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01 20:27:09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李白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强盛的时代,也是诗歌空前繁荣的时代,两千多诗人的五万多首诗歌,众体咸备,名家辈出,把诗歌这种文学形式推到了顶峰,而在这如众星灿烂般的名家名作之中,李白的诗歌则如同北极星一般,高踞天顶,代表了盛唐一代诗歌的最高成就,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落笔成风雨,诗成泣鬼神,这是与李白齐名的杜甫给与他的高度评价,而且也可以作为后人对他的最高评价。
李白,首先是浪漫主义的杰出代表,他的诗歌在浪漫主义诗歌发展中有着崇高的地位。李白的诗歌,继承了前代浪漫主义的创作成就,以他叛逆的思想,豪放的风格,反映了盛唐时代乐观向上的创作精神以及不满封建秩序的潜在力量,扩大了浪漫主义表现领域,丰富了浪漫主义的手法,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结合,促进了浪漫主义的极大发展。其次,李白对唐代诗歌的革新也有杰出的贡献,他继承了陈子昂的诗歌革新主张,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使诗歌革新取得了最后的成功,一方面,他指出了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古风》其一),以自豪的精神肯定了唐诗力扫齐梁颓风,恢复风雅传统的道路,一方面批评了忽视思想内容,追求雕饰的形式主义诗风,认为是,一曲斐然子,雕虫丧天真”(《古风》其三十五)。此外,他努力学习乐府民歌,大力开拓七言诗与乐府歌行和山水诗, 取得了巨大成就。这一切,奠定了他在诗歌史上的崇高地位,下面,从浪漫主义的诗歌思想特色,山水诗,乐府诗几个方面来看他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
一、浪漫主义诗歌的集大成者。
盛世喜李白,乱世怀杜甫,李白以他那盛唐时代的开放胸怀,气盖一世的宏大气魄,赢得了人们的推崇和喜爱[1]p86。可以说,李白诗盛唐时期时代精神和艺术风格最主要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歌一方面继承了我国自远古时代以来的浪漫主义传统,一方面又开拓进取,融入了盛唐的时代精神。
远古时期劳动人民口头创作的神话中,便已蕴含着积极浪漫主义的萌芽。到了战国时期,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更是在吸收前代文化与文学的成就的基础上,在与黑暗现实的斗争中,创造了《离骚》为代表的一系列光辉诗篇,以其宏富博大的内容,奇情壮采的形式,为浪漫主义传统创造了第一个高峰。与屈原同时的庄子,在其哲理散文中创造了许多寓言,对浪漫主义传统也作出了重要贡献。从两汉到唐初,浪漫主义传统在民间一文人创作中不断地发展着,曹植的《洛神赋》、陶渊明的《桃花源记》等等,以及六朝志怪小说中的一些优秀作品,都对浪漫主义传统有所丰富。终于,时至盛唐,人属李白,在非凡的时代与非凡的个人相结合之下,浪漫主义出现了新的高峰。
李白在创作中,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他所继承的传统,首先当推楚辞,特别是他受屈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屈原强烈的爱国情操和坚贞不屈的人格精神对李白的精神气质无疑有巨大的影响作用。坚持人格的完美,保持人的美好天性,不降志从俗,不汩泥扬波,是屈赋的主旋律[2]p63。李白不但继承发扬了屈原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还继承了屈原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象熔铸神话传说,大胆地幻想夸张等。从具体作品来看,他的《梁甫吟》、《远别离》、《梦游天姥吟留别》等都在精神面貌上与屈原相一致。但是,李白的浪漫主义成就,不仅仅在于继承而更在于开拓进取,他的非凡成就,是个人与朝代的完美结合。
李白生活的开元、天宝年间,唐帝国国力强盛,经济文化空前繁荣,民族交往日益频繁,同时,政治经济各方面也都潜伏着危机。国家的强大,鼓舞他建功立业的雄心,而政治的危机,则激发了他救时济世的热望,这种心情,表现在诗中,自然使诗歌充满了昂扬奋发的精神,而这是前代所不具有的。无论是李白自称的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江上吟》),还是与他同代的杜甫所称道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都是李白诗歌特点的准确描述。在李白的诗中,经常出现那布衣而抵卿相的人物或功成身退的侠士,他常借这些人物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抱负。他羡慕姜子牙:君不见朝歌屠叟辞荆津,八十西来钓渭滨。