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高级中学2016高三第四次大考生物试题 word含解析

发布时间:2018-08-14 12:07: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www.ks5u.com

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有关生物学知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几项(

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

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到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受精卵染色体数目多一倍

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

长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

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同一种性状

A.一项 B.二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错误;以碳链为骨架的糖类、脂质、蛋白质、核酸等有机化合物,构成细胞生命大厦的基本框架,正确;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处理未授粉的番茄雌蕊柱头,得到无子番茄果实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和受精卵染色体数目相同,错误;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状态时,由于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造成K+外流,使膜外K+浓度高于膜内,正确;短期记忆主要与神经元的活动及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有关,尤其是大脑皮层下的海马区,长期记忆可能与新突触的建立有关,错误;位于常染色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置的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错误;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中的化合物、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 B.①和④ C.③和④ D.②和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①是ATP,A代表的是腺苷(一个腺嘌呤+一个核糖);②是核糖核苷酸,所以圆圈中是腺嘌呤;③是一段DNA双链,所以圆圈中是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④是一段RNA单链,所以圆圈中是腺嘌呤核糖核苷酸(包括一个的腺嘌呤、一个核糖和一个磷酸基团);所以①和④的选项中圆圈内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化合物的化学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3.用32p标记了果蝇精原细胞DNA分子的双链,再将这些细胞置于只含31p的培养液中培养,发生了如下图ADDH的两个细胞分裂过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BC段细胞中一定有2Y染色体

BEF段细胞中可能有2Y染色体

CEF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一定有8

DFG段细胞中含32p的染色体可能有8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BC段细胞中着丝点没有分裂时,只有一条Y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含有2Y染色体,A错误;EF段细胞中同源染色体联会后分离,着丝点不分裂,因而不可能有两条Y染色体,B错误;由于DNA分子复制是半保留复制,经过一次有丝分裂后产生的细胞中的DNA都是一条链为32P,一条链为31P.再经减数分裂间期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的2DNA分子中一条链为32P,三条链为31P,所以EF段细胞中含的染色体一定有8条,C正确;FG段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和中期时,只有4条染色体,所以含32P的染色单体有8条.每条染色体上的2DNA分子中一条链为32P,三条链为31P,着丝点分裂后,含32P的染色体仍为4条,D错误;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个数有( )

①生物膜中的核膜不能作为渗透实验中的半透膜

②发生明显质壁分离的细胞,其结构中必有大液泡和细胞壁

③染色体的形态变化只在发生细胞增殖和减数分裂时

④由n个脱氧核糖核苷酸经脱水缩合形成一个双链DNA的过程中共脱掉n-2个水分子。

⑤所有生物都有严整有序的结构

⑥载体、抗体、酶都含有肽键

⑦一个处于质壁分离状态的细胞,细胞液浓度可能大于、等于、小于外界浓度

H2180供给密闭光照下植物时.罩内空气中可出现放射性的18O2H218OC18O2

⑨食物中的碱性物质与新陈代谢酸性物质构成缓冲对,调节了pH

⑩姐妹染色单体上有B,b基因,可能由于交叉互换.也可能由于基因突变,还可能由于染色体易位( )

A.4 B.5 C.6 D.7

【答案】A

考点:本题考查物质运输、细胞代谢、细胞分裂、细胞中化合物、缓冲对、变异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5.下列关于遗传学有关概念和应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A.基因是DNA分子中一条链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

B.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

C.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XbaYY

D.一个含32P标记的双链DNA分子,在不含32P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原料中进行复制,若子代DNA分子中含32P的占,则含31PDNA分子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是DNA分子双链上的有遗传效应的片段,A错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同一位点,控制相对性状的两个基因称为等位基因,B正确;一个基因型为AaXbY的果蝇,产生了一个AaXb的精子,则与此同时产生的另三个精子的基因型为AaXbYYC错误;由于DNA的复制为半保留复制,则含31PDNA分子占的比例为1D错误;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与DNA的关系;细胞的减数分裂;DNA分子的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6.下列关于植物育种和生长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诱变育种很可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

②诱变育种可定向地变异出所需要的优良品种

③穗小粒少的小麦种到西藏后会长成穗大粒多的小麦

④植物在扦插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生根

⑤由于没有土壤,只在完全营养液中生长的幼苗,不能正常生长

⑥利用杂种优势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A.①②④ B.①⑤⑥ C.③④⑥ D.②③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诱变育种很可能较快选育出新的优良品种,①正确;诱变育种的原理是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②错误;小麦穗小粒少是基因决定的,种到其他环境中一般还是穗小粒少,③错误;植物在扦插时使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生根,④正确;土壤主要是提供水和矿质元素,完全营养液一样可以提供,⑤错误;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植物的培养、育种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7.下图为某植物细胞一个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图中为无遗传效应的序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具有普遍性

