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之尴尬

发布时间:2015-04-06 22:12: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苦学四年专业,就业退避三“社”

20150317 来源:新安晚报

高校社工专业对口就业率不到一成,人才缺口大;薪水低等困扰毕业生

今天是国际社工日。随着社会的发展,拥有专业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发挥着愈发重要的作用,而近年来,我省不少高校也设置了社工专业。然而,新安晚报、安徽网记者采访得知,该专业对口就业率不到10%,社会工作专职人才缺口较大。薪资低、社会认可度不高等,是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样本

就业时几乎都不考虑本专业

寝室6个人,没想过做社工5

小崔是安徽农业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大四学生。最近,她在深圳找到了工作,目前在企业实习,发展方向是店长。

小崔坦承,自己没打算做社工,一是以前在社区实习的时候,觉得工作很琐碎;另一方面觉得薪水低。她估计,班里同学选择社工工作的应该不多,我宿舍有6个女孩,其中5个都没想过做社工。尤其是男生,未来还要养家。不过李晓锋除外,他那么热爱社工。

深爱着专业,也没打算做社工

小崔口中的李晓锋,从大二起就积极参与社会实践,跟失独老人、自闭症儿童等都打过交道。对自己的专业,李晓锋很有感情。

不过,小崔还是说错了——即便如此热爱社工工作,李晓锋也并未计划将其作为未来的职业。他想考硕考博,毕业后我想做一名教师,从事这方面的研究,但不做专职社工。李晓锋说,这也是考虑到未来的经济需求,在爱好和工作之间寻找一个平衡。

薪资偏低,社会认可度不高

薪资不够用,我也不想干了

范名(化名)合肥某社工组织专职社工,工作5

记者:方便透露下你们的薪资吗?

范名:我们机构一线专职社工的工资去掉五险后,大多都在2000元左右吧……的确不够用。

记者:那不影响人才招聘吗?

范名:的确,人才流失挺严重的,年前有同事辞职了,年后又有同事准备离开,还不止一个。我也不想干了。

记者:干了那么多有意义的事,离开不可惜?

范名:所以我很纠结啊,但以后有娃,总得吃饭。

社会认可度有待提高

彭良浩包河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负责人,工作5年多

记者:现在服务中心的经费从哪里来?

彭良浩:主要来自于政府购买服务。

记者:从人才方面来说,目前存在哪些问题?

彭良浩:目前合肥现有专业机构规模较小,社会工作管理水平、服务能力有待提高。此外,还缺乏专业性较强的实务性人才,本土专业人才也比较缺乏。

记者:不少社工反映,社会工作社会认可度不高。

彭良浩:是的。但随着社会服务需求的扩大,应该能够改善。

什么都好,除了囊中羞涩

柏俊 合肥市爱邻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工,工作近6

记者:你以前在深圳做社工,怎么回来了?

柏俊:我是安徽人,2011年开始我感觉家乡社工组织有了初步发展,再加上喜欢这个职业,我就回来了。现在再看这个选择,就是靠信念和理想了。

记者:你对社工职业怎么看?

柏俊:能帮助服务对象,我感到很有意义。这工作什么都好,除了囊中羞涩。

高校

对口就业很少,有的已经停招

合工大:社工专业已停招三年

我们学校原先开有社工专业,但在2012年就停招了,2011年是最后一届学生毕业。毕业生的就业率是100%,但对口就业率仅在5%左右。合肥工业大学教师周军说,学校出于院系科学设置以及就业渠道等方面考虑,取消了社工专业。

周军是合肥三家社会工作服务社机构的创始人,从事社会工作方面的研究和督导已有8年时间。合肥从事社会工作最早的一批人当中,大部分已经放弃了这份工作。社会认同度低、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慢慢消耗掉了一些社会工作者最初的热情。

安大:名研究生仅15 “坚守

安徽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王云飞曾带了5名社会工作专业的研究生,毕业后,1人从事企业培训工作,1人在民政厅工作,1人在企业管理层,1人在大学当老师,还有1人前往香港继续读社工专业,大部分都没有从事与本专业相关的工作了。”“一个成熟的社会,每个社区都应配备数量足够的社工人员。不过,社工专业由于工作繁琐,且面向人群大多为比较困难的群体,这与传统的就业观念相矛盾,与很多毕业生的远大抱负不符,加上岗位提供少,所以对口就业率一直不高。王云飞说。

部门

今年出台办法扶持社工

岗位数量少和薪酬待遇低,是社工专业对口就业率不高的主要原因。再加上晋升渠道不畅通,人才逐渐流失。但近两年有好转迹象,一些去往广东、上海等地的毕业生,也回来创业了。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下一步,省民政厅将从社会购买服务方面着手,在社区推动社会工作的发展。

另外,记者了解到,省民政厅今年将展开调研,出台具体办法,明确社会工作者职业发展空间、保障社会工作者的薪酬待遇。

国际社工日

世界社会工作日,也称国际社会工作日,简称世界社工日、国际社工日。

2007327,在国际社会工作者联合会(IFSW)成立50周年之际,该组织主席大卫·琼斯博士倡导发起第一个世界社会工作日。

2008年,IFSW把这个纪念日确定在415,并向联合国正式申报415国际社工日。在未获得批准之前,按照20088月的IFSW全体会议决定,国际社工日定为每年三月份的第三个星期二。

今年的国际社工日是317日,主题是发展社会工作,创新社会治理

本版稿件由本报记者采写

数说

我省专业社工缺口较大

据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省通过国家社工考试的人员有4229 人。约有10 所高校开设了社会工作专业,但对口就业率不到10%,人才流失率也非常高。

合肥工业大学教师周军说,以合肥为例,按照科学配比,起码需要600 名左右的专职社会工作者,但实际上只有60~70 人,缺口很大。

社工专业大学生的“潜规则” 靠第二专业找工作

20140607 来源:大众网

编者按:

随着高考的开幕,又一轮暑假即将到来,在假期做做义工、社工,是不少准大学生的计划。然而,什么是社工,社工在社会中到底扮演着什么角色?他们又有着怎样尴尬的私生活

5721日,大众网记者利用近半个月的时间,先后采访了济南市民政局、济南市社工协会、民间社工机构、高校社工专业师生,以及不愿暴露身份的专兼职社工等,记录社工这个群体的面临的现状。

社工专业大学生的潜规则靠第二专业找工作

大众网调查记者 马俊骥

又是一年高考季,很多考生将经济、IT、法律、外语等热门专业定为目标,但是极少有人了解社会工作这一专业。由于社会认同度不高,就业出口较窄等原因,在省内很多二类、三类本科院校中,被动选择社工专业的学生占到了70%左右,大众网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社工专业班级的学生甚至全部为调剂生,有不少学生兼修了第二专业,并依靠第二专业找工作。

一个班27人全部为调剂专业,靠第二专业找工作

我们班有27人,全部是调剂专业的。赵梦迪说,自己当年报考的专业是经济学,知道调剂到社工专业时有点意外,我爸妈也说,这是什么专业?怎么从来没听说过?以后找工作好不好找?

到校报到后,赵梦迪发现,与自己同班的26名同学有着同样的担忧,我们学的面很广,专业性也很强,因为有实训,实践能力也挺强,但是考虑到就业,还是感觉与会计、金融这些热门专业相比,有些差距。赵梦迪说,自己身边很多同学都选修了第二专业,也有很多学长学姐靠第二专业实现了就业。

同样就读于山东财经大学社会工作专业的张京(化名)是2014届应届毕业生,社会工作专业是他填报高考志愿时的第五专业,前四个专业都没录上。入学后,张京又选修了会计学,目前已经通过了某国有银行综合柜员职位的招聘考试。

521,正在日照老家进行实习培训的张京告诉大众网记者,自己应聘的职位计划录取20个人,录取比例大约为120,其中不乏出身名校的会计、金融等专业的研究生。他认为,自己依靠第二专业应聘,从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与自己的社工专业背景有一定的关系。在学校时我们经常参加实训,所以人际交往能力、口头表达能力都比较强。张京说,面试时面试官对我社工专业背景也挺感兴趣,围绕这个话题聊了不少,可能是会有所加分吧。

70%学生被动选择社工专业,毕业生改行导致人才流失

张京介绍说,自己这一级应届毕业生有大约90人,从事专职社工的一个也没有,有几个人去了福利院、养老院这样有社工性质的单位,有一部分人考研了,还有一部分人考公务员或者进企业了。

