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

发布时间: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高中历史选修一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1社会危机四伏和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的背景
(一)北宋中期社会矛盾的日益激化:1、阶级矛盾的激化:
1)土地大量兼并:宋代建国后,宋太祖赵匡胤剥夺了功臣宿将的兵权,但不抑制兼并,而且纵容功臣、大将们兼并土地(鼓励他们多积金、市田宅以遗子孙)。土地买卖与典卖相当普遍,土地集中的趋势加速。
2)人民的负担沉重:人民的负担有三,即繁重的赋税徭役、连年战争和频繁的自然灾害。

3各地农民起义不断:993年,王小波在四川发动起义,起义的队伍发展到数万人。同年12月,王小波牺牲后其妻弟李顺为帅,主力军于淳化五年正月攻下成都。王小波、李顺起义虽然最后失败了,但是这次起义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宋朝政府。宗庆历年间,农民起义和兵变在各地相继爆发。
注意;一般的农民起义都发生在王朝的末期,而王小波、李顺起义则发生在北宋中期,可见社会矛盾的激化。
2、民族矛盾的激化:宋太宗在灭北汉之后,曾经两度出动大军征辽,企图收回幽云十六州,可是都失败了。10401042年(康定元年到庆历二年),西夏皇帝元昊对宋发动多次大规模的军事进攻。
3、统治阶级内部矛盾:朋党问题成了宋朝统治集团斗争的一个重要内容。(二)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1、积弱局面的形成1)集中军权:
赵匡胤首先收夺军权;为了限制三帅的权力过大,宋又因袭了唐末五代以来的枢密院制度,在中央设枢密院,长官为枢密使,主管全国军队的调动和招募、训练、供给等事宜;北宋在军队中实行更戍法将驻防在京师的军队轮番调到地方戍守,或将驻守在各地的军队定期调动到他地移屯就粮。
2)集中行政权:
宋太祖在建国之初,用分化事权的办法,通过新设的机构──政事堂、枢密院和三司,削弱宰相的权力。
3)集中财政权:
北宋设置三司分割宰相的财政大权。宋代把中央集权强化到空前未有的程度。4)负面影响:
①削弱了军队战斗力;②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③军费开支高涨。
2、积贫局面的形成:三冗——冗兵、冗官、冗费(三)昙花一现的庆历新政:1、新政背景:内忧外患
内忧:宋仁宗时,官僚队伍庞大,行政效率低,人民生活困苦。外患:辽和西夏威胁着北方和西北边疆。2、庆历新政:
1)中心措施:整顿吏治2)主要内容:
①改革文官:改革三年一次循资升迁的磨勘法,注重以实际的功、善、才、行提拔官员,淘汰老病愚昧等不称职者和在任犯罪者。
②严格恩荫制:限制中、上级官员的特权,防止权贵子弟亲属垄断官位。
③改革贡举制:令州县立学,士子必须在学校学习一定时间方许应举。改变专以诗赋、墨义取士的旧制,着重策论和操行。
④慎选地方长官:由中书、枢密院慎选各路、州的长官。由各路、州长官慎选各县的长官,择其举多者尽先差补。
.减徭役重农桑将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的五县废为镇,又析王屋县(今河南济源西)并入河南府,以精简乡村投入。
3)失败原因:触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新政推行一年多就夭折。

★教学小结:本课主要讲述了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包含四个主要内容:
1北宋中期土地兼并严重,赋税繁重,阶级矛盾激化,农民起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2、民族矛盾激化,辽、西夏威胁;
3、宋初空前强化君主专制集权,出现冗官、冗兵、冗费,形成积贫积弱局面;
4庆历新政失败,社会矛盾更加尖锐,改革呼声强烈,宋神宗任用富有改革精神的王安石变法。★本课测评:1、宋朝积贫积弱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参考答案提示:北宋集中军权、行政和财政权,扩编军队,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削弱了军队战斗力,降低了政府工作效率;随着冗官、冗兵和冗费的增加,财政危机加剧;农民起义的不断,边疆少数民族的进攻,统治阶级内部的朋党之争也促成了局面的形成。
2、简要分析庆历新政的内容及失败原因。参考答案提示:略。
第四单元王安石变法
2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
(一)起用王安石:
1、宋神宗起用王安石的原因:三个要点:1统治集团危机四伏:庆历新政失败后,宋朝严重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并未缓和,积贫积弱的局面仍在向前发展,统治集团感到危机四伏,因而要求改革的呼声在一度沉寂之后,很快又高涨起来。
2)宋仁宗拒纳《言事书》:面对统治集团的危机,富有革新精神的王安石给宋仁宗呈送了长达万言的《言事书》,提出了变法主张,但没被采纳。
3宋神宗即位决定起用王安石:1068年,宋神宗即位。宋神宗希望改变积贫积弱的局面,消除弊病,克服统治危机,决定起用王安石。

