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动脉解剖部位

发布时间:2020-07-07 16:51:06   来源:文档文库   
字号:

股动脉解剖部位深、有重要血管神经伴行,与血管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术后卧床,穿刺侧下肢制动,强制体位导致多数患者不适,尤其高龄患者反应明显,本文术后患者不适症状发生率达82.1%。此外手术前后强化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治疗以及因此导致拔管时间的延长,增加支架内血栓形成的风险。

如出血、血肿、低血压及假性动脉瘤等,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和住院费用。

桡动脉途径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血管并发症少及更容易止血等优点,特别对于难以坚持久卧的中老年人、肥胖及不习惯卧床排尿患者更容易接受。由于桡动脉位置表浅,易于压迫止血,且周围无重要神经和血管,迷走神经分布也较少,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本研究表明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在出血、血肿、低血压和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途径,叉因桡动脉穿刺点压迫止血即可,与股动脉比无需卧床制动,患者痛苦小,精神心理压力轻,从而增加了舒适度,有利于术后康复

虽然对心脏介入专家的射线暴露低估有很长时间,对于术者和病人的暴露辐射仍是当前关注的重要问题。虽然经桡动脉径路减少外周动脉介入并发症率,但增加了术者的辐射暴露,虽经广泛使用特殊的保护装置,这仍是当前对于介入心脏专家的健康是威胁日益严重的问题。鉴于目前的调查结果经桡动脉径路的适应症需要重新考虑。

)拔管后沙袋压迫6~12h,弹力胶布加压包扎10h。(4)患者体位与活动时间:尽量保持平卧位,下肢制动。如不能耐受可于拔管后4h将床头摇高30°~40°,使患者舒适;拔管后8h可进行床上活动,但穿刺侧肢体适当制动,24h后可下床活动(开始活动后,仍应加强观察穿刺局部有无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有效地防止了术后穿刺点出血、渗血以及腰背酸痛、腹胀、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护士按常规对患者进行护理,全面了解患者术前术后的全身情况,有侧重地进行监护,有效地减少和防止了介入治疗术后血管神经反射、穿刺局部出血、血肿、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等外周血管并发症的发生;通过仔细的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和防止冠状动脉急性闭塞、心包填塞、室性心律失常以及腹膜后血肿和脑栓塞、肺栓塞等并发症发生,不但保证患者安全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业务理论水平、丰富了自己的临床经验

经股动脉穿刺是心脏介入治疗的传统方法

:1.股动脉解剖部位深、有重要血管神经伴行,与血管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2.术后带鞘管回病房,需按时冲洗鞘管,防止鞘管内血栓形成。等ACT160S时,拔除鞘管。

3.拔管后, 人工压迫15min左右,如局部渗血增加压迫时间,止血后非加压包扎,1公斤沙袋压迫6-8小时压迫止血时局部时易发生迷走神经反射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病情变化。

4.穿刺口压迫止血困难,易出现术后出血或皮下血肿.拔管后15-30分钟巡视一次,观察局部有无出血及血肿、足背动脉搏动是否正常。

5.术后需要严格平卧24h,患者出现腰酸、背痛、烦燥、排便困难等,患者难于接受。

经桡动脉穿刺患者,穿刺部位出血少,术后不需要卧床及严格制动,穿刺点便于加压包扎,伤口不易感染。由于桡动脉穿刺大多在右上肢,所以勿需过多地暴露病人,即可观察局部出血及肢体血运情况,使护理人员对术后观察及护理带来更多方便,减轻护理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专家评价:

评价翻译: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本文来源:https://www.2haoxitong.net/k/doc/161a858648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0.html

《股动脉解剖部位.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