窈窕淑女观后感

发布时间:2014-11-13 13:01:4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窈窕淑女》观后感

在语言学的课堂上我们看了奥黛丽·赫本早年的电影〈窈窕淑女〉,这是一个童话丑小鸭变白天鹅的现实版重现,拥有公主般气质的影坛神话奥黛丽·赫本,用心诠释了<窈窕淑女>中出身寒微但天生丽质的卖花女伊莉莎,原来淑女也疯狂。“第3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的头衔可谓是名副其实。

故事的主角卖花女伊莉莎,长得眉清目秀但家境贫寒。她每天到街头叫卖鲜花,赚点钱补贴家用。 一天,伊莉莎甜美的嗓音引起了语言学家希金斯教授的注意,教授夸口只要经过他的训练,卖花女也可以成为贵夫人。伊莉莎觉得教授说的话对她是一个机会,就主动上门请求教授训练她。 教授的朋友皮克林和他打赌,如果让伊莉莎以贵妇人的身份出席6个月后将举办的大使游园会而不被人识破真相,那么皮克林愿意承担一切试验费用和伊莉莎的学费。

希金斯欣然接受了挑战,他是不甘示弱的,他从最基本的字母发音开始教起。希金斯是个精力旺盛和讲究科学的学者,对每一感兴趣件事都能废寝忘食。他胸怀坦荡、丝毫不怀任何恶意,但他又孩子一样,毫不顾及他人的感情,对伊莉莎严加训练。

有一次,希金斯带伊莉莎去参加母亲的家宴时,年轻的绅士弗雷迪被伊莉莎的美貌和谈吐自若的神情深深打动,一见倾心,竟然丝毫也认不出她就是曾经在雨中向他叫卖的肮脏的卖花姑娘。

6个月后,希金斯满怀信心地带伊莉莎和皮克林一起出席希腊大使举办的招待会。伊莉莎是以皮克林上校的养女的身份参加这次大使的招待会的,她全力以赴,谈笑自若,风度翩翩,光彩照人。当她出现在大家面前时,人们停止了交谈,欣赏着她令人倾倒的仪态。她的待人接物圆熟而老练,而又恰到好处,希金斯的第一个学生尼波姆克用尽看家本领与伊莉莎周旋,却被伊莉莎弄得晕头转向,失败而归,希金斯成功了。

但当回到家里后,希金斯却沉醉于自己伟大的功绩中,对伊莉莎不闻不问,完全忽视了她的感受,于是伊莉莎愤然离开了希金斯的家。她在门口遇到了痴情的弗雷迪-他每天晚上都来到伊莉莎窗下徘徊,默默地关注着伊莉莎,伊莉莎为他的痴心感动。

可是教授已经陷进了爱情——爱上了他所造就的小姐。

影片揭示了标准的语音、绅士淑女般的举止和个人修养是那个时代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标准,不具备这些条件的人会被人看不起。可当成为了众人眼中的绅士淑女时,中产阶级的道德观变成了束缚,失去的是原本自由自在的生活和心灵,赫本那个酗酒的父亲就是如此。他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他向希斯金要钱,却拒尽10磅,只要5磅。由于“钱多了会使人谨慎考虑,不再快乐了”,当他成为“英国最好的道德家”,有了稳定收进和名誉地位时,他感到自己被中产阶级的道德所束缚,被毁了,为旁人而活,而不是为自己。于是,他抓紧婚礼前最后的几个小时的自由,到酒馆享乐。多可爱的一个人,多可爱的“生活家”。他是个活泼跳动的音符,时不时地出来点缀一下,为影片增加了不少亮色。

教授改造了伊利莎,把她从一个低俗的卖花女变成了高雅的贵族淑女,但随着伊利莎肮脏的旧衣服被丢弃,同时消失的还有伊利莎身上原始得那种率直和天真。拿伊莉莎为例,似乎包含了一个"围城"心态,当风餐露宿时渴望锦衣玉食的生活,而当后来真的实现后,却又走向了心灵的极度空虚,人往往就是在这样的追寻中开始后悔,当然这不能一概而论,窈窕淑女固然君子好,此剧结局也算皆大欢喜,但淑女内心的真实感受往往无人问津,哪怕她自己也许也会在精神的虚荣中丧失本性,这应该是悲哀的。我认为这讽刺了资本主义在那个年代的人与人之间的冷漠。

