱼和云纹石斑鱼。因体色为青褐色,故又称青斑,是福建产量较多的 一种。石斑鱼体椭圆形,侧扁,头大,吻短而钝圆,口大,有发达的

铺上骨,体披细小栉鳞,强大,体色可随环境变化而改变。成鱼体长 通常在2030厘米。

分布境地:分布在近海的是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和的种类。 的石斑鱼共

31,以最多30,12黄渤海区仅1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鲽形目,鲆科,菱鲆属 形态特征:体侧扁,卵圆形,两眼均位于头部左侧,身体的左侧呈浅 褐色,分布有不规则的斑点,腹部颜色较浅,能随着周围环境而变化, 以便隐藏身体,躲避敌害。多宝鱼近似圆形;有眼的一侧(背面)呈 青褐色,有点状黑色素及少量皮棘,无眼的一侧(腹面)呈白色;体 表上还有隐约可见的黑色和棕色花纹,丰厚白嫩。

分布境地:要产于大西洋东侧沿岸,是名贵的低温经济鱼类,是东北 大西洋沿岸的特有名贵鱼种之一,1992年引进中国,现已成为中国 北方沿海重要的养殖品种。

30.海鳗 Anguilliformes

・- -龄I■声=

J 匕*浮I

•:飞再.弋-*丁-、处亠

X:逼:¥二说;呀二

宀-——恥亠■『 1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鳗形目海鳗科,海鳗属 形态特征:体呈长圆筒形,尾部侧扁。尾长大于头和躯干长度之和。

头尖 长。眼椭圆形。口大, 舌附于口底。上颌牙强大锐利,3行;

犁骨中间具1015个侧扁大牙。体无鳞,具侧线孔 140153个。

背鳍和臀鳍与尾鳍相连。体黄褐色, 大型个体沿背鳍基部两侧各具 1暗褐色条纹。脊椎骨142154个。凶猛肉食性鱼类。游泳迅速。

栖息于水深5080米的泥沙或沙泥底海区。多栖居泥洞内,在浪大 水浊时常出动觅食,傍晚和凌晨更为活跃。喜摄食虾、蟹、鱼类和等。

摄食强度以79月较高。生殖期47月。怀卵量18120万粒。

卵球形,卵径〜毫米。仔、稚鱼的发育有显著变态,从叶状体变为幼 鳗在水温20 C15天完成,这时的体长约70毫米。成鱼一般体长

600毫米,重1〜千克。

分布境地:广泛分布于东部、印度洋及。沿海均产,为主产区。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鲱形目,鳀科,鳀属 形态特征:体圆状而侧扁,身长2—厘米;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

眼大,吻圆突;无棱鳞,无侧 线。其个体虽小,闻之似味,体形似 渔家女耳垂的金丁香,故雅名丁香鱼 分布境地:分布于印度洋非洲东南岸、东至菲律宾、北达日本以及中

国沿海等,属于温水性中上层鱼类。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日本。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 形态特征:鱼体呈银黄色,上方较黄,下方较银白;侧线上方,背鳍 基底下,有2列各为46块的浅褐色斑块。背鳍硬棘1213枚、 软条1314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7枚。侧线鳞片数4950

枚。体长可达59厘米。



海域。

33.黄姑鱼 Nibea albiflora ( Richardson )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黄姑鱼属

形态特征:鱼吻稍突出,口裂大,端位,倾斜,上颌长于下颌,当口 闭合时,上颌外列齿成犬齿状,臀鳍第二硬棘粗大,其长度约为眼径 倍。体侧上半部为紫褐色,下半部为银白带有澄黄色。体侧上的鳞片 皆有褐色斑,形成向前下方倾斜的条纹。背鳍硬棘部上方暗褐色,软

条部边缘黑色,每一鳍条基底有一黑色小斑。体长可达 30厘米。

分布境地:分布在西北区,包括、、等国海域



体较侧扁,呈长椭圆形,与马面相象,一般体长 1020 厘米、体重40克左右。头短,口小,牙门齿状。眼小、位高、近背 缘。鳃孔小,位于眼下方。鳞细小,绒毛状。体呈蓝灰色,无侧线。

第一背鳍有2个鳍棘,第一鳍棘粗大并有3行倒刺;腹鳍退化成一短 棘附于腰带骨末端不能活动,臀鳍形状与第二背鳍相似,始于肛门后 附近;尾柄长,尾鳍截形,鳍条墨绿色。第二背鳍、胸鳍和臀鳍均为 绿色,故而得名。

分布境地: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主要产于东海及黄、渤海,东 海产量较大。

35.白姑鱼 Argyrosomus argentatus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白姑鱼属

形态特征:体呈椭圆形,一般体长 20厘米左右、体重200400





及尾鳍均呈淡黄色。

分布境地: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主要渔场 有长江口外海、舟山渔场、连云港外海、鸭绿江口一带及渤海的辽东 湾、莱州湾。

36. 鲐鱼 (Pneumatophorus japonicus )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 形态特征: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形,一般体长2040厘米,体重150

400克。头大、前端细尖似圆锥形,眼大位高, 口大,上下颌等长, 各具一行细牙,犁骨和胯骨有牙。体被细小圆鳞,体背呈青黑色或深 蓝色,体两侧胸鳍水平线以上有不规则的深蓝色虫蚀纹。白而略带黄 色。2个,相距较远第一背鳍鳍棘9- 10根,第二背鳍和相对,其 后方上下各有5个小鳍;深叉形、基部两侧有两个隆起脊;胸鳍浅黑

色,臀鳍浅粉红色,其他各鳍为淡黄色。





岛、大沙及沙外,等渔场。

37 凤鲚 Coiliamystus (Linnaeus)

犁骨、腭骨均有细小牙。鳃孔大。鳃盖条 9-10。鳃耙细长。体被圆 鳞。腹缘棱鳞16-17+22-26。背鳍起点与腹鳍起点相对,臀鳍低而延 长,与尾鳍相连。腹鳍短小。胸鳍上部游离鳍条 6延长成丝状,后超

过臀鳍起点。尾鳍不对称,上叶长于下叶。体长 191mm。体延长, 甚侧扁,前部高,向后渐低,呈尖刀状。背鳍基底前部上凸,向头尾 下斜。背缘较腹缘宽,腹缘广弧形而窄。头稍小而侧扁,吻端尖。口 大,下位,稍斜裂。上颌长于下颌,上颌骨后缘超过鳃孔。两颌齿细 小。眼中大,侧上位,靠前眼间隔宽而圆凸,宽约为眼径的2倍。

