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满分作文12篇

发布时间:2019-12-01 13:59:4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洗涤心灵的文化旅途  
  这,可能真的会发生!考完最后一场试,我就会背起行囊,独自踏上旅途。不管明日是否晴好,就算阴雨绵绵,也别有一番滋味。不去异国他乡,不去诗意的远方,只想安安静静地走遍温州,走遍这片被瓯越文化所浸染的土地。  
  早有耳闻江心屿“瓯江蓬莱”的名号,却从未有机会一窥真面。来到此地,才算是真正抛却了世俗琐事。如此便可观赏漾漾江水,感受风解暑意。行走其间,得见文天祥祠,我定会在胸腔中无声地呐喊:“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辗转浩然楼,登楼远眺,翠微山尽收眼底,山色与水色相交辉,夕阳残照,更添韵味。记忆里的诗文恍若游鱼,一跃而出,又落入水中,轻灵地游动。亿万年的风雨洗练出江心屿的独特气质和优美意境,千年瓯越文化的深厚底蕴滋养了大批的文人墨客,历史上的“永嘉四灵”被江心屿所俘获不无道理!  
  可能我还会去繁华的五马街,那儿毕竟是温州旧城古街道。沿街的商店鳞次栉比,各种温州小吃都集中在此地。长人馄饨的老板会热情地招呼客人,矮人松糕刚出炉便会被哄抢而空。更何况现在古街道越来越少,因为城市建设进程不断推进,古朴的房屋都被改造成高档小区。我想走在古街道上,摸着堆砌了整个商业之城的一砖一瓦,回想温州人改革开放时期的创业史,感悟温州商人白手起家、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虽然在学校的艺术角看见过温州民间艺术作品,但我还是想走访作品的发源地,了解背后的故事和现状发展。全国唯一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鼓词艺人受弹棉弓启发而研制的牛筋琴、起于秦汉传承千年的蓝夹缬、极具智慧的能够遮阳避雨的廊桥……在人心浮躁的当今社会,有太多的传统文化,因为得不到传承而消散在历史长河中。所幸,它们留存在温州,使我得以打破时空的隔阂,使我领略到民间艺术的魅力。  
  兴许你会在名胜景区看见我,兴许你会在普普通通的街巷看见我,因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属于温州,因为我想走遍温州每一寸土地。这场洗涤心灵的文化旅途,可能真的会发生! 

(四)以生活作画  
  这,可能真的会发生!倘若有可能的话,我铁定会选择学国画。从小我就痴迷于绘画,喜欢徜徉在艺术世界中。但因为繁重的学业,我只能整日与文字和算式为伍,无法潇洒肆意地施展自己的才华。  
  铺好宣纸,蘸上颜料,便可绘上往日所见美景。柔情的水,连绵的山,翠微的枝,明媚的花。浓墨淋漓,淡墨秀逸,落笔爽利。再添上一笔,如此便可有轻舟摇曳,有白衣楚楚,自是一派仙风道骨。几股的暗流涌动,几处的暗影斑驳,几层的山路曲折。疏和密,光与影,相互交织,相映生辉。好似山落到水的眸里,水绘进山的骨里。心境空灵,澄澈如水,倒影着花和果的萌发和枯萎。  
  人物画是当时社会的缩影,山水画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花鸟画则是生命唱响的最动人的韵律。我流连于顾恺之的《洛神赋图》,因《洛神赋》中曹植与洛神真挚纯洁的爱情故事而动容;我惊叹于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因青绿山水的画技和烟波浩渺的江河而感慨;我癡迷于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因繁荣背后隐现的忧患意识而称奇……每一幅画都展示出画师的风格和秉性,展现出每一个时代的特点。我想亲眼看看这些传世名画,承古创新,提升自己的国画技艺。  
  “读书不多,画则不能进于雅;观理不清,则画不能规于正。”艺术源于生活,要想画技有所精进,必要精进自身。志向高远的人必然能画出格局宏大的画作,积极向上的人必然能画出激人奋进的画作。画如诗文,诗文可见人品气节,可陶冶性情,可传达真理,可明辨事理,画亦可。画竹,要懂得“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的坚韧;画梅,要懂得“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高洁;画菊,要懂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的不屈……  
  万事万物皆可入画,生活可以影响画,画未尝不可影响生活。绘画艺术也可以化身生活哲学。为画留白,无尽的意蕴能让人回味无穷。为生活留白,生活便可充满神秘和惊喜。坚持绘画,修身养德,便可登临宁静致远的境界,便可拥有恬淡深远的生活。  
  学习国画,可能真的会发生! 

