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信”字论电影《千与千寻》

发布时间:2018-03-11 23:50:2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字论电影《千与千寻》
作者:陈慧
来源:《十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年第01

        宫崎骏的《千与千寻》这部动画电影呈献给观众的不仅是熟湛的动画技巧和视觉享受,他还给儿童乃至成人一场艺术盛宴。而这盛宴并非只有华丽的外表,它还有深刻的内涵。正如有人说宫崎骏把动画上升到人文高度。《千与千寻》中,宫崎骏把成长、环保、心灵、生存等讯息融入进来,引导浮躁社会中的人们加以思考:儿童的成长问题、环境问题、诚信问题、甚至人类自身的心灵问题等。暂置儿童、环境、诚信等问题于一旁,心灵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正如匈牙利哲学家卢卡奇的心灵与形式,我们该用怎样的姿态(心灵的表现形式)来外化内心世界,来模写外部世界。我们所要遵循的乃一字。

        一、对自己,信—— 真实自信

        从影片中看到10岁的千寻,估计会有一些大女孩们看到了自己儿童时的模样:胆小、怯懦,而又如此的普普通通。宫崎骏打破了惯常少女漫画中如何吸引男生的浪漫故事,他在自述中也表示:他深信这绝不是一个10岁女孩所渴求的。所以他致力于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制作出合适的动画。千寻的可贵之处正是作为一个普通平凡的女孩,她所具有得一种坚定的执着与真实。影片中的千寻是真实的、真诚的,她的内心也是。她的执着与真实引导着她救朋友、救父母,甚至救一些不相干的人。她的执着与真实促使胆小怯懦的她迎接一个个挑战,最终,影片最后一幕留给观众的是她坚定、自信的眼神与因勇敢、真实而美丽的面容。这就是宫崎骏留给观众的感觉:一见之下不过尔尔,发展下去觉得还是有些可爱,最终千山万水走到她身边,才惊呼:啊,原来她有这样的魅力”——大吃一惊而记忆深刻百度贴吧宫崎骏自述。

        而千寻转头这一幕恰恰又与千寻父母那冷漠麻木的神情做一对比。千寻父母脑海中的变猪记已被格式化,而千寻却已是一个成长后的不一样而又一样的千寻。这里不禁让人思考:在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在金钱欲和控制欲不断膨胀的时代,我们是否找到了心灵栖息的归属地,还是已经不需要了心灵的栖息?但我们可爱的孩子们需要,他们是真实的,不是麻木的。这一对比似乎是对成人们的一种讽刺,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当代社会,大人们忙于追求他们所认为的时尚、休闲、刺激的生活,用这种方式来掩盖心灵的孤独与彷徨。反而忽略了孩子们也需要心灵的栖息地,孩子用真诚与善良换取了心灵的归属,而大人们却找不到方向而迷失前方。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202b0a58a55177232f60ddccda38376baf1fe060.html

《从“信”字论电影《千与千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