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初探

发布时间:2019-01-19 19:17:3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初探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内涵十分丰富,既有孔子、孟子这些大文学家的宏思佳作,又有无名氏、村妇野叟的真情实录,它是伟大祖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文言文是古代文化遗产,是古代文明传承的媒介。小学语文教材出现的文言文教学任务,充分体现了新课标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很难把握这一教学内容的。要么领着学生逐字逐句译成白话文。要么只满足学生囫囵吞枣似地诵读,却很少在意文言文在小学课文中的出现究竟承载了什么用意与任务,对这方面的探索研究是很苍白的。正如钱梦龙先生在《文言文教学改革刍议》中所说那样: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渡玉门关’的景象。

其实,我认为在教学中只要明确课标要求,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遵循阅读教学的规律,品读文言之韵味,理解文言之含义,感悟文言之蕴意,拓展文言之博大,那么,文言文教学将迎来一派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景象。

一、品读文言之韵味

对于初学文言文的小学生来说,能否正确、流利地诵读文言文是首先遇到的困难。因此,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便是教学的重点。

1.师备读,乃品文言之先决

朱熹云:诗须沉潜讽诵,玩味义理,咀嚼滋味,方有所益。因此每教一篇文言文,我首先是备朗读,少则读五六遍,多则数不清,我对自己的要求是:要读出文言文的韵味,仔细体味每个字,每句话;再读得有声有色、抑扬顿挫;要求学生背的,我一定要先背下来。这样我才敢走进课堂,因为我可

以让学生从我的朗读里去感受、去理解;因为我取得了指导朗读的发言权。

2.导生读,必品文言之韵味

新课标指出: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朱作仁教授也说过:讲解只能使人知道,而朗读则使人感受。因为有了充分的师备读,走进课堂我便能信心百倍地在宽松愉悦的教学氛围中引领学生亲吻语言的馨香,咀嚼语言的滋味,触摸语言的体温,辨别语言的色彩……,从而领悟其中的内涵。课中,我总是先放慢速度一句一句地教学生读,然后,把难读的句子抄在黑板上,划上分节线,并按分节线一句一句地带读,以帮助学生懂得什么是停顿得当,怎样得当停顿。这样学生便能较好地感悟到文言文的音韵、节奏等。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孰/为汝/多知乎?”等等。再如嘉兴市平湖叔同实验小学的钱

峰老师,他在上《伯牙绝弦》这篇课文时,并不急于教课文,而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孩子们读课文:先是让孩子们自己读,孩子读不通,也不知道读到哪里该停顿一下,这时,老师让孩子跟读,然后又让孩子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品味文言之韵味。

读通、读顺文言文必先品出文言之,这是一大难点,对毫无文言知识的小学生更是望而却步。因为文言文中还有许多不同于白话文的知识。如字义、语法等文言知识。我认为,指导小学生初学文言文,既不能重演私塾先生的那种只让学生囫囵吞枣地机械诵读式的教学,也不宜采取逐词逐句讲解对译的办法让学生过分拘泥于思想内容的理解,更不要讲古语知识。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通课文中,重点词语应当让学生对照注释来理解,自己尝试弄懂每句话的大概意思。遇有困难时教师给予帮助。我在指导学生品读时,还特别突出题眼和文言文与白话文字义之的教学。

品题眼之

题眼是最具有概括性、完整性和鲜明性的。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反复诵读题眼理解其深刻的内涵,是品读文言文的重要手段。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紧扣字,引导学生从中品味这则文言文的意境。

师:什么叫?

1:辩就是争论。辩论。

2:辩就是两个人在同一件事情上观点不同而已,各自说出自己的观点来反驳对方。

3: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辩驳。

师:如果请你用课文当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辩斗。

师:是,两小儿之辩就是辩斗太阳。一个字就点明了中心。实在精炼啊!他们对有什么不同的观点呢?请读下文的精彩辩斗过程。

品义之

文言课文中有大量的生僻字、通假字、破读字、古音字等。若不解决这些字义,那就是机械品读了。新课标中指出: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显易懂的文言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课中我充分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料,如:古汉语词典、一点通、书中注释等去品读字、句义。

如:我在教学如探汤时,特别引导学生注意字,在古文中解释为热水,而白话文中则解释为可以喝的汤汁,这就是古今义的区别。又如:教学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时,先让学生说自己平时说的是什么意思?学生当然说:来去。我马上说在古文中则非也,解释为距离。我又给学生讲了文言文中的等在不同的文言句中不同的义。另外,在学生结合注释理解一句话的意思时,我引导他们发现用白话解释文言文顺序与文言语句的顺序是不同的。如:《郑人买履》中的何不试之以足?”解释为: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鞋呢?若按这个解释语序应为:何不以足试之?”这种手法叫倒装句

