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唐诗《惜花》鉴赏

发布时间:2019-08-16 10:49:0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白居易唐诗《惜花》鉴赏

本文是关于白居易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作者简介】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惜花
  可怜夭艳正当时,刚被狂风一夜吹。
  今日流莺来旧处,百般言语泥空枝。
  作品鉴赏
  可怜二字道出了诗人对花的爱怜之情。可怜夭艳正当时一句则说出了鲜花开的正是美丽灿烂的时候,惹人怜爱。刚被狂风一夜吹,点名了鲜花被狂风吹了一夜,想必已经被吹落了不少。今日流莺来旧处一句说出了流莺曾经来过这里,如今又一次来了。百般言语泥空枝说的是流莺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的同时叼走了泥土和没有花的枝干。可见这昨夜的风将花给吹落了。诗人联想到花的凋落而感到痛惜。诗人对落花命运的深切关怀与悼惜,不言花尽,其意自明,令人黯然伤神,暗喻自己的身世怀抱,世事难料,命运多舛。
  整首诗看似是诗人在对花的怜惜,其实是在对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年龄正当时的时候都不能够得到重用,那么到了老年还会有更好的发展?诗人自己看着花被一阵狂风给吹落一地,美好时光就这么消失了,想想自己如果真的是被这凛冽的风给吹倒了,被埋没了,那么自己的一生将碌碌无为。惜花其实最终是在珍惜自己,更多的是对自己的怀才不遇而满心伤感,这被风吹落的花让诗人看后徒增怜惜。
  《惜牡丹花》鉴赏
  惜牡丹花
  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
  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
  夜惜衰红把火看。
  白居易诗鉴赏
  在群芳斗艳的花季里,被誉为国色天香的牡丹花总是姗姗开迟,待到她独断春光的时候,一春花事已近尾声。历代多愁善感的诗人,对于伤春惜花的题材总是百咏而意犹未尽。而白居易这首《惜牡丹花》却在无数惜花诗中独树一帜。人们向来在花落之后才知惜花,此诗跳出常规,由鲜花盛开之时想到红衰香褪之日,以把火照花的新鲜立意表现了对牡丹的无限怜惜,寄寓了岁月易逝、青春难驻的无限感慨。
  全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但文气跌宕回环,语意层层深入。首句开门见山,点出题意:“惆怅阶前红牡丹”,淡淡一笔,将诗人的愁思,庭院的雅致,牡丹的红艳,尽皆展现在读者面前。“惆怅”二字起势突兀,造成牡丹花似已开败的错觉,立即将人引入惜花的惆怅情绪之中。第二句却将语意一转:“晚来唯有两枝残”,突出到晚来只有两枝残败,才知道满院牡丹花开得正盛呢!“唯有”、“两枝”,语气肯定,数字确切,足见诗人赏花之细致,而正因为如此精细,才显出诗人惜花之情深。这两句自然朴质,不加雕饰,仅以跌宕起伏的语气造成一种写意的效果,通过对惜花的心理刻划表现诗人黄昏时分在花下流连忘返的情景,可谓情笃而意深。
  既然满院牡丹只有两枝残败,似乎不必如此惆怅,然而一叶知秋,诗人从两枝残花看到了春将归去的气息,“明朝风起应吹尽”,语气又是一转,从想象中进一步叙述出惜花之情。明朝或许未必起风,“应”字也表明这只是诗人的忧虑。但天有不测风云,已经开到极盛的花朵随时都会遭到风雨的摧残。一旦风起,“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那种凄凉冷落实在令人不忍目睹。但是诗人纵有万般惜花之情,也不能拖住春天归去的脚步,更不能阻止突如其来的风雨,趁着花儿尚未被风吹尽,夜里起来把火看花,不也等于延长了花儿的生命吗?何况在摇曳的火光映照下,将要凋谢的牡丹越发红得浓艳迷人,那种美丽而令人伤感的花朵又自有白天所领略不到的韵致。全篇诗意几经转折,诗人怜花爱花的一片痴情已经渲染得淋漓尽致,至于花残之后的心情又如何,也就不难体会了。
  白居易此诗一出,后人争相模仿,李商隐的《花下醉》:“客散酒醒深夜后,更持红烛赏残花。”在残花枯红中寄托人去筵散的伤感,比白诗写得更加秾丽含蓄,情调也更凄艳迷惘。而在豁达开朗的苏东坡笔下,与高烛相对的花儿则象浓妆艳抹的美女一样娇懒动人:“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海棠》)惜花的惆怅已经消融在诗人优雅风趣的情致之中。李商隐和苏东坡这两首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当人们陶醉在李商隐、苏东坡所创造的优美意境之中的时候,自然会记起白居易把火看花的创举。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f54f92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f8.html

《白居易唐诗《惜花》鉴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