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十六年前的回忆

发布时间:2016-12-22 09:33:42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朱红颖《十六年前的回忆》课堂实录

(一)读单元导读,明确要求

师:从今天这节课开始,我们将进入三单元的学习,在开始一个新的单元的学习时,我们首先要做什么? 生:读单元导读。

师:在预习时读了单元导读的同学请举手。(生举手)

师:不错,我们多数同学已有了自己学习的方法,读了单元导读后对整个单元的主题,以及学习要求我们就有了整体的把握,这有利于我们后边学习的开展。

师:我想问一下我们这个单元的主题是什么?生: 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

师:难忘的历史画面,打开书翻到45页,这个单元都将为我们展现哪些历史画面呢?

生:志士在刑场上视死如归的画面,英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的画面,延安窑洞前毛泽东深情演讲的画面,中南海里周总理办公室彻夜灯光不灭的画面。

师:我们如何学习这一幅幅难忘的历史画面呢?编者给了我们几点建议?

生:3点。

师: 哪说点?

生:1.缅怀革命先辈,继承光荣传统。2.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情实感。3.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在今后的习作中加以运用。

师:我想问个问题,我们学过的课文的叙述顺序都有哪些?

生:顺序、倒叙、插叙。(师板书)

师:我们过去已学过了文章的叙述顺序,多数同学都会判断文章是什么顺序来写的,这次重点是让我们的同学在自己的习作中也要用上这些叙述顺序。

(二)谈话导入新课,交流资料

师:考考大家,再过5天是什么日子?(提示4月5日)生: 清明节

师:那天我们会放假一天,知道为什么吗?生:上坟,扫墓。

师:对,到墓前怀念我们的亲人,除了怀念我们的亲人之外,这天我们举国上下也会举行各种纪念活动,到烈士墓敬献花圈、花环缅怀我们的革命先烈。

师: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一位革命先烈(出示画面)知道是谁吗?生:李大钊

师:预习时请大家去搜集了有关李大钊的资料,谁来说说你对李大钊都了解到些什么?(生介绍资料)灯片出示

重点指导:怎样分析,整理获取有用的信息。

如:时间上(1889—1927)获得信息(年仅38岁,牺牲时年轻)他的各种经历(接触马克思主义思想,所以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

他做了哪些贡献?等

目的:指导学生会选择有用的信息,抓关键地方,当一些信息出现时多想为什么要出现这样的信息,有什么目的。

简单介绍文章背景。师:因为李大钊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播者之一,也是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当时军阀割据,张作霖下令逮捕共产党,1927.4.6早晨李大钊被捕

(三)进入课文学习

过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有关李大钊的文章。我们齐读课题(注意读出长和回忆的深沉)。生齐读(2遍)。

师:这是谁对李大钊的回忆?生:李星华(板书)课件。

师:知道他们什么关系吗?(父女)

女儿对父亲的回忆。回忆的是十六年前的事。现在是哪一年呢?

生:(2016

师:各位同学还没把自己完全放入到文章中去,我们在学习课文时要把自己放到文章中去,要想到自己也生活在那个时候,周围也是那样的环境,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来学习课文。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46页,我们齐读第一段(生读)。文章中的现在是哪一年呢?(1943年)板书

师:1943年正值李大钊被害16周年。李星华在延安写下了这篇《十六年前的回忆》,回忆了十六年前发生在父亲身上的事。

师:现在是哪一年呢?生:1927年 板书

师:文章哪些段落在回忆十六年前的事呢?(2-32)

师:文章先写现在,接着回忆过去的事,他这样安排,是采用了什么样的叙述顺序呢?(倒叙)红笔标示。

师:一般回忆录多采用这样的叙述顺序,都先写现在的事,接着回忆过去的事。以后我们同学要写回忆性的文章,也可采用倒叙这样的叙述顺序来写。

师: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我们过去在学长文章时都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回忆回忆。《小英雄雨来》,《夜莺的歌声》,《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师:尽量把文章读短?怎样读短?

生:把它划分为几部分,用小标题标注每一部分的意思。

师:我们今天就用这样的方法来学习2-32自然段。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将它分为四部分,注意抓住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并在旁边用小标题把各部分的意思写出来。(生动手,巡视,找准对象,请其发言)

生交流,板书,概括总结。

2-7    被捕前 8-17   被捕时 18-29   法庭上 30-32   被捕后

师:现在我们弄清了作者李星华回忆了十六年前的这四件事谁来将这四件事连起来说说,说话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组织一下语言。

请生说,师再说。

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作者李星华在1943年时回忆了16年前父亲李大钊被捕前,被捕时、在法庭上同敌人作斗争的事迹,以及当家人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后都十分悲痛。(说给同学听,训练主要内容落下去)

二课时

一、以情激趣,导入新课

   (课件展示:开国大典的图或视频。)

    师: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庄严地向全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多少优秀的中华儿女抛头颅,洒热血,他们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

   (课件展示:一组英雄的照片。)

师:看了这样一组照片,你们了解他们的事迹吗?

生1:抗美援朝战争中被烈火烧身的邱少云。

生2:舍身炸暗堡的董存瑞。

生3:狼牙山上的五壮士......