2、王安石的变法设想:《言事书》的变法主张及设想《言事书》(《万言书》)的主要内容包括:
(1朝廷面临内忧外患,财力穷困、风气日坏、法度不合先前三代之政,说明变法是事势要求;(2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所以失败,在于人才不足,而真正合乎皇帝信赖的几乎没有;
(3当务之急在于培养有用的人才,这就要选择对象,而且要有一整套的教养之道,养廉之法,纪律约束,法律制裁,考察、赏罚的办法;
(4当今不能泛泛而学,需要根据国家的要求来培养文武兼能、德才兼备的专业人才;(5善于治理财政的,从未以开支不足为问题,主要应通其变,治财要有正确方法;(6当前朝政的严重问题是从中枢到地方都是奸吏充斥、狼狈为奸、官官相护、贤者受法律束缚而不肖者逍遥法外的情形必须改变,关键在于得到优秀人才放手使用。
3、宋神宗起用王安石变法的标志: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为参知政事,开始了更为全面的改革。

(二)王安石变法的措施:1、富国之法
1)目的:改变积贫的局面,调整封建国家、地主和农民关系,发展生产。2)内容:
①青苗法:宋仁宗时,陕西百姓缺少粮、钱,转运使李参让他们自己估计当年谷、麦产量,先向官府借钱,谷熟后还,官称青苗钱王安石、吕惠卿等据此经验,制定青苗法。它规定把以往为备荒而设的常平仓、广惠仓的钱谷作为本钱。每年分两期,即在需要播种和

夏秋未熟的正月和五月,按自愿原则,由农民向政府借贷钱物,收成后加息,随夏秋两税纳官。实行青苗法的目的,在于使农民在青黄不接时免受兼并势力的高利贷盘剥,并使官府获得一大笔青苗息钱的收入。
②农田水利法:熙宁二年十一月颁布农田水利法,奖励各地开垦荒田兴修水利,建立堤坊,修筑圩埠,由受益人户按户等高下出资兴修。如果工程浩大,受利农户财力不足,可向官府借贷青苗钱,按借青苗钱的办法分两次或三次纳官,同时对修水利有成绩的官吏,按功绩大小给予升官奖励。凡能提出有益于水利建设的人,不论社会地位高低,均按功利大小酬奖。此法是王安石主张治水土以发展农业,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措施。
③募役法(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上三等户分八等交纳役钱,随夏秋两税交纳,称免役钱。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此法的用意是要使原来轮充职役的农村居民回乡务农,来享有免役特权的人户不得不交纳役钱,官府也因此增加了一宗收入。
④市易法: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这就限制了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也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⑤方田均税法:熙宁五年八月司农寺制定《方田均税条约》颁行。此法分方田两个部分。方田就是每年九月由县令负责丈量土地,按肥瘠定为五等,登记在帐籍中。均税就是以方田的结果为依据均定税数。凡有诡名挟田,隐漏田税者,都要改正。这个法令是针对豪强隐漏田税、为增加政府的田赋收入而发布的。
⑥均输法:主要内容有:要求发运使必须清楚东南六路的生产情况和北宋宫廷的需求情况,依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必须在路程较近的生产地采购,节省货款和转运费。另外,还赋予发运使一定的权力,使他们能够斟酌某时某地的具体情况适当地采取一些权宜措施。这就减轻了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了市民生活。
列表归纳:
措施