二、理解文言之含义

对一篇教材的理解,我们提倡从内容、表达方法、人物形象、蕴含道理等诸多方面进行解读,为教学目标、重点、难点的确定提供必要的信息基础;更渴望具备一种聪慧的眼光,善于抓住文本的特点,切中要害。同样以《两小儿辩日》为例,从《两小儿辩日》这篇课文的题目来看,显然是题眼;从课文内容来看,主要部分是两小儿辩斗的过程,所以说辩斗一词是文眼,感悟辩斗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对辩斗意思的理解是本次教学的难点。如果只是停留在用语言来解释辩斗意思的层面上,那么对两小儿的形象的感悟只是平面的、肤浅的;只有当学生真正把两小儿的行动、语言、思想内化为自身的需要,也像两小儿一样,辩起来、斗起来,那么学生对两小儿的感悟才能立体、丰满。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就为我们做了一个精彩的解读,请看他的教学过程:

师:一儿曰日初出太阳离我们——,一儿曰日初出太阳离我们——,一儿曰日中时太阳离我们——,一儿曰日中时太阳离我们——,于是两小儿就有了一番争论.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

生:辩斗。

师:请问什么叫辩斗?

生:辩论。

生:争论。

生:争辩。

师:真的是这样吗?同桌之间把角色分好,自个儿读一读两小儿辩斗的部分。体会体会什么叫辩斗。

师:我请一对同桌上台辩斗辩斗。

生甲: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生乙: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生甲: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乙: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辩是辨了,就是没斗起来。好了,你下去,王老师和你一起辩斗,成吗?现在我不是王老师了,我是谁?

师: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生: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师: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此言差矣,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此言差矣,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非然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非然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非也非也,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孟,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生:非也非也,日初出沧沧凉凉,及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师:非也,近者大远者小。

生:非也,近者热远者凉。

师:非也非也,近者大远者小。

生:非也非也.近者热远者凉。

师:近者大远者小。

生:近者热远者凉。

师:近者大远者小,近者大远者小,近者大远者小。

师:这叫什么?

生齐:辩斗。

师:这样会吗?同桌之间继续这样辩斗。

师:停,都辨得气喘吁吁。喜欢两小儿吗?

生:喜欢。

师:既然喜欢,那么我们一起把这个故事连起来完整地读上一遍,全体起立。王老师作旁白,你们是两小儿。你们是前面的一小儿,你们是后面一小儿,想想辩的时候应该朝哪个方向,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我也准备好了。——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一儿曰——

生左组:我以日始出……

师:一儿曰——

生右组:我以日初出远……

师:一儿曰——

生左组:日初出大如车盖……

师:一儿曰——

生右组:日初出沧沧凉凉……

师:一儿坚持曰,一儿反驳曰;一儿争辩曰,一儿辩驳曰;一儿跺着脚曰,一儿以手相指曰。

从这个教学片段来看,王老师与学生合作进行了激烈地辩斗,并在文本的基础上进行了巧妙的补充,如:此言差矣、非然也、非也非也等。随着语速的加快,音量的升高,说话字数的减少。课堂气氛也达到了高潮,学生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精彩的示范,使学生明白了什么才是真正的辩斗。王老师的这一示范,来得及时,显得重要,可谓神来之笔。比一味的讲解指导不知要好上几百倍、几千倍。

三、感悟文言之蕴意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既说明了阅读的重要性,更说明了古人读书的追求——读书志在明理。小学阶段的几则文言小故事都旨在浅显易懂的故事中蕴含深刻的哲理。学生在读熟课文,读懂故事内容之后,要鼓励他们联系自己的实际经历和体会,谈一谈故事中告诉人们的道理,并与他人进行交流,求同存异,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与自己对事物的认识进行对比,受到相关的思想道德教育。把读书与个人的成长紧密联系起来,进而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如:语文名师王崧舟老师在执教《两小儿辩日》时,当他教至孔子不能决也两小儿笑日:孰为汝多知乎处,为了让学生明白孔子那种虚怀若谷、学而不厌、实事求是、诲人不倦的求学精神时采用角色互换的方式让学生揣摩孔子当时的态度和看法。

师:假如你就是孔子,听了两小儿辩日,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说?拿起笔来写一写,你愿意尝试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文言文语句来写吗?开头是:孔子曰:……

几分钟过后,学生真是写得好极了,有的写:我非圣人,无所不知,我乃凡夫俗子,非万事通。有的写:哎,后生可畏也。有的写:虽我不知也,但我可问也。有的写: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也。有的写:三人行,必有我师。有的写:子曰,人皆为吾师也,而勿以年幼而论之。”……

听着这一句句出自孩子口中的文言话语,谁能说孩子没有理解孔子那种求学精神呢?谁又能说我们的孩子会逊于古人呢?此乃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三、拓展文学之博大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知识积累是能力提高的基础。阅读拓展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古汉语的语言材料和知识,使之形成系统,而且也能转化为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水平。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文化,是祖国文化的精髓!仅靠教材中的几篇文言文岂能让充满求知欲的学生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灿烂辉煌呢?又何能达到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我的境界呢?绝不能就此戛然而止!我们应该拓展阅读。因此,我在备课中阅读了各类经典书籍,收集了一些简短、通俗易懂的文言文、文言名句供学生阅读。如:《三字经》、《论语》等中精彩的句子、段落。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6f3b30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a1.html

《小学高年级文言文教学初探.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