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练习题带答案

发布时间:2020-02-17 14:39:57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马说》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4课

班级: 姓名:

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文言句式【重点句子翻译】


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

1、只,紧。

2、奴隶人奴仆。

3、骈死(和普通马)一同死。骈:本义为两马并驾,引申为并列。

4、不以千里称也不以千里马而著称。

5、一食吃一次。

6、有时。

7、食(sì)同“饲”,喂。

8、外见(xiàn) 表现在外面。见:同“现”。

9、犹,尚且。

10、策之用马鞭赶它。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11、不以其道指不按照(驱使千里马的)正确方法。

12、食之不能尽其材喂它,却不能让它竭尽才能。材:才能、才干。

13、鸣之而不能通其意它鸣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14、面对。

15、其真无马邪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文言知识积累:

1、指出加点字的文言现象,并解释。

马者通假字,同“饲”喂。

才美不外通假字,同“现”。

食之不能尽其通假字,“材”通“才”,才能

其真无马通假字,“邪”通“耶”,表示疑问,相当于“吗”

一食尽粟一石 古今异义,古义:有时

有名马 古今异义,古义:即使,表假设;今义:虽然,表转折。

策之不以其 古今异义,古义:正确的方法;今义:道路。

求其能千里也 古今异义,古义:怎么;今义:安全,安定。

不外见 古今异义,古义:美好的素质;今义:美丽。

之不以其道:名词用作动词,原指马鞭,这里是用马鞭驱赶。

于奴隶人之手 形容词用作动词,辱没。

一食或粟一石形容词用作动词,吃尽。

食马者不知其能而食也数量词用作动词,日行千里。

食之不能其材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尽。

2、一词多义:

而: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表示转折 。

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表示承接 。

③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表示转折 。

④执策而临之: 表示修饰 。

其:

其真无马邪?:表示加强诘问语气。

其真不知马也。:表示推测语气。

安求其能千里也?:代词,指千里马。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shí,吃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sì,通“饲”,喂

策之不以其道名作动,用鞭子打

执策而临之名词,鞭子

鸣之不能通其意 补足音节,无实义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助词,的

策之不以其道代千里马

虽有千里之能名词,能力

安求其能千里也动词,能够

3、判断文言句式:

马之千里者倒装句,定语后置。

尽粟一石倒装句,定语后置。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倒装句,状语后置。

策之不以其道。省略句,省略主语。

执策而临之。省略句,省略主语。

其真不知马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重点句子翻译: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翻译: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2、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翻译: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3、故虽有名马,辱于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翻译: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

4、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dàn)。

翻译: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下一石粮食。

5、食(sì)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sì)也。

翻译: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6、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shí)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xiàn)。

翻译: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

7、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翻译: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8、策之不以其道

翻译: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

9、呜呼!其真无马邪(yé)?其真不知马也。

翻译:唉!真的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ebf8b9994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7.html

《《马说》注释、文言现象、翻译练习题带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