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K12学习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4.1食物与营养教案新版浙教版

发布时间:2019-06-12 15:41:13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4.1 食物与营养

一、教学目标

1、运用实验探究的方法测定不同食物中的能量,了解“热量价”的含义,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

2、说出食物中的主要营养物质及其作用。

3、培养对照实验设计的方法和技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食物中的营养及其作用

2.实验测定不同食物燃烧并计算放出的热量

难点 实验中变量的控制,各种食物所产生的热量是不同的。

三、教学设计:

一、食物与能量

引入:我们每天每时每刻都要消耗能量,对吗?

问:一天中进行不同的活动时,消耗的能量一样吗?

师:如书写时每千克体重每小时消耗的能量约为1.68千焦,打乒乓球时约为18.40千焦。那你计算一下你上一节课需要消耗多少能量?上一节体育课呢?

问:这些消耗的能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生:食物

问:这些食物是怎样变成能量的呢?

生:呼吸。

归纳:食物在体内发生氧化反应,与在体外燃烧有相似之处,都能放出能量。但食物在体内的氧化更缓慢、更复杂,属于缓慢氧化。

问:同样质量的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能量也一样多吗?究竟哪种物质能提供更多的能量呢?

可以通过什么方法测得食物中所含的能量?

引出实验,观察教材134页,指出:

1)通过测量食物燃烧放出热量的多少来测定食物中的能量。

2)选用的食物应该是容易燃烧的,食物种类应具有典型性,如富含糖类的、富含脂肪的、富含蛋白质成分的等等,以便进行比较。

31毫升水每升高1度,需要吸收4.2焦的热能。

4)为比较不同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少,对实验原料应进行必要的称量。

讨论:食物(生物)氧化与非生物氧化或燃烧有什么不同?食物的缓慢氧化有什么好处?

归纳:本质是相同的,进行的方式大不一样,细胞内生物氧化是在常温、PH值中性或近于中生及水环境中进行,是在一系列酶、辅酶和中间电子受体等的作用下是逐步完成的,因而能量是逐步释放的。这样就使细胞不致因能的骤然大量释放而受到损伤,也使释放的能得到有效的利用。

结论:从实验中可知,脂肪是较好的能量来源。

通过实验,知道食物中蕴含能量。每克营养物质在体内氧化时所产生的能量叫热量价。据营养学的测定,蛋白质的热量价为16.7千焦,糖类的热量价为16.7千焦,脂肪的热量价为37.7千焦。

板书热量价的概念

思考并讨论:食物除了提供给我们能量外,还能提供给我们什么?

归纳得出:食物除了提供给我们能量外,还为我们提供了组成身体所必须的各种物质,使我们能正常生长和发育。

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师:食物可以提供我们能量,是因为食物中含有可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也称营养素),各种食物提供的能量不是,正是由于构成食物的营养素成分及含量各不相同。

引出问题:食物中的营养物质有哪些?哪些营养物质可提供能量呢?

学生先阅读教材第138-140,完成下列表格:(在学生完成的基础上,教师边分析补充,逐个讲解,突出重点,最后利用练习加以巩固)

补充说明:

1)蛋白质、糖类、脂肪这三类物质都有两方面的作用,既能作为人体生长发育和组织更新的原料,又能提供人体各项生理活动和保持体温所需的能量。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以供给原料为主;糖类是供给人体生理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以供给能量为主;脂肪是人体内贮备的能源物质,以贮能为主。

2)一般来说,动物性食物(如鸡、鸭、鱼、禽蛋等)蛋白质含量较丰富,而植物性食物中豆类植物蛋白质含量较高。蛋白质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反而会导致消化不良。

3)熊是恒温动物即使冬眠时也需要保持自身体温的恒定,同时还要维持心跳、呼吸等生命活动,因此,熊在冬眠状态下仍然需要不断消耗能量。但熊在冬眠时不进食,只有消耗脂肪来提供能量,所以冬眠后明显瘦许多。

4)蛋白质、糖类、脂肪能提供能量,水、无机盐、维生素和粗纤维不能提供能量。粗纤维是人体不能消化吸收的物质,却可辅助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

5)水在人体中的含量最高,约占2/3,是人体不可缺少的物质。水是构成细胞的重要物质,还有参与人体各种生理活动和体内物质运输的作用。

6)并不是每种食物都含有上述七类营养物质,在一些物质中含有较多的其中几类营养物质,而另一些食物中含有较多的其他几类营养物质。

引导学生得出:养成“合理摄食,均衡膳食”的健康的饮食习惯。

作业 作业本

板书:

      4.1 食物与摄食

1.食物中能量的测定方法

2.热量价

3.食物中的营养素及其作用

课后反思:本节课中由实验定性的测得各种食物的热量价,同时引出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及其作用。且本章内容与人的生活关系密切,比较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在教学中尽量让学生自己联系实际进行学习。力求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出发,通过实验获取知识,同时在实验中复习控制变量法,学会误差分析,但实际上课中发现学生的控制变量的思想比较深入,但误差分析的能力较差,考虑问题不够全面。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c8ab353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84.html

《推荐K12学习2017年秋九年级科学上册4.1食物与营养教案新版浙教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