(五)镌刻在泥土上的约定 
  左手提一红色水桶,右手执束无名小花,翻过几座山岭,来到一棵小树前。将花别在树枝上,放下水桶,半蹲,掬一捧清水,洒在树下。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中,好像看见远远走来两个人影,一个活泼,一个稳重。我入神地盯着远处的虚影,思绪飘回到从前。 
  那是不知道第几次,姥姥劝我加强锻炼了。“宝儿,你身子弱,不锻炼不行啊!”她总是这样苦口婆心地劝导我,只因为我是小病不断。可面对她的苦心,我却不以为意。她一直为这事着急,终于有一天,她想出了一个办法。“宝儿,姥姥带你去一个好地方。”那天,她手握一棵小树苗,我好奇她拿棵树苗做什么,她却只笑了笑,朝门外努了努嘴,“去了你就知道了。”我撇撇嘴,不太想动弹,但好奇心驱使我决定跟她去看看。 
  她带我来到山间。“跟着我,别走丢了。”她嘱咐我。“知道了。”我有些敷衍地点点头,满脑子都是那棵树苗。姥姥就这样带我翻过了一座山,趟过了一条溪。她始终手执小树苗,一声不响地走在我前面。我在后面累得气喘吁吁,她却气定神闲,好像永远都不知道疲倦。“姥姥,什么时候到啊?”在我无数次抛出这个问题后,终于得到了振奋人心的回答:“到了。”我惊喜地向前看去,却得到了令人失望的答案——那不过是一个树坑、两把铁铲、一桶清水罢了。显而易见,姥姥不过是带我来植树而已。“只不过是种棵树苗,至于走这么远吗?”这句话几欲冲出口,可当我看到姥姥手拿小树苗撑住自己晃晃悠悠的身体时,这句话又被我憋了回去。“宝儿,你身子弱,不锻炼不行啊!”耳中回想起姥姥的话,心里好像打翻了五味瓶。真的要辜负姥姥的一片苦心吗?我犹豫了一会儿,冲姥姥笑笑说:“咱们一起植树吧!” 
  “宝儿,我们立个约定吧。”给小树浇水时,姥姥突然对我说。“好啊,什么约定?”我饶有兴趣地问道。“以后,每个月我们都来浇一次水,一直到你16岁,好不好?”她像哄三岁孩子般,用温柔得过分的语气,对我说出她的愿望。“好。”我心里清楚,她这是在要我以爬山的形式来锻炼,尽管心里不情愿,我仍不忍心拒绝。看我答应了,她开心得像个孩子,“那……拉勾?”“拉勾!” 
  …… 
  镌刻在泥土上的约定,我一直在履行着。如今的我,已经长大了,可我一直没有忘记姥姥的话语,一直没有忘记那份属于我们的约定…… 
  如今,我蹲在已抽出新枝的小树旁,竟下意识地伸出了小拇指,作出拉钩的形状。“姥姥,我来了,你呢?”我努力抬头望天,却仍抑制不住眼泪。“你曾说,树下的泥土见证着我们的约定,可最后的最后,怎么是你违约了呢?”我将手伸向天国的方向,想抓住什么,却只是将手在空气里胡乱挥舞。 
  我始终坚信着,姥姥在什么地方遵守着我们的约定。那镌刻在泥土上的约定,永远不会消散。而那棵渐渐长高的小树,也成了我成长过程中最珍贵的礼物。