政府在青黄不接时向农民提供低息贷(钱或粮食

使农民免受高利贷盘剥,缓和了阶级矛盾,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但强制借贷,利息较高,对农民仍是沉重的负担。
水利工程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青苗法
农田水利法鼓励垦荒和兴修水利免役法
政府征收免役钱,雇人服役(官僚、地出钱代役保证农民生产时间,有利于发展农业生产,
增力政府收入。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一定程度抑制兼并,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限制了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
(募役法)主也要出钱市易法
设市易务,收滞销货,短缺时卖出,以稳定市场。
方田均税法核实土地,按多少、好坏收税。
均输法政府采购物资,实行就近采购等原则。了市民的生活,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政府的财政收
入也有所增加。

2、强兵之法:
1)目的: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和整顿、加强军队。2)内容:

①保甲法:熙宁三年司农寺制定《畿县保甲条例颁行》。其主要内容是乡村住户,不论主客户,每十家(后改为五家)组成一保,五保为一大保,十大保为一都保。凡家有两丁以上的出一人为保丁,以住户中最有财力和才能的人担任保长、大保长和都保长,同保人户互相监察。农闲时集中训练武艺,夜间轮差巡查维持治安。王安石推行保甲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防范和镇压农民的反抗,以及节省军费。
②保马法:规定百姓可自愿申请养马,每户一匹,富户两匹,由政府拨给官马或给钱自购。养马户可减免部分赋税,马病死则要赔偿。
③将兵法:作为强兵的措施,王安石一方面精简军队、裁汰老弱,合并军营。另一方面实行将兵法。自熙宁七年始,在北方各路陆续分设100多将,每将置正副将各1人,选派有武艺又有战斗经验的军官担任,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凡实行将兵法的地方,州县不得干预军政。将兵法的实行,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素质。
④设军器监:政府下令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从此,武器生产量增加,质量也有所改善。列表归纳:
措施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


政府把农民编为保甲。农户十家一保闲既加强了对人民的控制,又增强了抵御辽和西夏进攻时练兵战时入军官马由农户保养
为军队编制的基本单位,由固定将官带军队
的能力,也减少了军费开支。减少了政府支出
使兵知其将,将练其兵,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了武器的产量和质量
设军器监设置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

3、取士之法:
1)目的:选拔和培养人才,为变法造舆论。2)内容: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明经诸科,进士科专考经义和时务策,设明法科。②整顿太学,设专门学校培养人才:
③惟才用人:重用有志于改革的官员,打破按资升迁的成规。
【合作探究】比较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参考答案:
(1相同点:①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②变法都得到了王权的支持。③变法内容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他们的激烈反对。④变法者的个人命运基本相同。⑤变法都对生产关系作出了调整。
(2不同点:①背景不同:商鞅变法发生在新旧交替的社会大变革时期;王安石变法则发生在北宋中期统治危机四伏时。②根本目的不同,商鞅变法要从根本上废除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王安石变法则是为了挽救北宋统治危机,部分调整生产关系。③性质不同:商鞅变法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王安石变法则是对封建社会内部矛盾进行局部调整的改革。
(3认识:①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的阻挠,不可能一帆风顺,要充分考虑到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②改革的成败关键要看其积极成果能否得以保留和维持,不以改革者个人命运为转移。③改革措施要针对实际情况,行之有效,推行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④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

★教学小结:庆历新政是以整顿吏治为中心的局部改革。王安石变法是针对北宋统治积贫、积弱危机所
进行的较全面的改革:通过理财方面的措施,发展经济,增加国家收入,实现富国愿望,以解决积贫问题;通过军事方面的措施,增强军队战斗力,对内可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对外可抵御辽、西夏的进攻,还可节省军费开支,实现强国愿望,解决积弱问题;而教育方面的措施,则是要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使变法能够顺利进行的必要措施。这样,北宋统治者试图通过较全面的改革,挽救统治危机,达到巩固封建统治的目的。

