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宋明理学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

发布时间:2019-04-29 20:39: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三 宋明理学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说明宋明时期理学的发展。

学习视点

 重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基本内容。

难点:1.理解理学和心学的思想内涵。

2.正确评价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历史地位。

课前预习

一、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困境:东汉末年以来,儒家思想遭到质疑,其统治地位不断被削弱。

2.儒学复兴运动

(1)唐代中后期,________和李翱提出了复兴儒学的主张。

(2)北宋时期,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________运动,当时研习儒经义理之风大开,重忠孝、讲廉耻、励气节的社会氛围逐渐形成。

二、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1.北宋五子的思想

(1)周敦颐:把人与天地万物的本原合二为一,为生万物的理论提供了依据。

(2)邵雍:重新排列《周易》的六十四卦,试图揭示________,进而解释人类命运。

(3)张载:严格区分了天、道、性、心等概念,准确地表达了理学的基本宗旨和精神。

(4)“二程:确定了理学的最高范畴“________”,认为天理的核心是“________”。

2.理学的创立:北宋五子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________”的高度,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思想体系——理学。

三、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1.朱熹的学说

(1)理气论:理比________更根本,理先于气,理离不开气。

(2)修养论:是以________为基础的关于个人学习、实践的学问,强调教育日积月累,强调是人的爱心及一切道德价值的终极源泉,仁者应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政治理论:是以道统论为依据的社会实践理论;强调道的价值内涵是“________”,认为儒家干预政治的关键是正君心

(4)主要著述:将《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集为________,并为之注解,使之成为理学的经典。

2.历史地位: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他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四、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1.陆九渊:心学的开创者,提出的核心命题是“________”,反对埋首书册,主张于人生日常处直接体悟理,发明本心

2.王守仁:心学的集大成者,认为心外无物,提出致良知的思想,强调“________”。

3.历史地位:陆王心学的出现,标志着重建________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答案:

一、2.(1)韩愈 (2)儒学复兴

二、1.(2)宇宙规律 (4)天理 仁 2.天理

三、1.(1)气 (2)本体论 (3)三纲五常 (4)《四书》

四、1.心即理也 2.知行合一 3.儒家信仰

课堂作业

          

一、选择题

知识点一

 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右图为位于五岳之一恒山上的悬空寺,它是国内现存唯一一座道、佛、儒三教合一的独特寺庙,是中国古代建筑精华的体现。该庙最早可能出现于(  )

A.西汉武帝时期

B.东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时期

D.隋唐时期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三教合一。佛教于西汉末年传入,道教出现于东汉末年,AB不符合题意;CD都符合出现了三教合一趋势,但D不符合题干中最早的限定条件。

2.唐代道宣的《集古今佛道论衡》中载,唐高祖在武德八年(625)下诏明确规定:老教、孔教,此土元基;释教后兴,宜崇客礼。今可先老,次孔,末后释宗。由此可知(  )

A.儒学和佛教遭到打压

B.道学成为统治思想

C.此举促使了三教对立

D.此举皆在巩固统治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先老,次孔,末后释宗可知,唐朝统治者把道教放在第一位,这是与李唐王朝统治者的姓氏有关的,有利于加强教化和巩固统治,故选D。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AC错误;此时道教虽然受到统治者重视,但并没有成为统治思想,B错误。

知识点二

 北宋五子与理学的创立

3.理学产生于北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正统思想,是一个以为核心的,非常成熟完备、精深的新儒学体系。这里的主要体现在(  )

A.儒学自产生以来长盛不衰

B.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挑战

C.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趋势

D.儒学融合了佛、道思想

答案:D

解析:唐朝时期,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佛道挑战,北宋儒学家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理学。故D正确。A项说法错误;B是理学形成的外因;C项不能体现

4开始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使中国传统思维中有了更强的思辨色彩,这是一个了不得的成就,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这句话评价的应是(  )

A.荀子思想 B.董仲舒新儒学

C.两宋理学 D.道家学说

答案:C

解析:程朱理学认为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同时又认为人伦者,天理也,把天理和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因此把世界本原、社会、人生融为一体。故C正确。

