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精选)

发布时间:2019-11-05 19:37:2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福建师大附中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三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同其他林木相比,竹子颇有一些独特之处,如虚心、有节、清拔凌云、不畏霜雪、随处而安等等。这些特点,很自然地与历史上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发生契合,进而被引入社会伦理美学范畴,成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并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仅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常常以竹互相吹捧或以竹自诩,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也普遍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在这种独特的文化氛围中,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层出不穷,画竹成为中国绘画艺术中一个重要门类,封建士大夫在私园、庭院中种竹养竹以助风雅,亦成为普遍风气。

最早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它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要算《礼记》了。《礼记•祀器》中说:“……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如松柏之有心也。二者居天下之大端矣,故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魏晋时期政治局势反复无常,文人士子意气消沉,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为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在当时社会引起很大震动,对后代封建文人的行止也产生了莫大影响。可以说,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竹林七贤乃是“始作俑者”。自此以后,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便与竹子结下了不解之缘。晋室东渡之后,文人士子大量南逃,南方秀丽的山水将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他们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广袤的竹林正是他们托身、浪迹之所,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风流名士们沉醉痴迷。一时间,闻有好竹即远涉造访而不通名姓者有之,种竹十顷栖居林中者有之,对竹啸吟终日不辍者亦有之,王徽之、张廌、翟庄、袁粲等,是其中风流最著者;王徽之乃至声称:不可一日无此君!这一时期,文人雅士赋竹、赞竹,为竹作谱,蔚成风气。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戴凯之的《竹谱》正是在这种风气下以韵文的形式诞生的。

但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尽管对竹的“高节”“坚贞”也偶有提及,但更多的是对竹的自然风采的礼赞,表现了这一时期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在这一时期尚未产生以及被普遍接受。及至中唐以后,尽管竹子作为一种自然的灵物,其天姿秀色仍被普遍欣赏,但它的某些特点如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等,开始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这明显地反映在中晚唐时期的文学作品之中,白居易在《养竹记》一文里首次总结出竹的“本固”“性直”“心空”“节贞”等高尚情操,将竹比作贤人君子;刘岩夫在《植竹记》里则更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刚”“柔”“忠”“义”“谦”“贤”“德”等等品格赋予竹子;此外,“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也或先或后赋予了慈竹(子母竹)和筇竹(扶老竹)。从此,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确立了不可动摇的地位,并通过种竹养竹、咏竹画竹等等追求风流雅致的行径,一代一代传承并不断丰富和发展。

(摘编自《汉字趣编》之十二)

1.下列有关“竹”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竹子后被视为君子贤人等理想人格的化身,它的某些独特之处与这些君子贤人的某些审美趣味、伦理道德意识有契合之处。

B.《礼记•祀器》中说的“其在人也,如竹箭之有筠也”,是古代典籍中赋予竹以人的品格,把竹子引入社会伦理范畴的文字记载。

C.戴凯之的《竹谱》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植物专谱,也是文人雅士赋竹、赞竹,竹文化发展到鼎盛时期诞生的竹谱专著。

D.魏晋南北朝时期,文人士大夫所赋予竹的是“清风瘦骨”“超然脱俗”的魏晋风度,表现出了文人士大夫对大自然的崇敬和向往。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一批失意文人,遁隐竹林,借竹之高标、清姿佐己之风流,是为了逃避现实,不与当权者合作。

B.王徽之、袁粲等人纵情山水、远离尘嚣,以广袤的竹林为托身、浪迹之所,是因为竹子清丽俊逸、挺拔凌云的姿质令他们沉醉痴迷。

C.作为一种社会风范的竹,其虚心、有节、根固、顶风傲雪、四时不改柯易叶等特点被强调并引入社会伦理范畴,是中唐以后的事。

D.白居易的《养竹记》总结出竹的高尚情操,刘岩夫的《植竹记》将封建文人士大夫所共同钦慕的品格赋予竹子,使竹文化更具内涵。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从春风得意的封建宠儿到那些落泊荒野的书生和隐居“南山”、待价而沽的名士寓情于竹、引竹自况看,爱竹于他们的性格。