在很多二类、三类本科学校中,被动选择社会工作专业的情况很常见,包括报志愿时没有把握,被迫选择了这个冷门专业的还有服从调剂到这个专业的。王军(化名)是山东某二类本科学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老师,521,他告诉大众网记者,在他的学生当中,接近70%是被动选择,也有不少学生选修了第二专业。

社会工作专业学习的面很广,会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还有大量的实务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很强,在一些大型企业和外企当中,有社工专业背景的学生比较吃香。张京说,相比较而言,社工专业的毕业生最后真正进入社工机构从事专职社工的非常少。一方面,政府购买社工和社工机构招聘专职社工的人数都比较有限,另一方面专职社工在薪资待遇和晋升机制方面也没有竞争力,所以很多社工专业的毕业生改行,这客观上导致了社工人才的流失。

背景资料:

专职社工,一般指社会工作专业毕业或者具有多年社会工作经验,考取了社工职业资格证书且专职从事社会工作的人。

广义上来说,我国的社会工作主要有三种形式:

一是普通社会工作,指在本职工作以外从事的、不计报酬的服务性或公益性工作,如在单位里兼任工会、妇联等工作的工作人员。

二是行政化非专业化的社会工作,指在民政、福利院等政府部门和社会团体中,从事社会救助、儿童福利等工作的工作人员。

三是专业社会工作,是由受过专业训练的人开展的助人活动,这些社工具备专业知识、理念和专业方法,专职从事社会工作。

理论上缺社工

20130621  金羊网-羊城晚报

  顺德本土培养的首批66 名社工毕业生满怀热情却多数找不到社工工作。三年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下称顺职院)首设社工专业,意在为顺德输送大批本土社工。三年过去了,现在首届社工专业学生面临就业,他们的上岗热情虽然很高,却很难寻找社工岗位。

  羊城晚报记者采访了解到, 虽然理论上社工的缺口很大,但社工机构招人的欲望并不强。此外,顺德虽然仅有顺职院一家学校有社工专业, 但受限于专科社工生毕业两年后才能考取社工证,顺德社工机构向“无证毕业生”抛橄榄枝的热情并不高。

  就业竟遇冷:

  社工劝学生另谋出路2013 年顺职院社工专业毕业生共有66 名学生,作为该专业首届学生,他们当初报考时大多抱有对社工职业的向往, 但临近毕业时, 他们却发现,成为一名正式社工却有点难。

  阿韵是其中一员。据她介绍,从年前开始她就在顺德容桂最早的社工机构“鹏星”实习,但找工作时向“鹏星”投了简历及面试之后,阿韵等到的回复却是“机构现在已基本满员”。无奈,过完年阿韵只能果断放弃实习,在家人的帮助下,进入一家企业从事行政工作。

  “实习期是没有工资的,如果不招人,实习就是无期的等待,根本耗不起。”阿韵说,虽然只是实习,但她基本干着一名全职社工的活儿,经常要加班,工作十分琐碎。

  家住容桂的惠南对就业的现状也有点失望。

  “之前说现在社工缺口大,到时肯定招人的,但真到毕业期, 一些关系好的社工私底下都劝我们另寻出路。”但惠南说,社工在顺德还是新兴职业,从业者都很年轻, 她喜欢和一帮充满朝气的同龄人一起工作。惠南曾试想过去干文职或当幼师,转念一想又觉得浪费了自己三年的专业学习,“这种情况让人真的‘很心淡’”。

  阿林则考虑得更加实际些,他认为,对于一个男孩子来说,毕业后仅2000 多元的工资实在太低了,养活自己都有些困难,目前他在家里帮父母照看生意。

  土着优势多:

  本地社工更了解语言文化据顺职院社工专业负责教师凌远清介绍, 目前社工专业首届毕业生的上岗欲望都十分强烈,有44 人正在相关社工机构实习, 但目前除了大良的君行社会工作研究及服务中心和15 名毕业生达成了初步就业协议, 其他有明朗就业意向的不多。

  君 行社工中心高级干事罗姑娘介绍, 中心一直和顺职院保持着长期合作, 会有督导或高级社工为该校学生开展相关讲座, 每个学期学生都会到中心实习,对这批学生比较熟悉。

  “顺职院学生的优势在于基本都是本地人,了解本地的文化和语言。”罗姑娘介绍,本地社工可以克服语言、文化障碍,以后也不存在结婚、户籍等困扰,这是顺职院学生的最大优势,除此之外,也很看重他们的从业热情。

  然而,这批学生的专业水平仍然较弱。顺德一名社工告诉记者,学院过分倾向理论框架,缺乏实践指导,“一个很简单的例子, 他们几乎连如何做问卷设计、问卷调查都无从下手”。采访中,有多名应届毕业生透露, 实习时他们大多只是参与一些小组活动或文案工作, 并未真正介入到个案的跟踪中。

  人才不对路?

  专科“无证社工”没市场实际上, 作为顺德“新事物”, 社工的需求量还是很大的, 按照顺德区规划, 2015 年前将建成一支1000 人的社工队伍, 本土化培养成为一大保障, 然而对于专科水平的顺职院来说,毕业生成为一名专业社工却有诸多掣肘。

  按照国家规定, 社工专业专科生须毕业两年后才能报考社工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资格证, 这意味着顺职院的毕业生至少有两年时间是无证上岗。

  按照香港的经验, 在一个社区内, 专业社工和居民的比例应该是1 10 顺德显然无法满足这个条件, 社工的缺口很大, 但缺口大却并不意味着招人的欲望大。阿韵告诉记者, 由于政府、社区购买服务的欲望不大, 社工机构的经费十分有限, 没有新的项目就不可能增加人手。

  君 行社会工作研究及服务中心虽然已和15名顺职院学生签订了实习拟聘, 但据中心的办公室主任杨姑娘介绍, 机构招人还是十分看重是否“持证”。

  杨姑娘介绍, 目前顺德社工机构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为主, 协议会规定每个项目需要配备的督导、高级社工、初级社工和社工助理的人数,“未持证的同事属于社工助理, 大部分社工机构并不缺”。

  杨姑娘称, 相比之下, 本科社工生毕业当年即可报考社工证, “不排除有机构将招人名额留给本科生”。

  容桂一家社工机构的一线社工认为这样的考试显得有些多此一举: “在顺德仅有顺职院开社工专业, 学院每学期都会组织专业考试, 再组织一次资格认证考试要再考些什么呢?”

1500名社工专业毕业生仅2%干本行

20150219 来源:中国青年报

内蒙古有9所高校设立了社会工作专业,10多年来培养了1500多名社会工作专业学生,但只有2%从事专业工作,社会工作岗位少,社工专业人才流失严重。

近日,内蒙古2015共青团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座谈会上,团内蒙古区委权益部下设的内蒙古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一份《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上的数据引起与会代表关注。

内蒙古农业大学社会工作系书记汪海玲说,目前内蒙古社会工作专业在校大学生约1800人,如果政府不加大购买社会服务的投入,这些社工专业人才绝大多数毕业后将无缘从事所学专业,教育资源严重浪费,希望与会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在内蒙古两会期间反映这一情况。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需求旺盛

学生家长代表、内蒙古航天六院职工红云是团内蒙古区委开展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的受益人。

红云说,学校下午放学比家长下班早两个多小时,作为双职工家庭,孩子放学后的监管和学习辅导等问题一直令她头疼。

2012年,内蒙古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建立了社区阳光天使托管班,由专职社工和大学生志愿者接送社区的孩子和进行学习辅导等,一下子解决了红云一家孩子放学后的无人监管等老大难问题。

专职社工和大学生志愿者们非常专业和更有耐心,他们会针对不同个性的孩子进行不同的教育指导,并挖掘培养孩子的兴趣,学习氛围非常好。红云说,她的女儿参加了4期晚托和2期寒暑托,以前遇到困难就会退缩的女儿,如今已经喜欢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也愿意和父母进行交流,这些在日常生活中尤为突出,这让红云很自豪、欣慰。

红云说,她女儿的变化来自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的学习课业辅导、行为偏差矫正、人际交往训练等服务。

