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鸟类

发布时间:2012-09-23 19:23:1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灰椋鸟 White-cheeked Starling

雀形目 > 椋鸟科 > 椋鸟属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Sturnus cineraceus

描述:中等体形(24厘米)的棕灰色椋鸟。头黑,头侧具白色纵纹,臀、外侧尾羽羽端及次级飞羽狭窄横纹白色。雌鸟色浅而暗。
虹膜-偏红;嘴-黄色,尖端黑色;脚-暗橘黄。
叫声:单调的吱吱叫声chir-chir-chay-cheet-cheet
分布范围:西伯利亚、中国、日本、越南北部及缅甸北部、菲律宾。
分布状况:繁殖于中国北部及东北,冬季迁徙经中国南部。常见于有稀疏树木的开阔郊野及农田。
习性:群栖性,取食于农田,在远东地区取代紫翅椋鸟。

俗名:杜丽雀 高粱头 管莲子 假画眉 竹雀

八哥 Crested Myna

雀形目 > 椋鸟科 > 八哥属
PASSERIFORMES > Sturnidae > Acridotheres cristatellus

描述:体大(26厘米)的黑色八哥。冠羽突出。与林八哥的区别在冠羽较长,嘴基部红或粉红色,尾端有狭窄的白色,尾下覆羽具黑及白色横纹。
虹膜-橘黄;嘴-浅黄,嘴基红色;脚-暗黄。
叫声:似家八哥。经笼养能学"说话"
分布范围:中国及印度支那。引种至菲律宾及婆罗洲。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为留鸟,见于长江中游水源处从四川东部及陕西南部至南方;brevipennis于海南岛;formosanus于台湾。
习性:结小群生活,一般见于旷野或城镇及花园,在地面高视阔步而行。

俗名:别别? 凤头八哥 寒皋 华华 了哥 鸲鹆 鹦鹆 中国凤头八哥

0829# [目录]

喜鹊 Black-billed Magpie

雀形目 > 鸦科 > 鹊属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Pica pica

描述:体略小(45厘米)的鹊。具黑色的长尾,两翼及尾黑色并具蓝色辉光。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响亮粗哑的嘎嘎声。
分布范围:欧亚大陆、北非、加拿大西部及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西部。
分布状况:此鸟在中国分布广泛而常见,被认为能带来好运气而通常免遭捕杀。亚种bactriana分布于新疆北部和西部以及西藏的西北部;bottanensis于西藏南部、东南部及东部至四川西部和青海;leucoptera在内蒙古东北部呼伦池地区;sericea见于中国其他地区,包括台湾及海南岛。
习性:适应性强,中国北方的农田或香港的摩天大厦均可为家。多从地面取食,几乎什么都吃。结小群活动。巢为胡乱堆搭的拱圆形树棍,经年不变。

俗名:飞驳鸟 干鹊 客鹊 鹊鸟 神女

0630# [目录]

灰喜鹊 Azure-winged Magpie

雀形目 > 鸦科 > 灰喜鹊属
PASSERIFORMES > Corvidae > Cyanopica cyana

描述:体小(35厘米)而细长的灰色喜鹊。顶冠、耳羽及后枕黑色,两翼天蓝色,尾长并呈蓝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叫声为粗哑高声的zhruee或清晰的kwee声。
分布范围:东北亚、中国、日本及伊比利亚半岛(可能为引种)
分布状况:常见且广泛分布于中国华东及东北。引种至香港,但数量在下降,可能现已绝迹。指名亚种越冬于中国东北的极北部;pallescens为留鸟于小兴安岭;stegmanni于东北的大兴安岭及长白山;interposita为华北东部的留鸟;swinhoei 于长江流域下游上至甘肃南部;kansuensis于青海南部至甘肃西北部。
习性:性吵嚷,结群栖于开阔松林及阔叶林、公园甚至城镇。飞行时振翼快,作长距离的无声滑翔。在树上、地面及树干上取食,食物为果实、昆虫及动物尸体。

俗名:蓝膀喜鹊 蓝鹊 马尾鹊 山连子 山雀 山喜鹊 羊乌鹊

0630# [目录]

0616# [目录]