知识点三

 朱熹的学说与理学的成熟

5.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是学。其中天理是指(  )

A.孔孟之道 B.自然规律

C.三纲五常 D.物质财富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BD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朱熹认为理之源在于天理,天理是作为道德规范的三纲五常,指出人性本来与天理一致,具有仁、义等美德,但为后天的欲望所蒙蔽,所以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故A错误,C正确。

6.朱子说: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该材料中的观点可能导致的社会行为现象主要是(  )

A.知识分子埋头科举不问政事

B.封建伦理道德成为行为规范

C.提倡个性解放的作品减少

D.农民起义受到社会广泛谴责

答案:B

解析:朱熹认为是宇宙的本源,也是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三纲五常的根源。据此本题选B项,ACD三项说法与材料无直接关联。

7.据史料记载,明朝重臣海瑞五岁的女儿因为从男性家僮手中接了一块饼吃,便被海瑞以男女授受不亲为由关以禁闭,直至饿死。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海瑞治家严谨 B.儒学地位衰落

C.理学摧残人性 D.世风每况愈下

答案:C

解析:在传统理学影响下,人们要遵循传统的道德规范:三纲五常、三从四德等。这些道德规范虽然在培养民族性格等方面起到积极作用,但是也扼杀了人的天性,摧残了人性。而题干海瑞的做法就是这些道德规范消极性的体现。

知识点四

 陆王心学与理学的发展

8.南宋时期,陆九渊在《鹅湖和教授兄韵》中云:墟墓兴哀宗庙钦,斯人千古不磨心。涓流积至沧溟水,拳石崇成泰华岑。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欲知自下升高处,真伪先须辨古今。诗中易简支离分别是指(  )

A.儒学、佛学 B.理学、心学

C.心学、理学 D.道教、儒学

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陆九渊”“鹅湖可知诗中所述为陆九渊和朱熹进行学术辩论的鹅湖之会。由易简工夫终久大,支离事业竟浮沉并结合理学和心学的相关知识可知易简支离的具体所指,C项正确。

9.某思想家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若会得时,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为此,他主张(  )

A心外无物” B圣人不行而知

C致良知” D知行合一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陆王心学,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材料,抓住之间的关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体现的是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AC也是王阳明的心学思想,但不符合题意。B是老子的思想的体现,与题意不符。故D正确。

10.南宋朱熹和明代王阳明思想的共同之处是(  )

A.主张知行合一

B.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为欲望所蒙蔽

C.认为就是

D.认为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是王阳明的主张,C是心学的主张,D格物致知,是程朱理学的主张。朱熹强调存天理,灭人欲,要求人们遵从三纲五常,维护封建道德;王阳明提出致良知,要求人们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去掉人欲,恢复良知的本性,可见B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1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

朱熹又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

材料二 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木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何相关?王阳明回答: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结合材料一,归纳朱熹的思想主张,并指出朱熹提出这一主张的目的。

(2)材料二中王阳明对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的什么思想观点?你认为他的解释合理吗?

(3)“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的意思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阳明是怎样解决这一问题的。

答案:(1)朱熹认为三纲五常即是天理,天理人欲是根本对立的;人们应克制自己的私欲,顺乎天理。朱熹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

(2)人心是世界万物的本原,离开人的思想意识任何事物便不存在。他的解释不合理,因为他颠倒了存在与思维的关系。

(3)要从根本上解决社会动荡问题,必须重视人们的思想道德标准,强化人们的纲常伦理观念。他主张通过人们的自身反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

解析:(1)问,要围绕遏人欲而存天理这一关键信息来归纳朱熹的思想主张及目的;第(2)问,要围绕王阳明心外无物的主观唯心论来分析材料所示现象的本质;第(3)问,要理解破心中贼的实质含义。



时间:45分钟  满分: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

1.柳宗元说:浮图诚有不可斥者,往往与《易》《论语》合,诚乐之,其于性情爽然,不与孔子异道。材料反映出(  )