《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调查研究对象涵括内蒙古12~35周岁青少年群体,包括的人群有学生、公务员、企事业单位职工、务农青年、自营职业及待业青年等。

在内蒙古21个样本点,发放的2200份问卷结果显示,像红云女儿一样非常愿意和比较愿意寻求人际社会支持的青少年占到受调查人数的86.2%,从这一调查可以看出希望得到人际社会支持青少年的需求非常旺盛。

但据记者了解,内蒙古专门提供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的机构也只有内蒙古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一家,该中心现有专职社工30名,专职督导7名,志愿者600多名,建立了进行社区青少年、老年人帮扶工作的兴康站和建立在内蒙古未成年犯管教所的晨曦站等站点,为青少年提供学习课业辅导、生活方式辅导、行为偏差矫正、人际交往训练、罪错青少年矫治工作等专业社工服务,经过近3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和经验。但按照青少年事务社工与青少年1150进行配备才能更好地服务青少年的经验、做法,对于内蒙古几百万青少年旺盛的需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

加快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建设迫在眉睫

《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以内蒙古包头市举例说明,从2007年包头市先后成立了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市区两级政府先后通过财政投入及福彩公益金出资,投入120万元开展社会工作服务。然而随着资金的不足,目前包头的德缘社工中心已处于停滞状态,诚正社工中心发展举步维艰,汇美社工中心、学苑社工中心和弘仁社工中心等机构由于缺乏项目资金,并未雇佣专职社会工作者,服务项目断断续续。

据记者了解,内蒙古除了共青团组织的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建设在稳步推进,其他涉及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大多数出现了停滞和倒退。

内蒙古人大代表高晓路说,在市场经济社会,社会工作实际上就是经济行为,政府应该加大投入用于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政府出资购买社会组织的服务项目,政府负责掌舵和监督,将社会组织能做的事交给社会组织,这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方向。高晓路说。

内蒙古大学社会工作专业讲师吕霄红从事社会工作和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讲课和研究、实践已有10多年时间。她说,随着社会的急速变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与伦理价值的批判颠覆,青少年问题呈现出复杂多元的趋势,问题类型出现了学业、人际关系、经济、法律、心理与生理健康等问题交织在一起的复杂情况。

及时发现青少年存在的问题并进行补救,既可提高帮扶的功效,减少人力物力支出,更重要的是可以减少对青少年的伤害。吕霄红说,青少年工作中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建议政府增加青少年事务社工专业岗位。

《内蒙古自治区开展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及对策研究》调研报告显示,近年内蒙古青少年犯罪、自杀等事件总人数逐年增加,青少年学习成绩以及就业机会所带来的心里压力尤为突出。该调研显示,青少年接受过心理咨询服务的人数仅占10.2%,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盈利的心里咨询机构收费过高、缺乏针对青少年的相应心里咨询机构等问题。

而据记者了解,内蒙古接受过社工专业培训的人和社工专业人才并不少,少的是社会工作专业岗位的数量和财政、福利彩票公益金投入资金量。

多项关于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服务提案形成

团内蒙古区委建议,针对当前内蒙古青少年社会工作存在的问题,要多策并举,建立有利的财税支持体系,健全和完善青少年社工管理体系,对重点青少年群体专业社工服务实现全面政府购买,支持鼓励青少年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本行业就业创业。

团内蒙古区委书记常青说,刚刚闭幕的共青团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各级团组织认真传达学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精神,中央在该《意见》中明确要求要深入研究群团组织依法参与社会事务管理、以合适方式参与政府购买服务的办法和机制。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深入开展正是共青团创新工作机制、拓展工作领域、丰富工作手段的重要内容。

在认真听取了团内蒙古区委、青少年社工、专家学者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的针对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中存在的政策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社工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等问题和建议后。

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副主席常海指出,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一直是党和政府十分关注的问题,也是社会关注的热点、教育的难点、家庭的关注点。这项工作非常重要,专业性很强。特别是社会的多元化发展,急需专业人才。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在制度安排、长效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谋划,重点研究好机构、体系建设问题,核心解决的问题。要积极争取政策扶持,运用好市场化、法治化、社会化手段,推进落实。

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杭桂林强调,内蒙古自治区两会期间,人大和政协将及时把这些青少年普遍关注的问题通过人大、政协相关程序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尽快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据记者了解,座谈会上形成了《进一步推进我区青少年专业社会工作发展》、《加强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我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等两会提案和议案。

23位职业社工仅剩1人:缺少就业岗位薪酬难以保证

20150317 来源:生活报 作者:于海霞

有固定薪酬和岗位,充满热情和爱心,既能给失能老人喂水喂饭,也可以苦口婆心劝说不良少年……这些在香港电影里看到的社工服务,三年前悄然走进冰城,如今三年过去了,这些冰城职业社工们都在忙什么?在17日第9个国际社工日到来之际,记者从我省首个专业社工服务机构——黑大社工服务中心了解到,当初在中心服务的20多位职业社工如今已所剩无几,他们都已南飞寻找出路。

在哈市找不到社工岗位只能远走他乡

2013年,南岗黑大社工服务中心落户繁荣社区,罗美霞有幸成为哈市第一个职业社工。罗美霞说,她是取得社工师资格证后被中心派来这里工作的,每月工资2000元,主要为居民提供咨询、心理疏导、走访慰藉等服务。

16日,记者联系上罗美霞时,她告诉记者,放弃干社工确实有些舍不得,但每个月2000元的薪水,根本不够自己在哈市租房和生活,而且自己做的社工项目没有长期规划,随时都可能取消,所以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安徽老家。

和罗美霞一样,曾在该社工中心服务过的黄丹婷对这份工作也充满热爱。我是放弃了去香港读研究生的机会,自愿去深圳干社工的。黄丹婷说,毕业时她也想在哈市找一份社工工作,但她发现哈市的社工岗位基本都在机关和事业单位,门槛很高,自己根本考不进去,而社区又没有这样的岗位。

在深圳,这里的社工职业很成熟,有自己的社工协会和薪酬标准,职业前景也很好。小黄说,现在自己每月有4700元的收入,工资水平虽然不高,但工作稳定,很受居民欢迎。她认为,作为一名社工,认同和归属感也很重要,而在黑龙江,人们对社工职业不认可,这也成为不少社工出走的原因。

薪酬低工作不稳定中心23名社工只剩1

刚成立的一年半,社工中心还是相当红火的,持证社工一度达到23人。据黑大社工服务中心负责人曲文勇介绍,该中心还是我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训基地。这些社工全部具有社工师资格证。

不过,曲文勇承认,这些持证的社工人才还是以高校学生、教师为主,社会的从业人员很少,学生在面临毕业择业时,因为在我省找不到合适的就业岗位,而一些已有的社工岗位,薪酬标准很低,工作性质不稳定,职业前景不明朗。他透露,目前社工中心只剩下一名职业社工,从事的是社区咨询工作,曲文勇表示,这名学生明年毕业后,也想去南方做社工。

要想留住社工人才得让他们有奔头儿

我省持证的专业社工师有2300多人。据省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处长袁绍志介绍,但真正从事社工工作的才1000人。作为我省12所社工学专业高校联盟的理事长,曲文勇坦言,我省的社工工作比较滞后,和北京、深圳、广州等地相比,那些城市不但有很多专业的社工机构,还有大量需求社工的市场。解决之道是,不但社工本身要有专业认同和专业态度,把它当成一份事业来干,政府也要学学南方城市的做法,建立起专业的社工服务协会和服务站,制定合理的薪酬标准,还要建立社工督导激励机制,让他们觉得工作有奔头儿。社工不能只是一种理想,要从为全社会服务的目标来做。

“社工的春天”何时来临

20150317 来源:新华日报

317国际社工日,社工,又被誉为社会治疗师。今年全国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到发展专业社会工作。这对全国的社会工作者而言,可谓字字珠玑,是渴盼已久的最高层面的发展推力。记者连日来调查发现,社工专业人才虽然缺口巨大,但收入低、社会认同感差导致专业社工流失率高。

人气渐旺:

社工报考人数年增30%

王俊超不久前获得苏州市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二等奖,他是昆山市自强社会服务社的专职社工。王俊超曾花费三年时间跟踪服务一位吸毒人员孙某。在四象限分析法的专业攻势下,孙某成功戒毒,并解除了离婚危机。如今,孙某还在王俊超的帮助下,开了一家洗店,积极还债,脱离了不良朋友圈,开始新生活。像王俊超这样的专业社工,苏州已有6200多人,苏州也是全省最先实现万人拥有持证专业社工5目标的城市。

