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

发布时间:2013-04-1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把握规律 巧解实词
——文言实词含义的推断
【教学目标】
1、指导解题方略,掌握准确把握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2、学会知识迁移,提高解题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推断文言文实词词义的基本方法。 【教学方法】
运用多媒体,讲练议结合。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阅读在高考试卷中占了15分,分值之多仅次于作文和现代文阅读,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之一。在文言文的复习中,实词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虽然历年来高考文言文实词大多来自课本,但由于语境的变化,加上词语词义本身的丰富性,我们要准确把握文言实词的词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此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解答技巧,无疑对我们是有帮助的。今天我们这节课就要教给个大家一些推断实词含义的方法。 讨论交流
同学们课前已经做了充分的预习,下面我们用5分钟分组讨论一下课前预习的六组练习,看看你们对加点实词的推断是否一致,并注意归纳每一组的推断方法。
(特别说明:以下“想一想”的内容作为“课前预习”提前印发给学生,上课时直接讨论;“试一试”内容展示在课件上)
推断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 1、积累一定数量的实词; 2、掌握正确的推断方法。 因例说法 一、字形推断法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幻灯片第一组 ①以尔车来,以我贿迁。(财物)
②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田地) ③金就砺则利。(磨刀石) ④振长策而御宇内。(马鞭子) 你能推断出加点字的意思吗? 你是用什么巧妙的方法解决的? 2、方法阐释
汉字是表意文字,其中80%以上是形声字,由形旁和声旁组成,这些字中的形旁往往是表意的,我们可以通过这个表意的形旁来推测这个词的意思。
“贝”与钱财有关; “田”与田地或耕作有关; “石”与石头或坚硬有关; “”与竹子有关;
“忄”与内心活动有关; “纟”与丝织品有关; “饣”与食物或吃有关; “辶”与行走、行动有关; “刂”与刀或使用刀有关; “王”与玉有关 3 课堂练习

1
君径造袁所寓之法华寺。(到,去) 分析:“造”的义符为“辶”,与行走、行动有关,联系下文“袁所寓之法华寺”,可推断其意为“到,去” 译文:谭君本人直接到袁世凯居住的法华寺去。 王以和为诳,而刖其左足。(砍) 分析:刖,的义符为“,与刀或使用刀有关,联系所带宾语“左足”,可推断其意为“古代的一种酷刑,把脚砍掉”
译文: 厉王认为卞和是个骗子,就砍掉了他的左脚。 (诳:欺骗,迷惑) 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宝焉。(雕琢,加工玉石) 分析:“理”,从玉(左偏旁写作王,凡形旁从“玉”的字,本义都与玉石珠宝有关,据此推断为“雕琢,加工玉石”
译文:楚文王于是派玉匠雕琢那块璞玉而得到了一块宝玉。(玉人:加工玉石的工匠;璞:没有雕琢加工的玉石) 二、通假推断法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幻灯片第二组 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通“早” ②赢粮而景从。(通“影”,像影子一样) ③秦王方还柱走。(通“环”,环绕) ④卒起不意。(通“猝”,突然) 2、方法阐释
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通假字与本字的读音往往是相同或是相近的,当根据本字的义项无法讲通时,我们可以运用声旁找到通假关系,去推断词义。 3 课堂练习
倍道而妄行,则天不能使之吉。(通“背”,违背)
译文:违背自然规律而胡作非为,那么天也不能使人吉利。 众皆伏泰之义。(通“服”,佩服) 译文:众人都佩服孙泰的义气。 ③或至涂而反。(通“途”,道路) 分析:“涂”与“途”读音相同,“涂”是“途”的通假字,“途”的意思是“路途”“道路”,联系上下文,可以推断“涂”的意思是“道路”。 译文:有的人走到半路就返回。
三、结构推断法(根据整句中对应词语的意思推断词义)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幻灯片第三组
①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被任用) ②方其破荆州,下江陵。(攻破) ③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尽,竭尽) 2、方法阐释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等并列结构较多,在对称的句式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同、相近或者相反、相对,利用这一点可以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 3 课堂练习
①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余——赢,剩余,多余) 译文:不能让家里有多余的钱,不能让外边有剩余的财物。 ②弃礼义,捐廉耻,非一朝一夕之故。(弃——捐,丢弃) 译文:礼义被抛弃,廉耻被掼在一边,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 ③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戴——腰,腰佩,腰戴)

