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下半年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2021-02-20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2019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科目代码:102
注意事项:

1. 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为 150 分。

2.
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10 小题,每小题 3 分,共 3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菲儿把一颗小石子放在小鱼缸里,小石头很快沉入缸底。菲儿说:“小石头不想游泳,想休息了。”从这里可以看出,菲儿思维的特点是( .直觉性 .自我中心C.表面性 .灵论 2. 下列不宜作为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方式的是(
。A.直接感知 .实践操作.亲身体验.概念讲解 3. 下列幼儿行为表现中的数概念,发展水平最低的是(
。A.按数取物 .按物说数.唱数 .默数
4. 有时一名幼儿哭会惹得周围的幼儿跟着一起哭。这表明幼儿的情绪具有( 。A.冲动性
1
.易感染性.外露性 .不稳定性 5. 人的个性心理特征中出现最早、变化最缓慢的是(
.情绪 .能力
.气质 .兴趣 。A.6. 在学前教育中进行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
发现学前教育规律 .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解释学前教育现象 .构建学前教育理论
7. “养儿防老”“光宗耀祖”等所体现的传统观念属于(
.工具主义儿童观 .科学主义儿童观.自然主义儿童观.人文主义儿童观 8.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随时观察和评价幼儿的行为表现,并以此为依据调整指导策略。

该老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
.诊断性评价 .标准性评价 .终结性评价 .形成性评价

9.缺锌会导致婴幼儿( .食欲减退 .佝偻病

.夜盲症 .肌无力 10. 梅梅和芳芳在娃娃家玩,俊俊走过来说:“我想吃点东西。”芳芳说:俊俊说:“我来当爸爸炒点菜吧!”芳芳看了看梅梅,说:“好吧!你来吧!”从俊俊的社会性发展来看,下列哪一项最贴近他的最近发展区?( .能够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玩伴
2
.开始使用一定的策略成功加入游戏小组
. 45 名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进行合作性互动.能够在角色游戏中讨论装扮的角色行为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

11. 简述经济发展和学前教育发展的关系。

12. 简述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趋势。

三、论述题(本大题 20 分)

13. 试述科学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原则。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14. 材料:
小班张老师观察发现,小明和甘甘上楼梯时都没有借助扶手,而是双脚交替上楼梯。下楼梯时,小明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甘甘则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 另一只脚跟上慢慢挪下楼梯。
问题:

1 请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分析小班幼儿上下楼梯的动作发展特点。(10

分)

2 分析两名幼儿表现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10



3



15. 材料:
几个幼儿正在玩游戏,他们把竹片连接起来,想让乒乓球从一头开始沿竹槽滚动,然后落在一定距离外的竹筒里,游戏过程遇到很多困难,如球从竹片间掉落(图 1;竹片连成的桥太陡,球怎么也落不到竹筒里(图 2)……他们不断努力,终于让球滚到竹筒里。
问题:

幼儿可以从上述活动中获得哪些经验?(10 )请分析说明。(8
1 2



五、活动设计题(本大题 30 分)

16.
中班下学期,陈老师发现,班上仍有一些幼儿抢别人的玩具,他们的理由是“我喜欢这个玩具,我要玩”。 据此,请设计一个教育活动,解决上述问题,要求写出活动名称、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及活动过程。


4




2019 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 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幼儿园)
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D。
【解析】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具有自我中心的特点,还伴随着泛灵论的表现。自我中心的特点常使儿童由己推人。自己有意识、有情感、有语言,儿童便以为万事万物也应和自己一样有灵性。题干中,小石头沉入缸底,菲儿认为小石头和自己一样有情感、有意识,认为小石头不想游泳,想休息了,这是幼儿思维泛灵论特点的表现。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2.【答案】D。 【解析】《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科学”领域指出,“幼儿的思维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应注重引导幼儿通过直接感知、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进行科学学习,不应为追求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对幼儿进行灌输和强化训练”。“概念讲解”属于对幼儿进行知识灌输,这种方式不宜作为幼儿科学领域的学习方式。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3.【答案】C。 【解析】儿童数概念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后天的学习和建构,这种学习依赖于大量的感性经验和对自己的操作经验的反思。最初,儿童是从承认那里有口无心地学会唱数阿拉伯数字,但并不真正理解他们的数量含义。之后,他们在承认的示范下,学习数数的程序性技能,尝试把口头数数、手指点数动作和所数的物体一一对应起来。因此,“唱数”是发展水平最低的表现。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4.【答案】B。 【解析】幼儿情绪、情感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其情绪的易感染性。幼儿情绪非常容易