社工是通过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服务,帮助困境中的个人、群体更好地适应社会环境、增强发展能力,是在缓解社会矛盾、创新社会治理、促进社会和谐。省民政厅人事教育和社会工作处副处长周诚介绍,这几年专业社工的职业前景被逐渐认可,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问题:2008年,全国首届社工职业水平考试,全省9800人报名;2014年,激增至26624人,是7年前的2.7倍,比上年增加6063人,增幅近30%

目前,全省持证社工有21155人,居全国第二。同时,专业社工的含金量也在不断提升。我省部分城市向持证社工每月发放200-500元津贴,激励社工专业化道路。

需求量大:

每万人需5名专业社工

采访社工常黛屏,约在晚上8点后,白天她一直在外奔波。今年我们益民社会服务中心承接了浦口区政府社工项目,郊区城区两头跑。我们又要招聘新社工了,现在14名社工,手头项目有10个,忙不过来!常黛屏是2009年南京首次公开招录的1000名社区专业社工之一,南京师范大学社工专业毕业。如今,已是老社工的她,跳槽至民间社会组织,感到专业优势得到了充分发挥。上大学老师说的社工的春天不远了吧!常黛屏笑言,虽然待遇不高,但社工岗位很锻炼人。

从国家到地方,已形成一个共识:社会能做的,都交给社会做。我省注册登记的社会组织已达71571个,总量居全国第一。全省民政部门投入9000多万元购买社会服务,为专业社工提供了实践机会和岗位。社会组织井喷、政府购买服务,都在催生对专业社工的巨大需求。

按照2020年平均每万人拥有5名专业社工的规划,我省未来5年内至少需要4万名专业社工。而全省目前持证社工一共2万多人,缺口不小。

记者调查得知,全省有22所高校设立了社工专业,南京大学等7家高校还开设社工硕士专业。“2亿儿童,2亿老人,2亿流动人口,8800万残疾人,都需要社会服务……实践证明,政府不能完全解决这些问题。南京大学社会学院副院长彭华民认为,当前讨论社工人才大量存在的必要性已经过时,当务之急是制定专业社工的职业、薪酬和晋升体系,推动社工的职业化和专业化。

破除障碍:

买物更要买智

尽管职业前景被看好,但上一年教育部门评估的就业红牌专业,社工就位列其中。调查发现,当前社工待遇普遍赶不上社会平均工资水平。而在发达国家,专业社工待遇仅次于政府公务人员。我国社工待遇低、社会认同感和职业归属感差,社工人才流失率高,仍是不争的事实。

被称为社工领头羊的深圳,去年社工流失率达22%;南京社工专业毕业生最终从事本专业的不到20%经济上没待遇,工作上没地位,社会上没声望是主因。

南京九洲残疾人艺术中心社工朱光俊从事专职社工3年多,目前机构靠政府购买项目生存,一年10万元,刨去房租、水电、演出创作费等,所剩无几。我月薪3000元,刚来的大学生只有2000元,这还得靠多方筹措。所以,我们只招本地人,省房租。

我的老师、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玛丽·庄说过:优质的服务需要优质的薪酬。’”彭华民认为,目前的政府购买,还停留在买物不买智阶段,限定了人力成本支出,不利于人才的集聚和成长。

江苏师范大学法政学院副院长魏晨建议,既然工资性待遇低,政府能否在福利性待遇上有提高?专业社工本身就是创客,是典型的民生服务产业。政府应提供专业人才的租房补贴、工作津贴等补助;通过税收减免,刺激企业购买社工服务,用市场化手段留住社工人才。

周诚则认为,社工流失率高深层次原因还是职能转移不充分、政府和社会资源投入少、购买服务机制不健全。国内社会组织大多处于小微型、草根型发展阶段,向政府、社会要资源的能力弱。再加上专业社工没有列入职称评审序列,因此专业程度不能和待遇挂钩。

专业社工的发展问题,正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省民政厅厅长侯学元表示,今年,我省将加大民政事业单位和城乡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力度,扶持发展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和社工行业组织,推动社会工作在老年人、青少年事务、社区矫正、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实务拓展。酝酿已久的《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也将出台,为社工的岗位设置、激励机制、培训体系等规划一揽子方案。

本报记者

小贴士

所谓专业社工,是指取得国家社工职业水平证书、或具有专业社工教育背景,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犯罪预防、禁毒戒毒、矫治帮教、纠纷调解等领域直接提供社会服务的专门人员。社工这一职业在发达国家已有100多年历史,在中国香港也已存在50多年,但在内地却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职业。

政府掏钱买买买 社工仍喊穷穷穷

20150119 来源:广州日报

由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广州模式在全国先行先试

实际运作中遭遇一些困境待解

/广州日报 记者谭秋明

政府出资买买买,社工仍喊穷穷穷,市民街坊则慨叹没什么特别感受”……2008年起,广州市试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连续7年投入11.11亿元。广州通过购买社工服务,特别是推广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促使社工队伍和社工服务机构快速发展,形成了广州模式。如今,广州模式正被珠三角、长三角等地多个城市争相学习。

作为先行先试者,广州模式历经数年试探,在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开始遇到了准入、评估、提升服务质量等发展困境待破解。

连年投入亿元与国内城市相比是大手笔,与国际城市相比却是小数目。其实,大规模地购买家综服务,在业界、学界中一直存在争议。有意见认为,全面开花的家综服务有如撒胡椒面,普及得快,却似乎成效不明显。

社工故事

中国最美社工

科班出身 同学没几个当社工

2013年,广州星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社工林佳获评中国最美社工1987年出生,不到30岁的他,从业4年,在广州社工界已是中流砥柱。

林佳读社工专业出身。在求职过程中,他不止一次犹豫该不该当社工,当年的同学40多人,真去当社工的就几个,现在还当社工的估计没几个了。来到广州,工作不好找,林佳投了几家社工机构,现在供职的星空社会工作发展中心招收了他,刚入职时月收入1600元,主要服务艾滋病及感染者。肯定不敢跟家里说,也不敢跟朋友提起。

每周, 林佳有专门的时间到市八人民医院和天河区、越秀区疾控开展服务。连林佳自己也没想到能一直坚持下来。如今,他是星空艾滋病项目的负责人,月薪涨到4000元,成了家,当了爸,妻子也是社工。采访中,他一直庆幸自己的坚守。

现在薪酬还是偏低,社工身份的认知度还是不足。但世间没有不劳而获,更何况社工是新生行业,你要和她一起慢慢成长。林佳说。   

编个案

社工哭诉活在说谎世界

和林佳相比,燕真认为自己算是一个逃兵。辞职前,她是一家医养结合养老机构的专业社工,负责养老院养护专区的长者心理辅导工作。老人多由医院转至该区。燕真很受老人们欢迎。她也热情高涨地挖掘个案,筹备小组活动。

马上要检查了,你拿不出(个案)也要拿!实在不行,翻翻报纸杂志,参考一下社会新闻。机构负责人示意燕真,个案不足要赶紧。为了保住饭碗,燕真交出了几个添油加醋的个案,负责人翻了翻,不耐烦地将个案册拍在桌上,厉声道:你(的个案)就不能再激烈点吗?这样能体现你工作的重要意义吗?

燕真开始参照社会新闻编造个案。她回忆称,我写过与子女关系紧张的老人、与室友无法和睦相处的老人、怀念亡夫郁结不已的老人,还有意欲自杀的老人。但是,在我的病区里,根本没有这些个案。应付过一次检查,很快又迎来下一次,活在说谎的世界里,良心不安。她哭诉。

抢个案

患癌老人大呼:别帮我了!