棕背伯劳 Long-tailed Shrike

雀形目 > 伯劳科 > 伯劳属
PASSERIFORMES > Laniidae > Lanius schach

描述:体型略大(25厘米)而尾长的棕、黑及白色伯劳。成鸟:额、眼纹、两翼及尾黑色,翼有一白色斑;头顶及颈背灰色或灰黑色;背、腰及体侧红褐;颏、喉、胸及腹中心部位白色。头及背部黑色的扩展随亚种而有不同。亚成鸟:色较暗,两胁及背具横斑,头及颈背灰色较重。深色型的"暗黑色伯劳"在香港及广东并不罕见,也偶见于分布区内其他地点。
虹膜-褐色;嘴及脚-黑色。
叫声:粗哑刺耳的尖叫terrr及颤抖的鸣声,有时模仿其他鸟的叫声。
分布范围:伊朗至中国、印度、东南亚、菲律宾及巽他群岛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高可至海拔1600米。亚种tricolor为云南北部、西部、南部及西藏南部的留鸟;指名亚种于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地区;formosae于台湾;hainanus于海南岛。
习性:喜草地、灌丛、茶林、丁香林及其他开阔地。立于低树枝,猛然飞出捕食飞行中的昆虫,常猛扑地面的蝗虫及甲壳虫。

俗名:大红背伯劳 挂来拇? 海南贝? 加了我

0616# [目录]

0862# [目录]

大山雀 Great Tit

雀形目 > 山雀科 > 山雀属
PASSERIFORMES > Paridae > Parus major

描述:体大(14厘米)而结实的黑、灰及白色山雀。头及喉辉黑,与脸侧白斑及颈背块斑成强对比;翼上具一道醒目的白色条纹,一道黑色带沿胸中央而下。雄鸟胸带较宽,幼鸟胸带减为胸兜。6个亚种略有差别,见于中国极北地区的亚种 kapustini下体偏黄而背偏绿。此亚种易与绿背山雀混淆,但分布上无重叠且绿背山雀具两道白色翼纹。
叫声:极喜鸣叫。联络叫声为欢快的pink tche-che-che变奏。鸣声为吵嚷的哨音chee-weetchee-chee-choo
分布范围:古北界、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至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6亚种分为3组,常见于开阔林地及林园:major--kapustini于中国极东
北及西北;minor--minor于华中、华东、华北及东北,tibetanus于青藏高原,subtibetanus
于西南及西藏东南部,comixtus于华南、东南及台湾;cinereus--hainanus于海南岛。
习性:常光顾红树林、林园及开阔林。性活跃,多技能,时在树顶时在地面。成对或成小群。

俗名:白脸山雀 白面公(琼山、文昌、琼海) 白面只 灰山雀 山子?子?黑 子?伯 子?子?黑

0862# [目录]

0898# [目录]

白头鹎 Light-vented Bulbul

雀形目 > 鹎科 > 鹎属
PASSERIFORMES > Pycnonotidae > Pycnonotus sinensis

描述:中等体型(19厘米)的橄榄色鹎。眼后一白色宽纹伸至颈背,黑色的头顶略具羽冠,髭纹黑色,臀白。幼鸟头橄榄色,胸具灰色横纹。
虹膜-褐色;嘴-近黑;脚-黑色。
叫声:典型的叽叽喳喳颤鸣及简单而无韵律的叫声。
分布范围:中国南方、越南北部及琉球群岛。
分布状况:常见的群栖性鸟,栖于林缘、灌丛、红树林及林园。为香港最常见的鸟种之一。亚种hainanus为留鸟于广西南部、广东西南部及海南岛;formosae为留鸟于台湾;指名亚种遍及华中、华东、华南及东南。冬季北方鸟南迁。现于河北(北戴河)及山东有定期的报道。
习性:性活泼,结群于果树上活动。有时从栖处飞行捕食。

俗名:白头婆 白头翁

0898# [目录]

0933# [目录]

强脚树莺 Brownish-flanked Bush-War

雀形目 > 莺科 > 树莺属
PASSERIFORMES > Sylviidae > Cettia fortipes

描述:体型略小(12厘米)的暗褐色树莺。具形长的皮黄色眉纹,下体偏白而染褐黄,尤其是胸侧、两胁及尾下覆羽。幼鸟黄色较多。甚似黄腹树莺但上体的褐色多且深,下体褐色深而黄色少,腹部白色少,喉灰色亦少;叫声也有别。
虹膜-褐色;嘴-上嘴深褐,下嘴基色浅;脚-肉棕色。
叫声:鸣声为持续的上升音weee接爆破声chiwiyou。也作连续的tack tack叫。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至中国南方、东南亚及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甚常见留鸟。指名亚种于西藏南部;davidiana于华中、华南、东南及西南;robustipes于台湾。
习性:藏于浓密灌丛,易闻其声但难将其赶出一见。通常独处。
注:我们遵从郑作新(1987)M. de Shauensee(1984)Inskipp et al.(1996)的意见,将亚种robustipes留在此种之下。Sibley & Monroe(1990)Watson et al.(1986)将亚种robustipes另作一种,并将黄腹树莺的亚种列在该种之下。郑作新(1994)Viney et al.(1994)也遵从这种处理意见。虽将亚种robustipes作为一个种并称其为台湾树莺(Taiwan Bush Warbler)是可以接受的,但将其与acanthizoides结合到一起却实是一个错误(参见Sibley & Monroe(1993)Inskipp et al.(1996))