(六)知否,一种处事态度 
  入世,须学何处不知;出世,须学如何不知。知否,是一种处事态度。 
  “不知道”是一种自然与生活的和谐。世间万物,究竟还有多少是我们不知道的?这似乎是一个拥有唯一答案的问题——不知道。这样的不知,是由天地规则制定的,而当谈到一个人的知与不知,又有了新的奥义。 
  人,生而求知。若有那该求知的年华获取了知识,那么剩余生命中最重要的一件事莫过于“求不知”。这有些类似于几年学说话,却要用一辈子来学闭嘴,同样是为人处世的态度,同样显示着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程度,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自己心中要有一杆秤。正所谓,知则有话,有话则长;不知则无话,切记胡话。 
  童话大王郑渊洁面对其他作家的提问,回以“不知道”。他的一句“不知道”点醒了许多人,一方面,现在他所受的提问明显是评论型,摄影录像正在进行中,他却勇敢而坦诚地说出了“不知道”这三个字。其实,不仅是郑渊洁,我们普通人也面临着类似的问题:众人面前如何做出自己的评论?一种颇具勇气的说法便是“不知道”,入了社会,各处都见得到权威评论,其实,各处都需要的是一种实事求是的“不知道”,即不轻易评论,做有见地、先思后言的君子。何为君子?甘守一不知也。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为真知也。我们身边不乏“不懂装懂”之人,披着学识丰厚、见多识广的华衣,内质却空空如也,最后只能沦为浮沉间的尘埃,落入无人问津之地。为人处世,切忌以不知为知。 
  百年前,魯迅先生曾表示,无知的国人拥有一种“看客”精神,善恶不分,只知人云亦云,从来没有思考与反省……今天有人倡导社会公众应多一份“善”,能有志气、有立场地说一句“不知道”,也许就不会有那些纷乱不休的网络暴力,更不会有种种负能量的舆论惨案。 
  在使用“不知道”这别致的词语时,少一些虚与委蛇的客套,少一些无关痛痒的说辞,多一些不吐不快的勇气,多一些自己的思想,做一个真实而干净的自己,多好! 
  知否?知否?应是人生一大学问。不知,理应如此。

(七)瞬间便是永恒 

今天天气格外清爽,街道两旁的木棉花开得正旺,我搀扶着爷爷,一抬头就有蓝天、白云和飞机滑过的痕迹;一低头便是花丛、树影、落叶。爷爷的眼神突然由空洞迷离变得充满生气,我的心颤了一下,因为在这一瞬间,我从爷爷的眼中看到前所未有的光彩。 
  爷爷是最疼爱我的人,是他悉心地陪伴我整个童年。有一次我与爷爷下棋,从小被虐到大的我竟赢了,我得意极了,而爷爷一言不发,呆呆地望着远方。我开始察觉到他有点不一样了,我多想再让他赢我一局棋。 
  爷爷是一点一点变的,由原先的能言善道变得沉默寡言,眼神也越来越恍惚,经常半夜一个人醒来呆呆坐在窗边,我明明读初中了,他却还老念叨着要去幼儿园接我回家。爸妈说爷爷病了,我不信,我知道他只是变回孩子罢了。 
  我们一家人经常围在一起,做着孩子做的认人游戏。“这个是谁?”爷爷顺着手指方向望去,思考了片刻,低声说出我的小名。一时间,我竟不知该高兴还是难过。我不知道他生活在一个怎样的世界,将他的记忆、习惯全都偷走,他似乎变成了一个孩子,无助迷茫地面对世界。 
  所幸,现在的他,在这番景致面前变得开朗起来。我让他站在木棉树前,拿出相机迫不及待想记录这美妙的瞬间。他笑得就像个孩子一样,充满天真。清风拂过,周围的石头一动不动;日月交替,它们也依旧如初。对它们来说,瞬间和永恒并无差异;对我来说,这个瞬间却是千万巧合构成的奇迹。 
  突然,爷爷慌张起来,说钟点到了,要去幼儿园接我回家。我失了神,却很快缓过来,说:“好,一起走。”我牵着爷爷的手,内心很是感动,对我而言,与亲人在一起的每一瞬间都将化为永恒。 
  人生或有锈迹,所幸,爱为我们镀金。
        (八)突破黑暗,寻觅光明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我在亘古的旅途中行走,失意、误会接踵而至,如同长缨枪,挑碎我的旖旎梦想,又似无边的黑暗,吞噬着我心中的光明。 
  倚着月华斜射的清辉,翻开《苏东坡词集》,静静地教清风识字。未曾想因遇到了你,我学会了突破黑暗,寻觅光明。 
  你和我一样有着梦想,你梦想辅佐君王建一个太平天下。王安石变法,你对新法弊端直言指出,无奈触犯龙颜。一场乌台诗案,他们将你从“天子脚下富饶地”一路贬至“岭南深瘴荒凉州”。贬谪途中,妻子王弗离世,初生小儿夭折,遥想十年前举案齐眉同庆登第之乐,再到十年后妻离子散黄土坟前一杯酒。我以为你会一蹶不振、肆意沉沦,但你却突破眼前无边黑暗,寻觅人世的光明,在黑暗之处开尽繁花。 
  人常叹“贬谪之人如荒草”,苏子笑“一蓑烟雨任平生”;人常说“岭南之地多瘴气”,苏子乐“不辞长作岭南人”。当你被贬黄州,半夜未眠,与张怀民夜游承天寺,你爽朗地笑,这良辰美景,无吾两人欣赏岂不浪费?当你被贬密州,为政一方便造福一方,“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当你遥见白雪,感叹飞鸿踏雪,成败得失何足挂齿;当你栉杖沐雨,笑谈“何妨吟啸且徐行”;当你拄杖临江,笑小舟此逝,江海余生便可;当你远登超然台,言诗酒年华,不负韶光……你就是这样,在颠沛流离的尘世间犹记清风明月,在无边黑暗中用乐观和坚强冲破困境的阻挡,寻觅光明! 
  你对我说,青山不改,成败得失不足挂齿,纵然身陷无边黑暗,也要用乐观的心态和坚定的信念,突破黑暗,寻觅光明。如果此处没有光亮,也要闪耀自己独特的光芒,在黑暗之处开遍繁花。 
  合上书,希望已盈满胸怀,我看见黑暗的夜被光撕开了一道口子,裂缝里,透出光明。