B.“竹林七贤”敬竹崇竹、寓情于竹、引竹自况,对后代封建文人产生了莫大影响,中国的文人士大夫与竹子结下不解之缘与之有关。

C.竹子最终演化成为封建文人士大夫思想意识中有德行的君子贤人的化身,并反映在文学作品中,有一个由外表到内在的转化过程。

D.将“刚柔忠义”等品格赋予竹子,将“亲慈子孝”“尊敬长者”等伦理规范赋予了慈竹和筇竹,表明竹子在中国封建文人士大夫的精神体系中就确立了牢固的地位。

2、现代文阅读(二)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红 孩 儿

陈国凡

兵荒马乱之时,山高林密之地,县市交界之处,常有盗匪出没。婺州的尖峰山就是这样一去处。不知打何时起,有盗匪啸聚尖峰山,打家劫舍。官府动了不少心思进行围剿,却终究奈何不得,盗匪便势力日壮,气焰愈狂。

匪首人称红孩儿。因他极喜《西游记》里的红孩儿,人小鬼大,武艺高强,便以其名自称。有关他因何沦入匪道的,倒有一说。

红孩儿的父亲本是婺城一张姓大员外,因老得子,极宠红孩儿,视为宝贝疙瘩,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中怕掉了,对其百依百顺。一大家子人终日围着红孩儿转,欢笑不断,却不料大祸临头。

红孩儿突然失踪,家人正哭爹喊娘四处寻找,却收到了尖峰山匪首陈麻子的绑票,限张员外三日之内凑齐三千两白银,否则撕票。真是祸从天降,张员外急火攻心,身体本有大恙,竟一命呜呼了。张家群龙无首,各路冤家、债主趁机上门惹事、讨债。原张家空有架子,平素结怨甚多,外债甚大。张家顿时乱作一团,只好以家财抵债,却再无赎回红孩儿的余钱。

真是背到家了,奶奶的!陈麻子气急败坏,本想杀了红孩儿泄愤,却见襁褓中的红孩子肥嘟嘟的,极爱笑,很可爱,加之没有子嗣,陈麻子动了恻隐之心,想把红孩儿当亲身骨肉,好生抚养。不想红孩儿日夜啼哭,陈麻子只好把红孩儿的母亲接到山寨。当然,事先约法三章,断不能告知红孩儿身世,否则,母子性命不保。自此,红孩儿在尖峰山茁壮成长,且练就一身武艺。

春去秋,陈麻子病逝。临死前立下遗嘱,要军师全力辅佐红孩儿。

红孩子遂成了匪首,时年16岁。

红孩儿虽年幼,却聪明过人,悟性极高,山寨很快走上正轨,漂亮地干了几票后,红孩儿一下子树立了威信,连老军师也对其服服帖帖,恭恭敬敬。两年后,老军师过世,红孩儿愈发成熟,完全能独当一面了。

红孩儿干票有其特色。

其一,不打家劫舍,就专干绑票。绑票不寻老人,不要姑娘,专绑孩子。专绑孩子,也不是随便一见孩子就绑票,他会细细寻觅,专对那些自幼被过分溺爱的纨绔子弟下手。这些富贵、官宦之家不差钱,舍得下血本赎回。

其二,红孩儿干票从不害人性命。被绑上山的一干人等,若遇到家变等缘由,不能被赎回,留或不留,悉听尊便。留,欢迎;不留,则即刻送其下山,还给予盘缠和生活开销。

其三,劫富济贫,对百姓秋毫无犯。红孩儿还说服家境特别困难的百姓子弟上山抚养,传授武艺、识文断字,一样不少。几年下,贫穷子弟能文能武,还不用受山下官商的欺凌,故极少有想下山的。

百姓皆称善。富人、官府却恨之入骨,曾多次联合进剿,均大败而还。尖峰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防御工事环环相扣,戒备到位,处处设防。若非智取,实难攻陷。

母亲归天,红孩儿是个大孝子,决定接下的几天,山寨要隆重举办后事。官商清楚,这是剿灭红孩儿的绝好时机。

果然,夜深的山寨疏于防范,被官兵攻破,红孩儿不幸被生擒。

毕竟还是孩子啊,不够老练。婺州知府很是得意。

大堂问审,红孩儿不卑不亢,侃侃而谈。

“我只是将世上的不义之财,还之于民。我何时杀人越货,危害一方?我何罪之有?”