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壮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梁甫吟》),羡慕诸葛亮鱼水三顾合,风云四海生(《读诸葛武侯传书怀赠长安崔少府叔封昆季》)。他追求平交王侯,君臣相得,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彗折节无嫌猜,剧辛乐毅感恩分,剖肝输胆效英材(《行路难》其二),他佩服鲁仲连: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耀,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古风》其十),李白的积极浪漫主义风格,即使在现实中受到严重挫折也不会消沉,相反的,则表现了愤激的斗争精神。像他的《行路难》: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像他的《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君不能狸膏金距学斗鸡,坐令鼻息吹虹霓。君不能学哥舒横行青海夜带刀,西屠石城取紫袍……”
在这些诗里,他不仅表达了自己的悲愤,还对朝廷的是非不分作出了强烈的批判,可以看出,政治上的远大抱负,对祖国人民的关爱,对封建社会一切压迫和羁束毫不调和的态度,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的集中表现,而这一切,往往又闪耀着现实主义的光辉,从而较之以往的浪漫主义作品,那种追求理想,反抗叛逆的精神大大增强了。
除此之外,与以往的浪漫主义作品相比,李白的诗歌充满了强烈的个性化色彩与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不论是以李白的出现直抒胸臆,还是借古人的化身自许,不论表现何种生活、何种形象,都使人感觉到诗人李白的形象活跃其中。事实上,在初唐诗中字的使用率很低,随着向盛唐发展而渐高,李白则居于顶峰[3]p53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行路难》之二),是他政治失意后悲怀难遣的浩叹;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是他眷恋长安时一往情深的痴想。李白也写山水诗,却很少写幽寂的丘壑,宁静的林泉,而是着力表现奇峰大山,千丈飞瀑,滚滚江河,借以表现狂放不羁的个性[4]p3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西岳轮台歌》),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黄河,就是诗人自身热情奔放,傲岸不羁的性格写照。
由于上述自我表现的特点,李白的诗歌在感情的表达上就是奔放不羁,以巨大的夸张历史与神话,奇丽惊人的幻境,构成超现实的幻想境界。在以往的浪漫主义作品中,也多有幻想境界的虚构,但却从未有像李白运用夸张运用的如此大胆的。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借有形的白发表现无尽愁思。《北风行》则以燕山雪花大如席来夸张幽州苦寒,以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雪雨恨难裁这样惊心动魄的比喻和夸张,揭示思妇生离死别的绝望悲哀。在李白诗中,夸张往往与神话、幻想结合在一起,从而展开充满奇情异采的幻想境界和形象领域。如《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作品均是这一方面的代表之作。
李白一生都在理想和现实的激烈冲突中挣扎徘徊,思想感情极其矛盾复杂,因而他的诗歌往往呈现出感情充沛,瞬息万变的特点,他的名作《将进酒》、《行路难》等都是这方面突出的例子,一方面悲叹行路难,忽而又高歌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强烈的信心转眼便取代了消极的悲叹。他的感情在转瞬之间判若两人。把矛盾复杂的思想感情,处理得这样洒脱灵活,并且达到艺术上的高度完美,在诗史上只有极少数诗人能达到这个水平。从这种跳脱变化的特点继续发展,于是他在有些诗篇里就同时运用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种创作方法。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他的诗歌必然要反映他所处的那个时代和社会,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生活现实和痛苦[5]p69。这就决定了他有的诗既写实,又想象夸张,象《北风行》、《关山月》,有时竟把抒写理想愿望与描写苦难的现实结合在一篇诗里,如《古风》第十九:
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驾鸿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缨。
在升天神游的美丽幻想中,突然俯见被安禄山毁灭的洛阳,急转直下的感情,浪漫幻想的破灭,深刻表现出诗人无比沉痛的爱国心情。与遍篇以幻境喻现实的《离骚》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二、山水诗的开拓性贡献
