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争之争,贵在中和

发布时间:2012-06-01 06:45:1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不争之争

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发展,竟争已经成了一个普遍话题。为了体现我们自身的价值,获得成功的机会,竞争也无处不在。为了更好的生存在这个社会上,如何在从生中脱颖而出呢?我想这即是“不争”吧,以平和豁达的心态去应对复杂的事物,以静制动,以柔克刚,以“不争之争”而获胜。

纵观老子《道德经》不难发现老子提倡的是不争。然而老子提出的不争,并不是一味的退让,碌碌为为,面对竞争毫无胆色,拱手让机会让于他人,而是指以柔和广阔的胸怀去包容海纳一切,为人处事要学会忍耐。

正所谓“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而刚。”老子教人他所要表达的辩证原理,即“不争”才是有好的“争”,才是最有效的“争”,最不具伤害性的“争”,更是最高明智慧、高层次、高水平的“争”。正所谓“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争”即是 “不争” ,“不争” 既是“争”,二者相互转化,步步为营。水,乃万物之源泉,万物至柔之物。“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水总是流向低处,善利万物而不为自已的利益争先巩后,情愿谦虚就下,滋润万物无声无息,不与万物相争。天地间往复循环,生生不息。水可以包容一切,只要有缝隙,便用柔ruo的身体默默地去填充,去温暖,去接纳。就像慈母那般温润着万物,滋养着万物,蓦然回首间,水已将万事万物包容在胸中,而万事万物都无法离开水的滋润。水是柔ruo的,然而巨斧也无法将之劈断;水是谦卑的,遇石绕石,遇山绕山,然而就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环绕下,石穿山平;水是温柔的,然而水也会泛滥,拨山倒海,淹没农田和城镇。水,以其柔ruo为用,以柔克刚,以退为进,以其不争而胜,这便是水的不争之争。

争,要用正确的方法,不能被名利冲昏了头脑。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浮臊的气息渐渐充满了整个社会,竞争也随之变化得五花八门,不正之风盛行,各种不正当竞争随处可见,就连学生们也是如此。前些天和一个老师聊天,据她所说,现在就连小学生都整天想着如何跟老师搞好关系,让老师多给自己加些分数,家长们更是这样,整天担心自己的孩子没有被老师所关照。于是hu,出现了这样的现象:送过礼的那些孩子老师没有记住,没有送过礼的那些孩子老师反倒是记得清清楚楚。呜呼哀哉矣!我想说就算老师关照又能怎样,孩子自已不学不照样学习成绩差么,如果老师不在班级里标榜优秀生,又怎么会让孩子们心生嫉妒,不走正路走歪路呢。“不尚贤,使民不争”,就是鼓励大家不要浅近地标榜英雄式的人物而强调“竞赛”。因为急功近利很可能欲速则不达。从表面上看,“见贤思齐”的教育方式好像非常好,不过从长远的效果看,它可能并不如想象的有效。鼓励和标榜英雄式的人物,予以表扬和奖赏,目的是希望大多数的人向他看齐,学习好的帮助学习差的,大家互相帮助共同进步。从效果说,却适得其反,反而可能会增加孩子们的挫折感,进而促成嫉妒,甚至于仇恨,送礼之风盛行,同学间相互讽刺等等。

不争,并不是碌碌无为,而是要高调做事,低调做人。高调做事,自己在自已的岗位上专心做好自己的事,精彩地完成自己的任务,不骄不躁,不自以为是,不自我夸耀。为人低调,不因小小的成功而沾沾自喜,谦虚受教,这样则会受到上司的欣赏,为人谦逊,有功不自居,这样则会受到同事的赞赏,为人内lian,有气度,谦虚的接受批评,不与他人争锋相对,这样则会长久地在所处环境中生存下去。久而久之,这种不争便会成为一种习惯。谦和,不居功自傲的形象便会在同事上司心中形成。于是hu,各种机会接踵而至,声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的同时,不会有人不服,相反更多人是欣赏和敬佩。这便是“夫惟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善战者,不怒;善用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也,也正是我所阐述的“不争之争”。

“争”,需要对手,而“不争”,是想他人没想过的问题,做他人没做过的事情。善胜敌者,往往不争。不争最终是为了更好地去争,不是和对手争,而是和自己争,和自己争就是要战胜自我,正所谓“人之道,为而不争”,以“不争”泯绝那些形名之争,而得潜在的大势态,“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最后,引用《不争赋并序跋》里的一段话来结尾,“夫与世无争,则天阔也!云淡心高,一品风流。与时无争,则福寿绵长也!让道于盲,积善心安。与利无争,则锦帛咸至也!金玉盈门,宝贵自来。与名无争,则美誉来归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与权无争,则神鼎天授也!一匡寰宇,四海归心。与功无争,则勋业垂成也!封邑万户,位列三公。与命无争,则得失淡定也!荣辱无碍,物我两忘。与人无争,则中庸和谐也!鱼水人生,血乳交融。与地无争,则万物滋生也!四季有序,五谷丰登。与天无争,则盛世亨通也!歌舞升平,太平大治。“

何为“贵在中和,不争之争”?

虽然夜深了,头脑不太清醒,但电影《叶问2》中这句贵在中和,不争之争仍然非常清晰的刻在了脑海里,作为年轻的一代,我们已经不太相信刚烈的易折,柔韧的才长久这个道理,更不懂得什么是仁者无敌  

何为中和?

在《礼记·中庸》中有这样的描述: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孟子》则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听;莫强食欲,莫大醉,莫大忧怒,莫大哀思,此所谓中和。能中和者,必久寿也。

何为不争之争?

《道德经》老子称: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

“贵在中和,不争之争”这蕴含中庸之道主要内涵的词句,几近成为叶问的座右铭,这又是为何?

叶问本是广东佛山的大族富家子弟,起初他只是一名醉心武术,追求武学自由的武痴,加之深受儒家思想的熏陶,充满仇恨和悲剧的大时代并不在他的视野当中。然而民族的危难,和对中国武术博大精深的文化和传统的不断参悟,让他走出小我的局限,着眼于现在,放眼未来,武德人品堪称楷模,在中国人心中写出了一个大大的字,成为了一代宗师。

叶问说:武术虽然是一种武装力量,但是我们中国武术包含了儒家的哲理,武德即

老子的“不争之德”和“蓝海战略”

2005,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的《蓝海战略》一书,是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勒妮莫博涅合著的。《蓝海战略》是针对传统的“蓝海战略”提出的。所谓“蓝海战略”是指当今的世界市场竞争中,许多企业为了战胜竞争对手,他们以各种竞争手段投入你死我活的“白刃战”,渲染出一片血腥的红海。“蓝海战略”一书作者,通过对100多年来30多个产业的150项战略行为的研究,发现“蓝海战略”并不是市场唯一的竞争模式。在市场竞争中,还存在有尚未开发的市场空间,即无人竞争的一片“蓝海”。 “蓝海战略”的基石是“价值创新”。 “价值创新”不是为了打倒竞争对方,而是为了让竞争变得毫无意义;不是局限于现有的市场空间竞争,而是力图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不是利用现有市场需求,而是寻求潜在的新的市场需求。

21世纪初,西方学者提出“蓝海战略”思想,虽说是在对100多年市场竞争研究的基础上提出的,但从哲学高度看,“蓝海战略”只是老子的“不争之德”思想在现代市场竞争中的一次成功运用。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f2a26daf1ffc4ffe47acd4.html

《不争之争,贵在中和.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