官老爷们被问得哑口无言,虚汗淋漓,只好暂停问审,将红孩儿收押牢房。

不日,皇帝大赦天下。婺城知府顺应民意,释放了红孩儿,但不许再回尖峰山。知府承诺不滥杀无辜,澄清吏治,改善民生,努力开拓婺州新局面。

那几年,婺州官不逼,民不反,太平无事。

故事还没完呢。

婺州知府将升迁,临行前再三嘱咐红孩儿:“今后若实在难以活命,就再上尖峰山吧。”

“为何?”红孩儿大为不解。

知府没答,摇摇头叹口气,一拂袖,走了。

(选自2015年《小说月刊》第10期,有删改)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

A.开篇简要介绍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尖峰山的特殊位置,意在表明盗匪产生的必然性,为红孩儿的出现张本,暗示红孩儿得天时、地利、人和。

B.小说以概述为主,涵盖的事件多,又受制于篇幅的局限,于是情节运行加快,其中细节描写的缺失,影响了小说的艺术表现力。

C.红孩儿沦入匪道,倒有点阴差阳错,早年被视为宝贝疙瘩,被陈麻子绑票后,因家里无钱赎回而留在山寨,又因陈麻子无子而得以当亲骨肉抚养。

D.红孩儿被收监,只有死路一条,但突遇皇帝大赦,知府也顺应民意,红孩儿获得释放,这时小说情节发生逆转,出乎意料。

E.发生在红孩儿与知府之间的恩怨情仇令读者唏嘘不已,其中暗含了在当时大人物生杀予夺而小人物难以掌握自己命运的社会现实。

5.小说在刻画红孩儿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4分)

6.小说原稿的结尾是这样的——“新官了,会推倒一切,啥事都能发生啊。”知府痛心疾首道。原稿和修改稿的两个结尾,你更欣赏哪一个?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 (47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 (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曹刿论战》中曹刿请见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       ,      ”。

(2)《醉翁亭记》中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春夏之景的句子:           ,           ”。

(3)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              ”。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王涯,字广津,其先本太原人,魏广阳侯冏之裔。祖祚,武后时谏罢万象神宫知名;开元时,以大理司直驰决狱,所至仁平。父晃,历左补阙、温州刺史。

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擢进士,又举宏辞,再调蓝田尉。久之,以左拾遗为翰林学士,进起居舍人。元和初,会其甥皇甫湜以贤良方正对策异等,忤宰相,涯坐不避嫌,罢学士,再贬虢州司马,徙为袁州刺史。宪宗思之,以兵部员外郎召,知制诰,再为翰林学士,累迁工部侍郎,封清县

涯文有雅思,永贞、元和间,训诰温丽,多所稿定。帝以其孤进自树立,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俄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坐循默不称职罢。再迁吏部侍郎。

穆宗立,出为剑南东川节度使。时吐蕃寇边,西北骚然,又略雅州,涯调兵拒之。上言:“蜀有两道直捣贼腹,一繇龙川清川以抵松州,一繇绵州威蕃栅抵栖鸡城,皆虏险要地。臣愿不爱金帛,使信臣持与北虏约曰:‘能发兵深入者,杀某人,取某地,受某赏。’开怀以示之,所以要约谆熟异它日者,则匈奴之锐可出,西戎之力衰矣。”帝不报。