B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不属于基因突变

C.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主要是由于间期时间相对较长

D.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bc之间可发生交叉互换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基因abc均可能发生基因突变,体现了基因突变的随机性,而不是普遍性,A错误;也可能发生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但是无遗传效应的DNA片段,不属于基因突变,B正确;一个细胞周期中,间期基因突变频率较高,与间期的时间没有必然关系,C错误;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会发生交叉互换,bc是同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不能可发生交叉互换,D错误;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8.如图X代表某一生物概念,其内容包括①、②、③、④四部分,与此概念图相关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若X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则①、②、③、 ④代表CHON

B.若①、②、③、④是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散失,则X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C.若①、②、③、④是增长、波动、稳定、下降,则X为种群的数量变化

D.若X是与人体内环境稳态有关的四大系统,则①、②、③、④代表呼吸、消化、循环、免疫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包括CHON四种元素,A正确;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B正确;由以上分析可知,种群的数量变化包括增长、稳定、波动和下降,C正确;;与人体内环境稳态有直接关系的四大系统为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排泄系统,D错误;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种群的数量变动;生态系统的功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9.下列有关实验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是对该细胞进行解离

②经健那绿(Janus green B)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

③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同样可用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

④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

⑤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

⑥斯他林和贝利斯首次发现了动物激素——促胰液素,由胰腺分泌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⑤⑥ D.②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在观察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的DNARNA分布时,盐酸的作用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将染色体上的DNA和蛋白质分离,便于染色剂与DNA结合,错误;健那绿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所以用该染液处理的口腔上皮细胞中的线粒体依然保持生活状态,正确;用于观察质壁分离与复原的紫色洋葱表皮细胞已经高度分化,不再分裂,不能用来观察有丝分裂,错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中,使用过氧化氢酶往往不能达到预期实验结果,温度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④正确;豌豆是两性花,自然情况下,进行自花传粉,所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试验中将母本去雄的目的是防止自花授粉,正确;促胰液素是斯他林和贝利斯发现的第一种动物激素,不能确定胰腺分泌错误;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0.下列选项符合该概念图的是(

A.若X是内环境,则ad代表细胞内液、血浆、组织液、淋巴

B.若X是免疫调节,则ad是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细胞免疫

C.若X为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则ad是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物质和能量

D.若X为物质进出细胞方式,则ad是被动运输、协助扩散、主动运输、胞吞和胞吐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内环境是由细胞外液构成的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包括血浆、组织液和淋巴等,不包括细胞内液,A错误;免疫调节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而特异性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B错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C正确;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跨膜运输(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和非跨膜运输(胞吞和胞吐),被动运输又包括自由扩散和协助扩散,D错误;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生物学概念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11.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和生命活动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植物细胞一定有细胞壁

植物细胞一定含叶绿体

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一定是绿色植物

含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

含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植物细胞一定有细胞壁,正确;植物细胞不一定含叶绿体,如根部细胞不含叶绿体,错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不一定是绿色植物,如光合细菌,错误;含中心体的细胞一定是动物细胞,也可能是低等植物细胞,错误;原核细胞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因此含线粒体的细胞一定是真核细胞,正确;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若图甲表示某地夏季一密闭大棚内一昼夜间CO2浓度的变化,而图乙表示棚内植株在b点时,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之比(体积比),其中正确的是( )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据图分析可知,b点之前,大棚内CO2浓度增加,说明了光合作用小于呼吸作用;b点之后,大棚的二氧化碳浓度开始下降,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同时也说明了:b点时棚内植株光合作用的强度等于呼吸作用的强度,即消耗的CO2总量与消耗的O2总量相等,其体积比为11。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细胞呼吸的过程和意义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①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②减数分裂产生多样性的生殖细胞和受精时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是有性生殖优于无性生殖的基础 ③温室条件下,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农作物对有机物的吸收 ④细胞的遗传物质均是脱氧核糖核苷酸 ⑤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⑥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均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

