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上河图赏析》

发布时间:2020-03-20 20:29:31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初中美术八年级上册第5课《<清明上河图>赏析》

单元教学目标解读

一、宏观目标定位

美术课程目标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三个目标组成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其中知识和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手段,情感、态度和价值是目的,三者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知识与技能目标和过程与方法目标分别底边上的两个端点,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这个平放的等边三角形的顶点(三维目标图示)美术课程目标是一座好看质量又过硬的桥,知识和技能是基本的建材,过程与方法目标就是造桥的技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就是桥的造型及装饰。

(三维目标图示)

通过这三个维度的设定,学生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参与美术活动,激发创意,了解美术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运用各种工具、媒材进行创作,表达情感与思想,美化环境与生活;学习美术欣赏和评述的方法,提高审美能力,了解美术对文化生活和社会发展的独特作用。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美术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

二、微观目标解读

1.立足学生,稳抓知识与技能

对于本课的教学目标,首先必须把落脚点确定在学生上面,也就是说教学目标的确立必须于学生为主体。20世纪90年代以来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生非是一个有待填满的空樽,而知识也不是在那儿等待而被发掘的。学生的思想中存在着一些已有的概念,知识就是在已有的概念基础上由个人通过建构得来的。教师还要认识到,科学知识虽然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但是如只让学生自行建立概念,那结果将是比较松散的概念。因此需要协助学生连接新旧概念,并鼓励他们参与社会实践和培养他们勇于发问的学习精神。建构主义认为,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应该是由兴趣、知识、记忆、情感、感知、反省、行动、平衡、摄动、重建、迁移等组建而成的循环过程。这表明,学习是由情感发动控制的,是在真实情景中发生的,是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知识具有个性,需要个人的感悟和理解,知识中还包括不假言说、不可言喻、无法客观地编码或表征出来的所谓“默会知识”,这就决定了知识的获取,必须有一个自主建构的过程。例如在《清明上河图》赏析这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很多具体的数据、具象的细节、有趣的话题、艺术的提问等,逐步的让学生感观的视觉、听觉到客观理性的思考和研究探索,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个知识的累积和叠加;是一个认知在不断扩展加深的过程,所以对于学生而言,美术教学中美术专业知识的掌握重中之重,在《清明上河图》赏析这一堂课中就表现为对中国古代绘画中透视方法的认识——散点透视法,从这一点上也充分可以看出美术教学中对“双基的把握是永远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意识观念的改变、价值取向的跟跌,而失去其应有的地位

2. 关注过程,强调合理的方法。

教学目标设计中的过程与方法是整节课的一个规范性指导它以提纲挈领的方式引领课堂教学的整个操作过程与方法它突出了知识与技能这一结果性目标产生、发展和形成的过程,强调的是如何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与创新。因此在设计美术课堂教学目标时我们一定要注意设计有效的过程与方法,为教师的教学指导进行整体设想,实现学习活动过程的最优化。例如在《清明上河图》赏析这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采用了“整体感知”如:“你能用哪些词汇来形容北宋京城汴梁呢;同学们,对张择端而言,我们是外乡人、外空人,我们第一次来到汴梁,所以张择端带领我们从人影稀疏的城外来到了人群稠密、一派繁荣景象的城内。他像是带着我们干嘛呢?”;“分组合作”如:(1)请各组同学可以根据“研究主题”展开研究,当然也可以另辟蹊径。(2要求每一小组组长做好研究记录,填写好“课笺”。(3)研究结束之后,每一组必须向大家做研究汇报。“细节研讨”如“第一组:画卷中描绘了哪些职业?第二组:画卷中表现了哪几种交通工具?第三组:画卷中表现了哪些样式的建筑?你们能判断出这些建筑分别有什么功能呢?第四组:虹桥的描绘是本画最具戏剧性的一段,也是本画的高潮部分,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细节,将它编成一个故事,并有声有色地表演出来。第五组:仔细研究画卷,分析人群、交通工具、建筑在整幅画卷中的分布情况,说说整幅画卷呈现出了怎样的节奏和韵律?建议学生用曲线表现。第六组:仔细研究画卷的内容,如果不用长卷的形式而采用方形的形式好不好?为什么?”;“古画修复”如“老师手中的这幅画虽是赝品,但却也十分精美,可惜残缺了一部分,现在老师请同学们帮个忙,为这幅画补残,也就是根据你的理解,发挥你的想象力,将残缺的部分画出来,每一个同学选择一处来完成,时间为五分钟。”这些合理教学方法,使本堂课的教学过程由整体到局部、有理论到实践、由作品到生活,整个教学目标的设计行之有效,过程与方法的阐述十分清晰,使人看来一目了然。

3. 重视体验和实践,体现价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人对亲身经历过事实的体验性认识及其由此产生的态度行为习惯,是对互动教学中心理因素的体验性目标,而情感性是美术的一个基本品质,也是美术学习活动的一个基本特征,所以美术课程能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高审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是整个美术课堂教学目标的灵魂所在,如果单纯从知识技能角度去衡量学生,忽略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只一味追求所谓的结果,就不会有力地促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学目标的实现,必须要依赖于学生的情感体验,而情感必定是由具体事物生发的,它离不开知识技能目标的支持与过程方法目标的具体实施,它与两者逐步整合以达到促进优化的作用。在美术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做好三维教学目标的有机统一,但更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程度,将这一目标落实到课堂中去。例如在《清明上河图》赏析这一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让学生观察作品中包子店的多少,感受北宋年间汴梁城人们的饮食习惯又通过对画面中人物的数量、职业、交通工具、建筑等,揭示北宋年间汴梁城,水路陆路四通八达政治、经济、文化大繁荣的景象再通过“古画修复”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生活与美之间的关系,整个过程从浏览初识——细节研究——归纳提升,一步一步走向课堂教学的制高点。

总之,美术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相辅相成,是互相促进的一个有机整体。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实现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载体,是生成情感目标的土壤;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则起着整合、促进与升华的作用。只有认识和把握三维目标的内在联系,才能领会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有效设计的实质问题,才能在教学设计和实施中取得最佳的整合效果,才能有效指导教师美术课堂教学的一言一行。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8daa53e50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a4.html

《《清明上河图赏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