涯质状颀省,长上短下,动举详华。性啬俭,不畜妓妾,恶卜祝及它方伎。别墅有佳木流泉,居常书史自怡,使客贺若夷鼓琴娱宾。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然涯年过七十,嗜权固位,偷合﹙李﹚训等,不能絜去就,以至覆宗。是时,十一族赀货悉为兵掠,而涯居永宁里,乃杨凭故第,财贮钜万,取之弥日不尽。家书多与秘府侔,前世名书画,尝以厚货钩致,或私以官,凿垣纳之,重复秘固,若不可窥者。至是为人破垣剔取奁轴金玉,而弃其书画于道。籍田宅入于官。

昭宗天复初,大赦,明涯、训之冤,追复爵位,官其后裔。

(节选自《新唐书·王涯传》)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B.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C.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D.文宗恶俗侈靡/诏涯惩革/涯条上其制/凡衣服室宇/使略如古/贵戚皆不便/谤讪嚣然/议遂格/

9.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传,即传车,古代驿站专供传递官府文书和军事情报的人或往官员所乘坐的车马。

B.宏辞,即博学宏词,科举的名目,是考选进士及第者的科目,考中后授予官职。

C.男,爵位名,中国古代设公、侯、伯、子、男五等爵,男是第五等即最高等。

D.节,符节,缀有牦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臣奉命出使时,必执符节以为凭证。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王涯学识广博,注意名节。永贞、元和年间的诏令,多是他起草或修改的,文思清丽,风格雅正。因为他不结党,深得皇帝信任,众学士无人能比。

B.王涯上疏,献制吐蕃之策。他担任东川节度使时,针对吐蕃对西北边境的严重威胁,曾建议朝廷以回纥牵制吐蕃,穆宗因为吝惜钱财,没有答复。

C.王涯为相,循默不称职。他先后在宪宗、穆宗、文宗朝为官,宪宗在位时曾任宰相,因不发一言而被罢相。

D.王涯雅好典籍、书画。他千方百计搜罗,家中书籍和内府相当,等到被诛,有人挖开墙壁,皆取其奁轴、金玉,弃书画于路上。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涯博学,工属文。往见梁肃,肃异其才,荐于陆贽。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数访逮,以私居远,或召不时至,诏假光宅里官第,诸学士莫敢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12-13题。

红 梅

苏 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

  12.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 )(6分)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达了与桃杏一起装点春天的愿望。 

B.“独开迟”既点出了红梅晚开,也赋予了她不与众花争春的品性。

  C.“自恐”句不是说自己真的担心,而是含蓄地表达了不愿趋时的情感。

  D.“尚余”句在写红梅“雪霜姿”的同时,也透露出一丝无奈。

E.“酒晕”句是说梅花之色仿佛是人饮酒后脸上泛起的红晕. 

13.读下面苏轼的诗论并回答问题。(5分)

林逋《梅花》诗云,“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决非桃李诗。皮日休《白莲》诗云,“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决非红莲诗。此乃写物之功。若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此村学中至陋语也。

请说出苏轼赞扬写梅花、白莲的诗而批评石曼卿《红梅》诗的理由,并作具体分析。

(四)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喜迁莺·晋师胜淝上【1】

李纲【2】

长江千里,限南北,雪浪云涛无际。天险难逾,人谋克壮,索虏岂能吞噬!阿坚百万南牧,倏忽长驱吾地。破强敌,在谢公处画,从容颐指。

奇伟!淝水上,八千戈甲,结阵当蛇豕。鞭弭周旋,旌旗麾动,坐却北军风靡。夜闻数声鸣鹤,尽道王师将至。延晋祚,庇烝民,周雅【3】何曾专美!

