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有与无

发布时间:2023-04-14 01:23: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老子的“有与无”“有”与“无”两个概念在源头上就存在着理论关联,字面上看,二者是互相的对立面,而经过老子的哲学提升之后,“有”与“无”与“道”共同成为《老子》哲学体系中的核心概念。“道”是老子哲学体系的基石,而“有”与“无”则为其哲学的进一步展开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所以在老子哲学中最重要的当属“道”论,而“有”与“无”的问题又是与“道”论最为相关的,因此如何理解“有”与“无”也就成为解读《老子》所谓的“道”的关键之所在。在今本《老子》中,直接论述有无关系的命题一共有两个,即第二章的“有无相生”以及第四十章的“有生于无”。其他的,“有”“无”在《老子》哲学中则是展开、落实为:“有为”与“无为”“有德”与“无德”“有名”与“无名”等其他一系列两两相对的概念。其实说来,“有”“无”与“道”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概念,老子之“道”要么是“有”抑或就是“无”“静”“虚”“德”、等概念都是通过“有”“无”这两个基本概念表达出来的,而这是如何表达的,这只有通过分析《老子》文本自身,才能够得到合理的解释。从原文中得“有无相生”及“有生于无”这两个不同的命题出发来看,可以形成两种截然不同,甚至说完全相反的解释:“有无相生”将“有”与“无”看作一对对立相等的概念,将“有”与“无”的统一性作为理解老子的基本理论;“有生于无”则对“有”“无”作一种阶次性顺序性的理解,认为“无”是高于“有”的,“无”即是“道”“有”是从“本无”的“道”中产生的。以往学界对《老子》中“道”与“有”“无”关系的争论,基本上集中在对“有”“无”两个范畴的关系(“有无相生”还是“有生于无”)与地位(有无对等还是有先于无、有高于无)的理解上,并进而直接影响到对老子道本体的性质、内涵以及老子本体论结构的解读。而分歧产生的原因,则多与今本《老子》“有生于无”这一命题的存在有关。郭店楚简《老子》出土后,绝大部分研究者均认为《老子》第四十章的文本应以郭店楚简为是,今本“有生于无”的“有”字是后来增出的,但关于这一文本差异与老1
子道论体系的关系的探讨至今尚未充分展开,仍有不少研究者将“有生于无”作为重要的文本依据来解读老子的道论。实际上,如果抛开今本《老子》“有生于无”文句的先入之见的话,可以发现,在《老子》中是很难找到有高于无、有先于无思想的其他文本依据的;相反地,老子倒是经常有无并称、有无对举。(划线文字完全来源于参考资料)通过学习研读以及察查资料,了解到在《老子》中“有”字一共出现约八十三次,而“无”字一共出现约六十二次,它们大部分被用作名词。但在细读《老子》之后,可知“有”“无”的词性在《老子》中是多变的,既可以可作名词,也可以作动词、形容词等,这也说明了老子对于“有”与“无”的顺序性以及阶次性并没有划分的太过详细,就像上文所说的“相反地,老子倒是经常有无并称、有无对举”。就哲学层面来说,不可否认的是,“有”与“无”是作为一对对立而统一的概念出现的,这也就是说,它们的地位是平等的,是无高下之分的,只是作为同是对“道”的描述,理论内涵各有不同,这也是确定的事实。老子认为,“道”是具有“无形”“无名”与“无声”的感受上的存在,而它同时又是真实的存在、是“大象”,是不同于任何具体事物的一种独立的存在。因此,《老子》之“道”本质上是“有”与“无”的对立统一,“有”在“无”的领域至中才能充分展现出来,“无”也是通过“有”才能得以充分展现出来,只强调“有”或只强调“无”都无法完满地解释《老子》“道”的“有”与“无”。因此,可以总结出,《老子》的“有”与“无”是在“道”统一下的“有”“无”两者不可分离,也没有高下之分,“道”为根本的核心,“有”“无”统一于“道”,是“道”不同的潜在展现方式。正是由于,“有”“无”是统一于“道”的不同的表达方式,“有”“无”展开、落实到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层次,便有着不同的内涵。因而落实到“为”的层面上便表达为“有为”与“无为”。查阅资料获悉,对于“无为”一词的理解,历来意见不一。王弼认为“无为”是:“顺自然也”,河上公本也持此说,一般认为此两解深得老子本义。“无为”字面上的意思是无所事事,但显然老子所谓的“无为”并不是这个意思,而是“既有所肯定,又有所否定的结合体”,依更为普遍接受的观点来看,它主要是指“顺自然而为”“不2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69d6f05a1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eb.html

《老子的有与无.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