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安徽界首彩陶文化艺术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13-12-08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关于界首市彩陶工艺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20131116---126 调查地点界首市 调查对象:界首彩陶工艺 调查人:杨影 调查方法:走访法,观察法、资料查找法
引言:界首彩陶在中国彩陶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不仅继承了唐三彩的釉色并将其融会贯通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现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对界首彩陶制作技艺进行调研分析,指出其生存状态及面临的问题。
正文:界首彩陶的制作历史上主要散布在界首市颍河南岸,自隋唐以来,本地居民制陶,烧制古朴粗犷的陶器,以三彩剔花为其特征,已有千年历史。今所生产的陶器仍保持唐三彩遗风,所饰色釉中含有金属氧化物,呈白、黄、绿、蓝、褐五色,称为五彩陶。陶坯施釉后,易于流淌,利用这一点,形成自然饰纹,风格独特,绚丽典雅,享有盛誉。
一、界首彩陶的的诞生
陶器的发明,应当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勤劳、聪慧的先民以土为材,挖穴为窑,烧制出精美的低温彩陶。陶器的发明,标志着新石器文化的开始。这一时期的陶器造型朴实饱满,比例协调,装饰图案简洁大方,色彩明丽,集实用、美感于一体。界首陶器又称三彩刻花陶,是我国陶瓷百花园里的一枝奇葩,其工艺传承于隋唐时期的民窑,绵延流传于宋、元、明、清及民国时期。
从界首彩陶专家的分析以及史料书籍来看,界首彩陶始于隋唐说较符合史实。然而,也有酷爱阅读本报关注界首彩陶的读者打来电话提出疑问,界首十三窑是民窑,民窑产生于明朝,而这又如何解释。对此我还是转引《美术辞林·民窑》一书来解释,民窑多指明朝时,各瓷区陶工自己集资经营的窑场,称为民窑和私窑。它所出产的成品俗称“客货”。民窑是与官窑相别而提出的称呼,但绝非自明朝才有。历史上早就存在,至今还遍布全国各地。民窑是我国瓷业上不可忽视的一大方面,它保持而且不断发展着我国劳动人民的传统艺术风格。质朴大方、自由活泼、实用、经济、美观为人民所喜爱。并且不断影响官窑,给官窑以新的液汁。历史上好多官窑都是在有名的民窑基础上改建或扩建的。
二、彩陶的制作工艺
界首彩陶工艺最初起源于唐宋时期。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淮北柳孜古运河遗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大量界首彩陶片和部分剔花彩陶完整器,尤其是在一眼宋代井中发现的界首刻花三彩陶片,为研究界首彩陶的始烧年代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在徐州明城遗址也出土了界首彩陶器物及残片。通过这些发现,可以推断界首彩陶的制作工艺最晚出现在宋代。另外,《中国历史地图集·隋唐部分》在颍河的发源地嵩山以北不足百里,便是唐三彩三大产地之一的巩县,而水运又一直是古代运输的重要方式,因此可以推断,界首彩陶工艺的发展很有可能是通过颍
河直接或间接受到唐代三彩工艺的影响。
界首彩陶采用的陶土取自当地的黄胶泥,窑工又称之为“黄河淤”即黄河泛滥后沉积下来的黄色粘土。当地窑工介绍,黄胶泥又有大、小胶泥之分,黄河泛滥之前的粘土称为小胶泥,其性硬,只能做盆、盘、盏等造型简单的陶器;黄河泛滥以后波及到的地方,沉积的粘土称为大胶泥,其性软,可塑性较强,能制作造型较为复杂的陶器。元代以后,界首彩陶吸收当地比较盛行的木版年画和剪纸贴花的装饰技法和纹饰内容,出现刻画、剔花工艺,初步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在清晚期至民国时期,界首彩陶在继承前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又受到当时戏曲艺术影响,纹饰内容更加丰富多彩,除了花鸟鱼虫外,出现了大量以传统剧目为题材的人物场景画,刻划、剔花装饰工艺更为普遍。
界首彩陶的制作采用手工拉坯、模印、刻画、剔花和彩饰等艺术技巧,通过民间艺人随心所欲、简练而遒劲的笔触,表现出的画面主题生动而传神。界首彩陶生产工艺流程由泡泥开始,经过踩泥、揉泥、拉坯、修坯、刻划、剔花、施釉等十几个步骤,一件完美的彩陶成品便俏立眼前。界首彩陶的器型多为圆腹外鼓,还采取内外施釉,适合于老百姓作日常盛储器皿之用。这种艺术和使用功能的结合,反映出淮北劳动人民在日复一日繁重劳作之中,以最原始的方式对精神艺术之美的追求。
三、界首彩陶文化保护现状
进入新世纪,我国传统文化遗产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前所未有的关注,界首彩陶艺术也迎来了又一次蓬勃发展的春天。近年来,政府非常关注界首彩陶传统工艺的保护和产业化道路探索。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申报成功后,借着国家保护政策的逐步落实,当地政府逐年加大对界首彩陶传承发展的扶持力度。首先成立了“界首彩陶发展保护委员会”“界首彩陶研究会”对其今后发展提供了组织保障,同时提出“艺术彩陶之乡”的地域文化发展名片,为界首彩陶的繁荣发展指明方向;其次,投资建设了“界首彩陶博物馆”,使之成为界首彩陶工艺历史、演变、现状、制作流程和精品最完整、集中的展示场所,通过博物馆的现代展示手段让每位观众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立体地领略界首彩陶的风采。 另外,在传承人方面,界首彩陶曾经有过传承人青黄不接的困境,这也是限制界首彩陶大发展的障碍之一。近年来,随着国家不断加大非遗保护力度和界首彩陶知名度的空前提升,人们对界首彩陶这一古老民间工艺的认识也在悄悄转变。过去,许多彩陶艺人的子女后代因为生计所迫或远走他乡,或另择他业,而今他们中有许多已回到家乡,重新拾起了祖祖辈辈代代相传的技艺,同时,许多青少年朋友们也表现出学习陶艺的浓厚兴趣。近几年,从事界首彩陶制作的传承群体在制作工艺上,精益求精、大胆创新,推出了一批精品和新品,并在国内各类大型评比活动中屡获大奖,其中卢群山、卢莉华的彩陶作品还分别被国家博物馆和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

界首彩陶作为民间艺术,她的生存土壤在界首十三窑的沃土上。她以坚固耐用、美观大方的特点为人们提供生活便利。造型上的简洁和装饰上流畅豪放,体现了艺术家创作实践积淀的成果。闲适淳朴的格调,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她以自身朴素情趣和自然的艺术韵味,一直保持着活泼的生命力。界首彩陶,不仅具有浓厚的地方艺术特色,还集中体现了我国民间艺术之精华,她是我们研究中国陶瓷艺术的发展和我国民间传统文化的珍贵实物。界首彩陶,诠释了中原文明在远古及近现代的一种文化,无疑也可称作是阜阳的彩陶文化。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e81738f78a6529647d5343.html

《关于安徽界首彩陶文化艺术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