注释:【1】晋师胜淝上:指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淝水之战”。前秦的苻坚以百万之师犯晋,东晋谢安指挥八千军士在淝水抗击,并大获全胜。【2】李纲:北宋末、南宋初的抗金名臣。【3】周雅:指《诗经》中赞颂周宣王战功的诗篇。

14.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6分)

A.本词开篇写景,描写长江白浪涛涛,奔腾千里,是阻隔南北的天然界线。

B.“结阵当蛇豕”中的“蛇豕”意思是毒蛇和野猪,在这里比喻凶残的敌人。

C.“破强敌”三句写谢安指挥若定,从容不迫,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

D.“夜闻数声鸣鹤”中的“鹤”所表达的意境与“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的“鹤”相同。

E.“延晋祚,庇烝民”写东晋在淝水取得胜利,使国运延续,人民得到庇护。

15.前人评这首词:“于宋廷有良史之鉴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作者写“淝水之战”有何用意。(5分)

 

第Ⅱ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6.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美国UIGO科研团队宣布发现了自13亿光年外的引力波,引力波与阿尔法射线一样,无声无臭,看不见,摸不着。

②《拉贝日记》记载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一言九鼎,有力地控诉了日本军国主义在中国所犯的累累罪行。

③这些年,随着人们接触的新事物越越多,再加上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国人的自驾游活动搞得风生水起

④站在壶口瀑布的旁边,看着倾泻而下的水柱,听着振聋发聩的声音,我被它的气势震撼了,脑子里一片空白,

⑤中国封闭式小区的形成原因,从历史文化到市场运作等方面不一而足,人们的思维模式已经习惯了这样一种方式。

⑥好诗都是言近旨远,耐人寻味的,能够通过一两个鲜明的形象唤起读者在自己脑中构成无数鲜明的画面。

  A.①②⑥  B.①④⑤  C.③⑤⑥ D.②③④

1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加强安全防范和自我保护意识,尽量避免不前往人烟稀少、治安较差的地区;在人群密集场所,注意防范身边可疑人员。

B.当今世界,虽然霸权强权、地区纷争仍然存在,但稳定的“存量”和“增量”明显大于动乱的“存量”和“增量”。

C.把“救命钱”只有用在发展上,不断增强内动力,以自立自强代替坐以待毙,全面小康的征程才能走得顺风顺水。

D.打造“命运共同体”是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战略,这意味着各国需要“求同存异”,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谋求共同发展。

18.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

如果系外“地球”也像地球一样长满了各种植物,____________。位于这些恒星系统的“地球”上的植物,它们的光合作用必须适应和利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光。

A.那么这些植物的形状和颜色将和地球上的植物大体相似,因为其他许多恒星的发光和太阳应该一样

B.那么这些植物的形状和颜色将和地球上的植物毫不相似,因为其他许多恒星的发光并不和太阳完全一样

C.因为其他许多恒星的发光并不和太阳完全一样,所以这些植物的形状和颜色将和地球上的植物毫不相似

D.因为其他许多恒星的发光和太阳大体一样,所以这些植物的形状和颜色将和地球上的植物基本相似

19.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自称刚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的女孩樊师贝希望有人能够资助或无息贷款200万元,让她为父母在城里买一套房子,她承诺15年内将贷款还清。这个女孩美好愿望的背后,其行为显得“不靠谱”。首先,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尽孝确实需要具备一定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但孝却不仅仅只有物质上的满足。其次,她对自己的价值估计过高,对未的判断过于简单武断。而有些专家学者认为,这个女孩的行为背后所暴露出的不劳而获思想更加值得警惕。对父母亲人尽孝,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该通过自己的付出和劳动去为父母创造更好的物质条件,不能寄希望于寻求资助和借款。“借”的孝心未必是真孝,反而说明当事人怀有一种不劳而获、投机取巧的意识,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下面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活动标识的主体图形,请写出构图要素,并说明图形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90个字。(6分)

word/media/image1.gif

五、写作 (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15年5月2日,中国裸捐第一人余彭年离世。他做过记者,曾被诬入狱,后靠做勤杂工等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豪。余彭年“对自己生活简朴,对他人出手大方”,2007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十四大慈善家”。

“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与其将钱留给儿孙花天酒地,不如自己享受做好事的好。”——这是余彭年对于财富传承的理解。2010年,他宣布将其名下的80余亿资产放入“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用于资助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余彭年逝世后,其后人公开强调,将“百分之百地遵照余老的意愿”,去兑现他生前做出的“裸捐”承诺,并为有这样伟大的亲人感到自豪。