师:大家说的真好,他们把自己的一腔热血洒在了硝烟弥漫的战场上。但是,还有许许多多优秀的共产党员,他们虽然没有豪言壮语,却同样为新中国的诞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的李大钊,就是其中的一位。(课件展示:李大钊的肖像画。)

   师:今天,我们就和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一起去回忆革命先驱李大钊与敌人作斗争的英雄事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

     板书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

   二、精读细品,领悟情感

  1、学生自由读文

   师:课文的回忆部分写了几方面的内容,用小标题的形式表达出来。

生:课文的回忆部分写了捕前、被捕、被审。

     师板书: 捕前  被捕  被审

2、学习第一部分(捕前) 学生读2-7自然段,

  师:父亲被捕之前局势越来越严重,局势的严重表现在那几件事上?

生1:他把书和有字的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生2:张作霖要派人检查,生3:工友阎振三的失踪。 师: 这些事进一步说明了局势的严重。

 师:在这样动荡的局势下,母亲和一些朋友常常劝父亲离开北京,父亲又是怎样回答的呢?(课件展示:重点句子——父亲坚决地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生:读父亲说的话

师:把“不是常对你说吗”、“我哪能离开呢?”划线,思考:这是什么句子?

生:反问句。

师:谁能把它改成陈述句? 生:经常对你说。我不能离开。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父亲坚决地说:“经常对你说,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不能离开。”)

师:这句话说明了父亲的态度很坚决。父亲把革命工作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他完全明白形式的险恶,处境的危险。但是,绝不离开自己的工作岗位。句子中还两次使用了反问句,强掉了父亲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局势多么严重,他都要坚守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的精神。

     板书:局势严重    坚守工作  生:读这句话。

3、学习第二部分(被捕)学生齐读8-18自然段

师:“可怕的一天”指哪一天 生:4月6日。

师:果然怎么解释? 生:在意料之中。生:本文指父亲想到了事情的结果。

师:划出描写敌人语言的词句。生1:不要放走一个!生2:你认识他吗?

 生3:哼!你不认识?我可认识他。看好别让他自杀,先把手枪夺过来!

师:这些句子表现了敌人的什么?生:这些句子表现了敌人的凶残。

师:找出描写敌人动作的词句。 生: 一拥而入 生:挤满了这间小屋,

生:拿着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指着, 生:夺下父亲的枪。

师:课文就是通过这些语言、动作来表现敌人的凶残。

师面对敌人的凶残“我”的表现又是怎样的?生惊恐、害怕、瞪、剧烈的跳动

师:面对惊恐害怕的“我”,父亲说了什么?

  (课件展示:重点句子——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

   学生读句子:语气要平稳,从这句话中表现父亲的沉着、冷静。

师文中的哪个词还能表现父亲的沉着、冷静?生:不慌不忙。板书:不慌不忙 师:“我”的惊恐害怕,与父亲的不慌不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正面描写了父亲的沉着冷静、不慌不忙。作者在这里用大量的笔墨去描写敌人的凶残,“我”的恐惧,目的又是什么呢?

生:从反面和侧面衬托父亲的临危不惧从容不迫的高大形象。板书:临危不惧

师:这时的父亲保持着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父亲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讲的。就这样,残暴的匪徒把父亲和我都带走了。4、学习第三部分(被审)

师经过一段时间我们和父亲又见面了,那是在什么地方?学生读19-28自然段。

生:在法庭上。

师:这时“我”看到的父亲是什么样的?划出描写父亲外貌的句子。从父亲的外貌可以看到父亲脸上的表情是怎样的?

生: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板书:平静慈祥

 师:显然,父亲受到了敌人的严刑拷打。看到这些我们的感受如何?

生:我忍不住喊出声来 生:母亲哭了,妹妹也哭了。

师:面对我们的哭喊声,父亲没有对我们说一句话。(课件展示:重点句子——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生:读句子。

师:父亲的表情是怎样的?生:父亲的表情是安定沉着的。板书:安定沉着

 师:伟大的力量指什么?在原句上划出。生: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

 师:正是因为父亲对革命事业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所以,不但在敌人的严刑拷打下毫不动摇,而且,也不因亲人的哭喊声而忧伤,相反,他用坚定、沉着影响亲人,是亲人化悲痛为力量。学生再读,感受父亲对革命事业的信心。

 5、学习最后一部分

   师:从那一别,我们再也没见过父亲,更想不到这竟是我们最后的诀别。

   学生读,四位学生分别读最后四段。

师:父亲的被害,作者是怎么知道的?生:从报纸上看到父亲的被害。

  师:听到父亲被害的消息,全家人的心情如何?

   生1:舅老爷哭着回来, 生2:“我”昏倒在床上,

   生3:母亲伤心过度,昏过去三次,醒来又昏过去。

  师:父亲的被害,使全家人无比悲痛,但是,他们并没有在悲痛中倒下,而是带着对亲人的怀念,和对敌人的仇恨,牢牢地记住了父亲被害的日子。

   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师:父亲被害的日子是哪一天? 生:4月28日。

  师:课文中两次出现了4月28日,那一次出现在课文的什么地方?

生:第一自然段。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板书:1927年4月28日

师:作者采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开头? 生:倒叙回忆的手法。

 师: 这篇课文写于1943年, 板书:1943年

 师:那正是父亲遇难十六周年,那么,课文的第一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形成了什么关系? 生:首尾照应。

师:这种首尾照应的写作手法,是本课的重点训练项目,它能使文章更加紧凑,更有感染力。在本课中,突出了永远忘不了那一天。板书:忘不了

三、总结升华,传统教育

   师:这篇课文描写了李大钊被捕前后的事,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我们了解了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掌握了首尾照应的写作方法,同时也使我们受到了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懂得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教育学生好好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209beb3b1717fd5360cba1aa8114431b80d8e5b.html

《10、十六年前的回忆.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