A3 B4 C5 D6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使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①正确; 减数分裂产生多样性的生殖细胞和受精时精卵细胞的随机结合是有性生殖优于无性生殖的基础,②正确; 温室条件下,通过增施农家肥可以提高植物对无机物的吸收,③错误;细胞的遗传物质均是脱氧核糖核酸(DNA),④错误;细胞核是真核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⑤正确;细胞之间的信息交流不都依赖于细胞膜上的特异性受体,如高等植物通过胞间连丝进行信息交流,⑥错误;答案是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分化,核酸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细胞核的功能,细胞的减数分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4.下图表示生物体内基因控制性状的流程,分析正确的是(

I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葡萄糖为其直接供能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过程中合成的蛋白质不同

某段DNA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

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细胞内I的过程一般更旺盛

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I过程后才表现出来

A④⑤ B②⑤ C①④ D①⑤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I为转录过程,需要DNA链作模板、四种核糖核苷酸为原料、ATP为其直接供能,错误;
豌豆的圆粒和皱粒出现的根本原因是DNA不同,错误;由于密码子的简并性等原因,基因突变不一定会导致该个体的性状发生改变,错误;与二倍体植株相比,其多倍体植株的茎秆粗壮,果实中蛋白质等含量丰富,由此可见多倍体细胞内I的过程一般更旺盛,正确;杂交育种一般从F2开始选择,是由于重组性状在F2个体发育中,经转录、翻译形成蛋白质后才表现出来,正确;答案是A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控制性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5有一瓶混有酵母菌的葡萄糖培养液,吸入的O2的体积与放出CO2体积比为12,这是因为

A.1/4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B.1/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C.1/2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D.2/3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由题知:1、有氧呼吸,CO2放出和O2吸收相同,2、无氧呼吸,不需要O2,释放CO2;因此,12CO2来自有氧呼吸,12CO2来自无氧呼吸,葡萄糖+6O26CO26H2O,葡萄糖=2乙醇+2CO2;所以,1单位CO2相当于 16单位的有氧下的葡萄糖,或者 12单位无氧下的葡萄糖;所以 12有氧产生的CO2相当于0.1单位的有氧呼吸的消耗的葡萄糖,另12单位的无氧呼吸CO2相当于0.3单位的无氧呼吸葡萄糖;所以 有氧0.1,无氧0.3,即14葡萄糖参与了有氧呼吸。答案是A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6.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的说法,正确的是(

A.蓝藻、毛霉的遗传物质都是DNA,都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

B.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都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

CDNA的复制、转录、翻译过程中都可能出错,发生的变异都是基因突变

D由于同源染色体间的联会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蓝藻、毛霉的遗传物质都是DNA,但蓝藻属于原核生物,不遵循孟德尔的遗传规律,A错误;基因重组、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都属于可遗传的变异,其中基因突变是生物进化的根本原因,B错误;DNA的复制过程中发生的变异是基因突变,C错误;由于同源染色体间的联会互换,互换后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可能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正确;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重组及其意义,基因突变的特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7某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地区发病率为1%图为该遗传病的一个家系,I3为纯合子,I1II6II7因故已不能提取相应的遗传物质。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此遗传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B.该家系中此遗传病的正常基因频率为90%

CII8与该地区一个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所生男孩患该病的几率是1/22

D.通过比较III1035的线粒体DNA序列可判断他与该家系的血缘关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I3为纯合子患者,而后代正常,说明该病为隐性遗传病,又因为I1为女性患者,儿子正常,说明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而不是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错误;该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为1%,则患病基因的频率为10%,正常基因的频率为90%,而该家系中患病基因的频率高,B错误;根据人群中的基因频率可求,人群中不携带致病基因的正常人所占比例为81%,携带者所占比例为18%,则正常人群中表现型正常生物男性为携带者的概率为18/99II8为携带者,与表现型正常的男性结婚后,生的男孩患病概率为:18/99×1/4=1/22C正确;若III10为亲生子女,其线粒体DNA来自II7,再向上推理来自I3,与II5无关,D错误;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伴性遗传和人类遗传病的有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识图能力和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18在某基因型为AA的二倍体水稻根尖中,发现一个如下图所示的细胞(图中III表示该细胞中部分染色体,其它染色体均正常),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a基因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其亲代产生配子时发生了基因突变

B.该细胞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一定没有发生基因自由组合

C.该细胞产生的各项变异均可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

D.该细胞的变异均为可遗传变异,都可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水稻根尖细胞进行有丝分裂,可能是该过程中发生了基因突变, A错误;细胞中III号染色体是3条,一定发生了染色体变异,基因的自由组合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B正确;基因突变不能用光学显微镜下直接进行观察,C错误;水稻根尖细胞是体细胞,发生的变异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D错误;答案是B