余彭年的做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福建师大附中第一学期期中测试

高三语文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C(“发展到鼎盛时期”错,原文只说“蔚成风气”)

2.B(原因表述错误,由第三段可知,原因主要是南方秀丽的山水可以使他们从对现实的迷惘、懑闷中解脱出)

3.A(“爱竹于他们的性格”错,从第一段可知应于竹子的特点与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产生的深刻影响。)

二、现代文阅读(二) (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4.答C D(A.“红孩儿得天时、地利、人和”分析有误,属无中生有。B.“细节描写的缺失……”分析有误,小说中有语言、心理描写,还有结尾处的动作、神态描写,都是细节描写。E.“唏嘘不已”分析有误,小说中的知府在攻破山寨,擒获红孩儿后,并未使用酷刑;后因皇帝大赦,知府又顺应民意,释放了红孩儿;在知府将升迁时,他还不忘提醒红孩儿,这些并非让人感到遗憾或悲哀。)

5.①聪颖过人。漂亮地干了几票后,树立了威信,连老军师也服服帖帖,恭恭敬敬。②坚持原则。干票时严守规矩,专干绑票,不害性命,劫富济贫,深得民心。③不够老练。山寨隆重举办其母丧事时,疏于防范,被官兵攻陷,不幸被生擒。④不卑不亢。大堂问审时,理直气壮,正气凛然,让官老爷们哑口无言。(每点1分)

6.更欣赏本文结尾。①审美意蕴上,充满了含蓄美。知府没答,显得高深莫测,而他的动作、神态给人留下了审美的空间和回味的余地。②人物形象上,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知府费尽心机收擒了红孩儿,在皇帝大赦时释放了他,知府将升迁时又再三叮嘱,而叮嘱的原因却秘而不宣,这显示出知府老练的一面;同时与红孩儿的不够老练形成鲜明的对比。③思想内容上,升华了小说主题。小说通过叙写红孩儿被擒被放的经历,揭示了“官逼民反、官不逼民不反”的主题,但知府知而不言,为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使主题更加深刻。(每点2分,如果回答“更欣赏原稿结尾”,言之成理即可。)

三、古代诗文阅读 (47分)

(一)名篇名句默写 (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二)文言文阅读 (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1题。

8.D (理解文意,根据“涯条上其制”不可断开,排除B、C;根据“贵戚皆不便”不可断开,排除A。)

9.C (男,是第五等即最低等。)

10.B (“穆宗因为吝惜钱财,没有答复”表述有误,文中没有讲明穆宗为何没答复。)

11.(1)王涯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他去拜见梁肃,梁肃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将他推荐给陆贽。(“属”“异”“荐”各1分,大意2分。) (2)多次找他问话,因他家较远,有时不能按时应召,下诏书将光宅里国家的宅院借给他,众学士没人能比。(“数”“或”“假”各1分,大意2分。)

〖参考译文〗

王涯字广津,他的祖先是太原人,是北魏广阳侯王冏的后代。他祖父王祚,武则天时以进谏不建万象神宫出名;开元年间,以大理司直身份坐传车断案子,所到之处都认为仁德和公正。他父亲王晃,担任过左补阙、温州刺史。

王涯学识广博,擅长写文章。他去拜见梁肃,梁肃对他的才华感到惊异,将他推荐给陆贽。他考中了进士,又通过了博学宏词考试,后调任蓝田县县尉。一段时间以后,升为左拾遗并任翰林学士,又升任起居舍人。元和初年,遇上他外甥皇甫湜考贤良方正科对策成绩优异,得罪了宰相,王涯因不避嫌疑,被罢免了学士,又贬为虢州司马,后改任袁州刺史。唐宪宗想念他,召回任兵部员外郎,又任知制诰,又再次担任翰林学士,多次升官后任工部侍郎,被封为清县男爵。