不要帮我了!谢谢你们的好意了!”82岁的梁伯最近查出了肝癌晚期,而且发生了转移,令他感受煎熬的除了病痛,还有同时而来的两份关爱。大约4个月前,百病缠身、与独子关系一直不和谐的梁伯同时被两个家综的社工上了。一边要帮他申请养老床位,一边要将他送进医院全面检查,两边都表示要帮他化解与独子之间的误会,让他们父子重归于好。

刚开始梁伯甚为感动,渐渐地他发现,两班后生原来针锋相对,该听谁的呢?梁伯的烦恼来了——一家知名机构的负责人讲述了这个抢个案的真实案例。他指出,两个家综的社工原本可以合作一起开展关爱梁伯的服务,但其中一方以保密性为由,不愿与另一方合作而引发矛盾。

这位负责人指出,社工承受着各种业务压力,首当其冲就是完成指定个案数。没有的硬要完成指标,就要去抢。记者了解到,梁伯目前已进入医院治疗,但谢绝了社工的继续跟进。

广州模式

每个街道一个家综政府购买社工服务

上世纪90年代起:国内兴起向先进城市学习社会管理经验的风潮,广州率先学习并引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

2010年:广州确定学习新加坡,大规模建设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并设定了至少每条街道建设一个家综的目标

怎么买?

服务全部招投标   

2008年起,广州市试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2012年的投入首次突破亿元,投入资金达到2.95亿元。2013年投入增加到3.3亿元,购买了165项社工服务。这165项社工服务中,有153项是家庭综合服务中心项目,也就是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区服务,投资金额达到3.06亿元,另有12个专项,投入金额1600万元。

无论是购买家综服务还是专项服务,全部通过招投标进行。机构中标承接家综服务,可获得3200万元的购买资金。如中标专项服务,则视乎项目覆盖的服务人群、服务量、服务难度等定价,从几万元到几十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迄今为止,全市最贵的社工专项服务是青年地带服务边缘青少年,3年投入达到1650万元。

值得关注的是,在中国香港和新加坡,政府购买社工服务有专门的准入评估,但不是广州这样直接使用了市场化的招投标方式。有来自香港的社工专业人士认为:社工是做人的工作,是为民服务,用商贸招投标方式购买社工服务,不妥!

买什么?

153个家综中心

数十个专项服务

近几年,广州市开始探索小政府,大社会的社会管理转型,大力发展政府购买社工服务。而且连年追加投入,那么,到底都买了些什么社工服务呢?

主要分为两大板块:一是覆盖全市153个街镇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居家社工服务;二是关注专门群体的专项服务。

覆盖全市153个街镇的家庭综合服务中心的居家社工服务,以“3+2”模式运作,3项必备服务主要以社区老年人、青少年和家庭为主,2项个性化服务视乎社区特色由承接机构自主设计开展,如外来工集中的社区开展关爱外来工及其子女的服务等。

专项服务主要关注特殊边缘群体,到2013年,广州已有21个专项服务,如协助精神病人社区康复、刑释人员社区矫正、残障人士社区复健、外来人员融入社区及就业等。

买对了吗?

有人认为没买对

当下的社工数量和素质并不能提供足够专业的服务。

—— 省民政厅一前厅官

一位广东省民政厅前厅官不止一次在研讨活动中表示,大规模急速地开展购买家综服务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投资虽大,一时间能起到扶持社工机构发展的作用,但是当下的社工数量和素质并不能提供足够专业的服务,反倒是拔苗助长

没买对也是本报记者在社区采访听到较多的反馈。一些基层工作人员表示,每年数亿元的投入,市民却认为是撒盐入水,自己没尝到一点滋味。

至于社工机构,甚至是一直负责操持此事的民政部门,也正为到底买得对不对而陷入迷思,而这份迷思主要针对实际运行情况引发出的诸多问题而言。

运行之困

评标准入:专家既当裁判又当选手?

日前,一宗关于萝岗区某街道家综的竞标纠纷引起了业界的关注。市民政局正在展开调查。

其实,早在试行之初就有人投诉称,有些购买社工服务的评标是一场知根知底的走过场游戏。既当裁判又当选手这是无可辩驳的现实。一位评标专家库的专家坦承,这个专家库初创时,由于广州社工人才紧缺,专家库的50多位专家主要由高校社工专业负责人、教师出任,而他们多数又是本土机构的发起人、理事、监事。这就要看各位专家会不会主动回避。

这位评标专家还指出:机构和街道串通的可能性更高。刚开始参与评标时,很多社工机构连标书都不会做,但是他们会主动和作为招标方的街道搞好关系。招标方会设定一些对机构有利的条件,为他们争取略高的分数。

此外,个别招标项目可能由于地处边缘,例如要在萝岗、花都、从化等地开展服务,又或者服务难度大,如针对吸毒人群、刑释解教人员等,开标后没有足够数量的竞标机构前来应标。个别机构为获得政府购买,会请相熟机构前来围标

评估失准:5~6家评估机构标准不一

广州市规定承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机构每年必须接受中期、末期两次评估。运行数年,对评估的诟病,也逐渐多了起来。

我们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放在应付评估之上了,还剩多少精力认真开展服务呢?一些社工认为,编个案抢个案很大程度由过于频繁的评估造成,几乎是首尾相接,中期刚结束,末期马上就来了。每次自评、接受中期评估、末期评估,机构都要准备大量的文书材料。

令社工机构倍感头痛的还有,各区的评估机构不同。目前,全市有5~6家评估机构负责对政府购买的社工服务进行评估,评估标准不统一。我们在不同区承接了家综服务,有些区评估基本只看文书,有些区会来实地查验。一位社工机构负责人称,在最近的末期评估中,评估专家组到现场查看了一下文书和环境后就离开了。

评估标准不统一,没有达到预期成效,甚至伤害了一些机构和社工的积极性,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大问题。广州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直面这一问题,称正在寻求解决办法。

冒险求生:一个社工掰开几处用

主任以能者多劳激励我,似乎不好拒绝。一位从业近四年的一线社工吐槽,她服务的机构日前在佛山获得了一项政府购买服务,由于机构人手有限,负责人委以重任,周一到周五,她在广州一个家综开展日常服务,周六日则要到佛山去参与专项服务。机构是一套人马,同时接跨城市的几个项目,把社工累得要死,却只给一份工资。

该机构的负责人则表示,这实在是没办法的办法了!她说,不断争取政府购买服务,几乎是社工机构维持和发展的唯一渠道,而且,社工行业才起步几年,薪酬偏低,留不住人,留得下来的都算是骨干了。其还称,过去一直靠一套人马接多个项目来维持,但现在广州行不通了。因为每一个项目的工作人员名单都要在社区服务网上公示,一个社工在两个项目中出现,机构就会被警告。

很多城市购买服务还处于试探阶段,不敢投入太多,想给员工提薪比较难。对于服务质量是否有保障,这位负责人语带无奈地说:呵呵,我们就说是一分钱一分货吧!她期望社工与机构共度时艰,周边城市都发展起来,行业就有起色了!

社工群像:走一半留一半 部分因病致贫

社工是政府购买服务的实施者。社工的工作状态、生存状况决定着其所能提供的服务质量。而现实中社工不仅存在定位不清带来的身份尴尬,而且一些人陷入了低收入、低生活质量的困境。

定位不清:社工成居委编外人员

目前,广州已经有150多个家综。然而,家综与街道、居委的关系似乎并不太明确。我们当然是希望家综能够独立起来,开展专业服务。市民政局负责人坦承,由于最初的定位不明晰,不少家综成了区、街附属”“外援,大量行政工作倾倒到社工身上。这恰恰是政府买了社工服务、而市民却无法切实享受专业服务的根源所在。

你就忘掉自己的专业吧,不就是一份工作吗?街道人员向社工小李交代任务时常常这样说。她被安排去做育龄妇女入户调查、去派发预防登革热单张、去宣讲垃圾分类办法,总之,是一些与社工专业几乎无关的工作。

缺乏认可:平民会所少人捧场

由于定位不清,在市民心中,社工、义工和居委大妈几乎没有差别。至于什么情况下应该请社工帮忙,有什么问题应该交由社工处理,很多街坊没有清晰概念。日前,本报记者在几个知名社区对约300户居民展开调查,其中有288户居民表示没有接触过社区社工,而且不知道在社区的什么地方可以找到社工。即使接触过社工的居民,也认为:社工和义工不是一样的吗?都是帮忙组织社区活动的吧!至于家综可以提供什么服务,有多达217户回答:办暂住证、准生证的地方。

该项调查样本虽小,但表明,经过连续六七年投入超过十亿元购买社工服务,其实市民不买账,最初想要打造由专业社工来负责运行的平民会所,市民鲜少捧场。

收入不高:限价带来社工大量流失?