鳃盖骨薄而平滑。鳃孔宽大。尾部细长,超过体长之半。背鳍 113;

臀鳍74-86;胸鳍6+12;腹鳍I-6。纵列鳞60-65。鳃耙16-17+22-26

体长为体高倍 为头长倍。头长为吻长倍为眼径倍。背鳍1个,基底

短,起点约与腹鳍起点相对,起点前有1小棘,鳍条向后渐短。胸鳍 较小,侧下位,上方有长丝状游离鳍条6根,尖端达到或稍超过臀鳍 起点。腹鳍短小,起点位于背鳍起点下方。臀鳍基底甚长,始于胸鳍

尖端或稍前下方,后缘与尾鳍相连,鳍条 90以内。尾鳍短小,上叶 长约为下叶长的2倍。体被薄圆鳞,易脱落,纵列鳞58 65行。腹 缘自峡部到肛门前有锯齿状棱鳞。无侧线。体背灰黄色,体侧和腹侧 银白色。背鳍、臀鳍和尾鳍浅灰色,胸鳍和腹鳍白色。体长一般为

15 20厘米。体形与鲚相似,但臀鳍条数目较少,仅 73-86根;体 侧纵列鳞也较少。体呈淡黄色。其吻端和各鳍条均呈黄色,鳍边缘黑 色体呈白色,体背淡绿色。体延长,侧扁,向后渐细尖,腹部有棱鳞。

分布境地: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38.黑鮟鱇(Lophiomus setigerus )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鮟鱇目、鮟鱇科

形态特征:鮟鱇鱼有两个背鳍。第一背鳍与一般鱼不同,由 56根 独立分离的鳍棘组成(6根是黄鮟鱇,5根是黑鮟鱇)。前两银位于 吻背部。其顶端有皮质穗。第2背鳍与臂鳍均位于尾部。胸鳍很宽, 侧位,圆形,基部成臂状,有利助身体滑行。短小,喉位。尾鳍圆截 形。体裸露无鳞,在头体上方及体侧边缘均有大小不一的皮质突起。

鮟鱇鱼体柔软,无鳞,头和体的边缘有许多皮质突起。体前半部平扁,

圆盘形,尾部细小。体长50厘米以上。背紫褐色,腹面淡色。头大, 口宽,牙尖锐,口内有黑白斑纹。胸鳍宽大,臂状。背鳍最前 3鳍棘 分离,第一棘顶端有皮瓣(也叫皮质穗),瓣内寄生着一些发光的, 鮟鱇鱼的嘴巴很大而且牙齿是犬齿状头顶上又有一根钓竿这根钓 竿不时会发出星星的闪光来引诱小鱼.象一只悬挂明灯的钓鱼杆。鮟 鱇为近海底层鱼类,不大游动,捕食机会少,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 它的背鳍发生了变化:第一个背鳍逐渐向头部延伸,背鳍的前三枚鳍 棘在头顶前方分离呈丝太,其末端有一根发光的皮瓣。

分布境地:广泛分布于印度-太平洋区 39.米鱼 Miichthys miiuy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 形态特征:体侧扁,略延长。口腔内为鲜黄色;上颌外齿为犬齿状, 尤以前端2枚最大。体背部为银灰褐色,腹部灰白。背鳍灰黑,软条 的基部具数列小圆鳞,占软条高度的1/3。尾柄细长,尾鳍楔形。

分布境地: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包括中国的、黄海及,日本南部。

40.八爪鱼 octopus

广J 「吕Eh •:

分类地位:八腕目章鱼科章鱼属 形态特征:8个腕足,腕足上有许多,体呈囊状;头与躯体分界不明 显,上有大的复眼及8条可收缩的腕。每条腕均有两排肉质的,短蛸 的腕长约12厘米,长蛸的腕长约厘米,真蛸的腕长约厘米。平时用 腕爬行,有时借腕间膜伸缩来游泳,能有力地握持他物。腕的基部与 称为裙的蹼状组织相连,其中心部有口。口有一对尖锐的角质腭及锂 状的齿舌,用以钻破,刮食其肉。

分布境地:中国南北沿海均有分布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管鱿目,开眼亚目, 形态特征:特征体由头部、足部、胴部和内壳组成。头部两侧的眼径 略小,眼眶外有膜。头前和口周具腕10只:其中4对腕甚短,腕上具 2行吸盘,左侧第4腕茎化,部分吸盘变形为2行突起,司传递精荚 至雌体的功能;1对腕甚长称触腕或攫腕,有穗状柄,触腕穗上有吸 盘4行。胴部圆锥形,肉鳍分列于胴部两侧中后部, 两鳍相接略呈纵 菱形,少数种类的肉鳍包被胴部全缘,胴部腹面具。内壳薄,不发达, 角质,披针叶形,包埋于外套膜内。少数种类具发光器,位于外套腔 内直肠两侧。具墨喷,囊墨能力较弱。

分布境地:分布于南北纬40°之间的和温带海域,主要枪乌贼渔场在 北部、暹罗湾、日本九州、菲律宾群岛中部、西部和美国东部、西部 海域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目、乌贼科 形态特征:个体中大,胴长可达20厘米。头大,圆球状,两侧有眼, 顶端中央有口,口的周围及头的前方有腕和触腕。腕4对,长度相等, 吸盘均4行,大小相近。雄性左侧第4腕茎化成交接腕。触腕1对 较短,稍超过胴长,穗狭小,吸盘约 10行,小而密。胴部卵圆形, 长为宽的倍。背腹略扁平。肉鳍狭窄,位于胴部左右两侧全缘,末端

分离。体黄褐色,上有棕紫色和白色相间的细斑。雄体胴背有波状条





中央有1条纵沟,横纹面略呈菱形,后端骨针粗壮。





为主要集散地 43 鳕鱼Gadus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鳕科, 形态特征:具三背鳍、二、一腭须。多样,从淡绿或淡灰到褐色或淡 黑,也可为暗淡红色到鲜红色;体上并有深色斑点。一般捕捞个体的 体重可达公斤(25,但最大的可达米(6英尺长,91公斤(201重。以其他鱼类及为食。

分布境地:分 布于北太平洋。我国产于和北部。主要渔场在黄海北 部、高 角东南偏东和南部及东南海区。

44. yPse nop sis ano mala (Tem minck et Schlegel)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 Chordata辐鳍鱼纲Act inop terygii Perciformes