俗名:

0933# [目录]

1195# [目录]

家麻雀 House Sparrow

雀形目 > 麻雀科 > 麻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Passer domesticus

描述:中等体型(15厘米)的麻雀。雄鸟与[]麻雀的区别在顶冠及尾上覆羽灰色,耳无黑色斑块,且喉及上胸的黑色较多。雌鸟色淡,具浅色眉纹。较山麻雀雌鸟色彩淡,翼斑不如黑顶麻雀的雌鸟明显,且尾无叉,胸色较淡。上背两侧具皮黄色纵纹,胸侧具近黑色纵纹。亚种partinibactrianus的脸颊及下体较白,体型比指名亚种?Q侵謕artini胸部黑色较多。
虹膜-褐色;嘴-黑色(繁殖期雄鸟)或草黄色,嘴端深色;脚-粉褐。
叫声:单调的啾啾声。兴奋时发出卷舌音chur--r-rit-it-it-it叫声,告警时作尖声的chree。鸣声为单调的一连串啾啾叫声。
分布范围:古北界及东半球;引种至北美洲及南美洲,西非、中非及南非,新西兰,澳大利亚及许多小群岛。在亚洲分布于亚洲中南部、俄罗斯南部、西伯利亚南部、蒙古、
中国北方、阿富汗、印度、泰国(除南部)、老挝北部及南部;引种至新加坡。
分布状况:地方性常见于中国极西部及东北的城镇及村庄,于贫瘠地区沙漠绿洲及边缘地带。亚种domesticus见于内蒙古东北部;bactrianus于新疆西北部(包括阿尔泰山及天山地区)东至马纳斯河,南至喀什,最近于青海西部有记录;亚种partini为留鸟于喜马拉雅山脉西藏西南部高可至海拔4600米;partinibactrianus冬季迁徙至印度北部。
习性:喜群栖。掠食谷物也食昆虫及一些树叶。通常与人类有共同的栖息生境。

俗名:

1195# [目录]

1197# [目录]

山麻雀 Russet Sparrow

雀形目 > 麻雀科 > 麻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Passer rutilans

描述:中等体型(14厘米)的艳丽麻雀。雄雌异色。雄鸟顶冠及上体为鲜艳的黄褐色或栗色,上背具纯黑色纵纹,喉黑,脸颊污白。雌鸟色较暗,具深色的宽眼纹及奶油色的长眉纹。亚种cinnamoneus雄鸟头侧及下体沾黄。亚种batangensisintensior均似cinnamoneus,但黄色较淡。
虹膜-褐色;嘴-灰色(雄鸟),黄色而嘴端色深(雌鸟);脚-粉褐。
叫声:叫声包括cheep声,快速的chit-chit-chit或重复的鸣声cheep-chirrup-cheweep
分布范围:喜马拉雅山脉、中国西藏高原东部及华中、华南和华东。
分布状况:常见种。亚种cinnamoneus于西藏东部及东南部至青海南部;intensior于西南至西藏东南部及四川西北部;batangensis于四川南部巴塘地区西部及云南西部;指名亚种于华中、华南及东南大部并台湾。Clement et al.(1993) batangensisintensior之间。
习性:结群栖于高地的开阔林、林地或于近耕地的灌木丛。栖于家麻雀不出现的城镇及村庄。

俗名:桂色雀 红雀 黄雀

1197# [目录]

1198# [目录]