也许影片的制片人无意要去讽刺谁,但在整个剧本的安排和编写以及表演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到在社会的人情冷暖好像都已不足轻重。就连伊利莎的亲生父亲在“发达”之后也不愿意接受女儿,而要忙着和别的女人结婚。包括在伊利莎成功出席女皇的宴会之后,在希根教授与比克林相互夸赞时,谁也没有多夸伊利莎一句。包括那些佣人和管家。在他们眼里,即使伊利莎的外表再华美,谈吐再高雅,也都是在教授的指点下“装”出来的,她永远只不过是个卖花女。而当伊利莎意识到自己在别人眼里的卑微时,她永愤怒来宣布她的不满。可自私的教授似乎没有对她的话有什么反应,于是伊利莎离开了教授的家,尽管经过最后的忏悔,伊利莎回到了教授家。

另外,值得称道的是大美女赫本的演技和奉献,令一个天生气质高贵长相甜美的女星放下脸面,言行极尽粗鲁,演绎了一个形象的市井小民的角色,可见演技的确不容质疑。其实,疯狂的淑女自有可爱之处,没有年轻贵妇的矫揉造作,这份粗鲁的纯真也同样打动人,最终真的敲开了坚持单身主义的语言学家的心门。

全剧的前2/3完全集中在希金斯对伊莉莎的训练上,两人之间只有“训练者”和“被训练者”的关系,编导得以在语音训练过程中细腻的刻画英语发音的趣味性,并宣扬高尚文雅英语的阴韵之美。伊丽莎在学习标准英语发音的过程中,突然掌握了发音技巧,她慢慢地说,“The rain in Spain stays mainly in the plain”,希金斯教授和皮克瑞上校开始并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等他们反映过来时,三人兴奋地跳起了令人眩晕的探戈舞,最后气喘吁吁地躺倒在沙发上。这段表演成为了这个电影最令观众兴奋、激动的场景之一。

从语言角度来看,卖花女伊莉莎的嗓音被希金斯教授称为“如小鸡在粮仓里咯咯叫”,“她发的每一个音都不适当,她应该被吊死因为她无情地谋杀了英语”。从语音分析四的方面(音高,音重,音长,音质)来解析伊莉莎的自身语音系统,她有着与其成长环境一致的发音习惯,比如,她会把“以为”发成“以味”的音,经常读错重音,会把[ə:]发成[ə],把[z]发成[T] close cloth breeze breathe。自由的生活环境和卖花女身份更丰富的了她的发音方式。这让教授初教她发音字母时头疼不已。从语法角度来看,伊莉莎的表达更是自由,她会说“两元一支”而不是“一枝花的价格是两元”。这是一个紧缩句,或者是种语言的变换。而教授要她学严谨优雅的英语语法,这对她来说无疑很困难。 从词汇和语言发展角度来看,首先是口语和书面语,伊莉莎会说“喝水”而不是“饮水”,说“脑袋”而不是“头颅”;其次是社会方言,她的圈子里说“盐巴”而上层社会说“食盐”。赫本的另一部电影《罗马假日》中,标志性的上层语言暴露了她的公主身份。这些都是和她的职业、阶层相适应的。包括她说话时的体态、表情广义上应该属于一种语言方式。但教授的训练要她从词汇到体态甚至表情做全方位的转换,这是对一个成长于社会底层的她的折磨。也充分说明了语言的重要性。气质不是由血统决定的,是一个人内涵,语言,姿态的集合。语言的内核是一个人的内在。

但不管怎么样,能在影片寻觅到一些或深或浅的思考便是收获。我想我是有所收获的!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4fc991aef8941ea76e05b4.html

《窈窕淑女观后感.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