形态特征体呈长卵圆形侧扁。头小,吻短。体被薄圆鳞,易脱落。

背部青灰色,腹部色较浅。鳃盖后上角有一黑斑。尾鳍深叉形。体侧 扁,略呈卵圆形。眼大。鳞片极易脱落。体色银白,特征是鳃盖上具 一黑斑。背鳍与臀鳍略对称,尾鳍叉形。

分布境地:分布于日本中部以南,经韩国南部至中国东海及台湾等, 以中国东海最丰产。

45. 柔鱼 red odeanic aquid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 头足纲二鳃亚纲十腕目柔鱼科

形态特征:胴体长可超过40厘米,体重可达4千克以上。体色浓 重,背部有黑色纵带,两侧赤红,腹侧亦红色,尾端尖细;眼有透明 膜覆盖;鳍的形状变化多,卵圆形/细长菱形或心形,位于外套膜后 端或侧面,鳍长可占外套膜长的一半至全长;闭锁器简单呈直条形, 围口膜的7个尖端上常有数个小吸盘;腕上具2行吸盘,触腕不能收

回,触腕穗上具4行吸盘;成熟雄性左边腹腕茎化,内克形状多变,

羽状、叶状或细长状并具一长锥;某些种类雌性内壳较雄性宽。

分布境地:广泛分布于暖水区域、混合水和冷水区域,为鱿鱼种类中 栖息、洄游范围最广的品种 46.加加州鲈鱼 Micro pterus salmo nides (Lac

分类地位棘臀鱼科 形态特征:体侧扁,呈纺锤形。背肉稍厚,墨绿色,体侧青绿。头部 和背部散布密麻黑色斑,排列呈带状。体被细鳞,口大。牙为绒毛细 齿,锐利。

分布境地:原产于美洲淡水湖泊中,自1983年引入我国养殖,经人 工驯化,可 在1%以下的咸淡水中正常生长

分类地位,,根口水母科, 形态特征:蜇体呈伞盖状,通体呈半透明,白色、青色或微黄色,海 蜇伞径可超过45厘米、最大可达1米之巨,伞下8个加厚的(具肩 部)腕基部愈合使口消失(代之以吸盘的次生口),下部是口腕部, 垂挂着许多须状物,称作腕或触手。下方口腕处有许多棒状和丝状触 须,上有密集刺丝囊,能分泌毒液。

分布境地: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半岛沿岸和俄罗斯远东海域。中 国沿海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部湾的广阔海域都有海蜇分布

48.泥螺 Bullacta exarata(Philippi)



分类地位、八、阿地螺科、泥螺属

形态特征:外壳呈卵圆形,壳薄脆,其壳不能包被全部身体,腹足两 侧的露在壳的外面,并且反折过来遮盖了壳的一部份。体长方形,拖 鞋状头盘大,无。壳无螺塔。

分布境地:在我国沿海都有出产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梭子蟹属 形态特征:甲宽和高约10厘米。甲中央有H字形册痕,甲前缘各有 5个锐齿。

分布境地:生活于浅海的泥地里。我国产于东海和南海。

形态特征:鲎的身体分为以关节相连的3部分:宽阔马蹄形的,小得 多的分节的腹部和一根长而尖的尾剑尾节。头胸部上表面光滑,隆 起,侧面有一对复眼,中脊前端有一对能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头胸部 的腹面有6对附肢:第一对称为螯肢,专门用以捕捉蠕虫、薄壳的软 体动物和其他猎物;其他5对附肢围绕于口周围,其功能为步行和进 食步足,每个步足的基节内侧有长刺,用以剥离食物并将其滚入口 中。最后一对步足基节後面有一对退化的附肢,称为脣瓣。

分布境地:分布于亚洲沿海和北美沿海,在国内主要分布于广东、广 西、福建沿海海域,其主要来源有湛江、北海、长乐、平潭等地。国 外分布于日本、菲律宾等地。

分类地位骨螺总科 形态特征:壳大,质地坚厚。一般高 58厘米。螺层约6层,自上 而下急剧增宽。壳表面褐色,棕色斑点和色带,排列整齐。壳内面杏 红色。壳口大,呈卵圆形。

经济价值: 分布境地: 我国福建以北沿岸广为分布。舟山海域均有发现。幼螺 多分布在低潮线附近岩石间,成螺一般多栖息在潮下带数米至数十米 深的细泥、碎壳的海底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头足纲,新蛸亚纲, 乌贼目,乌贼亚 目,乌贼科,无针乌贼属,曼氏无针乌贼

形态特征:中型乌贼。个体较金乌贼小,一般胴体长 15厘米。眼部 椭圆形,后部端圆,长度为宽度的2倍。旧体瘦薄。眼部后面有一脉 孔,常流出近红色的腥臭腺体。肉鳍前段狭窄,向后部渐宽,位于胸 部两侧全缘,末端分离。腕5对,4对长度相近,第4对腕较其他腕 长。各腕吸盘大小也相近。其胶制环外缘具尖锥形小齿。触腕一般超 过胭长,穗狭小。眼背白花斑明显。石灰质内骨长椭圆形,长度约为 宽度的3倍,角质缘发达,后端无骨针。

分布境地:分浙北、浙南和闽东两个渔场。浙北群自 4月下旬一5月 上旬先后进入大陈、鱼山、中街山列岛和马鞍列岛。浙江省产量产居 全国之首。

亠1"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 形态特征:红螺贝壳大,高达11厘米,宽9厘米。壳极坚厚。壳顶 尖细。螺旋部短小,约为壳高的1/51/4。体螺层极膨大,螺层有6 层,每层宽度增加迅速,有发达肩角。缝合线和生长线明显。壳面粗 糙,具有排列整齐而平的螺旋形肋和细沟纹。 体螺层肩角下还有三四 条具有结节突起的粗肋,尤以基部的一条最粗大。壳口椭圆形,大而 突起,壳口底部有一短而宽的沟。内唇前厚后薄;外唇边缘具与螺肋 相当的缺刻,内面有与壳面细肋相当的肋纹。厣角质,椭圆形,核偏 一边。螺面黄褐色 ',有棕黑色斑点。壳内面杏红色,有珍珠光泽。