考点:本题考查变异的知识。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

19.下列关于细胞及其生命历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

B.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全面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

C.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和遗传物质均发生变化

D.人、动物体的遗传物质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突变为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凋亡受遗传物质的严格控制,并且在凋亡的过程中存在基因表达,A正确;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中的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提高细胞代谢的效率,B错误;细胞衰老最终表现为细胞的形态、结构、功能均发生变化,但遗传物质并未改变,C错误;人、动物体的遗传物质在致癌因子作用下由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变为癌基因,D错误;答案是A

考点:细胞凋亡的含义,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

20.如图表示人体的特异性免疫过程,依据此图,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图中④为细胞免疫,A为淋巴因子;⑤为体液免疫,B为抗体

B.与B加工、分泌有关的膜性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

C.图中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有:bcdefg

D.病毒入侵人体时往往先通过⑤免疫,再通过④免疫,才能消灭抗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分析图示可知:细胞abcdefg分别为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浆细胞、记忆细胞。④免疫过程含有: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效应T细胞的过程,属于细胞免疫,⑤免疫过程包含抗原→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浆细胞→抗体的过程,⑤属于体液免疫,物质B是浆细胞产生的抗体,A正确;物质B是抗体,抗体属于分泌蛋白的范畴,分泌蛋白的合成场所是核糖体(无膜结构),加工分泌直接与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不属于细胞器)有关,线粒体为其提供能量,B正确;细胞f是浆细胞,不能识别抗原,只具有分泌抗体的功能,C错误;病毒侵入人体,未进入细胞前,先通过体液免疫消灭大部分抗原,再通过细胞免疫使侵入组织细胞的病原体暴露出来,予以彻底消灭,D正确;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用文字、图表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内容的能力。

21.某科学兴趣小组偶然发现一突变雄性植株,其突变性状是其一条染色体上的某个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假设突变性状和野生状性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为了进二步了解突变基因的显隐性和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设计了杂交实验,让该株突变雄株与多株野生纯合雌株杂交,观察记录子代雌雄植株中野生性状和突变性状的数量,如表所示,下列有关实验结果和结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QP值分别为10

B.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P值分别为01

C.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QP值分别为11

D.如果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QP值分别为1/2,1/2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如果突变基因位于Y染色体上,则雄性植株全部表现为突交性状,QP值分别为10A正确;如果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野生纯合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则子代中雌性全部表现为突变性状,雄性全部表现为野生性状,QP值分别为01B正确;若突变基因位于XY的同源区段,且为显性,则突变雄株的基因型为XAYaXaYA,野生纯合雌株的基因型为XaXaQP值分别为0110C错误;如果突交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为显性,则突变雄株的基因组成为Aa,野生纯合雌株的基因组成为aa,子代中雌雄个体显隐性性状的比例都为1:1,即QP值都为l2D正确;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遗传方式、个体基因型与表现型关系及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相关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

22三分法是一种常见的概念划分方法,可用如图所示表示某些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下列对此叙述,正确的是(

A.若A表示免疫系统的构成,脊髓属于B、吞噬细胞属于C、溶菌酶属于D

B.若A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则B表示被动运输、C表示主动运输、D表示胞吞胞吐作用

C.若A表示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B是基因突变、C是自然选择、D是生殖隔离

D.若A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价值,B是直接价值、C是间接价值、D是潜在价值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如骨髓、脾、扁桃体、淋巴结等、免疫细胞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等、免疫物质如溶菌酶、抗体等组成,但脊髓不是免疫器官,A错误;物质跨膜运输方式只有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胞吞或者胞吐不属于跨膜运输,B错误;物种形成三环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C错误;生物多样性的价值包括直接价值、间接价值、潜在价值,D正确;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免疫、物质跨膜运输、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3.下面关于下丘脑功能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分泌的抗利尿激素增加

②寒冷刺激使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的活动来调节体温

③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高级中枢,在下丘脑产生冷觉和热觉

④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

⑤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使下丘脑某部位产生的轴突末梢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④⑤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抗利尿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①正确;下丘脑分泌的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②错误;冷觉和热觉产生部位是大脑皮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中枢,③错误;血糖浓度低时,下丘脑通过有关神经的作用,促进胰岛A细胞的分泌活动,分泌胰高血糖素,促使血糖升高,④正确;内环境渗透压的增高,下丘脑某部位接受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⑤正确;答案是D