2
译文:戴着红缨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带白玉环。 四、语法推断法(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功能推断词义)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幻灯片第四组
①将军身披坚执锐。(作宾语,形容词作名词,坚,坚硬的盔甲;锐,锐利的兵器) ②范增数目项王。(作谓语,名词作动词,使眼色,用眼睛示意) ③左右欲刃相如。(作谓语,名词作动词,用刀杀) 2、方法阐释
根据汉语语法知识,主语、宾语常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动词、形容词充当,状语大多由副词充当。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以及词语的搭配,可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3、课堂练习
①明足以察秋毫之末而不见舆薪。 分析:“明”作主语,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意为“眼力、视力”
译文:眼力足够用来看到秋天动物毫毛的末端,却看不到一车子的柴草 ②妻马氏,解衣更母湿衣,奉糜食母,抱衾寝母。(穈,粥) 分析:“寝”是不及物动词,带有宾语,为使动用法,意为“使……就寝”
译文:他的妻子马氏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下常母的湿衣,拿稀饭给她吃,拿被褥安排她就寝 及去东阳归家,经年岁,口不言荣辱,士类益以此多之。 分析:“多”带上了宾语,活用为动词,意为“赞美,赞赏”
译文:到他离开东阳回到家乡,数年说话时不谈荣誉耻辱,士大夫们更因为这样而赞赏他。 五、联想推断法(根据学过的知识、借助熟知的成语、词语推断词义) 1、想一想
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见幻灯片第五组 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欲盖弥彰——明显) ②相如因持璧却立。(望而却步——后退) ③女也不爽,士贰其行。(毫厘不爽、屡试不爽——差错) 2、方法阐释
高考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词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因此,我们要善于根据已有知识举一反三,来确定试题中的实词词义。 3、课堂练习
①至是乃杜绝交游,馈遗秋毫无所受。
联想: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鸿门宴》(秋毫,比喻细小的东西) 译文:于是他杜绝交游,对各种馈赠,一点也不收受。 ②素与郭善,登门造访。
联想:素善留侯张良。——《鸿门宴》(善,交好,友善) 译文:他(王生)向来与郭生交好,登门拜访郭生。 ③城之不拔者二耳。
联想:其后秦伐赵,拔石城。——《廉颇蔺相如列传》(拔,攻取) 译文:城邑没有被攻下的的只有两座了。 ④孙膑期曰:暮见火举而齐发。 联想:不期而遇(期,约定)
译文:孙膑(和那些弩手)约定说:“晚上见到燃起火把就一齐射箭。 六、语境推断法(根据上下文意思推断词义)

方法阐释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绝不能离开它生存的语境,有时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

3
解释或暗示关系,这恰恰是我们要寻找的钥匙。 内部语境:句子本身的语言环境; 外部语境:上下文的语言环境。 【综合演练】
薛潭学讴①
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注释:①唱歌 练习:
1 穷:学尽;尽:学完 2 “反”通“返”
3 谢:道歉,谢罪——“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 4 形声字,从行,瞿声。《说文解字》“行,道也。 行,本义是道路。衢,四通八达的大路。 5 声:歌声;响:声响
6 遏,阻止,阻遏——“浪遏飞舟。
7 翻译: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秦青没有劝阻他,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秦青打着节拍,高唱悲歌,歌声振动了林木,那音响止住了行云。 【参考译文】
薛谭向秦青学习唱歌,还没有学尽秦青的技艺,就自己说已经学完了,于是告辞回去。秦青没有阻止他,在郊外的大路上设宴送行;(秦青)击打着乐器,悲壮地歌唱起来,那歌声使路边的树林都振动了,使空中的飞云也停住了。薛谭(听了后)便(向秦青)道歉并请求能返回(继续跟秦青学习唱歌),(从此)一辈子不再说回去的事了。 【注释】 学讴:学唱。 于:向。 穷:尽,完。
遂辞归:于是就告辞回家。
弗止:弗,不,没有。没有劝阻。 饯行于郊衢:在城外大道旁给他饯行。 饯:用酒食送行。 抚节:打着拍节。 遏:阻止。 谢:道歉。
反:通假字,通“返”,返回. 衢:大道。 :以为
悲歌:雄壮的歌声 【课堂小结】 1、方法归纳:
①字形推断法; ②通假推断法 ③结构推断法 ④语法推断法 ⑤联想推断法 ⑥语境推断法 2、结束语
当然,以上几种方法并不是完全割裂的,可综合运用,对同一道题目而言,也可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多掌握几种方法技巧,在解答文言实词题时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能提高解题的速度和正确率。若能就此平时有意识地结合课本进行操练,做到熟能生巧,在未来的高考竞技场上就不会“茫无头绪,手足无措”了。希望你们在考场上都能用你们所学知识去取得优异的成绩!

4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901e0916fc700abb68fcb3.html

《文言实词含义推断公开课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