分布境地:红螺分布广,以产量较高。主要产地有、、、等地。

54.茗荷 Lepas anatifera anatifera Linnaeus



分类地位节肢动物门 甲壳动物亚门 蔓足纲 围胸目 茗荷科 活。

形态特征:身体分头状部和顶部。头状部长 2-3厘米,扁平,外被5 片白色壳板,其边缘呈橙黄色,壳板间的膜质呈暗褐色。柄部有伸缩 性,比头状部长,柔软,呈暗褐色。

分布境地:我国南北海岸均有发现,舟山地区也常见。以柄部末端附 着于浮木、浮石等,而营倒悬漂浮生

55.扁玉螺(Neverita albumen)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玉螺科 形态特征:贝壳呈半球形,坚厚,背腹扁而宽。壳顶低小,螺旋部较 短,体螺层宽度突然加大。壳面光滑无肋,生长纹明显。壳面呈淡黄 褐色,壳顶为紫褐色,基部为白色。在每一螺层的缝合线下方有一条 彩虹样的褐色色带。壳口卵圆形,外唇薄,呈弧形;内唇滑层较厚, 中部形成与脐相连接的深褐色胼胝, 其上有一明显的沟痕。脐孔大而 深。厣角质,黄褐色。生态、利用和地理分布:生活于潮间带至水深 50m的沙和泥沙质的海底,通常在低潮区至 10m左右水深处生活。

常潜入底内猎取其他贝类为食。约在89月产卵,卵群和细沙粘成 围领状 分布境地:为我国沿海常见的种类,北方多于南方。此外,在日本北 海道南部至九州、朝鲜半岛、菲律宾:澳大利亚以及印度洋的阿曼湾

等地也有分布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玉螺科 形体特征:斑玉螺贝壳略呈球形,壳薄而坚固,壳宽与壳高近相等。

螺层约6层。每层的壳面稍隆起,缝合线较浅。壳顶小,呈乳头状。

几乎被结节掩盖。壳内面青白色。厣石灰质,外侧边缘有两条肋纹。

分布境地:分布于日本、印度支那半岛以及中国大陆的辽宁、山东、 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岛等地

龟足属

形体特征:身体分成头状部和柄部,一般宽 2-3厘米,高3-5厘米。

头状部呈淡黄色和绿色。柄部软而呈褐色或黄褐色,外表被有细小的

石灰质鳞片,排列紧密。

分布境地:为亚热带和热带性动物。我国产于东海、南海。舟山外侧

岛屿岩礁底质习见。

58.花尾胡椒鳃 Plectorhy nchus cin ctus

r



分类地位: 脊索动物门, 脊椎动物亚门,硬骨鱼纲幅鳍亚纲, 棘 鳍总目, 鲈形目,鲈亚目,鲈总科,石鲈科 形态特征:体长圆形、侧扁。一般体长1525厘米,体重150400 克。从头盖骨起,背部显著隆起,背面狭窄呈锐棱状,腹面平坦。背 鳍一个,连续,有1213棘。臀鳍有三棘。尾鳍截形、略圆。口小, 端位。唇厚、下颌腹面有三对小孔。侧线完全,位高与背缘平行。全 体被细小栉鳞。侧线鳞下方鳞较大于上侧,胸鳍基部有腋鳞。体上部 灰褐色、下部较淡。体侧有黑色宽带三条,斜形。在第二条斜带上方, 背鳍和臀鳍上均散布许多大小不一的黑色圆点, 特别是尾鳍上圆点较 密集,状似散落的黑胡椒,故得名。胸鳍、臀鳍、尾鳍边缘近黑色。

分布境地:分布于印度洋和北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和黄海均

以南海区产量较多。全年均可捕获,以春秋两季产量较多。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 双壳纲 真瓣鳃蚬科 蚬属 形态特征俗称蚬仔。贝壳中等大,外形近卵圆形。壳高壳长,壳宽。

壳质坚硬而薄。壳顶不太明显,位于贝壳近中央。前后端呈弧形。壳 面黑褐色或黄褐色。壳表的生长纹细密。贝壳内珍珠层紫色,略具光

泽。环走肌痕下缘呈暗紫色。左右壳主齿各 3枚,右壳前后侧齿各2 技,左壳前后侧齿各1枚。

分布境地:台湾西部,台北县八里乡十三行遗址,澎湖大仓岛,澎湖 北部海域,澎湖内海海域,台北县贡寮乡龙洞,屏东县恒春半岛,台 湾东北角,金门後湖,金宁,金城,金沙,金湖,烈屿,桃园,新竹, 苗栗县通霄,苑里,台中县大甲以北。辽宁地区亦有广泛养殖。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头足纲,管鱿目大王,乌贼科,属 形态特征身体6 13米之间,但传说最大的大王乌贼能长到18米甚 至更长,重达2,000。它们的眼睛大得惊人,直径达 35厘米左右;

吸盘的直径也在8厘米以上。

分布境地:北大西洋和北太平洋深海地区

61.胡椒鯛 Plectorhynchus pictus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 鲈形目 鲈亚目 石鲈科 胡椒鲷属

胡椒鲷 形态特征:体长圆形、侧扁。一般体长2030厘米,体重20050C 克。背鳍一个、连续,有 911棘、2123软条。背部弓形隆起, 背部狭窄,腹部较钝圆。侧线完全,与背缘平行。口端位。下颌略长 于上颌,下颌腹面有三对小孔,中央一对无中央沟。尾鳍不分叉、浅 月形。全体被栉鳞。侧线下方鳞较大于上侧。腮盖上及后头部皆被鳞。

白色,周身布满不规则的土黄色圆点,状似散落的胡椒,故得名。背 鳍、腹鳍、臀鳍、尾鳍边缘黑灰 色。

分布境地: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南海、东海、黄海均产, 而以南海产量较丰,盛产于南海北部湾。全年均可捕获,以春、秋两 季产量较多。

62.银方头鱼 Bran chiostegus argen tatus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鲈形目,软棘鱼科,方头鱼 属,银方头鱼 形态特征:体长、侧扁,一般体长 2540厘米、体重250600克。

头高、略呈方形。眼大、侧上位。吻较长,上下颌具细小圆锥齿。前

腮盖骨后缘有细锯齿。体被栉鳞,背侧深红色,腹部浅红色。背鳍 1 个,甚长,起点在胸鳍基部后上方,边缘黄色;臀鳍中长,边缘浅蓝 色;尾鳍双截形,满布蠕虫状黄色斑纹。

分布境地: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及东海南部。广东、福





63. 漳港海蚌 Mactra antiquata (Spengler 1802)

分类地位:、、

壳表光洁,生长轮脉明显,壳顶呈淡紫色,其余部分呈米黄色或灰白色。

分布境地:分布于太平洋西部、印度支那半岛、日本和中国的沿海, 其中福建省闽江口长乐梅花穿山行以南至文武沙一带为的著名产地。

分类地位:,、潜泥蛤科,海神蛤属 形态特征:两扇壳一样大,薄且脆,前端有锯齿、副壳、水管(也称 为触须),这水管很像一条肥大粗壮的肉管子,当它寻觅食物时便伸 展出来,形状宛如象拔一般 分布境地:象拔蚌原产于美国和加拿大北太平洋沿海。 现在中国东南 部沿海都有养殖。