A.佛教已经取得了统治地位

B.佛教和儒家思想皆为正统思想

C.儒家学说的弊端日益暴露

D.佛教与儒家思想存在相通之处

答案:D

解析:浮图代指佛教。唐朝时期,佛教没有取得统治地位,佛教思想也没有成为正统思想,只是冲击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AB两项错误;柳宗元主要是说明佛教和儒学的一致性,没有提及儒学的弊端,故C项错误;与《易》《论语》合……不与孔子异道说明佛教思想与儒家思想有一定的相通之处,故D项正确。

2.在儒学发展历程中,沟通佛、老,以治儒书,发前人之所未发,遂别成为一时代之学术的是(  )

A.汉代学者 B.唐代学者

C.宋代学者 D.明清学者

答案:C

解析:题干强调儒学在发展中吸收了佛教、老子的思想,从而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北宋时,儒家学者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学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理学

3.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之一,宋朝的程朱理学是新兴的儒学。以下观点中属于程颢、程颐的是(  )

A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

B施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

C心即理也”“心外无物

D万物皆只有一个天理

答案:D

解析:A项为孔子的主张;B项为孟子的主张;C项为王守仁的主张;D项为二程的主张。

4.南宋朱熹说:三纲五常,礼之大体,三代相继,皆因之而不能变。这种思想在客观上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

A.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

B.宜扬了封建伦理道德观念

C.巩固了封建专制制度

D.使儒学形成了新的时代特色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强调的是三纲五常三纲五常是封建伦理道德,朱熹对其进行宣扬,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促进人际关系的和谐发展,故A项正确。BC两项不是客观作用;三纲五常是对前代儒学的继承,并不是新的发展,D项错误。

5.《二程遗书》中记载:在妇女贞操方面,程颐认为:凡取以配身也,若取失节者以配身,是己失节也。有人问:或有孤孀贫穷无托者,可再嫁否?程颐答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是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这反映了下列哪一思想主张(  )

A存天理,灭人欲

B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C格物致知

D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女子贞节问题,实际上是用封建伦理道德束缚妇女,体现的是存天理,灭人欲思想。故A正确。B反映的是君臣父子关系,与题意无关;C是求理的方法;D与材料不符。

6“(南宋)孝宗即位,诏求直言。先生上封万事:帝王之学,必先格物致知,以极夫事物之变,使义理所存,纤悉毕照,则自然意诚心正,而可以应天下之务。此段文字中所提到的先生是指(  )

A.董仲舒 B.朱熹

C.程颐 D.程颢

答案:B

解析:本题可以采用排除法。根据必先格物致知可以排除A,程颐、程颢为北宋理学大师,不符合“(南宋)孝宗即位,由此可以排除CD项。

7.宋明时代的儒家讲究存天理,灭人欲”“心即理也,佛家讲究忍耐顺从、悟道参禅,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都是唯物主义

B.都是唯心主义

C.都主张格物致知

D.都推崇三纲五常

答案:B

解析:此题为比较式选择题,考查宋明理学的实质。宗教属于神论,肯定是唯心主义,而理学和心学提出的天理心即理也也是一种唯心主义哲学。

8.王阳明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下列诗词中能体现这一意境的是(  )

A.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B.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

C.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D.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答案:C

解析:王阳明是心学的代表人物,陆王心学是主观唯心主义。万事万物之理皆具于人心中,万事万物的存在意义也由人心论断,万物的存在状态皆由人心所定。

9.钱乘旦在《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

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的封闭性

C.概括了世间所有规律

D.内容丰富,探索世界的本原

答案:B

解析:丰富性与普遍性可知其具有博大精深的特征;由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可知,理学又具有一定的封闭性。A不符合实际,儒学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理学,C太绝对化,D与题意无关。故B正确。

10.朱熹在《过分水岭有感》中写道:水流无彼此,地势有西东。若识分时异,方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了他与陆九渊的思想既有分歧又有相通之处。这里的合处同是指两人(  )