受周围人的情绪所影响,新入幼儿园的一个孩子哭泣着要找妈妈,会引得早已习惯幼儿园生

5

活的孩子们都哭起来。题干中,一名幼儿哭会惹得周围的幼儿跟着一起哭,这表明幼儿的情绪具有易感染性。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5.【答案】B。 【解析】在人的各种个性心理特征中,气质是最早出现的,也是变化最缓慢的,因为气质和儿童的生理特点关系最直接。儿童出生时就已经具备的一定的气质特点,在整个儿童期内常会保持相对稳定。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6.【答案】B。 【解析】行动研究是一种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产生和进行的,由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共同参与,以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际问题为根本目的、以“对行动进行研究, 以研究促进行动”为基本方法的教育教学实践研究方法。因此,在学前教育中进行行动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前教育实践问题。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B。7.【答案】A。 【解析】在中国古代,工具主义的儿童观将儿童看成传宗接代的工具,认为子女是父母身体和精神的后代,是家族权利和财产的继承者,所以认为生儿育女是延续生命、追求不朽的另一种方法,同时还将子女当作光耀门庭的工具,从古至今都认为“父以子贵”。养子防老既是中国一种传统的文化心理,也是父母抚育子女的一种主观愿望。这种观念及中国传统文化中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其根本都是把儿童当作工具。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8.【答案】D。 【解析】形成性评价是指在教育过程中持续地进行,目的在于及时了解教育动态过程的成效,以便及时地做出反馈性调节,获取改进工作的依据,提高教育过程的质量。题干中, 在教学过程中,王老师随时观察和评价,并调整指导策略,说明王老师采用的评价方式是形成性评价。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D。9.【答案】A。 【解析】锌缺乏症是体内长期缺乏锌所引起的。锌缺乏症的主要表现是食欲减退、味觉

6

异常、可有异嗜癖(如喜食纸张、鸡蛋皮、土块等)、生长迟缓、皮肤发炎、脱发等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A。 10. 【答案】C。


【解析】儿童心理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儿童能够独立表现出来的心理发展水平,一般都低于他在成人指导下所能够表现出来的水平。题干中,俊俊找到了自己喜欢的玩伴,即芳芳和梅梅,在被芳芳拒绝后转换策略“当爸爸炒菜”,说明俊俊可以使用一定的策略加入游戏,并能够讨论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因此A、B、D三项描述的都是俊俊已经达到的水平。而俊俊加入其他两个幼儿的游戏中,不能体现出游戏中的分工、协作,以及游戏中的领头者、随从者,即不能说明游戏中存在合作性行为,且仅与两个同伴互动,因此最贴近俊俊最近发展区的是“在 45 名幼儿的角色游戏中进行合作性互动”。故正确答案为C。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二、简答题

11. 【参考答案】

1 生产力发展与学前教育。
生产力水平决定学前教育的形态。生产力水平决定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在生产力决定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生产力水平决定了社会对学前教育的经费投人;生产力水平还决定学前教育内容与手段的变革,并决定学前教育的目标变迁。 2 生产关系与学前教育。
阶级社会中学前教育显然存在着不平等,而社会主义社会中则消灭了这种现象:学前教育首先向广大工农劳动者开展,并向着大众化、平衡化、非特殊化方向发展,学前教育机构内部人际关系是民主、平等的。 3 生产方式与学前教育。
生产方式的变革导致学前教育目标、内容、形式和手段的变革。12.【参考答案】

1 从对话言语逐渐过渡到独自言语。
3 岁以前,儿童的言语基本上都是采取对话的形式,而且他们的言语往往只是回答成人提出的问题,或向成人提出一些问题和要求。到了儿童期,由于独立性的发展,儿童常常离

7

开成人进行各种活动,从而获得一些自己的经验、体会、印象等。因此,有必要向成人表达自己的各种体验和印象。这样,独白言语也就逐渐发展起来了。 2 从情境性言语过渡到连贯性言语。
3 岁以前的儿童只能进行对话,不能独白,他们的言语基本上都是情境性言语。一般地说,随着儿童年龄的增长,情境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下降,连贯性言语的比例逐渐上升。 3 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
儿童讲述的逻辑性逐渐提高,主要表现为讲述的主题逐渐明确、突出,层次逐渐清晰。

4 逐渐掌握语言表达技巧。
儿童不仅可以学会完整、连贯、清晰而有逻辑地表述,还能够根据需要恰当地运用声音的高低、强弱、大小、快慢和停顿等语气和声调的变化,使之更生动,更有感染力。 三、论述题