65.Abai one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腮,原始腹足目,盾腮亚目, 鲍科 形态特征:单壳软体动物,其只有半面外壳,壳坚厚、扁而宽螺旋部 只留有痕迹,占全壳的极小部分。壳的边缘有9个孔,海水从这里流

进,排出,连鲍的呼吸、排泄和生育也得依靠它。所以它又叫 螺"。壳表面粗糙,有黑褐色斑块,内面呈现青、绿、红、蓝等色交 相辉映的珍珠光泽。

分布境地:日本北部、中国东北部、北美洲西岸、南美洲、南非、澳 洲等地

形态特征:体长形,前部宽阔、后部侧扁,一般体长 60-80厘米、 体重20003000克,大者可达9000克。头大且平扁,眼较小,眼间 隔宽而平坦。口大,下位,在口角外形成较厚的唇褶,腭骨牙呈绒毛 状每侧3群。有触须3对,上颌1对较长,下颌2对较短。体裸露无 鳞、皮肤光滑。侧线明显且平直。体背部深绿色,腹部银白色。背鳍 位于胸鳍后上方;背鲒、胸鳍各有一硬棘,棘的前后缘有锯齿;尾鳍 深叉形呈灰黄色;其他各鳍均为浅紫色。

分布境地: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尤以南海 产量较多。主要渔场在北部湾,渔期为 36月份。

分类地位:鲱行目,鳀科,鲚属 形态特征:体长、甚侧扁,向后渐细尖呈镰刀状,故而得名。一般体 长1825厘米、体重1020克。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体侧两

边被大而薄的圆鳞,腹具棱鳞,无侧线。胸鳍上部有丝状游离鳍条 6 根;背鳍、臀鳍各1个,臀鳍长直至尾尖与尾鳍相连,尾鳍小而成尖 刀形。头及背部浅蓝色,体侧微黄色,腹部灰白色。各鳍基部均呈米 黄色,尾鳍边缘黑色。

分布境地: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平时 栖息于浅海河口一带,于春、夏季进入淡水水域作生殖洄游。在我国 较大江河、湖泊均有产,尤以长江中、下游最多。其主要产地在太湖 及南通市等地。每年45月为渔获旺季。

■<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瓣鳃纲、蚶 目、蚶科、魁蚶属 形态特征:大型蚶,壳高达 8厘米,长9厘米,宽8厘米。壳质坚 实且厚,斜卵圆形,极膨胀。左右两壳近相等。背缘直,两侧呈钝角,

前端及腹面边缘圆,后端延伸。壳面有放射肋 4248条,以43条 者居多。放射肋较扁平,无明显结节或突起。同心生长轮脉在腹缘略

呈鳞片状。壳面白色,被棕色绒毛状壳皮,有的肋沟呈黑褐色。壳内 面灰白色,其壳缘有毛、边缘具齿。铰合部直,铰合齿约 分布境地:黄海北部大连及地区沿海为我国主要产区,山东文登、 石岛和河北塘沽等地也有一定产量。

体侧扁,呈长椭圆形,一般体长 10 12厘米,体重8

10克。头小,吻短,有发达的脂眼险。口小,下颌稍长于上颌,两 颌、腭骨及舌部有细牙。上颌骨中间无凹陷。体被大而薄的圆鳞,排 列稀疏、容易脱落,腹缘有锯齿状大棱鳞。无侧线。背鳍 1个,胸鳍 位低,腹鳍小于胸鳍,尾鳍叉形。头及背侧青色,腹侧银白色。

分布境地: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

70.Oyster



分类地位:软体动物门、瓣鳃纲牡蛎科牡蛎属牡蛎

形态特征:壳形状不同,表面粗糙,多为淡黄褐色,杂有紫褐色或黑

褐色条纹;上壳中部隆起。长牡蛎为长条形,长度可达 35cm,鳞片 坚厚呈层状、质硬,断面层状洁白、味微咸;而近江牡蛎则多呈类圆 或卵圆形,鳞片呈同形环状,层层相叠;大连湾牡蛎则为类三角形, 鳞片稍坚呈水波状。三者形状迥异,较易区分。

分布境地:分布于温带和热带各大洋沿岸水域。

71 朿刺鰕虎鱼 Acanthogobius flavimanus (Temminek et Schlegel)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 黄鳍刺鰕虎鱼 形态特征:吻长,上颌突出,稍长于下颌。眼上位,突出。体淡灰褐 色,腹部捕捞出水面时呈银白色。头和体表有暗色黑斑。背鳍和尾鳍 具明显的黑色斑点。大的品种体长可超过 20厘米。

分布境地:广泛分布于黄海、东海沿岸。大多数是1年生,亦有2年 和3年生的。夏秋季节喜集聚在河口附近和海湾的浅水滩。

分类地位:鳍科 形态特征:本鱼体呈黑褐色,椭圆形,侧扁。胸、尾鳍及背鳍软条部 份均呈圆形,腹鳍细。各鳍灰白色。幼鱼身上有小点,其带数较少, 横带数目随着年纪增加。体侧有七条黄色纵带,头部亦有些不规则黄 斑。颐部有一皮质小突起。幼鱼体侧只有三条白色纵带,而在第一背 鳍前方有一红点,但随鱼体成长而消失,且纵带数目增加。背鳍有硬 棘7枚,软条1214枚、臀鳍硬棘3枚,软条8-9枚,腹鳍腹位, 末端延伸不及肛门开口;胸鳍圆形,中央之鳍条长于上下方之鳍条;

尾鳍圆形。体被细小圆鳞,有孔侧线鳞片数约 60 72枚。体长可达 25厘米。

分布境地: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及太平洋海域: 非洲东岸至密克罗尼西 亚,北至日本南部,南至澳洲,中国大陆及台湾。栖息于珊瑚礁及沿 岸岩礁。

