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通知单、报告册(内容完整)

发布时间:2018-10-30 09:16:3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滚小球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带有凹槽的轨道或斜面、玻璃球、毛巾或绒布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滚小球

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有所发现。

实验器材

带有凹槽的轨道或斜面、玻璃球、毛巾或绒布

实验原理

观察比较

实验步骤

1、在桌上铺一块有刻度标记的绒布,将斜坡架在绒布的一端,将小球先从斜坡上标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

2、再将小球从斜坡上标有红色标记的的地方滚下,也记下在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比较它们的远近。

3、将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绿点和红点往下滚,记下小球滚动的距离,进行比较。

实验记录

1、有绿色标记的地方滚下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距离是10厘米;

2、有红色标记的地方滚下绒布上停止时的位置,距离是8厘米;

3、斜坡的坡度变大,同样是从绿点和红点往下滚距离都比原来大。

实验结论

或结果

小球在斜面上的位置越高,动的距离越远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自制铅笔加长器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

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自制铅笔加长器

实验目的

能够利用简易材料进行设计制作不断改进。

实验器材

短的铅笔头、吸管、小木棒、一次性筷子、废旧纸张、剪刀、胶带等

实验原理

动手制作

实验步骤

1、选择合适的管直接套在铅笔的一端

2、利用一次性筷子小木棒和铅笔头用胶带粘接,形成加长笔杆;

3、直接用纸卷成纸筒包在铅笔的一端再用胶带粘牢。

实验记录

1、带吸管来的同学选择合适的管直接套在铅笔的一端,制作加长器

2、一次性筷子小木棒的,用带来的材料和铅笔头用胶带粘接,给铅笔加长;

3、其他同学直接用纸卷成纸筒包在铅笔的一端再用胶带粘牢

实验结论

或结果

通过实验,让同学们都能利用身边的简单材料进行设计制作。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红墨水、量筒、抹布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比较水的多少

实验目的

通过比较水的多少的活动,认识到科学课上要遵守规则。

实验器材

细而高的瓶子、粗而矮的瓶子、红墨水、量筒、抹布

实验原理

教育学生遵守规则

实验步骤

出示两个瓶子:一个细而高,一个粗而矮,瓶中装有高度不同的染色水。

方法一: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进行比较;

方法二: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例入矮瓶子进行比较;

方法三:找两个同样的带有刻度的瓶子(量筒或量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进行比较。

实验记录

1、找一个一样的高瓶子,将矮瓶子里的水倒入高瓶子高瓶子装不下;

2、找一个一样的矮瓶子,将高瓶子里的水例入矮瓶子矮瓶子没装满;

3、用两个量杯,将两瓶水分别倒入矮瓶子里的水高瓶子里的

实验结论

或结果

从过程中知道规则:不大声吵闹、听指挥、有序操作、争抢器材材料轻拿轻放、实验过后及时清理桌面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演示

分组实验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先闻盒子里水果的气味,再尝它的味道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柠檬、苹果桔子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大家来品茶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菊花茶、绿茶、红茶、热水、纸杯7个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大家来品茶

实验目的

知道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实验器材

菊花茶、绿茶、红茶、热水、纸杯18

实验原理

观察品尝

实验步骤

1、每组3个纸杯,分别放入菊花茶、绿茶、红茶,让学生观察3种茶的不同;

2、在三个纸杯里加入热水,等待茶叶泡开,观察水的颜色;

3、闻一闻三种茶的味道,说说有什么不同;

4、品尝味道并加以描述和记忆

实验记录

1、学生观察,3种茶的颜色和形状不同

2、茶叶泡开后3种茶水的颜色不同,散发的气味也不同

3、3种茶的味道不同

实验结论

或结果

(辨别一种东西时,有时需要两种感觉器官共同参与才能完成。

注意: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观察蜡烛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观察蜡烛

实验目的

知道认识一个事物,需要动用多种感官

实验器材

蜡烛一支、火柴一盒

实验原理

感官发现

实验步骤

1、一起来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从颜色、形状、粗细……说有特点用眼睛

2. 出示点燃的蜡烛并观察。(从火苗的形状和颜色、发出的气味、手的感受、看到什么特点。)

3、吹灭蜡烛,然后用“扇闻法”去闻一闻蜡烛气味。

实验记录

1、一起来观察没有点燃的蜡烛,(说颜色、形状、粗细

2、点燃的蜡烛,有红色火苗发出气味、手靠近有热看到有蜡油

(注意:点燃的蜡烛要用手背靠近火焰,不能直接接触火苗和蜡油不能直接去闻也不要随意吹灭蜡烛)

3、吹灭蜡烛,然后用“扇闻法”去闻一闻蜡烛气味。

实验结论

或结果

辨别一种东西时,有时需要多种感官参与才能完成。

注意:未知的东西不能随便闻和尝!!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观察大拇指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放大镜、简易显微镜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观察大拇指

实验目的

会正确使用放大镜、简易显微镜等观察事物。

实验器材

放大镜

实验原理

观察

实验步骤

1、出示放大镜,说明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强调:在使用放大镜时,不得用放大镜看太阳。