  (九)致敬奋斗的时光 
  一场简单的整饰修补竟从日头高悬到暮色四合,那只乾隆年间的挂钟依旧不动声色,与他“面面相觑”。钟与人,不知谁在置气。 
  遥望未来,他在奋斗。 
  “当啷!” 
  他索性丢了手里的工具,一声不可捉摸的叹息飘散在夕照里。惊起故宫墙头那只归巢的麻雀。 
  “去寿康宫瞧瞧。”师傅道。 
  “哎。”他恹恹应了声。仿佛那些时光在心底映照出单调的摆声,没有了原先初心的热忱与美好。 
  骑着自行车,晃晃悠悠跟着师傅洗得发白的工作服后头,他心里有些懊丧,怎么就成了个“文物修补”的匠人呢? 
  自美院毕业,凡·高、塞尚就成了他心心念念的梦。可天不遂人愿,他想成为高贵的艺术家,却偏偏到这皇城根儿落脚,成了紫禁城里修复文物的寻常匠人。他觉得自己那高贵的艺术梦,多半要被匠人这卑微身份禁锢,像宫女手里一只永远攀不上宫墙的纸鸢。于是心里千回百转地叹息,一口气竟叹到寿康宫门口。 
  师傅的脚步较往日急了几分,他紧紧跟着进殿。他知道这寿康宫里陈列的,是师傅倾尽毕生修复的钟表。闭馆时分的故宫,洗去白日的喧闹,沉静得叫人心安。他一侧身,见师傅摘了眼镜,俯了身子,贴着玻璃,正深情望着一只水法钟。 
  “美院学生心气儿高,做个工匠不甘心吧。”师傅直起身,目光仍紧紧落在钟上,不忍游移。心思就这样袒露,他有些惊惶,只得垂首盯着师傅那双磨得发白的方口布鞋。他思忖着,师傅又是靠什么捱过这几十载的工匠岁月呢?又是怎么在繁华的时光河流中迈开奋斗的脚步的呢? 
  “年轻人啊,总瞧不起工匠,只是这手艺,哪有什么贵贱的?图个生计,也图个乐罢了。” 
  他望着师傅,又看着玻璃后头的钟,出了神。师傅与曾经陪伴冬夏的老物件沉默相对,但兴许心里盛放的仍是那修复时刻遥想到的河水湍湍、舟帆航行、翠鸟出入、钟鼓鸣鸣等美景。 
  他承认他瞧不上匠人,可师傅此刻一抿唇、一蹙眉、一凝神的专注,着实迷人。他头一回想着,凡·高守着那朵向日葵的时候,或许,心里充盈的乐与师傅无异。一支画笔,一支镊子,不过都是寻乐谋生的探路杖。真的,又有什么贵贱呢? 
  “回罢。”师傅道。 
  “哎。”他朗声答。 
  车轮一前一后,辗过铁器的丁丁铁声。他想着,就做个寻乐的匠人罢。 
  可是,年轻的心中,却多了些许对生活的致敬,对未来时光的奋斗的诗意,还有那从未走丢的初心的璀璨! 