73.沟鯵 Atropus atropus

分类地位:鯵科

形态特征:体呈卵圆形,一般体长 1520厘米、体重200400

克、口大、上翘,下颌长于上颌,犁骨、腭骨及舌面上的牙成带

状排列。眼大,眼球明亮,侧线微弯、明显,侧线的平直部分有

锋利的棱鳞直至尾柄、体背蓝灰色,腹部银白色。背鳍 2个、分

离;腹部有一深沟,腹鳍可收藏其中。第一背鳍呈灰褐色,第二

背鳍淡褐色,腹鳍深黑色,胸鳍大呈浅黄色,尾鳍深叉形呈灰绿

色。

分布境地: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各海区均有产量,但以

南海产量较多。其次是山东沿海也有一定产量。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鲷科

形态特征:体侧扁,呈椭圆形,体长1323厘米、体重200500

背缘狭窄、弓状弯曲度。口小、前位,上颌前端犬牙 4枚、下颌犬牙 6枚,两颌两侧各具臼齿2列。前鳃盖骨后平滑。鳃盖骨后缘具 1扁 棘。背鳍连续无缺刻,背鳍第1和第2鳍棘很短小但第3和第4棘突 出延长如丝状,故而得名二长棘鲷,尾鳍叉形。体被弱栉鳞,背部鲜 红色,腹部较淡,胸鳍及腹鳍色较浅,体侧有若干蓝色纵带、侧线明 显、微弯。背鳍、臀鳍金黄色。

分布境地: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主要产

地在北部湾及雷州半岛。 暖温性底层鱼类。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

形态特征:石鲽鱼与高眼鲽外形近似。一般体长 2030厘米。体重 250400克。其区别于高眼鲽的主要特征是:背鳍腹鳍边缘均有坚

硬状不规则的石骨数块,故名“石岗鱼”。石骨与鱼体大小相关,鱼 大则石骨大,鱼小则石骨小,一般大者如蚕豆大。牙小,上下颌各一 行。头小,略扁。两眼均在头的右侧。侧线较直、明显、前部微突起。

有眼一侧被栉鳞、呈褐色或灰褐色;无眼一侧被圆鳞,呈银白色,有 的身上和鳍上有小形暗色斑纹。

分布境地:主要分布于温带及寒带地区、我国主要产于黄海、渤海。

以海洋岛渔场,石岛渔场和辽东湾渔场产量较多。 生产季节为春秋两 季,以秋季产量较大。辽宁长海县盛渔期为 910月份,产量颇丰

77.金线鱼(Nemipterus virgatus)



体呈椭圆形,稍延长,侧扁,长可达 35厘米,被小型栉 鳞。背腹缘皆钝圆,口稍倾斜,上颌前端有五颗较大的圆锥形齿,上

下颌两侧皆有细小的圆锥齿。全体呈浅红色,腹部较淡,体两侧有 6 条明显的黄色纵带。胸鳍长,末端达臀鳍起点;背鳍长;尾鳍叉形,

其上叶末端延长成丝状,但幼鱼期较无明显的延长。背鳍及尾鳍上缘 为黄色,背鳍中下部有一条黄色纵带,臀鳍中部有 2条黄色纵带。

分布境地:本鱼分布于西区,包括日本、韩国、中国、菲律宾、印尼、





产量较多。



鱸形目鱷鱚亞目膽星魚科鰧屬日本鰧 形态特征:体呈亚圆筒形,前部稍平扁,向后渐侧扁。头大,略扁平, 似四棱状。背面及两侧被骨板,吻甚短。眼小,位于头背两侧。口上 位,似直立。上颌骨后端宽且外露,腮孔大。体被小圆鳞,不易脱落。

侧线位高。体背侧黄褐色,具白色网纹,腹侧淡白色。渔获体长为8 14厘米,大者可达千克。

分布境地:属暖温性底层鱼类,多栖息于砂泥质浅海水域。

79.大眼鲷 Priacanthus tayenus bigeyes

分类地位:,有颌上纲,, 形态特征:体稍延长,侧扁;头中等大;吻颇短;眼大;口大,向上 倾斜;下颌稍长于上颌,向前方突出;牙细小,圆锥形;前偶角处有 一个带锯齿缘的强大棘;体被,细小而粗糙,坚固不易脱落;完全;

背鳍鳍棘向后逐渐增长;部与臀鳍同型;短小,长大,鳍膜间有黑色 斑点;上下叶向后呈丝状延长。大眼鲷为暖水性底层,分布于西、热 带及亚热带海域,自到;主要产于和南部。通常栖息于底质为沙泥、 水深2575米的海区。游泳缓慢,不作长距离。食物主要为长尾类、 和端足类等。一般体长120160毫米,大者可达250毫米。在南 海常年均可捕获,冬春旺汛。因皮厚肉粗,多制成干品,部分鲜销。

分布境地:西太平洋、热带及亚热带海域

80. 白舌尾甲鲹 Uraspis helvolus (Forster)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鲈形目鲈亚目鲹科 尾甲鲹属 白 舌尾甲鲹 形态特征:体侧扁且高,呈卵状形。棱鳞有逆向棘。幼鱼时体侧有67条暗色横带,成鱼时体黑颜色。胸鳍的基部和腹鳍无鳞。体长达40 厘米左右。口腔周围深黑色,仅舌及口腔背面呈乳白色。犁骨、腭骨 及舌上无牙。胸部侧面和腹面无鳞。棱鳞存在于侧线直部上。暖水性 中上层鱼类。

分布境地:为广东沿海较习见种类。分布于日本以南至印度洋及太平 洋的暖水海域。大多栖息在 20150米水深的沿岸海域或小岛周围 的海底附近。属肉食性,以捕食鱼类、甲壳类为食。我国产于南海和 东海。

pF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总目鲽形目,鲽科 形态特征:体长卵圆形,侧扁,尾柄狭长。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上 眼位于头部被缘的正中线上。口大,前位,左右对称。有眼侧大多被 弱栉鳞,间或杂以圆鳞。无眼侧被圆鳞。侧线几乎呈直线状。背鳍始 于无眼侧。有眼侧的胸鳍较长。尾鳍呈截形。

分布境地:黄海北部

82.日本鳗鲡 Anguilla Japonica Temminek et Schlegel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鳗鲡目 鳗鲡亚目 鳗鲡科 鳗鲡属

日本鳗鲡 形态特征鳗鲡体细长如蛇,前部近圆筒状,后部稍侧扁。头扁平, 眼小,吻短,口大,唇厚,下颌稍长于上颌。鳞小,埋于皮下。粘液 腺发达,体表光滑。体背呈暗绿色,腹侧为白色。

分布境地:鳗鲡为降河性洄游鱼类。以长江口一带的江河为主要产区。

捕捞季节每年春秋两季。现在多为人工养殖,产地粤、闽、浙、苏产

量较多。



身体细长,有两条脊鳍。第一条有几根细微的,头部和两 侧有一系列小的感觉器官,尾巴呈圆形,身上都有明亮的色彩。有些 种类,如的水晶虾虎鱼呈现透明的色彩。

分布境地:分布于全世界,特别是热带地区。

/■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鲈形目,虾虎鱼科,背眼虾虎 鱼亚科,弹涂鱼属 形态特征身体长形,前部略呈圆柱状,后部侧扁。眼位于头部的前 上方,突出于头顶,两眼颇接近。腹鳍短且左右愈合成吸盘状。肌肉 发达,故可跳出水面运动。雄鱼的乳头略尖,呈长三角形;雌鱼略扁