2、学生观察左手拇指指纹

3、认识指纹的三种常见形状。

实验记录

1、指导使用放大镜方法及注意事项。

2、学生观察左手拇指指纹。说说看到什么,看到的指纹是什么样的

3、认识指纹的三种常见形状:斗形纹、弓型纹、箕形纹。

实验结论

或结果

放大镜可以放大物体,便于观察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听心跳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听诊器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听心跳

实验目的

利用工具可以更清楚认识到事物的细节。

实验器材

听诊器

实验原理

观察、对比

实验步骤

1、同桌用耳朵互相心跳,描述听到的声音

2、认识工具听诊器,说明使用方法。

3、活动:请同桌之间试着用听诊器听心跳,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与用耳朵听比有什么不同

实验记录

1、用耳朵听同桌的心跳,听到像轻微的“咚咚咚”的声音,有的听不清

2、同桌之间试着用听诊器听心跳,小组汇报:

听诊器听到的声音大,有节奏,听得很清楚。

实验结论

或结果

利用听诊器后,可以更清楚的帮助我们听到心跳的声音。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演示

分组实验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玩碰碰球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牛顿摆(5球)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解暗箱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小暗盒7个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解暗箱

实验目的

通过仔细的观察,多角度收集信息,进行合理的猜想

实验器材

小暗盒7个

实验原理

观察、猜想

实验步骤

1、出示1个暗箱,展示示暗箱内的物品(小珠子、长方形障碍物)

2每组下发1个暗盒,让学生想办法确定障碍物的位置。

实验记录

1、教师出示1个暗箱,展示示暗箱内的物品(小珠子、长方形障碍物)

2每组下发1个暗盒,暗箱是不能打开的,让学生想办法确定障碍物的位置。3、学生活动 :透过小孔看、用小纸条探、摇晃暗盒感觉里面物体运动情况再确定位置……

实验结论

或结果

用的方法越多,我们能获取的信息就越多。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验证银杏树叶变黄的猜想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银杏树的绿叶、没变黄的树叶、变黄的树叶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验证银杏树叶变黄的猜想

实验目的

验证银杏树叶是从哪里开始变黄的

实验器材

银杏树的绿叶、没变黄的树叶、变黄的树叶

实验原理

观察、猜想

实验步骤

1、猜想银杏树叶变黄的过程

2、寻找银杏树叶变黄的证据,验证猜想

实验记录

1、猜想银杏树叶变黄的过程

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猜想,可以提供四种可能让学生选一选。(1)整体慢慢变黄。(2)从中间向边缘变黄。(3)从边缘向中间变黄。 (4)从下往上变黄。

2、寻找银杏树叶变黄的证据,验证猜想

第一种方法:观察树上的叶子;第二种方法:收集落叶观察;第三种方法:观察图片排序。

实验结论

或结果

银杏树叶是从弧形的地方开始慢慢变黄的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演示

分组实验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用不同的工具把大米碾成米粉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石磨磨面视频、擀面杖、研钵、小型电动粉碎机、米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想办法给小车装上轮子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小车组装材料一套:

含车轮4个、纸盒1个、吸管1根、竹签2根。

另备:剪刀、尖嘴钳、胶带、粘合剂等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想办法给小车装上轮子

实验目的

学会给小车安装轮子和吸管轴套,体会动手解决问题带来的乐趣。

实验器材

小车组装材料一套:含车轮4个、纸盒1个、吸管1根、竹签2根。

另备:剪刀、尖嘴钳、胶带、粘合剂等

实验原理

实践、推理

实验步骤

1、领材料、分组操作:纸盒子代表没有轮子的小车,让学生动手给它装上轮子

2、让学生知道轴套的作用:在盒子的两边戳个洞,把轴穿进去 把吸管固定在盒子底部,把轴穿到吸管里

3、装上车轮,对比两种方法的灵活性。

实验记录

1、固定轴。用透明胶带,把盒子固定在轴上。发现轴滚不起来了。

2、在盒子的两边戳个洞,把轴穿进去,再装上轮。

3、把吸管固定在盒子底部,把轴穿到吸管里,再装上轮。

4、推动小车,发现有轴套的运动距离更远。

实验结论

或结果

轮子可以省力。

实验教学通知单

年级

一年级

演示实验

分组实验

分组

学科

科学

分组数

6

学生数

38

实验内容

制作气球小车

实验所需

主要器材

和药品

上次实验装上轮子的小车、气球、吸管、胶带、打气筒等

上课时间

(星期 6

任课教师

表时间

实验教师

学生分组实验报告

学校 学科 科学

年级

一年级

班级

姓名

同组人

5

授课教师

实验指导教师

日期

实验名称

制作气球小车

实验目的

体会动手实践带来的乐趣。

实验器材

上次实验装上轮子的小车、气球、吸管、胶带、打气筒等

实验原理

实践、体验

实验步骤

1、给上次实验装上轮子的小车装上气球

2、利用吹大的气球会收缩跑气的特点,制作会跑动的小车。

实验记录

1、用胶带把吸管固定小车

2、把气球充气后,装到吸管

3、松开手后,小汽车就会自动跑起来了!

实验结论

或结果

空气也有动力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a9d32b7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52.html

《苏教版一年级科学上册实验通知单、报告册(内容完整).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