A.对万物本原的看法相同

B.对封建纲常伦纪的态度相同

C.探求天理的途径相同

D.认为人性良知的起源相同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宋明理学,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合处同即共同点。朱熹认为万物的本原是,而陆九渊认为是A错误;朱熹提倡格物致知,认为求理需探究万物,而陆九渊认为不必外求,只需反省内心即可,故C错误;朱熹认为人性是和天理一致的,而陆九渊则认为人性是存在于心中的,D项错误。朱熹、陆九渊都是儒学大师,都强调三纲五常,都维护地主阶级利益,为君主专制服务,故B正确。

11.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中国的发展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  )

Aa处:焚书坑儒

Bb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c处:三教合一

Dd处:西学东渐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需要明确不同时期儒学的发展情况。春秋战国时期,儒学初兴;秦代焚书坑儒,儒学遭到沉重打击;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学开始成为统治思想。获得极大发展;魏晋至宋初,佛道思想挑战了儒学的统治地位,并出现了三教合一趋势;宋明时期,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兴起,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新的发展,使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明末清初,中国出现过规模较小的西学东渐现象,但传入的西学内容限于科技方面,并没有对儒学的发展产生影响,故D项分析错误,符合题意。

12.宋明理学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格心的认识论,齐家”“治国的功名论,其根本出发点是(  )

A.规范社会秩序,维护统治

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

C.修身养性,提高个人修养

D.树立理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A

解析:宋明理学作为封建社会的精神统治工具,其根本出发点就是维护封建专制统治和封建伦理道德秩序。

二、非选择题(24)

13(1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人之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朱熹

材料二 心即理也”“知行合一”“‘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王阳明

材料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北宋理学家张载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朱、王关于求理的途径有何差异?(6)

(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明理学的历史作用。今天的我们对此应采取什么态度?(4)

答案:(1)朱熹主张格物致知,通过探求万物获得天理;王阳明主张知行合一,通过内心反省获得天理。

(2)历史作用: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强调人与自然、与家庭、与国家的和谐;具有忧患意识,倡导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努力;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强调身体力行,强调自主自强的精神。这对中华民族性格的塑造起了重要作用,有利于推动文明进步和文化发展,塑造正确的价值观。同时,宋明理学重礼轻法,强调尊卑等级观念,抑制个性自由发展,轻视自然科学,成为统治阶级加强思想控制、维护等级秩序的有力工具。态度:批判、继承、创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与时俱进。

解析: (1)问,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比格物致知知行合一即可。第(2)问,历史作用需从积极性和局限性两个方面来辩证分析;态度要注意辩证继承。

14(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问须以《大学》为先,次《论语》,次《孟子》,次《中庸》。《中庸》工夫密,规模大。某要人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立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

——《朱子语类》

材料二 心之良知是为圣,圣人之学惟是致此良知而已。自然而致良知者,圣人也;勉然而致之者,贤人也;自蔽自昧而不肯致之者,愚不肖者也。愚不肖者虽其弊昧之极,良知又未尚不存也。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论语》主要反映了谁的思想?据所学知识,简述《论语》的主要思想内容。(4)

(2)材料二反映了谁的思想?概述材料二的主要主张。(4)

(3)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主张的不同点。据所学知识,归纳这两种主张的共同点。(6)

答案:(1)孔子。仁;礼;有教无类等。

(2)王守仁。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致良知有不同的层次;良知存在于每一个人。

(3)不同点:材料一要求苦学,阅读典籍才能求得学问;材料二则要求致良知是个人修养的重要方式。共同点:理是万物的本原;注重个人修养;宣扬传统儒学思想(或重塑儒家价值理念);维护伦理纲常。

解析:(1)问从材料一分析,《论语》主要反映孔子的思想,主要内容是仁、礼。第(2)问从致良知分析应是王守仁的思想,第(3)问要求从学问和修养的角度去比较。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d71054c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3eacf50.html

《2018高中历史 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1.3 宋明理学45分钟作业 人民版必修3.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