王涯的文章构思高雅,永贞、元和年间,诏令温和华丽,多是他起草或修改的。皇帝因为他注意名节不结党,多次找他问话,因他家较远,有时不能按时应召,下诏书将光宅里国家的宅院借给他,众学士没人能比。不久升任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因缄默无言而不称职被罢相。后又升任吏部侍郎。

唐穆宗登基,将他调出京城任剑南东川节度使。当时吐蕃侵犯边境,西北边境不得安宁,吐蕃又进犯雅州,王涯调兵抵御他们。上奏说:“蜀地有两条路直通吐蕃腹地,一条从龙川、清川抵达松州,一条从绵州、威蕃栅抵达栖鸡城,都是吐蕃险要的地方。我希望国家不惜钱财,派使臣出使和回纥约定:‘有能派兵深入吐蕃的,杀掉某人,占领某地方,就受相应赏赐。’用诚心打动他们,用条约反复宣告使他们熟知同以前不一样的地方,这样回纥精兵可以出击,吐蕃的兵力就削弱了。”皇帝没有答复。

王涯身材瘦长,上身长下身短,动作安详有风度。生性吝啬俭朴,不养乐伎和小妾,讨厌巫师和别的术士。别墅中有好看的树和流动的泉水,在家时看经书史籍消遣,命门客贺若夷弹琴招待宾客。唐文宗讨厌风气奢侈,下诏命王涯惩治。王涯逐条写成制度上奏,衣裳房屋,要接近古制。达官贵人都认为不好,齐声反对,事情就搁置了。但王涯年龄已过70岁,为贪图权力巩固地位,附和李训等人,不能和他们划清界线,因此被灭族。当时,11家的财产都被军队掳掠,王涯家在永宁里,是过去杨凭的住宅,家中财产无数,搬了一天还没搬完。家中书籍和内府相当,古代有名的字画,有过去用重金买的,有用封官换的,凿开墙壁藏着,层层掩盖隐蔽牢固,简直难以找到,到这时别人挖开墙壁取走金盒和玉轴,把字画扔在路上。田地房产被官府没收了。

唐昭宗天复初年,大赦天下,给王涯、李训平反,恢复了他们的封爵官职,任命他们的后代当了官。

(三)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读下面的诗,完成12-13题。

12.A D (A项表现诗人的高洁。D项“尚余”句在写红梅虽“孤瘦”仍傲“雪霜”的姿容,即使寒气,心寒,也不肯随春;表现诗人的高洁,没有无奈。)(6分)

 13.第一问两个要点。①赞扬的理由是,写梅花、白莲的诗能做到神似,表现了神韵、精神品格、内在特点;②批评的理由是,石曼卿《红梅》诗不能抓住梅花的品格特征,仅作了外形描写。(2分)

  第二问3个要点。①“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的清幽、高洁;②“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坠时”,写出了白莲的素洁、清雅;③“认桃无绿叶,辩杏有青枝”,仅从“绿叶”、“青枝”等外形上把握红梅的特征,未见红梅的精神品格。(3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

14.(3分)C D(C项“对部下颐指气使,十分严厉”有误,“颐指”在这里是形容谢安神情淡定,从容指挥的样子。D项意境不同,)

15.(5分)作者写“淝水之战”是为了借古讽今(1分)。词中写东晋凭借长江天险的地理优势和任用有才能的将士谋划作战,最终以少胜多,成功击退了敌人的侵略(2分),借此劝谕南宋统治者要鼓足信心,因为南宋有同样的地理优势,也不乏抗金的人才,只要借鉴历史经验,坚决抗击金兵,就一定能以弱胜强,抵御外辱(2分)。

【评分参考】意思对即可。如答其他,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 (20分)

16.C (①“无声无臭”比喻没有名声,默默无闻,或不产生影响。此处望文生义。②“一言九鼎”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不合语境。③“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有生气,蓬勃兴旺。使用正确。④“振聋发聩”比喻高超的言论能使麻木糊涂的人觉醒。此处不合语境,应改为“震耳欲聋”。⑤“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使用正确。⑥“言近旨远”指话语浅近通俗,含义却很深刻。使用正确)

