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
获得“感动中国2014度十大人物”荣誉的分别是:
1.带领科研团队实现氢弹研究突破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于敏2.放弃安逸生活坚持在贵州山区义务支教的退休外交官朱敏才,孙丽娜夫

3.背井离乡,为南水北调做出巨大奉献的基层干部赵久富4.默默捐款20余年从不留真名的普通市民张纪清
5.为了能让失聪的儿子接受正常教育,和儿子同桌16年的爱心妈妈陶艳

6.打击暴恐分子嚣张气焰,被誉为大漠“猎鹰”的新疆民警木拉提·西日
甫江
7.对麻风病人不离不弃,守望麻风村数十年的医生肖卿福8.十几年如一日,无微不至照顾瘫痪父亲的孝女朱晓晖9.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师昌绪
10.力帮助残疾邻居,创建美丽家园的居民大院陇海大院
11.外,“感动中国”还向抗击埃博拉病毒中国援非医疗队表达了年度致
敬。
1,中国氢弹之父:于敏【获奖名片】——报国心皎洁
于敏,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89岁,核物理学家,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

于敏1944年考入北京大学,1951年以优异成绩毕业,进入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1960年底,开始参与科学家钱三强组织的氢弹技术理论探索。
在中国核物理的几位开创者中,于敏是唯一一位没有留学背景的人。在氢弹的理论探索中,于敏几乎从一张白纸开始,依靠自己的勤奋,举一反三。克服重重困难,自主研发,解决了氢弹研制中的一系列基础问题。1967年,中国完成了氢弹核爆实验。从原子弹到氢弹,中国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这是世界上最快的速度。在氢弹研制过程中,于敏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成为中国氢弹研制中的关键人物。
20世纪70年代起,于敏和其他学者一起倡导,推动加快我国的惯性约束聚变研究,并将它列入我国高技术发展计划,大大推动了我国国防科技的进步。
60年代开始,于敏放弃了个人热爱的基础物理专业,此后30年一直隐姓埋名,于敏一生只有两次公开露面,一次是1999年,国家为两弹一星元勋授奖,另外一次是201519日,国家科技奖颁奖,于敏成为最高科技奖的唯一获得者。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于敏的颁奖词:
离乱中寻觅一张安静的书桌,未曾向洋已经砺就了锋锷。受命之日,寝不安席,当年吴钩,申城淬火,十月出塞,大器初成。一句嘱托,许下了一生;一声巨响,惊诧了世界;一个名字,荡涤了人心。2,老骥伏枥:朱敏才,孙丽娜【获奖名片】——为霞尚满天
朱敏才,男,1942年生人,退休外交官。孙丽娜,女,退休高级教师。

朱敏才曾是一名外交官,妻子孙丽娜曾是一名高级教师,退休后两人没有选择安逸的日子,而是奔赴贵州偏远山区支教。9年来,他们的足迹遍布贵州的望谟县,兴义市尖山苗寨,贵阳市孟关等地。2010年两夫妇扎根遵义县龙坪镇,继续他们的支教生涯。
生在贵州黄平,长在贵阳的外交官朱敏才,得知家乡师资严重缺乏,退休后放弃在北京悠闲自在的生活,去山区义务支教。尽管已经古稀之年,但他们表示:“只要我们还能动,就希望在这里继续教下去,让山里娃也能和城里娃一样,大声流利地说好英语,学好英语”。
山区洗澡难,买菜难,乘车难,看病就医难,各方面都极不方便。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个口罩才能睡觉。因为长时间在山区生活,加上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现在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眼视力只剩下0.03,检查身体时还发现体内重金属超标。朱敏才也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但他们依然坚守岗位,带给孩子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
他们义务执教不拿一份报酬,在省吃俭用资助贫困生的同时,还在积极为学校建电脑教室,修学生食堂四处联系争取支持和帮助。夫妇两在北京治病期间,仍心系山区的孩子,为他们捐来了20台电脑。孙丽娜还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给她和丈夫的10万元奖金转赠给了学校,用于建电脑教室。在支教9后,他们被中央电视台评为“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朱敏才,孙丽娜的颁奖词:
他们走过半个地球,最后在小山村驻足,他们要开一扇窗,让孩子发现新的世界。发愤忘食,乐以忘忧。夕阳最美,晚照情浓。信念比生命还重要的一代,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185f723ec3a87c24128c42a.html

《2015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及颁奖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