 (十)向那些奋斗在时光之海的人们致敬 
  老家四月的油菜花田,大片大片的浓艳的烈黄,在饱满的阳光下翻涌滚动着,使人把持不住想要拥抱这来自四月的蓬勃生机。 
  眼前映入一顶破旧的蓝色帐篷,还传来耳熟能详的京剧小曲,帐篷四周环绕着一圈蜂箱。我好奇地走近,这时,一位身着灰色短衫的老人从帐篷内探出脑袋来,黝黑的脸庞上泛着红光,稀疏的白发傲然竖立着。我向他询问起养蜂的事,他便与我攀谈起来。
 从老人口中,我得知了养蜂的诸多不易与辛劳,每年二三月份就开始往祖国的最南方奔去,这时候蜜蜂们蜜脾不足,得多灌些蜜汁,忙碌起来便全天无歇。花期过后,再开着车往北赶,吃喝就全在路上了。 
  我专注地听着,不禁为老人心疼,问道:“养蜂赚的钱多吗?”他只是尴尬地笑着,“一斤蜜也就十来块钱,槐蜜贵点,赚不了多少的。”我便更加不解與困惑,为何平凡人的生活都这么艰难,为何我们努力了却难以改变现状,为何还要不断地奋斗……我不禁对未来更加担忧,少年的内心,不由得充满恐惧…… 
  可是,养蜂人却笑着感慨:“但我每天生活在别人想看还看不见的世界里嘞。”当朝阳初上时,就拖着蜂箱到万花丛里去,迎着清晨的第一抹光亮和春季独有的芬芳开始工作。当斜阳落下时,就收起蜂箱回到帐篷里去,听着小曲,喝着自己酿的蜂蜜茶,静静地看落日晚霞的缤纷映红半边天,云卷似波浪般泛着柔和动人的光波,南归的燕呀,在浪漫的天际上欢喜地叫着,霞光给它们镀上一层金边,多么美好啊!这些美丽的时光,就是赋予奋斗者的幸福的回馈吧,我想。 
  我闭上了眼,想象着自己置身其间,蜂涌蝶舞着,百花齐绽着,馥郁芬芳着,这一刻,仿佛我也成了一名幸福的赶花人。“爷爷,这么难的日子都被你过甜了,你可真乐观!” 
  老人见我一脸敬佩的模样,严肃地回答道:“很多人向往我这样的生活,我闲暇时会在博客上上传一些图片和感想,我可有不少粉丝呢!这样的生活哪里苦?繁花似锦觅安宁,淡云流水度此生,这就够了。” 
  看着爷爷一脸自豪、乐在其中的模样,我的心头似亮起一盏明灯:日子是自己酿造的,幸福与成功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热爱生活的人自然能领悟到平凡生活的小确幸。虽然养蜂人奔波劳苦,但有智慧的人自然会乐在其间,平凡的日子里也会有甜蜜、幸福与芬芳啊!我应该向他,不,应该向所有和他一样的奋斗者致敬! 
  最美的日子,在于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梦在心间,路在脚下。人生是一首悲欢离合的交响乐,而我们每个人都是演奏家。心头一亮时,我不禁加快了脚步,去追寻属于我的幸福人生!去追逐那些奋斗者的足迹,将这份“致敬”镂刻在血脉深处…… 
(十一)真的有意思
夕阳的余晖透过窗户落在面前的茶几上,玻璃杯里刚沏的明前龙井茶碧绿晶莹,微微蒸腾的热气带着茶香氤氲了整个房间。打开一本友人赠送的书,厚实的纸张在指尖划过时哗哗地响着,预示书中文字也不凡吧。暂时离开繁忙工作的片刻完全属于我一个人的了,这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时光多么惬意啊。阅读,是学习,也是休闲。书籍是最温和的朋友,我愿意读谁的文章,读什么样文字全由我决定。与文字为伴,潜心阅读,最有意思的事莫过如此吧。
小学、初中时代,电视尚未进入寻常百姓家,大队部流动放映的露天电影也不能常看到。读书就是我们最佳娱乐方式,读一本“小画书”都如同炎夏时甘泉入口,每一个毛孔都无比舒畅。上学、放学路上读,几个伙伴勾肩搭背伸长脖子一起看,还不时争论一番书中人物的是非。劳动的间隙坐在田埂上阅读,眼睛扫过几页文字就是最好的休息方式。吃饭时阅读,桌肚下翻开的小说书偷偷瞄一眼,为此没少被父母责备。阅读时,整个人置身其中,跟随跌宕起伏的情节时而欢悦时而愤慨,时而怅然若失。那时有一本书叫《明姑娘》,正好收音机里也在午间12点至12点半播放。写一位曾是学校运动健将的小伙子偶然原因双目失明,从而失去生活的信心。他一个人来到雪花飞舞的松花江畔,坐在江边长椅上如雕塑一般一动不动,苦闷充溢他的内心。正当他意图走向松花江的时候,人称“明姑娘”的女孩柔声细语地劝导他,并送他回家。后来,他们又在盲人工厂相遇,“明姑娘”负责送他上下班。两个月的时间里,小伙子情绪低落,常对他自以为身体健康的“明姑娘”发脾气,只到有一天“明姑娘”突然晕倒住院,才知道“明姑娘”也是盲人。这篇小说里,我明白了每个人真正的敌人是自己的心魔,战胜自己内心的诸多杂念,就会感受到世界的美好,就能从容对待生活中无法预料的苦难,就能拨开迷雾沐浴阳光。这就是书籍的魅力吧,人类的进步离不开优秀文化的传承,人们在生活里也离不开与别人的交流,离不开文字为媒介。
固定电话还未普及的年代,手机更是极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信息传递依靠书信。离家的人每当寄出一封家书或节日寄出一张明信片,贴上邮票的那一刻,想想书信那一端的人看信时情景,不由得会心一笑。而望眼欲穿收到书信时,迫不及待贪婪地阅读每一个字,仿佛正与对方亲切地交谈。阅读书信,那个时代的青涩、喜悦牢牢记在心里。
斜躺在沙发上,阅读友人散发墨香的新书,也是在与读者探讨对话。她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爱过的人也常引起读书时的思索,产生共鸣,这便是阅读有意思之处。在微信成为主要交流方式的今天,我也会通过朋友圈或片言只语的聊天里知晓那一端友人、亲人生活状态。一声问候,一句祝福,一次叮咛里,那横平竖直的方块字顿时有了鲜活的生命。
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读懂她,得用一生的时间。汉赋的铺排华美,唐诗的典雅凝炼,宋词的清新端庄,元曲的悠长,明清小说的异彩纷呈。阅读让人生精彩,阅读真的有意思。