13. 【参考答案】

一日生活皆课程,在这个指导思想之下,教师组织一日生活的各项活动中应该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1 整体性原则。
教师应树立整体观和系统观,不要把一日生活看成一个个要素、部分的简单相加,一个个环节的简单连接,而要把一日生活各要素、各部分、各环节都看成课程整体系统中的要素、部分、环节,看成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影响、不可分割的整体。 2 游戏化原则。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应将游戏有机渗透在一日活动中,使幼儿在游戏化的一日活动中心理过程和个性品质都能得到更快、更好的发展,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能得到极大提高,社会交往能力能获得很好发展。 3 动静交替原则。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是短暂的,这就要求幼儿教师要根据他们的不同需求安排适宜的活动:活动形式适宜、时间长短适宜、活动内容适宜。其中活动形式要求有动有静,让幼儿松弛有度,大脑的不同区域轮流运转,身体的大小肌肉都得到锻炼。运用动静交替的原则组织幼儿活动,幼儿学习游戏就不易疲劳,有利于幼儿积极参与各项活动,提高活动效果。 4 形式多样原则。
8

个体、小组、集体活动应相结合。灵活多变的活动组织形式能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能使幼儿获得多种锻炼。集体活动能让幼儿相互分享同伴的智慧,体验交往的乐趣;小组活动能使交往更加充分,幼儿有更多的表现机会;而个体的活动则能提供更多的探究空间, 利于教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四、材料分析题

14. 【参考答案】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健康”领域“动作发展”部分“目标 1——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指出,“能双脚灵活交替上下楼梯”是 34 岁幼儿应达到的目标之一。 1 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分析小班幼儿上下楼梯的动作发展特点。
①发展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

心理发展是一个过程,是按照从低级向高级的方向、按照固定的顺序进行的。

材料中,双脚交替下楼梯是比双脚交替上楼梯更难达成的发展目标,小明和甘甘下楼梯的动作说明,他们先达到的是双脚交替上楼梯的动作,即将达到双脚交替下楼梯的动作,体现了发展的方向性和顺序性。 ②发展具有连续性和阶段性。
发展虽然是循序渐进的,离不开量的积累,但发展又不是简单的量的相加,当积累了一定的量变之后就会引起质的变化。同时,发展过程中的质变,特别是大的质变,也就意味着心理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而形成心理发展的阶段性。每一阶段都是前一阶段发展的继续,同时又是下一阶段发展的准备;前一阶段中总包含有后一阶段的某些特征的萌芽,而后一阶段又总带有前一阶段某些特征的痕迹。 材料中,小明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甘甘则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另一只脚跟上慢慢挪下楼梯。这体现了相似阶段幼儿不借助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的动作不是突然学会的,而是需要日积月累、具有一定的连续性的。同时,甘甘没有借助扶手,每级台阶都是一只脚先下,另一只脚跟上慢慢挪下楼梯,小明能够扶着扶手双脚交替下楼梯, 说明小明下楼梯动作达到了新的阶段,体现了身心发展的阶段性。 ③发展具有不平衡性。
尽管儿童身心发展都是按照一定的顺序,由低向高发展的,但是发展的速度和成熟的水平是不完全相同的,具有不平衡性。
9

材料中,小明和甘甘都能够双脚交替上楼梯,但都未达到双脚交替下楼梯的目标,说明他们上下楼梯动作发展的水平是不平衡的。 ④发展具有个体差异。
尽管儿童心理发展都要按照基本的方向、顺序进行,都会经历共同的路线,但事实上, 每个儿童发展的速度、发展的优势领域、最终达到的发展水平等都可能是不同的。 材料中,小明和甘甘都是小班幼儿,但他们下楼梯动作所达到的水平不同,这说明儿童发展具有个体差异。 2 两名幼儿表现的差异及可能的原因。
①性别差异及其原因。

性别差异在儿童早期的动作发展上很明显。男孩在强调力量的动作技能上要超过女孩; 而女孩在小动作及要求身体协调性和脚部的运动技能上的发展占优势。 这可能是因为女孩在整体的身体发展要早于男孩,所以动作的平衡性和准确性较好;而男孩的肌肉发展较好,因此在力量方面具有优势。 ②成人的鼓励、期望和榜样作用及其原因。
在儿童早期,生理因素对动作发展的影响远不及成人的鼓励、期望和榜样作用的影响大。在这一时期,成人对男孩和女孩的活动类型通常会寄予不同的期望。例如,父亲会经常 和儿子玩追捕游戏却不经常和女儿玩。男孩玩球类游戏会受到成人的赞同和鼓励,而女孩玩呼啦圈、画画、跳绳和扔石子等游戏会受到鼓励。这表明,在社会态度的影响下,男孩被要求成为积极的、体能强的人,而女孩被要求成为安静的、精于小动作的人,但这些只是因为性别差异。 15. 【参考答案】