广州家综的一线社工,多数拿着三四千元的月薪。最近,重病社工李丹的求助引起广泛关注,在患病之前,她是一名家综社工,每月实收2000元。40多万元的医药费只能靠申请医疗救助、寻求社会捐助来解决。而在新加坡,一个入职两年的初级社工,年薪达到20万元新币(约合100万元人民币);在香港,一个新入职的社工最低月薪是1.6万港元(约合1.28万元人民币)。

在广州社区服务网上,各个机构公开的人员配置表中,有半数,甚至是三分之二被标注为已离职。以白云街家综于20141114日更新的人员配置为例,承接机构自20122月中标,5月开展服务,至今已有7位持有社工师或助理社工师的社工辞职,相当于短短一年多,所有持证社工换了一次。

一家承接了数个家综的机构负责人指出,广州购买家综服务设定每3年一次,每次投入200万元,这200万元中限定60%用于用工成本,亦即120万元支付10名专业社工和10名其他人员3年的工资。没有自主裁量,怎敢加薪?何况实在没有加薪的空间。该负责人表示。

社工需求大与留人难矛盾突出

20140814  经济参考报

在国家加大对社会服务购买力度的同时,社会对社会工作者(以下称为“社工”)的专业服务需求随之增加。然而,记者在广西调研发现,社工工资待遇不高、身份不被认同,陷入“成长的烦恼”,社工需求大与留人难的矛盾突出。业内人士呼吁,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社工发展的框架政策,同时应该加大相关政策如财政投入等的落实力度,保证社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顺畅进行。

  社工群体付出和收入比例不协调

  在广西梧州福利院,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的廖邱东从事着照顾老人的工作。“有的老人比较悲观,认为在福利院就是被抛弃,通过我们的开导,他们改变了这样的想法,觉得有人关注他们。”说起自己的工作,廖邱东充满成就感。她说,社工除了要有爱心,还要有专业的知识、价值观和伦理道德。

  然而,当年与廖邱东同期同专业毕业的27名同学,最后从事社工工作的不到10人。廖邱东说,无论是社会,还是社工专业人士,大部分人觉得社工和义工一样,他们的工作不被大多数人了解。研究生专业是社会工作、目前在高校担任辅导员的董静怡说,当时班上17位同学毕业后从事 没钱”。

  这是社工群体身份认同、工作价值不被体现的缩影。工作于广西社会福利院的社工吴丹说,社工群体的工资普遍在2000元左右,这项工作对专业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要求较高,付出和收入比例不协调。吴丹说,之前她碰到过一位患有抑郁症的老人,在疏导的过程中,自己必须要将自我放置在老人所处的“抑郁环境”中,以此来缓解老人的病情,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患者感受到她们的关怀和理解,社工的工作集体力与脑力、事务性和专业性于一体,非常繁杂,但是薪水待遇目前还停留在一般水平,并且很多人不理解。

  “大家都不知道我们到底是干什么的。”陈美全在广西社工协会应聘了百色市军休所一线社工岗位,她说,选择社工岗位大多出于个人的兴趣。一些年轻社工表示,社工在国外一些地方被称为“社会的医生”,工资待遇也与公务员不相上下,但目前国内各界对社工群体的了解仍然严重不足,不少人认为社工无所不能,只要有困难,“万能”的社工就可以解决。社工群体离职率、流动性高,把社工当做跳板,社工专业毕业生等大多不进入社工行业等现象凸显。

  吴丹说,一些人认为社工仅仅是在组织活动,其实不然,比如做操:社工带领工作对象做的操跟一般的体操不一样,要关注老人的状态,与社工互动,与小组老人的互动,所以并不是简单的活动。

  需求大与留人难形成矛盾

  一边是社工群体陷入“成长的烦恼”,另一边则是社会发展对社工提供专业性公共服务的需求,目前广西正在多个领域实施政府购买公共服务。

  根据民政部统计数据,2013年社会工作服务购买资金达到17.3亿多元,比2012年增加38%。广西作为西部少数民族省份,社会工作起步较晚,从2006年底开始,经过多年的调研,直到2011年才正式开始社工相关工作。据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社会工作处副处长孟光明介绍,目前社工的收入主要来自福利彩票公积金。

  “广西对社工的需求很大。”孟光明说,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人觉得“社工发挥不了作用”,造成人才流失。他表示,2012年社工处发展了33名社工,最后40%的人都辞职了。一方面是需求大,另一方面人才流失,矛盾突出。根据广西民政部门的信息,从广西流失出来的社工,大多选择前往社工工作发展相对成熟的上海、广东等地。

  不少受访人士表示,社工从制度层面来说,框架性的制度是有,但是细节问题没有处理好,缺乏针对性。孟光明举例说,诸如社工的激励政策、社工的评价体系目前都不够完善,“社工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领域,从助理社工师到中级社工师,不同层次的人才都需要,但目前社工的职业水平和福利待遇在政策上细化不足,针对性较弱。”

  南宁青少年健康服务学会属于地方性民办非盈利服务活动组织机构,这个学会长期聘用多名社工,参与青少年健康教育、社区教育、防艾滋病教育等工作。学会秘书长张勇说,学会运行的各种活动项目本身没有太多收入,又没有财政工资来保证社工的运转,因此社工的工资并不乐观,造成学会内社工流动性较大,之前的项目主管就跳槽到别的单位去了,社工分工越来越细,服务越来越专业,相关政策的完善也应跟上社会的发展。

  健全框架政策亟须加大落实

  民政部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底,全国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已达2000多家,比2012年增长1倍;其中广东、浙江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数量突破400家,上海、四川等地突破100家。同时,目前我国社工专业人才总量有36万多人,其中取得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人员12.38万人。一些地方设立的社工人才孵化基地,更是为社工的成长提供了“摇篮”。然而,多位业内人士认为,社工行业的运行体系还有较大的改善空间。

  一是健全框架政策加大落实。孟光明认为,一方面,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社工发展的框架政策;另一方面,应该加大相关政策的落实力度,例如财政投入的落实。此外,社工的“社会治理”功能的重要性应该被社会认可,政府应该重视社工作为“社会医生”的重要性。教育部门也应加大专业社工的培养力度,社会机构加大岗位设置。

  二是政府购买服务应及时。针对社工待遇问题,广西社工协会专职秘书长苏雪军表示,目前一线社工工资较低,影响了工作的开展,政府不能让社工相关机构买单,要先解决社工自身的问题,才能让社工去开展“社会治理”,政府购买服务应及时。

  三是建立个人成长发展机制。苏雪军同时认为,社工就是协调社会关系、整合社会资源、预防和解决社会矛盾的群体,在制度层面,应建立一个合理的晋升机制,包括工资待遇如何递增。社工领域毕竟具有特殊性,他们要接触艾滋病人、精神病人、吸毒者等特殊群体,对于这个领域的工作者来说,他们的收入不应过于寒酸。

中国社工何以形不成业态 待遇差没前途不被尊重

http://www.sina.com.cn  20111210  华夏时报

 我其实是个热情开朗、乐于助人的人。北京一所重点高校社会学专业本科毕业的曲靖目前正在一家公司做销售工作,虽然收入还不错,但生活总觉得欠缺点什么似的。至于为啥不选择所学的专业就业,他觉得做一名社工要从基层做起,而且工作内容非常多,也非常杂,还没什么发展机会。

  待遇差、认同低

  是社工发展的瓶颈

   有曲靖这样想法的大学毕业生,并不在少数。据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李志英主持的课题组2010年对北京市70多名大学生社工展开调查的结果显示,85.2%的大学生从业时间为半年到一年,9.8%的学生从业半年以下,只有4.9%的人从业一年以上。

   拒绝从事社工背后,原因何在?