考点:本题考查下丘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4.如图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

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图中a表示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A错误;b表示生殖隔离的形成,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B错误;c是新物种的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C正确;d表示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不是地理隔离,D错误; 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25下列关于遗传与变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病毒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②双链DNA分子中由于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在任一条链中A=TG=C

mRNA上所有的密码子均能在tRNA上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反密码子

④变异都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但不能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A.全都不正确 B.只有一项正确

C.有两项正确 D.有三项正确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中,只有DNA分子进入细菌,所以只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而不能证明蛋白质是遗传物质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①错误;双链DNA分子中由于严格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故在整个DNA分子中A=TG=C,②错误;mRNA上的密码子中有3个终止密码,不能在tRNA上找到与其相对应的反密码子,③错误;可遗传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不遗传变异不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④错误;答案是A

考点:本题综合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DNA分子结构、遗传密码子和生物进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5大题,共50分)

26 (共10分)IP10是人体某些细胞中表达的细胞因子,为探究IP10对肿瘤细胞免疫应答的影响,科学家进行了有关研究。请分析回答:

1)在机体抗肿瘤的过程中,特异性免疫和_____________________均发挥一定作用,细胞免疫过程中主要的效应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获取IP10基因,构建重组质粒并导入乳腺肿瘤细胞,筛选成功表达IP10的细胞命名为IP10细胞,将IP10细胞、乳腺肿瘤细胞和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分别在体

外培养,定期取样、计数并绘制生长曲线,结果如图1,再将三种细胞分别接种于健康小鼠乳腺部位皮下,观察小鼠肿瘤生长状况,结果如图2

测定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的生长曲线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据图分析,导入IP10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乳腺肿瘤细胞的增殖_________________,对体内肿瘤的生长有明显的________________作用。

3)为进一步探究IP10对肿瘤免疫的作用机理,从前面接种了三种不同细胞的小鼠体内分离得到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分别加下灭活的乳腺肿瘤细胞作为抗原,适宜条件下培养到54h时,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继续培养18h后,收获细胞并检测其放射性,结果如图3所示。

在细胞培养液中加入3H标记的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目的是:标记_________的细胞。

对照组细胞的处理是:除不加入_____________ 外,其他处理与实验组相同。

实验结果说明:IP10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发挥抗肿瘤作用。

【答案】(共10分,除标注每空1分)(1)非特异性免疫 T细胞

2)①排除导入的空质粒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

②无明显影响 抑制

(3)①增殖

②灭活的乳腺肿瘤细胞 2分)

③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的增殖(2分)

【解析】

试题分析:(1)免疫调节包括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在细胞免疫中,发挥作用的是效应T细胞。

2)测定导入空质粒的乳腺肿瘤细胞生长曲线的目的是做对照,排除导入的空质粒对乳腺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图1曲线结果可知,导入IP10基因对体外培养的乳腺肿瘤细胞的增至没有影响,根据曲线2可知,导入IP10基因对体内肿瘤的生长有抑制作用。

3)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是DNA复制需要的原料,因此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脱氧核苷酸的目的是为了标记增值的细胞;对照试验满足单一变量原则,因此对照组加入灭活的乳腺肿瘤细胞,其余条件与实验组相同;实验结果表明IP10基因通过促进脾脏淋巴细胞和肿瘤内淋巴细胞的增殖,发挥抗肿瘤作用。

考点:本题综合免疫调节和设计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7.(共7某研究小组探究酸雨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的影响,在其它条件适宜的黑暗环境中进行实验,种子中ATP含量和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1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 能源物质。种子中ATP含量属于该实验研究

变量。

2)由图甲可知,酸雨可能通过 阻碍大豆种子萌发。由图乙可知,酸雨可能通过 阻碍大豆种子萌发。

3)结合图甲、图乙分析,5-7ATP含量 ,原因可能是

4)为进一步探究种子萌发过程中是否进行了无氧呼吸,可用 试剂进行检测。

【答案】(共7分,每空1分)

1)直接

2)降低ATP含量/抑制ATP的合成/促进ATP水解

降低呼吸速率

3)下降 ATP的消耗量增加

4)酸性的重铬酸钾/重铬酸钾

【解析】

试题分析:(1ATP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种子中ATP的含量和细胞呼吸速率的变化为实验的因变量。