[]麻雀 Eurasian Tree Sparrow

雀形目 > 麻雀科 > 麻雀属
PASSERIFORMES > Passeridae > Passer montanus

描述:体型略小(14厘米)的矮圆而活跃的麻雀。顶冠及颈背褐色,两性同色。成鸟上体近褐,下体皮黄灰色,颈背具完整的灰白色领环。与家麻雀及山麻雀的区别在脸颊具明显黑色点斑且喉部黑色较少。幼鸟似成鸟但色较黯淡,嘴基黄色。
虹膜-深褐;嘴-黑色;脚-粉褐。
叫声:叫声为生硬的cheep cheep或金属音的 tzooit, 飞行时也作tet tet tet的叫声。鸣声为重复的一连串叫声,间杂以tsveet声。
分布范围:欧洲、中东、中亚和东亚、喜马拉雅山脉及东南亚。
分布状况:常见于中国各地包括海南岛及台湾,高可至中等海拔区。中国有7个地理亚种--montanus于东北;saturatus于华东、华中及东南包括台湾;dilutus于西北;tibetanus于青藏高原;kansuensis于甘肃及内蒙古中部;hepaticus于西藏东南部;molaccensis于西南及海南岛的热带地区。
习性:栖于有稀疏树木的地区、村庄及农田并为害农作物。在中国东部替代家麻雀作为城镇中的麻雀。

俗名:宾雀 禾雀 霍雀 家雀 嘉宾 老家贼 琉雀 麻谷 南麻雀 瓦雀 照夜 只只

1198# [目录]

0547# [目录]

夜鹭 Black-crowned Night-Heron

鹳形目 > 鹭科 > 夜鹭属
CICONIIFORMES > Ardeidae > Nycticorax nycticorax

描述:中等体型(61厘米)、头大而体壮的黑白色鹭。成鸟:顶冠黑色,颈及胸白,颈背具两条白色丝状羽,背黑,两翼及尾灰色。雌鸟体型较雄鸟?7敝称谕燃把巯瘸珊焐 Q浅赡窬吆稚 菸萍暗惆摺?br>虹膜-亚成鸟黄色,成鸟鲜红;嘴-黑色;脚-污黄。
叫声:飞行时发出深沉喉音wokkowak-kowak,受惊扰时发出粗哑的呱呱声。
分布范围:美洲、非洲、欧洲至日本、印度、东南亚、大巽他群岛。
分布状况:地区性常见于华东、华中及华南的低地,近年来在华北亦常见。冬季迁徙至中国南方沿海及海南岛。
习性:白天群栖树上休息。黄昏时鸟群分散进食,发出深沉的呱呱叫声。取食于稻田、草地及水渠两旁。结群营巢于水上悬枝,甚喧哗。

俗名:夜鹤 夜游鹤

0547# [目录]

0518# [目录]

Little Grebe

鹳形目 > >
CICONIIFORMES > Podicipedidae > Tachybapus ruficollis

描述:体小(27厘米)而矮扁的深色 。繁殖羽:喉及前颈偏红,头顶及颈背深灰褐,上体褐色,下体偏灰,具明显黄色嘴斑。非繁殖羽:上体灰褐,下体白。
虹膜-黄色;嘴-黑色;脚-蓝灰,趾尖浅色。
叫声:重复的高音吱叫声ke-ke-ke-ke,求偶期间相互追逐时常发此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中国、日本、东南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北部。
分布状况:留鸟及部分候鸟,分布于中国各地包括台湾及海南岛。亚种capensis为留鸟见于中国西北部,philippensis见于台湾,poggei见于中国其余地方。偶尔上至海拔2000米。
习性:喜在清水及有丰富水生生物的湖泊、沼泽及涨过水的稻田。通常单独或成分散小群活动。繁殖期在水上相互追逐并发出叫声。

俗名:刁鸭 刁鸭 鸊鷉 水葫芦 水葫芦 水葫芦 水皮溜 水屁? 水攒 水扎? 王八鸭子 王八鸭子 王八鸭子 小艄板儿 小王八 小子钻 油葫芦 油鸭 油鸭

0518# [目录]

0177# [目录]

蓝翡翠 Black-capped Kingfisher

佛法僧目 > 翠鸟科 > 翡翠属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Halcyon pileata

描述:体大(30厘米)的蓝色、白色及黑色翡翠鸟。以头黑为特征。翼上覆羽黑色,上体其余为亮丽华贵的蓝色/紫色。两胁及臀沾棕色。飞行时白色翼斑显见。
虹膜-深褐色;嘴-红色;脚-红色。
叫声:受惊时尖声大叫。
分布范围:繁殖于中国及朝鲜,南迁越冬远至印度尼西亚。
分布状况:繁殖及过夏于华东、华中及华南从辽宁至甘肃的大部地区以及东南部包括海南岛。在台湾为迷鸟。在海拔600米以下的清澈河流边并不罕见。北方种群南迁越冬。
习性:喜大河流两岸、河口及红树林。栖于悬于河上的枝头。较白胸翡翠更为河上鸟。

