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压力大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正反方攻辩词

发布时间:2018-07-02 01:28:5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可以从两个方面下手,一是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能力,二是提高大学生的工作能力。而工作能力,如果细分,可以包括实践能力和学术能力。

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大学生普遍难以找到高薪且清闲的工作,那么就需要锻炼自己的能力,以求在较少的个人生活空间内、用较少的经济成本,来换取更好的生活质量。换句通俗的话讲,就是在过日子方面,迫于手头紧,而要学会少花钱、多买东西。例如有人开始在网上晒生活支出,以显示自己可以用很少的钱过上很充实的生活。

我们先要明确的是成长并不等于就业,有利于成长也不等于最后一定会成长。有利于成长是体现在成长过程中的,最终结果是否成长、是否就业都不在本次辩题的考虑范围内。成长的过程是指智力和非智力素质提高的过程。我们讨论的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取决于能否加快学生成长的过程暨能否加快提高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素质。最后还要注意的是我们论证的主体是学生,因此在考虑问题时要围绕着学生这一概念。

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大学生就必须要锻炼自己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缩短上岗之后将知识转化为实践的时间,甚至很多大学生在校期间就开始培养或寻找这种实践机会,而不仅仅拘泥于书本。在就业压力大的情况下,也有一部分大学生为了提升自己的竞争力,在追求着比别人更精深的学术能力,也就是走上了考研、读博、出国的道路,这对于他们而言当然是在学术能力上更进一步的提升。

在对方的角度,可能指出的问题在于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的学习广博但不精深。为了应对压力,什么都得会一点,有个外语证书、还学个二外、考个计算机证书、再有个驾照,还有人还考虑会计师等等其他专业证书。证书拿了一大堆,什么都学了个皮毛,但仔细问起来,哪一个都不精深。这是对于大学生成长可能不利的地方。对于这一点,你们可以指出,没有必要人人都去搞研究,也没有必要人人都需要精深。社会上也需要大批的这种“通才”。

对方还可能指出,就业压力迫使大学生丧失自我,盲从于社会。例如,并不知道自己是否适合搞研究,也不知道读研、读博能学什么、该学什么。反正,要是没有个更高的学历,工作不好找,所以就稀里糊涂地投入了考研的队伍。等到头来,发现自己并不适合搞研究,不应该不应该耽误几年的青春在读研,那自然就不利于大学生成长了。对于此,你们可以反驳的是,研究生的招生,不是谁想来就来的。有招生机制,考试、面试等等,导师们会把那些不适合读研的人拒之门外的。固然,他们为了准备考研,花了半年的时间,这个不假。但是花了半年的时间知道了自己不适合搞研究,又有谁能说这是不利呢?(当然,当前的考研招生机制有问题,但是在辩论场上,你们可以说“这个问题不在今天这个辩题的讨论范围之内”。)

对方还可能指出,就业压力大阻止了他们才华的最佳发挥,影响了自主能动性和积极性,当压力超过他们的承受范围外还可能导致心理问题例如,杀人、自杀,以及诸多极端行为的出现,都可以反映这一点。你们可以指出,大学生作为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应该学会承受压力的能力。有压力不是坏事,有压力且发现问题更不是坏事。当然,出现意外,... 这不是我们愿意看到的结局。但是,那可能是由于周围人对于当事人的关心不够、帮助不够等等,怎么能都怪压力呢?那岂不是因噎废食吗?

最后,我想说明的一点,是这个辩题不是很严谨。“大学生就业压力”,从逻辑上讲可以指两种不同情况,一是大学生毕业后求职找工作,二是大学生在校找兼职工作。我相信,出题人的意思应该是第一个,而且一般的理解也是第一个。所以,如果你们准备就第一个解释来打比赛的话,可能需要一些简要的准备,来防止对方很意外地跟你们扯第二种情况

小贴士:大:可控压力范围。(人不可能完全失去主动性) (不可控压力也叫灾难性压力)

单一性生活压力:在某一时间段内,经历某一种事情并努力去适应它,而且强度不足以是我们崩溃。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应当是一种经验到的东西,他无法跑烤猪蹄而单独存在。假如一件事情发生了,但主体对其漠视,毫不关心,或已经意识到刺激的存在,但认为不值得认真对待。这时,压力就无从谈起。

压力反应包括主题觉察到压力源后,出现的心里、生理和行为反应。

客观上已经发生的事件,并不是都可以成为压力源。只有被个体察觉、与个体生活相关并引起响应的事件,才对个体构成压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89bc915ef7ba0d4a733b9d.html

《就业压力大是否有利于学生成长正反方攻辩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