呈圆形,体呈青蓝色,带有淡色小点星布全身,成鱼,体长 12-15cm 左右,最长可长达 20CM左右。

分布境地:在沿海和西非及的热带海洋边都可以见到弹涂鱼。

呈椭圆形,其后具喷水孔。背、腹面光滑。尾背部有结刺,雄性鱼为 3纵行;雌性鱼为5纵行。头后第一结刺前面正中有一群椭圆形或直 条状的粘液孔。体背部为褐色,腹面浅灰色或灰褐色。腹面腹腔两侧 具许多黑色粘液孔。背鳍 2,间隔小,位于尾的后部;胸鳍较宽, 前缘与头部相连;腹鳍前部呈足趾状;尾鳍短小。

分布境地: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东海、黄海和渤海,东海 和黄海产量较多。常与其他鳐、魟类混杂捕获,全年均可捕到。

分类地位:舌鳎科 形态特征:体侧扁,呈舌状,一般体长2540厘米、体重5001500 克。头部很短,眼小、两眼均在头的左侧,口下位,吻部向下向后弯 曲呈弓形,左右下对称。鳞较大,有眼一侧被栉鳞,淡褐色,有 2条 侧线;无眼侧被圆鳞,呈白色,无侧线。有眼侧的后鼻孔位于两眼间。

背鳍、臀鳍完全与尾鳍相连;无胸鳍;尾鳍尖形。

分布境地: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国各近海渔场均可捕获,、渔 场为主要产地。但鱼群不密集,在捕捞作业时多系兼捕对象,渔期夏

汛为5 7月份,秋汛为10~12月份

分类地位: 形态特征:体侧扁,背窄,一般体长 2540厘米,体重250500 克、头部背面通常有2条低的纵行隆起脊。眼大、凸起而明亮,口向

上翘成近垂直状、两颌、 腭骨及舌上均具细牙。体无侧线,全身被 银白色薄圆鳞,腹缘有锯齿状棱鳞,头及体背缘灰褐色,体侧为银白 色。背鳍短小始于臀鳍前上方,膀鳍甚小,臀鳍长,其基底长约为背 鳍基底长的3倍,尾鳍深叉象燕尾形。

分布境地:分布于印度洋和西部。我国渤海、、东海、均产之,其中 以东海产量最多

88. 黑鱾 Girella melanichthys (Richardson)

形态特征:体高,扁平,呈椭圆形。背鳍棘条 1315根,尾鳍后缘 稍凹陷。体侧上半部分黑色,下半部分略淡,带灰色。

分布境地:我国产于东海。好食藻类,属杂食性沿岸鱼类,尤其是幼 鱼时沿岸礁石区内常可见。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鲈形目,石首鱼科,梅童鱼属 形态特征:一般全长40100毫米,大者全长可达200毫米左右;

体长形,侧扁。尾柄细长。头很大而圆钝。粘液腔很发达。吻短而圆 钝。眼较小。口大而斜,口角达于眼的后缘。上下颌牙绒毛状 列成牙带。下颌颏部无小孔。全身被鳞,鳞易脱落。侧线发达。鳍 棘部与鳍条部间有一凹刻,鳍棘细弱;具 2棘;楔形。

分布境地:分布于朝鲜和日本西侧海区及中国沿海。栖息于近海、河 口和港湾的泥或沙泥底质水域。不作长距离洄游。

90. 褐毛鲿 Megalonibea fusca ChuLo et Wu

nr \ *

形态特征:体态与鮸鱼相似。属石首鱼科毛鲿型分支,有重要学术研 究价值。成鱼体长1米左右,重3050公斤。鳞橙褐色,腹部银灰 色,性凶猛,捕食鱼类。

分布境地:分布区域 东海中、北部和黄海南部。通常春未由南向北 冬季由北往南作南北向的短距离的洄游。

91.黄唇鱼 Bahaba flavolabiata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辐鳍鱼纲, 形态特征:体长、侧扁、尾柄细长。吻突出。头部被圆鳞,体被银元 般栉鳞。体背侧棕灰带橙黄色,腹侧灰白。胸鳍腋下有一黑斑;眼似 铜铃,上侧位;口端位斜裂;牙细小,上额外行牙和下额内行牙扩 大;背 鳍连续;第二鳍棘粗长,尾鳍楔形。

分布境地:分布于和北部,为特有种。

见*」Jt

92.条鳎 Zebrias zebra

分类地位脊索动物门 辐鳍鱼纲 鲽形目 鳎科条鳎属条鳎 形态特征: 体呈舌状,一般体长1520厘米、体重100克左右。

眼特小、眼间隔平坦,两眼均在头的右侧。体两侧均被小栉鳞,头前 部的鳞变形为绒毛状感觉突。口小、两侧口裂不等长。颌不发达,牙 细小,仅无眼一侧两颌有绒毛状齿带。有眼一侧 背面呈淡黄褐色, 并具深褐色横带花纹,上下均延伸至背鳍和臀鳍;无眼一侧胸鳍退化, 体呈乳白色,尾端背面有艳黄色纵点花纹 67条。背鳍、臀鳍和尾 鳍全相连接。侧线明显,呈直线状。

分布境地:分布于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一带均产之,尤以东海产量 最多,渔期多在1112月份或翌年1月份。

z

分类地位;|,有颌上纲,,幅鳍亚纲 形态特征:吻短。眼大,眼间隔约等于眼径。两颌齿绒毛带状,与亦

具绒毛齿。体被弱,较大,易脱落。第一细弱。圆形。体侧有 9II 条暗色横条,条纹宽小于条间隙。

分布境地:分布于北西部。产于北部、和。栖息在海湾内 100米以 浅的砂泥质海域。

94.六丝矛尾鰕虎鱼 Chaeturichthys hexanema

分类地位脊椎动物门,硬骨鱼纲,鲈形目,鰕虎鱼科,矛尾 鰕虎鱼属

形态特征:背鳍 VIII, 15~16 ;臀鳍12~13 ;胸鳍22 ;腹鳍1-5

纵列鳞38~40 ;横列鳞14~15

体颇延长,前部亚圆形,后部稍侧扁,体长为体高 -倍,为头长- 倍。头大,稍平扁,头长为吻长~倍,为眼径~倍。吻中长,圆钝。

眼大,上侧位,稍大于吻长;眼间隔狭,稍凹入,小于眼径之半。口 大,斜裂,口腔白色;下颌稍突出,上颌骨后延伸达眼中部下方或稍 前。舌宽,前端游离,截形。牙细尖,上颌牙 2行,外行牙稍扩大;