俗名:黑顶翠鸟 黑帽鱼狗 蓝翠毛 蓝袍鱼狗 秦椒嘴 山立? 喜鹊翠 鱼腥(陵水)

0177# [目录]

0171# [目录]

普通翠鸟 Common Kingfisher

佛法僧目 > 翠鸟科 > 翠鸟属
CORACIIFORMES > Alcedinidae > Alcedo atthis

描述:体小(15厘米)、具亮蓝色及棕色的翠鸟。上体金属浅蓝绿色,颈侧具白色点斑;下体橙棕色,颏白。幼鸟色黯淡,具深色胸带。橘黄色条带横贯眼部及耳羽为本种区别于蓝耳翠鸟及斑头大翠鸟的识别特征。
虹膜-褐色;嘴-黑色(雄鸟),下颚橘黄色(雌鸟);脚-红色。
叫声:拖长音的尖叫声tea-cher
分布范围: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东南亚、印度尼西亚至新几内亚。
分布状况:指名亚种繁殖于天山,在西藏西部较低海拔处越冬。亚种bengalensis为常见留鸟,分布于中国包括海南及台湾的东北、华东、华中、华南及西南地区,高可至海拔1500米。
习性:常出没于开阔郊野的淡水湖泊、溪流、运河、鱼塘及红树林。栖于岩石或探出的枝头上,转头四顾寻鱼而入水捉之。

俗名:翠碧鸟 翠雀儿 钓鱼郎 金鸟仔 立? 水狗 天狗 小翠鱼狗 小鱼狗 鱼翠 鱼狗 鱼虎 鱼虎(本草)

0171# [目录]

0163# [目录]

戴胜 Eurasian Hoopoe

戴胜目 > 戴胜科 > 戴胜属
UPUPIFORMES > Upupidae > Upupa epops

描述:不会错识的中等体型(30厘米)、色彩鲜明的鸟类。具长而尖黑的耸立型粉棕色丝状冠羽。头、上背、肩及下体粉棕,两翼及尾具黑白相间的条纹。嘴长且下弯。指名亚种冠羽黑色,羽尖下具次端白色斑。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黑色。
叫声:低柔的单音调hoop-hoop hoop,同时作上下点头的演示。繁殖季节雄鸟偶有银铃般悦耳叫声。
分布范围:非洲、欧亚大陆、印度支那。
分布状况:常见留鸟和候鸟。在中国绝大部地区有分布,高可至海拔3000米。指名亚种为候鸟,可能繁殖于新疆西部;longirostris为云南南部、广西及海南岛的留鸟;saturata繁殖于中国其余地区及新疆南部,北方鸟冬季南下至长江以南越冬,偶见于台湾。
习性:性活泼,喜开阔潮湿地面,长长的嘴在地面翻动寻找食物。有警情时冠羽立起,起飞后松懈下来。
注:非洲类群有时被视为独立种。

俗名:臭姑姑 臭姑鸪 担斧 发伞鸟 发伞头鸟 呼勃勃? 鸡冠鸟 廉姑 咯咕 山鼓鼓? 山和尚? 屎咕咕

0163# [目录]

0323# [目录]

黑水鸡 Common Moorhen

鹤形目 > 秧鸡科 > 黑水鸡属
GRUIFORMES > Rallidae > Gallinula chloropus

描述:中等体型(31厘米),黑白色,额甲亮红,嘴短。体羽全青黑色,仅两胁有白色细纹而成的线条以及尾下有两块白斑,尾上翘时此白斑尽显。
虹膜-红色;嘴-暗绿色,嘴基红色;脚-绿色。
叫声:响而粗的嘎嘎作叫pruruk-pruuk-pruuk
分布范围:除澳大利亚及大洋洲外,几乎遍及全世界。冬季北方鸟南迁越冬。
分布状况:亚种indica繁殖于新疆西部,包括天山;指名亚种繁殖于华东、华南、西南、海南岛、台湾及西藏东南部的中国大部地区。越冬在北纬32°以南。
习性:多见于湖泊、池塘及运河。栖水性强,常在水中慢慢游动,边在水面浮游植物间翻拣找食。也取食于开阔草地。于陆地或水中尾不停上翘。不善飞,起飞前先在水上助跑很长一段距离。

俗名:番? 红骨顶 红鸟 江鸡

0323# [目录]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3c9023ccbff121dd3683a4.html

《常见鸟类.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