李白好漫游,终其一生,几乎走遍了天下名山,在晚年作的《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自己也承认,五岳寻山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6]p123。他不慕儒家圣人,志在求仙,迹同隐游,所以心爱名山游,身随名山远(《金陵江上遇隐者》)。所以,在他创作的大量惊风雨、泣鬼神的诗篇中,涌现出了许多山水篇章,把山水诗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开拓了一个新境界。
山水诗,最早出现在刘宋初期,在当始十分流行,谢灵运是第一个擅长写山水题材的诗人,他大量创作了以欣赏山水为题的诗歌,从而把大自然山水从古来神化、礼教化而玄虚化的观念束缚中解放出来,变为造化的艺术品。在继谢灵运之后,谢眺进一步发展了山水诗,在艺术上,他的作品都较少雕琢,较少玄言成份,有清新自然的特点,但是,在当时分裂的动荡的社会环境下,诗人往往胸怀不高,眼界相对狭窄,因而在艺术上多表现为精致纤巧,而思想境界有限,而李白,正是在前代山水诗人开创的基础上,大力进取,把山水诗推上了一个顶峰。
随着隋代的统一,大唐的昌盛,诗人们的昂扬进取精神高涨,山水诗的思想境界逐渐高远而阔大,艺术表现由形似趋向神似,而山水诗中的山水形象也从纤巧变为雄壮,从观赏自然形态变为表现诗人自我。与此同时,诗人群体中还出现了一类隐士,他们有济世之志但又不慕名利,不附权贵,不受束缚,他们的隐游不同与南朝的消极避祸,而是放歌于名山大川,寄情于五湖四海,虽然隐居,但有着慷慨高歌。这一切,都对李白山水诗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李白的山水诗的突出特点是大自然山水形象的理想化、个性化。如果说二谢是为山水写形的话,李白的诗歌则为山水写心,所谓写心,就是指李白将自己强烈的主观感情也融入了山水之中,在他的诗中,山水往往也带着诗人强烈的感情色彩,他给山水灌注了生命,给它们以活的灵魂[7]p167。在李白的观念里,他不为世俗理解,也不属于世俗的人间。他这种思想观念了的生活际遇而逐渐加深,使他更加热爱大自然山水,也使他的山水诗里的山水形象不仅表现自我形象,而且融化为自我形象,使山水形象理想化,人性化了。像他的名篇《蜀道难》,在诗中,对蜀道山水倾注了雄放壮烈的感情,以极端夸张和非凡想象来表现开辟这条沟通秦中与蜀中的高山栈道所付出的壮烈牺牲。它上有大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高峻惊险,神兽敬畏,正是诗人独特生活道路的象征,理想事业的化身。而登途攀越,高可摘星云,孤寂危险,且有威胁,这进一步渲染衬托出蜀道之险,显示诗人的胸襟情怀。敢登蜀道者需有大无畏的意志,毅力和气概,决非凡夫俗子所能为。而诗人的自我形象,则融化于蜀道高险而雄壮的形象中。
李白还有不少短小精美的山水律绝,具体形象不一,手法技巧各异,但仍都具有幻想化、个性化的特点,像《清溪行》写清溪感受,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向晚猩猩啼,空悲远游子。前两句看来只是以镜比水,以屏比山的修辞精巧,实为诗人以水作明镜,以山作屏风,把清山秀水为家。所以末二句写猿啼远游子伤悲,而方外则显示诗人以山水为家的闲适情怀,体现出幻想化的色彩,再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以山拟人,人同山,有心之人与无心之山,相成知音,也属此类幻想化。
最能体现李白山水诗幻想化、个性化特点的,是那些直接描写向往仙境,交往神仙的作品,他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有集中典型的表现。它写梦中游天姥山仙境和觉醒,诗一开始便断定海中蓬莱仙岛不可信,但高高天姥山却可望可游。于是夜里梦中飞渡镜湖月,他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而在迷花倚石忽已瞑时,突然来到了霓为裳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的神仙境地。然而,梦忽惊起,惟觉时之枕席,于是诗人感叹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因而他要骑鹿访名山,寻求梦想中的仙境,大自然山水在诗人笔下变幻成了神仙世界。鲜明地表现出幻想化与个性化的特征。
从山水诗的美学角度看,李白对二谢的山水诗也有极大的发展,使山水诗由清丽走向了壮丽。
李白的风格,从大体上来说是壮丽。李白其人,不论从胆识,才学、气魄等各方面来看,都高于二谢,因此其风格主导方面,也表现为雄健的阳刚之美,他的山水诗所呈现的美学风格是壮丽,而二谢山水诗所呈现的美学风格则是一种清丽,是一种婉约的阴柔之美,这就扩大了山水诗美学风格上的表现范围。从李白的经历和游踪来说,李白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遍及祖国的名山大川,长河上下、大江南北、塞北江南,无不留下他的身影,他不同于二谢,游踪只局限于江南一隅的明山秀水。所以在他的山水诗中,有泰山的雄伟,华山的险峻,庐山的奇秀,峨眉的伟岸,江南的秀丽与塞北的浩瀚。