2)由图1可知,与pH7.0相比,酸雨使ATP含量下降;由图2可知,与pH7.0相比,酸雨使细胞呼吸速率下降。

3)由图可知,5-7天,ATP含量下降,而细胞呼吸速率上升,可能的原因是ATP消耗量增加。

4)酒精的鉴别用酸性的重铬酸钾。

考点:本题考查探究酸雨对大豆种子萌发时能量代谢影响的实验,意在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要点的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及综合运用能力。

28.(10分)已知果蝇中,灰身与黑身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B表示,隐性基因用b表示);直毛与分叉毛为一对相对性状(显性基因用F表示,隐性基因用f表示)。两只亲代果蝇杂交得到以下子代类型和比例:

请回答:

(1)控制灰身与黑身的基因位于 ;控制直毛与分叉毛的基因位于

(2)亲代果蝇的表现型为

(3)亲代果蝇的基因型为

(4)子代表现型为灰身直毛的雌蝇中,纯合体与杂合体的比例为

(5)子代雄蝇中灰身分叉毛的基因型为 ;黑身直毛的基因型为

【答案】(共10分,每空1分)

(1)常染色体 X染色体

(2)雌性为灰身直毛 雄性为灰身直毛

(3)BbXFXf BbXFY

(4)15

(5)BBXfYBbXfY bbXFY

考点:本题结合图表,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及应用、伴性遗传,首先要求考生采用逐对分析法,根据表中信息推断出这两对性状的显隐性及亲本的基因型;其次再根据亲本的基因型推断其表现型,属于考纲理解和应用层次的考查。

29.(8分)下图甲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科研人员为有效控制该湿地生态系统中的某种害虫,引入了该害虫的天敌,并用一段时问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图乙所示的模型(图乙中箭头方向代表曲线变化趋势)。请据图回答:

1)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

2)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筷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_ 结构。

3)检测表明,出水口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都大大降低,在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

4)图乙模型属于 (“物理”或“概念”或“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 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的数据为

【答案】(共8分,每空1分)

1)光能 (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垂直

3)生产者 分解者(前后顺序可调换)

4)数学 负反馈 P2

【解析】

试题分析:(1)分析图甲可知,输入该人工湿地的能量来源有光能和(污水)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2)芦苇输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具有垂直结构。

3)生产者能够吸收无机物,分解者能够将有机物分解。若检测的结果是:出水口中无机污染物和有机污染物的含量都大大降低,则在该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生态系统成分是生产者和分解者。

4)图乙模型属于数学模型,其曲线变化趋势反映了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的负反馈调节。仅从该模型分析,图中最可能代表天敌K值的数据是P2,天敌的种群数量围绕P2上下波动。

考点:本题考查群落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种群数量的变化、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从题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这些信息,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

30.(15分)

某种畜场出产优良奶牛供应周边牧区。回答相关问题。

1)种畜场购买高产奶牛冷冻胚胎,通过 技术,从一枚胚胎可获得2-4头高产奶牛。

2)技术人员运用胚胎细胞核移植与胚胎移植等技术手段,从一枚胚胎可获得更多的高产奶牛。用于核移植的卵母细胞要在体外培养到 期,将高产奶牛的 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后,还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 细胞,目的是

3)所获得的重组胚胎,可用 移植到同种的、 相同的受体母牛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高产奶牛个体。

4)近年来技术人员尝试运用高产奶牛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但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明显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原因是:

【答案】(共15分,除标注外每空2分)

1)胚胎分割(1分)

2MII中(或答“减数第二次分裂中”)

胚胎细胞()

受体(或答“卵母”)

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类似答案可酌情给分)

3)手术法或非手术法 生理状态

4)动物体细胞(比胚胎细胞)分化程度高,恢复其全能性十分困难

2分。两要点各1分。)

(或答“动物体细胞核(比胚胎细胞核)的全能性低,分化难度大”)

【解析】

试题分析:(1)通过一枚胚胎获得多头高产奶牛的方法是胚胎分割技术。

2)胚胎细胞核移植时,需要将卵母细胞要在体外培养到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将高产奶牛的胚胎细胞注入去核的卵母细胞后,还要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激活受体细胞,目的是使其完成细胞分裂和发育进程。

3)胚胎移植的方法有手术法和非手术法两种;胚胎移植的受体的要求必须是同种生物、生理状态相同。

4)动物体细胞的分化程度高,全能性低,因此体细胞核移植的难度高于胚胎细胞核移植。

考点:本题考查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eefa2cf4335a8102d276a20029bd64793e625d.html

《河南信阳高级中学2016高三第四次大考生物试题 word含解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