   有资料显示,北京市2010年招收的2000名应届大学生社工中,由于找到了更好的工作机会,先是300人没有到岗,后又有200多人离职。目前,社区工作者的平均年薪是3.4万元,扣除五险一金后,很多大学生每月工资只有1200多元,待遇不高成为大学生不愿就职社工和离职的主要原因。

  民政部等18个部门和组织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有望从制度上扭转这一现象。上海社科院研究员卢汉龙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卢汉龙进一步指出《意见》的发布对弥补目前工资调控机制的缺乏是非常有效的。社会建设应该与经济建设同等重要,经济人才由国家培养,同样,社会建设人才也应享受国家扶持。卢汉龙指出,社会工作发展首当其冲的是要提高社工人员的工资待遇。

  当然,对于许多人来说,对社会工作概念的陌生可能是其中一个原因。这导致社工的工作价值和社会地位得不到社会认可。卢汉龙还对记者解释说。

  社工其实是个舶来品,译自英文 Social Work,最早是出自慈善,出于帮助弱势群体。社工的工作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社会扶贫与社会救助、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社会犯罪与社会矫治、精神康复工作等等。

   每当和人聊及社工这一职位时,本科毕业的黄晶都会忍不住叹气:顶着专业助人者的耀眼光环,干着杂七杂八的琐碎事,拿着羞于示人的微薄工资。更让人尴尬的是,每当介绍自己工作时,常有人会问:社工究竟是干什么的?

  更重要的是社工还没有形成一种业态,从业者很难达到自我认同、社会认同。这是造成人才流失的根本原因。卢汉龙表示。什么时候有困难找警察叔叔这句话换成有困难找社工,这个问题就解决了。

  专业人才缺乏

  困扰社会发展

   社工队伍政策水平很差、专业素质不高、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工作发展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之一。

  社工在国际上有个很给力的称呼社会工程师,奥巴马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就曾经做过4年的社会工作者,有评论说这也是他能当选为美国总统的重要因素之一。这说明现代意义上的工作需要专门的制度和科学方法。

   《意见》在对社工队伍人才培养做的总体规划中明确提出,到2015年,我国要培养200万名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因此今后的首要任务便是要大规模开展专业培训,提升现有从事社会服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职业能力,逐步扩大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规模

   长期研究社会组织发展的卢汉龙研究员还告诉记者,现在基金会等社会组织很难招到合适的社工,而且实践能力比较差,即使大学毕业的社工系学生实习经历也较少,学校和学生都不太重视这一职业,这与我们的教育有很大关系。

   相比中国而言,美国对社工则实行较严格的准入制度,要成为一名社工的首要条件就是学历要求。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公益慈善研究中心何莉君博士对记者表示,美国社工最低的入行学历是本科,但绝大多数职位都要求具备硕士学位,而拥有博士学位的社工都在从事专门的教学或研究工作。

  然后,就是对执照或证书的要求。美国绝大多数州都会有社会工作执照、证书、注册登记或专业职称等体系。博士进一步指出,因此,美国的用人单位基本都可以根据应聘社工所拥有的学历、实务年限和持有的证书或执照判断出他的专业水准。

  香港对社工资格的要求也很严格,像法律一样。卢汉龙对记者也表示,做社工必须要拿到注册社工的资格。但内地目前却并未这样严格。在政府中做社工的自身还需要培训呢,不用说在招录社工方面会有什么要求了。一般NPONGO组织也不会太在意。

   其实,从2008年起,国内也有了类似的社工从业资格考试即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由国家认定的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证书。这个考试难以反映社工的真实水平。卢汉龙对记者表示。

  在美国,绝大多数社工都为自己的职业感到骄傲,同时他们也认为社工是一份需要情感和精力投入的职业。如何让社工对其职业产生荣誉感?何莉君博士认为这是中国当前社工发展最大的障碍。

助人自助,别让社工孤独上路

20121021   三湘都市报

 在一个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性并不太强的环境中,政府即使想做“千手观音|也会囿于人力、时间、效率的原因而无法如愿,这时,对社会需要帮助的个体施以救助的社会自治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助人自助,别让社工孤独上路张英

  ■文/张英

  这几天,美国总统奥巴马正与竞争对手罗姆尼展开总统大选辩论。这位美国历史上首位黑人总统一度以其励志的人生经历,俘获了不少选民的信赖与支持,草根气质浓郁加上一直秉持的亲民色彩,让底层人士的支持率一直保持不变。据悉,这位总统的第一份工作就是社工。在社工组织发展完善的西方国家,其实不少年轻人与奥巴马有着相同的工作经历,从学校出来后,选择社工工作,在一定时间的社会实践中弥补和增长社会知识,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也积累着日后的从业经验和道义资本。

  在国内,社工对大多数人而言是一个略显陌生的名词,人们往往容易将其与街头挽着红袖章的老头老太混淆,认为其就是围着社区转,管管停车、攀折花草的人。虽说社工所做的工作大多也是屑小事物,但其所承载的社会服务功能,所体现的社会价值,却远非“鸡毛蒜皮”所能衡量。社工的核心理念是“助人自助”,即不是通过自己的力量去直接帮助别人,而是开启被助对象自己救助自己的力量。这种“授人以渔”的救助模式,既可以扭转被救助者传统的“等、靠、要”思维,也可以节省大量社会成本。因此,作为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之一,社工对社会的作用不可忽视。这一点,从国外社工这一专业的职业化体现及社会地位、薪酬待遇可以看出来。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从事社工的人,都为自己投身这一工作而产生的积极人生意义欣慰喜悦。他们给自己的封号是“拿工资的雷锋”。但我国社工组织的缓慢发展与尚欠完善,在经济发展迅速的对比下,有着显而易见的尴尬和艰难现状。社工工作的陌生性、社工机构的不发达、社工人才的流失严重等,都让本来刚刚起步的中国社工事业后继乏力。目前我国仅有600余家民办社工机构,距离中国社区服务的要求有着极大的差距。由于在经济改制及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为数众多的“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不少社会性问题和矛盾相应沉淀到了社区这个基层。祸患常积于忽微,社区中的矛盾多发,实际上反映的是整个社会在发展过程中普遍会面临的信任危机及必须进行的理念调整,若无有效的中介在政府与社会之间进行沟通、润滑,矛盾积累的递增会有增无减。社工组织的出现,就是一个“社会微调器”,在不消耗过多政府能量的前提下,它通过社工个体与社区居民的定向联系进行有效沟通,同时因为摒弃了“文件传达式”的面孔,减少了居民向上了解政府信息的各种成本,在效率与效果上,都比以往的政府民众沟通模式有所提升。

  宏观性的经济目标、社会目标的实现,往往需要具体到每一个“社会人”都能得到相应的权利获取和利益实现,在一个政府与社会的互动性并不太强的环境中,政府即使想做“千手观音”,也会囿于人力、时间、效率的原因而无法如愿。这时,对社会需要帮助的个体施以救助的社会自治组织就显得尤为重要。正是意识到这一点,近些年来我国对社工组织的建设给予了支持,也益发重视社工在弥补政府工作中的重要作用。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劣各异,沿海一些省份从香港、新加坡等地积极引进社工组织模式,以外包型服务的形式将部分政府服务职能让渡给民营社工机构,极大缓解了政府在社会服务工作中的压力,也培养了一批专业的社工人才。但相对而言,内地的社工发展却较为缓慢,由于待遇、压力等原因,导致一些愿意投身社工事业的人员面临重重困难,由开始的热情高涨变为后来的黯然离开。

  与美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民办社工服务机构在社会服务机构中所占比例相较,我国的社工工作无疑还有着巨大的不足,这也注定了目前为数不多的社工人员将孤独行路。庞大的基层社区中纷繁复杂的各种社会问题,以及因此而产生的工作压力,都让这些“拿工资的雷锋”虽有助人之志,却难免疲于应付。令人期待的是,去年由中组部、民政部等部门联合发布了一个十年中长期规划:到2020年,培育发展8万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中国社会工作人才总量达到300万人,并逐步建立50个国家级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孵化基地。

  社工无疑是个朝阳产业,这个产业与经济的关联目前甚微,但对整个社会建设中的关系协调、问题预防、公正促进等却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现代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领域,他们终将成为最主要的力量。在社区组织日益发达的当下,加紧社工机构的建设与发展已经是一个迫切的社会课题。

  (从本期开始,《都市周末》将推出系列特别报道《创新管理 自助助人》见02-04版)

社工是职业?三千人大调查:73.4%受访者不了解

20140522 来源:中国青年报

深圳市社会工作者协会日前公布一组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深圳社工流失率已达19.8%,逼近20%的人才流失警戒线。在流失的社工中,有超过70%的人不再从事社工行业。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调查,对全国3012人进行的相关调查显示,高达73.4%的受访者不了解社工行业——其中,50.2%的人误以为社工就是义工或志愿者,23.2%的人将社工当成了居委会人员。