1 儿童运动能力发展的经验。
游戏是幼儿自发的运动形式。在游戏中,幼儿身体的各种器官都得到活动。这些活动与运动,不仅促进幼儿骨骼肌肉的成熟,还有利于内脏器官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儿童的所有游戏几乎都包含着动作或运动的成分,天然地具有促进儿童身体运动能力(包括大肌肉、小肌肉及全身运动的协调)发展的潜能,有助于动作的发展与分化整合。 材料中,幼儿不断操纵、摆动竹槽与小球,控制竹槽的位置等,能够帮助幼儿获得控制肌肉的经验、手眼协调的经验等,这些小肌肉群的协调可以为今后学习书写准备基础;同时, 幼儿在户外进行游戏,可以使幼儿接触新鲜空气,增强对于环境的适应能力,还可以使幼儿

10

全身得到活动。

2 可以丰富并巩固幼儿的知识。
幼儿在游戏中对游戏材料的摆弄、操作,有利于丰富、巩固对有关物体性质及物体与物体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幼儿与游戏伙伴共同游戏的过程中,有利于获得并加深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认识。同时,由于游戏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游戏内容本身就携带有丰富的信息,幼儿在游戏中理解游戏内容的过程,就是丰富、巩固知识的过程。 材料中,幼儿玩将竹片连接,使乒乓球沿竹槽滚动到竹筒里的游戏,通过不断地探究尝试,以使幼儿获得影响乒乓球滑落的方向、距离的因素等知识经验。 3 社会性交往的经验。
游戏是婴幼儿社会性交往的主要形式,也是他们社会性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游戏过程中, 幼儿不可避免地与人发生各种冲突,不得不去认识和理解他人的愿望、情感与观点,必须学会处理与自己不同的观点,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能够获得诸如轮流、等待、分享和合作等社会性交往技能,增强归属感,学习了解和理解他人的想法、观点、情绪情感,形成和发展着幼儿的同情心和与人相处的能力。 材料中,运送乒乓球的游戏需要几个幼儿之间相互配合,交流想法,共同合作,这使幼儿获得了同伴交往的社会性经验。 五、活动设计题

16. 【参考设计】

玩具分享日(中班社会活动)

活动目标:

1. 愿意与同伴交往,知道分享、轮流是礼貌的行为。

2. 体验与同伴礼貌交往的快乐。

3.
能够用礼貌的语言与同伴交换玩具,能够与同伴轮流玩玩具。活动准备:
1. 物质准备:幼儿每人从家中带一件玩具、“笑脸”小贴纸若干。

2.
经验准备:幼儿对自己的玩具有一定的了解,能进行简单的介绍。活动过程:
1. 活动导入

幼儿自由玩自己带来的玩具。

11

师:小朋友们,你们每个人都带来了自己喜欢的玩具,谁能介绍一下自己的玩具呢? 幼儿个别介绍,教师引导帮助幼儿总结语言。
2. 活动展开

师:看到小伙伴有这么多好玩的玩具,你们想玩一玩吗?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怎样做才能玩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呢?
幼儿自由讨论。

1 换位思考,知道抢玩具是不正确的行为

师:如果你很喜欢的玩具被小伙伴抢走了,你是什么样的心情呢?那如果你很喜欢别的小朋友的玩具,你会抢走吗?
幼儿自由发言。

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有很喜欢的玩具,也不应该直接抢走,被抢走玩具的小朋友会很伤心。
2
掌握交换玩具的方法——礼貌的语言进行沟通师:那如果你很喜欢小伙伴的玩具,你会怎样做呢? 幼儿自由发言。
师:如何用礼貌的语言和小朋友交换玩具或轮流玩玩具呢? 引导幼儿说一说可以用哪些礼貌的语言进行沟通。
教师小结:如果很喜欢小朋友的玩具,可以用礼貌的语言询问小朋友可不可以交换玩具、轮流玩。
3 具体实践

师:现在你们去找小伙伴交换玩具吧!如果成功地交换到别人的玩具,就到老师这里取一个“笑脸”小贴纸贴在自己的身上。
教师引导幼儿有序交换玩具。

4 分享感受,复习分享玩具时应用的礼貌语句

师:谁能说说自己交换到了什么玩具,又是如何交换的? 幼儿积极发言,教师引导巩固体验分享的快乐
教师个别指导,对于贴纸多的幼儿,引导其数数身上的小贴片,并请幼儿说说换了几件玩具,是怎么换到这么多的玩具的。对于贴纸较少的幼儿,询问其遇到了什么困难,是怎么做的呢,并询问其他幼儿如何帮助他,可以请贴纸较多的幼儿来与其合作演示。

12

3. 活动结束

师:谁能说说分享玩具给自己带来的感受?

师:我们想玩别人手中的玩具时应该怎么做?不能怎么做? 幼儿自由讨论,师幼共同商定下次“玩具分享日”的时间。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到活动区玩玩具,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幼儿积极尝试轮流玩、交换玩的方法。

13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73af54286868762caaedd3383c4bb4cf6ecb75f.html

《2019年下半年教资考试《保教知识与能力》试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