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当年为什么会解体?

发布时间:2018-10-03 09:02:1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苏联当年为什么会解体?

谢邀。关于苏联解体有许多原因,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前苏联形成了一个固化的特权阶层,背离了人民,最终也被人民所抛弃。前苏联时期,形成了一个高级干部的特权阶层,他们已经背离了革命的初衷,形成了自己的利益链条,并在勃列日涅夫时期进一步的固化,彻底封死整个社会的基层精英上升的通道。时间一长,普通人民就不再信任和支持他们,而称这个特权阶层为“他们”,普通人民一般自称为“我们”。那么苏联的特权阶层是怎样形成和演变的呢?一、斯大林时期,初步形成了苏联的特权阶层。当时,这个特权阶层主要是前苏联的几千名高级干部,他们的特权表现在宅第权、特供权、特教权、特支权等各种特权。一是宅第权。特权阶层享有免费提供的豪华别墅和住宅,他们经常拥有一处或多处别墅,少则几十万卢布,多则上百万卢布。但凡风景名胜区和海滨度假胜地,都有大小官员的别墅。二是特供权。特权阶层的高级干部,可以在特供商店、餐馆等场所,免费享有各种特殊供应的商品和服务。根据官员地位高低和职务大小,享受不同等级的各种优惠商品和优质服务。三是特教权。特权阶层的子弟们,从幼儿园到大学都有专门的机构培育,还保送制度配套,他们基本上都能进入苏联的名校。四是特支权。特权阶层的干部们,除了有国家发放的工资之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各类津贴。顶级高干在国家银行里还有不受限制提取款项的户头。特权阶层不仅拿工资,还有拿第二工资“钱袋”。前苏联外长莫洛托夫曾经谈到过斯大林时期的“钱袋”制度:“我现在也无法说出我工资有多少,因为变了好几次,战后根据斯大林的指示,采用了“钱袋”制度,用信封包钱给各级干部。这个不太好,数目大的过分,我对此不否认,因为我没有权利提出反对意见。”那么这个信封里面装了多少钱呢?根据职务高低,信封里的钱,每月有几百卢布到几万卢布不等。注意了,这些钱根本不用交税!领取信封的人必须严守秘密,泄密者要遭到严厉处罚。斯大林时代,一个部长每月信封里大约装有2000新卢布,约合3500美元,而斯大林时代,苏联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仅为700美元,光是第二工资就是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5倍。二、赫鲁晓夫时期,特权阶层制度失败改革。赫鲁晓夫已经认识到了特权阶层的问题,所以他拟通过废除“钱袋”制度和领导干部终身制,来推进改革。赫鲁晓夫曾在苏共22大通过了党章第25条,对干部进行定期的更换,以解决干部终身制问题。赫鲁晓夫还取消了第二工资“钱袋”制度,还减少了领导干部配备公车的数量。他的这些措施只是治标不治本,并没有真正的解决特权阶层的制度设计。当然,他也没机会推进改革了。由于赫鲁晓夫想改革领导干部终身制,触动了全体苏联官僚的利益,激起了他们集体反抗。这些官僚们在勃列日涅夫的带领下发动了政变,推翻了赫鲁晓夫。三是勃列日涅夫时期,特权阶层最终形成和固化。勃列日涅夫是打着反对赫鲁晓夫的旗帜上台。因此,他本能地非常反感改革,经常说:“改什么,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就行了。”这导致苏共的领导阶层固化,长期是原班人马执政,形成了事实上的领导干部终身制。在苏共23大上,连选连任的中央委员达79.4%;到了25大时,除开那些已经过世的中央委员,连任率竟高达90%,有的任期长达25年。勃列日涅夫等最高领导人都是死在自己的任上。领导干部终身制,必须让这个特权阶层互相扶持,形成了一个固化封闭的小圈子,外人已经进不来了。到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这个国家的精英们已经很难从基层补充进来。这个特权阶层圈子严重的脱离了人民群众,他们贵族般的生活、医疗和休养;他们的子女们又一起上学、工作,甚至通婚,进一步固化了整个阶层。特权阶层的固化,反过来又加剧了腐败盛行。特权阶层的固化,使辛苦劳动来升迁的不再可能。那么各级干部要想晋升,就只能通过送礼、送钱来获取更大的权力。当时,勃列日涅夫访问阿塞拜疆共和国时,该共和国第一书记阿利耶夫送给了他一座纯金制作的半身像。不久之后,阿利耶夫便很快调到莫斯科担任部长会议第一副主席,并成为政治委员。干部的眼睛是雪亮的。看到阿利耶夫的成功模式,许多人开始纷纷效仿,加大筹码,竞标更高的职位。在1969年的时候,阿塞拜疆区委第一书记就标价20万卢布;第二书记则标价10万卢布。整个苏联社会买官卖官盛行,最后腐败蔓延到整个社会。前苏联的广大老百姓对这个社会充满了失望。“失民心者失天下。”那么失去民意支持的苏联,解体就成为必然趋势了。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6a68a5fbb1aa8114431b90d6c85ec3a87c28b96.html

《苏联当年为什么会解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