作为新兴职业,为什么社工流失率高

何冠璉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生。她告诉中国青年报记者,高考时,社工是她填报的第一志愿,她发自内心地热爱这个专业。但做了社工以后,她沮丧地发现,许多工作对象都把她当成大学生志愿者。

南京理工大学社工专业的方星也有过类似经历。我感觉自己很难向别人解释清楚自己的专业,我的很多亲友也不把社工与物理、中文、经济等专业一视同仁。

在方星看来,社工不能得到普遍认可,主要是因为当前社工机构还太少。但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的民调显示,目前44.9%受访者确认自己所在社区有社工,而且37.0%的受访者肯定社工在社区中发挥的作用比较大。

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李敏兰会长告诉记者:志愿者是用业余时间,做出对大家或集体有意义的事情,不需要报酬。居委会人员属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而社工是现代社会一种专业性很强的职业。

尽管非常热爱社工工作,但何冠璉感觉,薪酬低,升迁空间小,行业标准不清晰,让她对本专业的前景感到困惑。方星也预感毕业后从事社工的可能性不大。

社工人才为何容易流失?民调显示,缺乏社会认可度(68.9%)和薪资待遇低(67.2%)是两大主要原因;其次是职业发展空间小(53.0%)和社会地位低(52.7%)。此外,工作压力大(23.9%)、所学无用武之地(17.8%)也有一定影响。

深圳大学社会学系主任、深圳鹏星社工服务社理事长易松国,以深圳为例指出,目前社工主要是流动比较大,还不是流失。比如通过人才引进去了别的地方,还有就是这几年考研究生的社工很多。

李敏兰也认为,社工跳槽客观存在,但还没到纷纷的地步,主体还是在流动。她认为,社工流失的原因主要有二:第一,社工是一个新的职业,社工服务还处于政府购买服务的初期阶段,尚未建立成熟的体系。社工的社会地位还没有在人们当中建立起来。这些经济、社会和政治地位上的不确定性,让社工对职业前景会有担忧。第二,做专业社工需要保持对这个行业的价值认可,否则难以坚持下去。社工要靠工作维持生活,但是在金钱上有高目标追求的人,从价值观上是不适合干社工这行的。

现在社工机构的运转主要还是依赖政府,从公益基金会和企业等方面得到的社会资源非常有限。这对社工流失也有一定影响。易国松说。

面对旺盛的需求,怎么留住社工人才

尽管许多人还不清楚社工这个职业,但是民调发现,社会对于社工人才的需求已经很大。86.9%的受访者认为当前社会需要社工人才,42.8%的受访者回答十分需要80.0%受访者甚至表示,自己身边就缺乏能提供专业服务的社工人才。

在受访者看来,最需要社工专业服务的领域依次是:老人陪护(83.7%)、心理辅导(67.9%),青少年教育(62.7%),边缘人群矫正(57.5%),邻里关系协调(56.6%),家庭纠纷疏导(44.5%),就业服务(44.1%)。

李敏兰指出,从2006年中央作出社工人才培养决策到现在的8年时间里,各级政府陆续出台了很多政策,推动专业社会工作的发展,为社工初步赢得了工作场地、工作经费的保障,也赢得了基本的社会知晓度。

那么,怎样才能留住社工人才?72.1%的受访者给出的高招是提高薪资水平68.9%的人建议政策优惠,55.7%的受访者寄望于政府更多购买服务,55.2%的受访者建议完善社工晋升机制,53.4%的受访者认为要加强在职培训,45.1%的受访者建议加强行业宣传,42.5%的受访者强调得先提高专业教育水平,最后,还有38.1%的人建议完善考核机制。

李敏兰介绍,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已经建立了讲师团、评估团队、督导团队、应急团队,还建立了相关平台,帮助社工展示和锻炼专业,让他们看到工作的希望和效果。

易松国认为,国家要尽快推进对社工机构的税收减免政策,减少这些机构发展的行政成本。此外,还要加快社工立法,通过法律进一步保障社工权利。加强社工的经费保障,提高社工的购买标准,使之随着物价和收入的增长而提高也是不可或缺的。另外,我们还要考虑如何把我国的社会福利政策和社工服务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社会工作的专业服务纳入到政策层面,把社会工作和社会和谐发展有机结合起来。他补充道。

社工≠ 薪酬分

20130904  大洋网-广州日报 

 新学年邑大超三分之一专业(方向)有调整 部分学生误以为社工专业为“义务劳动”

  本报讯 (记者黄子宁)昨日,五邑大学正式迎来2013级本科新生入学。据了解,今年邑大超过三分之一的专业进行了调整,其中为了适应江门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增设了包括绿色光源在内的22个专业及方向。

  其中,社会工作专业通过了省教育厅审批,首次以专业录取招收79人。新学期开始,不少已被该专业录取的学子对该专业知之甚少,纷纷表示“义务劳动也开专业”?校方表示,其实社工不等同于义工,在社工整体需求量大的今天,社工也有自己的社会待遇。

  社工是义务帮人?

  过半学子曾想换专业

  今年被邑大社会工作专业录取的黎健先,抱着对大学和就读新专业的憧憬,从广州赶来江门进行了新生报到。“之前在网上简单地查了一下社工的概念和课程,对社工专业还没有大的概念。”黎健先告诉记者,自己喜欢帮助别人不求回报,认为社工就是学会帮人的“技巧”。

  “一开始家人很反对,自己也觉得社工是一份有意义的工作,但对于未来的发展还很模糊。”黎健先的室友告诉记者,他知道自己生活的环境很缺乏社工,因此在高中时期他就喜欢进社区参加社会工作,对于曾参加过的社工项目和活动,他都如数家珍。

  记者了解到,社会工作成专业是新学年的调整,早在去年,邑大已在政法学院招收了社工方向的第一批学子,刘忠新就是其中的一员。如今大二的他告诉记者,自己当时被调剂成为了第一批学生时有些懊恼。“一开始我就无奈、不解,‘义务劳动也设专业’?”刘忠新说,班上大多数同学也同样排斥社工专业,认为没有“钱途”,还考虑过中途转专业。

  实践后让学生找到做社工意义

  刘忠新告诉记者,自己花了一整年的时间在各种实践中,去慢慢认识、接受这个专业。“这个暑假,我到市义工联去实习;在上一个学年,也争取了许多机会,到江门各个社会组织中寻找实践机会,发现社工专业其实很有意义。”

  刘忠新表示,自己能在与社会不同群体接触与交往中,切实帮到他们,让其感到非常有意义。“有时去医院探访病人,为他们办理社保业务,还有时去敬老院帮助老人,陪伴他们排除孤独。总之社工的服务是多样化的。”

  增社工专业符合社会需求

  五邑大学政法学院院长陈新田表示,新增社会工作这个专业符合了珠三角的用人需求。“根据此前调研,珠三角社工人才需求量很大,包括基层社区。”

  “目前江门专业社工人才极度匮乏,而数量制约了社工的质量。”陈新田告诉记者,目前江门通过国家社工职业资格鉴定的人数仅几百人,非常需要培养高校出身的专业社工。“这与城镇万人需要5名专业社工的标准相差甚远。”陈新田说。

  另外,陈新田表示,现在市政府大力推进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很大程度上也会推动江门社会组织和社工的发展。

  社工薪酬体系将体现价值

  江门恒爱社会工作综合服务中心总干事梁健玲表示,其实现在不少人都认为社工就是义工,是义务帮助别人的临时岗位,其实不然。“社工是专业人才,也应当和其他专业人才一样,有自己的价值。”

  在江门,社工很快也将拥有属于自己的薪酬体系。记者了解到,在此前《江门市社会工作专业岗位设置及社会工作专业人员薪酬待遇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已完成社会征求意见,该《办法》也将会在9月底正式出台实施。

  其中《办法》规定了社工薪酬将在1800~5700元间,其中包括像考取国家高级的社会工作师,最高一级的社工师月薪将达到5700元。此外,未考取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人员,具备社会工作及社会工作相关专业本科、大专和中专学历的,其首次聘用时暂定为社会工作员岗位,月薪2700元。包括社工见习期薪酬也分三级,高中毕业的月薪1800元,本科毕业为2500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3d6973763231126fdb116b.html

《社工之尴尬.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