下颌前部牙3行,后部牙2行,外行牙稍大,内弯。犁骨、腭骨及舌 上均无牙。下颌颊部具小须3对。鳃孔大,延向前下方;峡部狭,鳃 盖膜与峡部相连。具假鳃。鳃耙细弱,4+9 ~10。体被栉鳞,头部鳞 小,吻部及下颌无鳞。

背鳍2个;第一背鳍始于胸鳍基底后上方,具 8鳍棘,平放时接 近或伸达第二背鳍起点;第二背鳍具 15~16鳍条,平放时后部鳍条 有时可达尾基。臀鳍具12~13鳍条,始于第二背鳍第五鳍条下方, 与第二背鳍相似。胸鳍尖圆,稍长于腹鳍,后端不仲达肛门。左右腹 鳍愈合,成一吸盘。尾鳍尖长,长于头长。

体腔中大,腹膜灰色。消化管粗短,胃肠分界不明显,肠二次弯 曲,其长小于体长。鳔小,椭圆形。

体黄褐色,体侧常具4~5个暗色斑块。第一背鳍前部边缘黑色, 其余各鳍灰色。

分布境地:栖息于海湾沿岸的底泥滩涂上。以无脊椎动物为食。无洄 游习性

£

ISE*护〜

rye

~ 4工升

分类地位:羊鱼科 形态特征:体长椭圆形稍侧扁。一般体长1020厘米体重50150 克。背鳍两个,第一背鳍8鳍棘,其中第一鳍棘短小。口较小上颌稍长

于下颌。上下颌、犁骨及颚骨均具绒毛状齿。下颌有二条长触须 尖 端尖细其后端达前腮盖骨。被栉鳞鳞片薄而极易脱落。吻端及眼前 部无鳞。侧线完全与背缘并行一直延伸至尾鳍基部。体背部玫瑰红 色腹部黄色。体侧中央有一条黄色宽纵带自眼后直达尾鳍基部故名

“单线”或“单带”。两背鳍均有三条黄棕色条纹。尾鳍上叶有 35 条暗红色斜条纹。臀鳍、胸鳍、腹鳍及触须均为浅黄色。

分布境地:分布于印度洋东北部和太平洋西部。我国产于南海和东 海。南海区全年均可捕获。北部湾盛渔期9至翌年3月份,广东近海 4 8月份。

96.星康吉鳗 Conge mynaster(Brevoort)



分类地位:硬骨鱼纲鳗形目康吉鳗科

形态特征:舌宽,前端能活动。两颌牙细小,每侧2行,犁骨牙从状。

侧线完全,侧线和体的感觉孔呈白色点。 体形圆筒状,呈蛇形,但 尾部侧扁。口宽大、舌端游离、牙细小且排列紧密,无犬牙。背鳍与 臀鳍及尾鳍相连。胸臀狭小,腹鳍消失。背后侧灰竭色,腹下部灰乳 色。侧线孔和侧线上方有星状斑点故有星鳗称谓

分布境地:主要分布我国黄海、渤海、东海以及日本北部和朝鲜海域。

97. 绿鳍鱼 Chelidonichthys spinosus (McClelland )





分类地位:鲂鮄科

形态特征:体延长,稍侧扁,前部粗大,后部渐细。一般体长 14 30厘米、体重150300克、头大近方形,吻角钝圆,两颌及犁角 具绒毛齿。头部、背面与两侧均被骨板,体被小圆鳞、头部及背侧面

红色,并有黄色网状斑纹。背鳍两个,分离。其两侧各有 1纵列棘楯 板;胸鳍长而宽大、位低,下方有3条指状游离鳍条,内侧为具斑点 的艳绿色;尾鳍截形。后缘白色

分布境地:分布在印度洋和太平洋西部。我国沿海均产之,但年产量 不高。其主要渔场和渔期为:黄海和东海交界处;渔期是

3月份(舟山群岛外海渔期是25月份。石岛东南渔场渔期是411月份)。

98. 遮目鱼 Cha nos chanos

分类地位:鼠鱚目,遮目鱼科

形态特征:体延长形,稍侧扁,一般体长 30 40厘米、体重3000 克左右,大者体长1. 5米、重10余千克。头前部稍平扁,近似纺

锤状。眼大,脂眼睑发达,眼被完全遮盖,故名“遮目鱼” 吻钝圆,上颌正中具一凹陷,下颌缝合处有一凸起,上下颌的凹凸相 嵌。两颌无牙。体被小圆鳞,头部无鳞。侧线发达。背部青灰色,腹 部银白色。背鳍位于腹鳍前上方,基部有鳞鞘;胸鳍及腹鳍基部具一 尖长腋鳞;尾鳍深叉形,上下叶均尖长。

分布境地:分布于印度洋和太平洋。我国产于南海和东海南部,尤以 海南岛及南海诸岛产量较多。

位于体的中部与相对,鳍条15-17根,中等长,有鳍条18根,深叉 形。背侧蓝黑色,腹侧银白色,为冷水性。

分布境地:分布于西部,我国只产于黄海。

分类地位:,,,,,大麻哈鱼 形态特征:体长60左右而侧扁,略似纺锤形;头后至背鳍基部前渐 次隆起,背鳍起点是身体的最高点,从此向尾部渐低弯。侧扁,吻端 突出,微弯。口裂大,形似鸟喙,生殖期雄鱼尤为显著,相向弯曲如 钳状,使上下颌不相吻合。骨明显,游离,后端延至眼的后缘。上下 颌各有一列利齿,齿形尖锐向内弯斜,除下颌前端4对齿较大外,余 齿皆细小。眼小,鳞也细小,作覆瓦状排列。小,位置很后。尾鳍深 叉形。生活在海洋时体色银白,入河洄游不久色彩则变得非常鲜艳, 背部和体侧先变为黄绿色,逐渐变暗,呈青黑色,腹部银白色。体侧 有8-12条橙赤色的婚姻色横斑条纹,雌鱼较浓,雄鱼条斑较大,吻 端、颌部、和腹部为青黑色或暗苍色,、为灰白色。到了产卵场时, 更加黑暗。而北美的大麻哈鱼产卵时体色变红。

分布境地:分布在北太平洋的东、西两岸。中国以、、为最多,图门 江、、密江、、以及省的大甲溪也有分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82bc70876a561252d380eb6294dd88d1d23d6f.html

《100种海洋生物的介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