平明登日观,举手开云关。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黄河从西来,窈窕入远山。凭崖揽八极,目尽长空闲。(《游太山》其三)
三峰却立如欲摧,翠崖丹谷高掌开。白帝金精运元气,石作莲花云作台。《西岳云台歌送丹丘子》
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峰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在李白的这些诗里,祖国的大好河山,千姿百态,气象万千,有的雄奇,有的秀逸,有的苍茫,有的明丽,各显示出其特有的美,在李白笔下的黄河与长江,更是魄力非凡,大气磅礴: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庐山谣寄卢待御虚舟》)
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荣光休气纷五彩,千秋一清圣人在。巨灵咆哮擘两山,洪波喷流射东海。(《西岳云台歌送凡尘丘子》)
在二谢的诗句中,不论是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还是馀霞散成绮,澄江净如练,山水仿佛是一张张优美的山水画,给人以清丽之美的感受,而在李白的山水诗中,则有一种跳荡的感情和激动人心的力量在跃动。他的山水诗,常常不是静止的画面,而是一曲动人心弦的山水交响乐,给人以力量,给人以鼓舞,充满着壮丽色彩。
总之,李白的山水诗与二谢山水诗相比,完全是一处新的境界。在他的努力下,山水诗由为山水写貌走向为山水写神,由清丽走向壮丽,在前人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三、乐府的进取
作为一个伟大的诗人,李白的各体诗歌都有佳作,尤工乐府歌行。
乐夜歌行这一自由诗体,滥觞于楚辞,孕育于汉乐府,而在鲍照手中得以形成,十八首《拟行路难》思想丰富深刻,感情强烈奔放,形式上变逐句用韵为隔句用韵,并可以自由换韵。这一切都对后代诗人创作乐府歌行开辟了更广阔的道路。到了李白,乐府歌行得到了更大的发展,李白以他横空出世,骏马绝尘的非凡才力,将乐府歌行作为表达他飞腾的想象,纵横的才思,不羁的思想,奔放的情感之最合适的艺术形式。他的二百三十多首乐府歌行,有《庄子》的纵横恣肆,屈骚的委婉跌宕,《孙子兵法》的奇诡多变,汉乐府的长短参差,他集众家之所长融一已之创造,呈现出舒卷自如的自由美。《蜀道难》《江上吟》、《将进酒》、《梁甫吟》等,无不写得纵横开合,跌宕生姿,呈现出诗人天才的创造力,把乐府歌行这种体裁发展到盛唐诗歌的顶峰,成为盛唐之绝唱。
李白的乐府诗歌,往往是在大量沿用乐府古题的基础上翻出新意,曲尽拟古之妙。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借古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丁都护歌》、《侠客行》等,均属于缘事而发之作,表达他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寄托。另一方面,则是借古题抒已怀,通过旧题所寓之意或题目本身之意,来引发出作者对自己情怀的抒写。而这一类乐府诗,正因其偏重主观抒情,所以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兴发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8]p286像他的名篇《蜀道难》,这一题目本有功业难成之意,而这正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的悲愤。所以他在诗中极力抒写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险峻,也是他对世道艰险的悲慨,再如另一名篇《将进酒》,这本是汉乐府短萧铙歌的曲调,题目意译即为劝酒歌,含有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把原本借酒销愁写得气势澎湃,如大江奔流势不可遏,展示出诗人狂放自信的人格风采。
李白的乐府诗,同其它诗作一样,都呈现出他人不可企及的个性特色,在李白的乐府诗中,不论是语调还是气势,都是典型的李白式的,这种以第一人称的抒情和议论表达主观受的写法,完全不同与以往乐府的赋体叙事,他把自己的个性气质融入乐府诗的创作中,形成了行云流水的抒情方式,有一种奔腾回旋的动感。此外,他以大胆的想象与夸张,以及巧妙的比喻来突出主观感受,形成了磅礴的气势,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完成了乐府诗从汉魏的古体到唐体的根本转变。
综上所述,李白作为伟大的天才诗人,作出了巨大的成就,他继承了前代诗歌的丰富遗产,加之他个人的非凡才华,在继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做出了令后人不可企及的贡献。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b6c112a7375a417866f8f67.html

《李白对前代诗歌的继承与发展.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