17.B (A.不合逻辑。否定不当,“避免”后面一般不能带否定词,应删去“不”。C.语序不当。“只有”应放在“把‘救命钱’”之前。D.成分残缺。缺少“以……”的宾语中心语,可在“以开放包容、合作共赢”后补上“的心态”。)

18.B (依据前文的“如果”,A、B项“那么”与之照应,排除C、D两项;从后文看,“它们的光合作用必须适应和利用这些不同类型的光”,说明系外“地球”的恒星发的光与太阳所发的光是不同类型的光,排除A项。)

19.①她把“孝”和物质上的满足等同起 ②说到底属于个人的事情 ③这无疑是值得警醒和反思的∥这应该引起人们的警醒和反思 (根据“要尽孝……物质上的满足”,第①处应补写“她把‘孝’和物质上的满足等同起”;根据“应该通过自己……”,第②处应补写“说到底属于个人的事情”;根据“当事人怀有一种不劳而获……”,第③处应补写“这无疑是值得警醒和反思的”。)

20.该图由“70”“1945—2015”、五只和平鸽、V形长城构成。(2分)五只和平鸽象征五大洲的和平与希望,承载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使命飞向未;(2分)V形长城体现中华民族组成的钢铁长城及抗战胜利。(2分)

五、写作 (60分)

21.〖写作提示〗这是一道新材料作文题。可从以下角度立意。从余彭年的角度:①对子女最好的教育是放手培养其独立自主的能力(“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②正确对待财富(财富如何实现价值的最大化);③不为物役;④慈善的力量;⑤富而有仁,善莫大焉;⑥比物质更高贵的是精神(精神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

〖优秀例文〗

“残忍”也是一种慈悲

余彭年用“裸捐”释放了一大批贫穷者的悲苦,是一个高尚的慈善家;他不将任何财富传承给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残忍”的父亲。可这“残忍”的背后,隐藏着比金钱更有价值的父爱,这是作为父亲的余彭年给予孩子们最特别的教育。

从父亲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刻教诲以及无比信任。正如高飞的雄鹰,没有初生时被父母不断抛下山崖的痛苦与磨炼,是不会有如今强劲的双翅与矫健的身手在宽广的蓝天留下的壮美痕迹,曾经的种种残忍与决绝,是父母对孩子未的美好期待,是真正的关爱与慈悲。

父母对子女的爱,不能仅仅停留在金钱层面。把遗产留给后人,让他们过上衣伸手、饭张口、舒适安逸的日子,其实后患无穷。因为在传承物质财富的同时,已无形中给他们灌输了依赖与懒惰的陋习。一旦这种恶习根深蒂固,也便离散财败家不远。家教的目的,在于传承思想和精神,正如俗语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会缓解一时的饥饿,但到下一次饥饿时,你又打算求助于谁呢?

我们都是在生命列车上上下下的乘客,父母是把我们带上车的人,但他们迟早要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先行下车。倘若曾经的甜蜜在某一天突然消失,我们便难以适应今后的生活,很有可能在人生的后半程被残忍地淘汰。到那时,你一定会后悔、怨恨,曾经的依赖放纵竟是这般冷酷无情!而真正的慈悲,有一种是于当初“残忍”对待你的人。他们让你在精神的煎熬中锻造出坚强的人格,让你在风雨里炼就生存的能力,他们的“残忍”,是为了造就一个更独立自在、更有能力、更加成功的你,这种“残忍”也是一种慈悲!

一个白手起家的父亲成为亿万富豪,他当然也希望自己的儿子继承自己的精神与斗志,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不留分文给后人,那等残忍,出于父爱,更出于慈悲。

我们要为余彭年的“裸捐”行为而鼓掌,因为他毫无私心地将一生的财富贡献给了社会,帮助更多需要的人;我们更要为余彭年的“残忍”教育方式高声赞扬,因为他的机智与独特的教育方式,俨然已成为天下父母的范本,使更多的后人沿着人类的正轨前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93d7c8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f0.html

《福建省师大附中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精选).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