★本课测评:
1、简要叙述王安石变法经济改革措施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提示:为了实现富国的目的,王安石采取了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又称募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富国之法初步改变了积贫的局面。2、分析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提示:目的:为了改变积弱的局面,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和设军器监。强兵之法初步改变了积弱的局面。
第四单元第3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
(一)王安石变法的命运:
1、保守派反对变法,对变法百般阻挠和破坏:
【资料】变法派与保守派的对立
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始终存在变与不变的激烈争论,形成了变法派与传统派(反变法派)的激烈对立,并进而形成了党派之争。
新法的两派对立,实际主要是因观念的差异造成的,并由此形成了改革派新党和传统派旧党,两派的斗争延续了30多年,留下了极为深远的历史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在变法过程中,尽管变法派往往只占朝廷官员中的少数,但由于神宗是一位坚定的变法派,他基本上站在变法派的立场上,因此变法始终是向变法派期望的方向发展的(尽管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传统派基本处于不利的位置。
2、王安石提出三不足的思想,坚持变法:
1)目的:驳斥保守派以天变降罚作舆论武器,破坏变法。2)内容: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
3)意义:驳斥了反对派的谬论,显示了他过人的胆识、智慧能力和勇气。3、宋神宗对变法的态度的变化:
作为最高统治者,宋神宗态度的动摇不定,使变法的过程更加艰难和曲折。这一过程,可以概括为四个阶段:支持王安石,变法顺利进行──态度动摇,1074年王安石辞职──1075年,恢复王安石职务,继续变──和王安石意见不一,1076年王安石再次辞职,法令陆续废止,王安石退居江宁至死。
4、司马光当宰相,废除新法:
(二)积贫局面的改变:
1、积贫局面改变的表现: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国库充裕。2、富国之法的成效:1)积极影响:
①限制了大地主大商人大官僚的剥削,有助于缓和阶级矛盾。②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民得到一定的实惠。③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积贫的现象有所改善。
2)弊端和不足: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教学建议:教师在讲述富国之法各项措施的作用及弊端时,可用表格进行归纳、概括:
积贫局面的改变
富国之法的措施农田水利法
作用和成效
水利工程广为修建,保证了灌溉;耕地面积增加,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
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了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政府财政收

局限
方田均税法
青苗法
大大增加了政府收入;限制了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入增加,国强制农民借贷;利息偏高,削,一定程度上缓和了阶级矛盾。
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了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
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的垄断;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库充裕,积农民负担依然沉重贫的局面大对贫苦人是沉重的负担,大改变了许多人为支付免役钱家破
人亡
免役法
市易法和均输法

(三)积弱局面的改善:
1、改善的表现:强兵之法的推行,使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2、强兵之法推行的作用:1)保甲法:
①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的社会治安。
保甲法在京城附近实施一年多后,官员向宋神宗回报说,地方治安大有好转,盗贼比之昔时,十减七八
②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并节省了大量训练费用。
保甲法的实施,寓兵于农,实现了兵农合一,为精简军队创造了条件,至宋神宗末年,军队总数由原来的110万减少至80万。
2)军器监的设立:武器的质量和产量都得到提高。
3)保马法:提高了马匹的质量和数量,为政府节省了养马费用。4)将兵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列表进行归纳、概括:
积弱局面的改善
强兵之法的措施
保甲法设置军器监保马法将兵法精简军队
作用和主要成效
加强了农村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农村社会治安;建立了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了大量的训练费用武器质量和产量都提高
主要表现:西部边境的
马匹的质量和数量提高;政府节省了大量养马费用巩固和开发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加强军队战斗力,节省了不少军费

【合作探究1】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给我们留下哪些启示?参考答案:
原因分析:①王安石变法触犯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阻挠和破坏。(这是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原因)②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

③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废除了新法。
④在变法过程中,由于用人不当,出现了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
启示:1)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2)改革是革除社会弊政,促进社会发展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手段。(3)改革必然涉及到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了尖锐的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用人。
【合作探究2】如何全面评价王安石变法的历史地位?
性质:王安石变法是在不触动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是社会改良性质的改革。
历史地位:王安石变法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时期内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有利于社会进步,是北宋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改革家。但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注定改革必然失败。积极作用:
1)在经济方面,使农业生产有了较大的发展,同时,抑制了大地主、大官僚的兼并,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局限性:
①变法没有触动大地主土地所有制,因此,它不可能使北宋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的危机。②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f2fda1f964bcf84b9d57b6c.html

《王安石变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