(十二)岁月静好与负重前行
岁月静好,是因为有人替你负重前行。近日四川凉山发生的一起大火,便夺去了27名凉山州森林消防员和3名当地干部群众的生命,全国人民都沉浸在无比悲痛中,纷纷自发祭奠英雄。就在海南陵水籍烈士唐博英魂归故里时,有名为“华仔”的31岁网民,竟然写出“海南男孩太多了,死一个两个正常的………”等言论,辱骂救火英烈。行径是丑恶,为众人所不齿。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因有人替你负重前行。20185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英雄烈士保护法》,已经成为捍卫英烈权益,传承英烈精神的“利器”。在网上辱骂英雄,玷污英烈灵魂,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作为一名成年人,应为自己的言行负责,玷污英雄,必然受到法律追究责任,承担一切后果。英烈们为了国家的安宁,人民的幸福,不惜牺牲年轻的性命,我们应向他们学习,完成其未竟的事业,这是最好的纪念。近年来,有人却玷污英烈的名誉和灵魂,这种大不敬的违法行为,必受惩处,有此行为者应引以为戒。

任何时代和民族不能无英雄,都需要英雄。战国时期,秦国依靠大国地位,想抢赵国的和氏壁,假意用十五座城与赵国交换。赵国明知秦国意图但又不得不答应,因秦国实力强大。怎么办?赵国派出蔺相如前去秦国谈判,蔺相如孤身前往秦国,为着全赵国人民的利益负重前行,沉着冷静地面对秦国君主,最终完壁归赵。避免了赵国的损失,更挽回赵国的影响,孤胆英雄蔺相如,不怕流血,不怕砍头,一个人抵得上千军万马,为国家负重前行,赢得举世敬仰。对待英雄豪杰,谁人不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奉献壮美青春写春秋。中国核潜艇之父师黄旭华顶着压力,隐姓埋名四十年研制中国核动力潜艇。没有计算机,他和同事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演算出成千上万的数据。做实验,亲自下潜,成为世界上第一位核潜艇总设计师亲自下水试验第一人。深潜实验既光荣又危险,上艇前,船员写遗书,黄旭华鼓励船员说:大家要雄赳赳气昂昂。待到成功时,和船员们激动地互相拥抱。他赋诗:花甲痴翁,去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大国利器,为国保驾护航,为我们带来生活安宁与幸福。我们赞美英雄,你是力量的源泉。
其实,没有什么岁月静好,那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我们感激英雄,愿您在天之灵,看到你为之献身的祖国,繁荣富强。烈士回眸应笑慰,玷污英灵受惩罚。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eb7c13f5a0216fc700abb68a98271fe910eaf6d.html

《中考满分作文12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